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2年巴爾幹之旅 (2)

(2022-10-01 11:05:44) 下一個

克羅地亞名不虛傳

離開科托爾不久,便進人克羅地亞地界。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坐落在亞德裏亞海邊的半島之上,旅遊大巴還在海邊的公路上蜿蜒行進時,便看到了這座伸入蔚藍色大海的耀眼的古城,藍天白雲映襯著城牆古堡,碧海中島嶼星羅棋布,古城中民居紅瓦成片。雖然早就聽說這座古城吸引眼球,但如此超常的視覺震撼,還是令人猝不及防。

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風光旖旎,有“亞得裏亞海明珠”之稱。

這座古城還有“城市博物館”的美稱,盡管經曆過1667年的地震和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武裝衝突,部分建築遭到嚴重損壞,但經過修複,城中羅馬式、哥特式、文藝複興式和巴洛克式等不同風格的教堂、修道院、宮殿、城堡和噴泉等中世紀建築都保存完好。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杜布羅夫尼克老城因為《權利的遊戲》在此拍攝而成為全世界關注的旅遊熱點,劇中出現的場景都在這座老城。

從派勒門(Pile Gate)進入老城後,迎麵撲來的就是老城火爆的人氣。街上的遊人大有聯袂成蔭,揮汗成雨之勢,與北京故宮裏遊人摩肩接踵的情形不相上下。進了派勒門,右首便是大歐諾佛噴泉,周圍坐滿了在此歇腳的遊人。

大歐諾佛噴泉(the Fountain of Onovlio)圓柱圓頂,一隻優閑的鴿子站在精美的雕像上看熱鬧。噴泉對麵便是聖方濟會修道院教堂(Franciscan Monastery & Museum)。由於噴泉周圍遊人過於擁擠喧鬧,我們的導遊無法正常地給我們介紹噴泉,便先將我們帶到對麵的聖方濟會修道院。

這座修道院以擁有歐洲第三古老至今仍在營業的藥房而聞名。修道院中剔透的回廊和花木扶疏的庭院,給修道院提供了一個清靜之所。

建於十五世紀的奧蘭多石柱(Orlando Column)矗立在老城中央廣場上,成為這座古城的中心。雕刻在石柱上的是曆史上著名的騎士羅蘭,他曾幫助杜布羅夫尼克人民抗擊敵軍。目前,這座石柱正在維修,密密麻麻的腳手架把石柱包裹得嚴嚴實實。

繞過奧蘭多石柱,我們參觀了斯龐紮宮(the monumental Sponza Palace)。這座在1667年大地震中幸存下來的建築,是古城中的建築瑰寶。它以獨特的建築手法將多種不同風格融為一體,展現出杜布羅夫尼克人在文化上的開放和包容。

古城大街小巷的石板路被時光磨得鋥亮,倒映著來來往往的過客。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於歐洲中世紀文藝複興的浪漫之中,一物一景都在安靜地講述著它們經曆的往事。

導遊帶我們逛完古城的主要景點,便開始了我們的自由行。毫無疑問,最吸引我們的當然是登上杜布羅夫尼克城牆。這段圍繞在老城周圍的防禦性石牆,全長1940米。現存的石牆大部分是在十二至十七世紀修建的,幾乎繞城一圈,是歐洲最大最完整的結構複雜的城牆。

在過去的歲月中,堅固的城牆和堡壘曾幫助杜布羅夫尼克人抵禦過多次外敵的圍攻,而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1991年。然而,今天漫步在老城之中,卻絲毫感覺不到杜布羅夫尼克曾經的創傷,所有的古跡在曆史的長河中,都看似歲月靜好。杜布羅夫尼克老城內目前還有1000多居民生活在此,但願他們的生活真的歲月靜好。

晚飯後,我們再次來到古城觀看夜景。月光潑灑在古城,燈光把古城裝扮得更亮,街道不再擁擠,安靜下來的古城展現出令人著迷風情。一對年輕人,坐在聖方濟會修道院的高牆下演奏著一首古典樂章,曲調悠揚,不一會兒便招來大批聽眾。音樂在古城飄蕩,彌漫在空中,潛入每一個角落。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令人樂不思歸。

克羅地亞長城是世界第二大長城,從亞得裏亞海邊一直蜿蜒到崇山峻嶺之中。前往斯普利特(Split)途中,路過小鎮斯通(Ston )。這裏的長城經過維修,對外開放,相當於北京的八達嶺。常言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好漢到了長城,雖說是外國長城,哪有不登之理?於是,我們利用在斯通休息的時機,登上這裏的長城,也算得上好漢一條了。

