正文

《你吃飽了嗎?》

(2004-12-01 18:04:55) 下一個

作者:sensen

 

(2004年6月18日首次發表在華夏文摘: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6825 )

 

       中國人會吃的優良文化傳統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多年來,許多外國人一提到 China,就會立即想到三樣東西:共產主義、核武器、中國菜。隻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中國餐廳,就能買到中國菜;以至於中國飯菜在時下的美國口語裏就叫 China。隨著共產黨主義信仰的崩潰,隨著反核運動的蓬勃發展,看來也就隻剩下中國菜一樣東西可以讓全體中國人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

  幾千年來,中國政壇風雲變幻、社會更替變遷,皇帝政客軍閥騙子一個個來來去去,什麽教派什麽主義令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內戰饑荒、革命鎮壓、群眾運動從不間斷。中國百姓一直深受其害不得安寧。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學藝術、哲學思想、詩歌小說總是不定期地遭到毀滅性的摧殘,文人墨客總是被政治流氓戲弄迫害。隻有中國的飲食文化能夠一枝獨秀,較少遭到各種衝擊。究其原因無非是人人都離不開吃喝,而經口的快感決不亞於其他生理快感。不論是男是女、是皇帝是臣民、是主席是百姓,人人都有自己喜愛的飯菜,人人都有追求美味的衝動。

  就這樣,在各行各業中,中國人在相互打擊、相互摧殘、相互批鬥之後,留下了飲食文化這一僅存領域可以相互妥協,艱難發展。中國人就這樣吃出了傳統、吃出了特色、吃出了品位、吃出了文化。

  自古以來有關飲食的內容和方式對中國的語言文化的影響最為深入。騙人的好話叫甜言蜜語,陰險的計劃叫口蜜腹劍。目光短淺叫飲鴆止渴、饑不擇食。形容兩極分化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而共產主義理想正是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非但如此,吃吃喝喝甚至影響到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理想。如中國人對夫妻相敬的標準是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端起菜盤子到眉頭之高)。而孝敬父母的典範是割股療親(割下自己臀部的肌肉給父母吃)。寬容待人無非是飲醇自醉。知恩圖報是飲水思源,而深情厚誼的表達方式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再看看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目標:苦盡甘來,有酒有肉,大魚大肉,吃香的喝辣的,山珍海味,燈紅酒綠,一醉方休。

  吃喝二字就這樣成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頭等大事。窮奢極侈的皇宮貴族已更將中國的飲食文化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那一套滿漢全席就包括熱菜 134 道、冷葷 48 道及不計其數的點心、水果。如此眾多的菜肴,需分 3 天 6 次才能吃全。而慈禧的每頓正餐就有山珍海味 128 道。

  盡管中國人民深諳吃喝的道理,怎奈中國總是有一些卑鄙的政客玩弄權術導致饑饉紛至。1958-1961 年間中國有數以千萬記的百姓被活活餓死,這無疑是中國這個美食王國永遠洗不掉的汙點。在那荒唐的年月,“吃”簡直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你今天有的吃,不論你是吃樹皮還是吃泥巴,就意味著你有可能活到明天;你如果吃得飽吃的好,那就是你能獲得的最高境界。於是在多年以後,一句問候“你吃飽了嗎?”都一直是最親切、最溫暖、最令人遐想連篇、最令人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的關懷。不管你是誰,無論你是剛從飯店出來還是剛從廁所出來,一句“吃飽了嗎?”永遠是你最願意聽到的問候。

  吃喝在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地位使許多人培養出“有奶便是娘”的人生態度,這就使中國複雜的社會關係多了一層吃喝紐帶。人們隻要向某些人提供一點吃喝方麵的好處就可能騙取信任、獲得內部情報、實現不可告人的目的。所謂“吃人家的嘴軟”和“酒後吐真言”都是一些久為人知的公關策略。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飲食業的蓬勃發展,請客吃飯已經成為當今中國官僚體係中不可或缺的辦事條件。那些久經考驗的、常委通過的優秀幹部都成了“酒精”考驗的、“腸胃”通過的“油袖”幹部。

  一位神經外科教授在收治了一位被卡車撞傷頭部的病人之後,收到邀請於當天中午到醫院旁邊的高級餐廳吃大餐。席間主人誠懇地問:“陳教授,您在寫這個醫療事故鑒定的時候能不能幫個忙?”陳教授一邊嚼著龍蝦一邊打著保票:“沒問題,我會盡量寫得嚴重些,這樣一來車禍賠款就會多幾倍。”主人顯然也是久經事故之士,臉不變色地提醒教授:“陳教授,我們是擁有那輛卡車的公司。”陳教授一抹嘴角的流油:“你不早點說!這事更好辦,你們不用賠多少。”這就是民以食為天的硬道理。

  正是這個硬道理使得人們為了吃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以假亂真、可以為所欲為。如果說人們對以茶代酒的諒解是因為客觀條件所限,那“夫妻肺片”不用肺、“魚香肉絲”沒有魚的傳統則是鑒於有了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先例在前,人們漸漸麻木所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