從杜布羅夫尼克到斯普利特(Split),公路隨著亞得裏亞海曲折的海岸線向北延伸,沿途風景如畫,不時經過古老的漁村和一些度假勝地,感覺比加洲一號公路更吸引眼球。

斯普利特是克羅地亞第二大城市。剛一進城,就見街上車水馬龍,一片繁忙。碼頭上,大大小小的船填滿了海港。這是二戰以後發展起來的城市,鐵托時代的計劃經濟,也給這個城市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斯普利特也是一個克羅地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如果從古羅馬戴克裏先宮開始建造時(305年)算起,該市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

公元305年,結束了羅馬帝國的第三世紀危機並創立了著名的“四帝共治”製度的羅馬皇帝戴克裏先(Diocletian)55歲,經曆了一場大病後,宣布退休,開創了羅馬帝國皇帝退休的先例。退休後,他搬入早就在斯普利特為自己建設的行宮。後來政局混亂,部下勸他複出,被他拒絕,繼續安心種他的卷心菜。最後,無意重返政治漩渦的戴克裏先死於這座行宮。

戴克裏先宮占地近四公頃,是一座氣勢宏偉的海濱城堡式豪華宮殿建築。

公元476年,戴克裏先宮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成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到了七世紀初,為躲避異族入侵,薩洛納城的居民紛紛逃進有著厚實城牆的戴克裏先宮殿區,並在內部加蓋房屋、作坊、商店和教堂,以供日常之需。久而久之,斯普利特就在宮殿區的基礎上誕生了。由於這種曆史原因,至今,宮殿裏還居住著普通的老百姓。1979年,斯普利特的中心區域與戴克裏先宮殿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戴克裏先去世後,這裏先後經曆了東羅馬帝國、威尼斯共和國、奧匈帝國、南斯拉夫王國的統治,1991年,又經曆過南聯盟的戰亂,如今,這座古城不僅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還向向全世界遊客開放,真為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感到高興。

我們的導遊不但講解詳細,還會說幾句中文。她帶著我們參觀了戴克裏先宮的底層部分,其他部分不是民居,就是商店,煙火氣十足。戴克裏先宮有四個主要的大門,西(鐵)門,東(銀)門,南(銅)門,北(金)門,每座大門都有象征性的守護神。我們從南門進,北門出,並在附近的街巷中尋幽訪古,有一種親手觸摸曆史的感覺。居住在這裏的人們已經和宮殿完美的融合,正是當地人們的悉心嗬護,宮殿才能保存至今。

離斯普利特不遠的小鎮特羅吉爾(Trogir)不容錯過。公元前三世紀,這裏就已成為古希臘出名的海港城市,後來又以羅馬帝國的海上軍事要塞而聞名。中世紀時,這座古城更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海邊重鎮。曆經滄桑的古城牆內,各式建築林立,就像是座活生生的歐洲曆史博物館。

特羅吉爾靠近斯普利特,開車出來沒多長時間就到了這座古城。導遊是個年輕人,高高的個子,有些駝背,沒出過國,但英語相當流利。他帶著我們走街串巷,介紹古城的特色和故事,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羅馬式的聖勞倫斯教堂玉樹臨風,撐起了小鎮的半邊天。這座教堂從十三世紀開始建造,到十七世紀才正式完工。經過幾個世紀的修建,將羅馬式、哥特式融合為一體。教堂四周許多文藝複興式和巴洛克式建築也完好地保存下來。據導遊說,目前還有150人左右在這個中世紀的古城中居住。

在特羅吉爾走馬觀花式地轉了一圈後,匆匆趕往普利特維采國家公園(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這個公園位於克羅地亞中部的喀斯特山區,由16個大大小小的湖泊組成,所以,又被稱為十六湖國家公園。在這山泉匯聚而成高低錯落的湖群中,飛瀑狂舞,鏡湖疊翠。疫情前,這裏也是中國遊客的打卡之地,被國人稱為“歐洲九寨溝”。

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Zagreb),是一座充滿曆史與文化的名城。曆史上這裏曾出現過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發明了“特斯拉”線圈的著名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的雕像就鑲嵌在老城的顯眼位置。

薩格勒布由三部分組成:教堂、市政廳等古建築組成老城,也稱上城區。廣場、商業區、歌劇院組成的新區,又稱下城區。第三部分是戰後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市區。我們的遊覽活動主要集中在上城區,因為這裏留有大批曆史遺址。

耶拉契奇總督廣場(Ban Josip Jelacic square)始建於十七世紀,是這個城市的中心。廣場中央矗立著維也納雕刻家安東·多米尼克·費爾科恩(Antun Fernkorn)創作的耶拉契奇總督騎馬塑像。這位威風凜凜的騎馬將軍,像地拉那斯坎佩德廣場上的斯坎佩德騎馬銅像一樣,也是這個國家的獨立象征。他曾帶領當地民眾擊敗了匈牙利人的入侵,成為克羅地亞人民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二戰後,鐵托政府將廣場更名為共和國廣場,耶拉契奇總督塑像也被搬進了博物館,騰出來的位置讓給了南共領導的遊擊隊員塑像。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克羅地亞獨立後,廣場又恢複了原貌。

橫穿耶拉契奇廣場的伊利卡大街,是上城區和下城區的分界線,街上集中了許多商店,比地拉那的商業街熱鬧了許多。導遊帶著我們在大街上邊走邊講,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纜車站。

上城區坐落在一個山坡上,坐纜車來到上城區後,但見一座巨大的白色炮樓當仁不讓地矗立在城中要衝。導遊告訴我們,這座炮樓在曆史上為保衛這座城市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這裏有個傳統,每天中午十二點,炮樓準時鳴炮,全城各個角落都能聽到。

進入老城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聖馬可教堂(St. Mark’s Church)。這座1882年建造的屋頂用馬賽克鑲嵌著彩色圖案的教堂極為引人注目。它由二個臂章和襯底組成,左邊的表示當年克羅地亞三個王國,右邊是薩格勒布城市徽誌,其設計具有典型的斯拉夫風格。紅白相間的格子是克羅地亞現今的國旗。

聖馬可廣場兩邊分別是國會和總理府,都是兩三層樓的老式建築。據導遊講,當地人很少到這裏來。如果來的話,就是來示威遊行。克羅地亞政府真是心大,政府重地,既沒有武警,也沒保安。為了阻止遊行隊伍接近這兩座建築,廣場上僅樹起了一道鐵欄杆。看來斯洛文尼亞的警察對待示威遊行的做法還是比較文明的。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聖母升天大教堂,即薩格勒布大教堂(The Zagreb Cathedral)。這座教堂始建於十一世紀。1094年,匈牙利國王拉第斯拉夫一世宣布成立薩格勒布天主教區並興建教堂。十三世紀時,教堂曾被韃靼人毀壞。後幾經修複,並於二十世紀初新建兩座哥特式塔柱(高度為 104 米和 105 米),成為克羅地亞國內最高的建築,其尖塔可以從市內多個地方看到。正在仰頭欣賞教堂的塔柱,忽聽禮炮聲響,導遊讓我們看表,十二點整。還真準時!

薩格勒布大教堂門前是卡普托廣場。由於教堂的一個塔柱正在維修,施工工地占了卡普托廣場不少地盤。盡管如此,廣場的魅力不減。廣場中央高大的聖母瑪利亞噴泉紀念柱最為醒目,頂端的聖母瑪麗亞和下方的四個天使像金光閃閃,四個天使分別代表著信念、希望、純真、謙卑,也是十九世紀維也納雕刻家費爾科恩的著名作品。

圍著紀念柱轉了很久,不知誰提議合影留念,立即得到大家都一致讚同。我們這次巴爾幹之行唯一的一張集體合影由此誕生。

 

雨中的斯洛文尼亞

斯洛文尼亞共和國是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個共和國,被稱為“中歐的小瑞士”。1991年經曆了“十日戰爭”後,第一個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現在已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從我們進入斯洛文尼亞那天起,就一直下雨,直到離開,天也未曾放晴。因此,這個國家留給我的印象頗像煙雨中的江南,一個夢幻的地方。

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首都盧布爾雅那(Lüblana)是這個國家政治和文化中心,當然也是我們遊覽的重點。盧布爾雅那很有特色,給人的印象是不張揚,像個普通的歐洲小城。一查資料,才知道盧布爾雅那是斯洛文尼亞的最大城市,人口約 29.3 萬(2019年統計)。該市在斯洛文尼亞擁有重要地位。

盧布爾雅那地處阿爾卑斯山山麓的河穀盆地,風景宜人。以斯洛文尼亞偉大詩人命名的普雷舍倫(France prešeren)廣場是老城的中心,是公眾活動的重要場地。從這裏開始,當地的導遊帶著我們走街串巷,給我們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老城山丘上是一座古堡——盧布爾雅那城堡。讓人乍一看好像置身於瑞士阿爾卑斯山中的一個小鎮。盧布爾雅那河環繞著城堡山,古城街區聚集在河的兩岸。文藝複興風格、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和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古老建築把老城襯托得古色古香。

雨中的盧布爾雅那河,水流湍急,穿過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橋,奔向遠方。老城區有兩座橋最為著名,一為“龍橋”,一為“三重橋”。據說龍橋是為了紀念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執政四十周年而建造的,橋體上刻著“1848-1888”的字樣。原計劃橋頭的雕塑為雄獅,但盧布爾雅那人堅持用他們的守護神,長著翅膀的龍,蹲守在橋頭。三重橋實為並排而建的三座橋。中間的橋建於十九世紀,為了緩解交通壓力,1931年斯洛文尼亞著名建築師在原有石橋的基礎上添加了兩側的副橋而形成了今天的三重橋,也因此形成了一個獨特景觀。

三重橋旁矗立著十九世紀斯洛文尼亞浪漫主義詩人弗蘭茨•普雷舍倫(1800-1849)的銅像。詩人深情地凝視著廣場另一端高懸牆上的尤莉亞的浮雕,手持月桂樹枝的女神坐在詩人背後,獻上中心的祝福。普雷舍倫不僅是斯洛文尼亞浪漫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所譜寫的詩“當太陽升起時,戰爭從這個世界消失,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同胞……”,也成為斯洛文尼亞國歌的歌詞。

普雷舍倫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築要數聖佛朗西斯科教堂。由於拍照,我在耳機裏聽著導遊的講解,聽著聽著就沒了聲響,一幫驢友也消失的無影無蹤。於是,便闖入弗蘭西斯科教堂。一個牧師正在裏麵講道,生怕影響到他們,趕緊退了出來。

此時,我們的大隊人馬正在議會廣場,當我重新與大部隊匯合時,已經來到盧布爾雅那大學。記得來盧布爾雅那老城的路上,正好趕上盧布爾雅那大學學生下課。看到一些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們走出大樓,忽然想起,川普前總統的夫人梅蘭尼亞,就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由於大學遷到了老城之外,廣場上的這棟樓隻是這所大學的行政機構。

老城中的聖尼古拉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築,在狹窄的街巷中如鶴立雞群。教堂的巴洛克裝飾引人注目。1996年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曾在這裏為斯洛文尼亞人民祈禱。我也暗自為斯洛文尼亞人民祈禱,祝願他們遠離戰亂,歲月靜好。

從盧布爾雅那返回布萊德,冒雨乘船前往布萊德湖心島。之所以如此堅持參觀這個小島,當然是因為那個廣為流傳的淒美故事。

相傳在十六世紀時,一對年輕的夫婦來到布萊德,鍾情於這裏的湖光山色,他們定居於此。但不久後,為抗擊奧斯曼軍隊的入侵,丈夫應征入伍,離家後音信全無,而妻子一直在思念中等待丈夫歸來。9年後,終於傳來了丈夫已戰死疆場的確切訊息。妻子傷心欲絕,變賣了所有家產,鑄了一口大鍾捐給湖心島上教堂,以寄托哀思。但就在大鍾裝船起運時,突然狂風大作,船傾斜致使大鍾沉落湖底。

現在,湖心教堂裏確有一口重達178公斤的大鍾,是那位妻子死後,當時的大主教捐給湖心教堂的。緣於這個傳說,島上的鍾聲,時時響起,特別是年輕人,來此敲鍾許願,成為風尚。

我們這次旅行的告別晚會在坐落於湖邊高達百米的懸崖峭壁上的布萊德城堡上舉行,我們也順便參觀了這座城堡。

站在布萊德城堡上,布萊德湖碧綠無暇,湖畔山峰鬱鬱蔥蔥,湖麵遊艇星星點點,鐵托同誌的行宮,夢幻般的湖心島,都在朦朧圖畫中。

煙雨濛濛,往事匆匆。此情此景,令人難忘。

 

重訪威尼斯

十幾年前來意大利旅行,在威尼斯住了幾天。這次來巴爾幹半島,離威尼斯很近,就順便再來這座水城一遊。上午乘大巴離開斯洛文尼亞,中午之前便到了威尼斯。入住旅館後,馬不停蹄地加入了遊人大軍。

水城威尼斯(Venice)也被人們稱作“亞得裏亞海的明珠”,當然,這顆明珠比其他幾顆明珠顯得更加耀眼。1987年,威尼斯因其在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方麵的世界性地位和影響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這裏是全世界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

到達威尼斯後,雨霽天晴,藍天白雲,水城人山人海。毫不誇張地說,任何一條街巷,都塞滿了人,讓人不得不相信新冠疫情過後將會出現“報複性旅遊”。重訪威尼斯,令人驚奇的是,古城的一切,似乎都沒有任何變化,這就是她的永恒魅力。由此,我想起古都北京,麵貌日新月異,我每一次回去,都有一種找不著北的感覺。

進城後,我們先來到裏阿爾托橋 (Ponte di Rialto ),重溫莎士比亞作品《威尼斯商人》的故事。這裏一直是威尼斯人氣最旺的地方。站在橋中央拍攝大運河的遊客極多,都到了讓我擔心大橋是否會被壓垮的程度。

再次來到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想起當年帶著孩子們在這裏喂鴿子的情形。時間過得真快,廣場雖無變化,孩子卻已長大。今天廣場上的鴿子很少,因為人多得讓這裏的鴿子已無容身之地。

總督府 (Palazzo Ducale)是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總督的住所和辦公場所,也是聖馬可廣場周圍的重要建築之一。上次來這裏重點是參觀聖馬可教堂,就忽略了總督府。這次來威尼斯,盡管幹什麽都要排隊,但說什麽也要進總督府看看。

靜靜地排隊,耐心地等待,終於進了總督府。總督府內部極為奢華,彰顯著威尼斯作為曆史上東西方貿易中心的實力:宏偉壯觀的庭院,哥特式的華麗回廊、精美的大理石雕,氣勢磅礴的威尼斯畫派的傑作,讓人目不暇接。

這裏有全歐洲最大的國會廳:2500 平方米,可容納 2000 多人。大廳內的一幅巨幅油畫《天堂》,震撼人心。

總督府與威尼斯的監獄隻有一橋之隔。由於人多,同樣是排著隊走進監獄,排著隊走過這座有名的歎息橋。當年的犯人在總督府的法庭受審後,直接通過這座橋被送往監獄,多數犯人到了這步田地也就凶多吉少了。他們透過橋上的小窗孔,最後看到外麵的自由世界,不禁會深深地歎息。久而久之,這座橋便被人們稱為歎息橋。

威尼斯的貢多拉船(Gondola)是水城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有點兒像老北京的人力車。來趟威尼斯,不能不坐貢多拉兜一圈。我們晚飯後登上貢多拉,迎著晚霞,休驗了一把水鄉獨有的閑情逸致。

翌日清晨,威尼斯好像還沒從睡夢中醒來,街上靜悄悄的。為了早點兒趕往利多島(Lido),我們進了水城便登上前往利多島的水上公共汽船。誰知,歪打正著,水上公共汽船載著我們在大運河上走走停停,從容地把兩岸的美景看了個遍。早晨的威尼斯,沒有了熙攘和喧囂,顯得柔美,風情萬種。

上了岸才知道利多島是威尼斯最放鬆的地方。綠樹成蔭的街道,遼闊迷人的沙灘、各具特色的餐館,隨處可見的座椅,讓人感到舒適放鬆。怪不得利多島被人們稱為最理想的度假聖地呢!

被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就在這個島上舉辦。 我們來到國際電影宮的時侯,電影節剛剛結束,這裏的工作人員正在拆除紅地毯和臨時舞台,街上還有長得像電影明星的人在晨練。我們既不追星,也不認識什麽明星,就隻好把自己當成明星,在街上轉了一圈,給自己拍照。

彩色島(Burano)堪稱威尼斯的“童話小島”。因為島上的房子外牆都被刷成五顏六色,使整個小島顯得色彩繽紛,因而成為網紅,其受遊人歡迎程度並不亞於威尼斯主島。

關於島上的居民為什麽將自己的房子漆成各種絢麗的色彩,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彩色島規定島上的居民每年必須刷一次房子,於是,富有激情的島上居民,按照自己喜歡的顏色粉刷自己家的房子,島上因此多了美名:彩色島。

另一種說法是,小島原是一個活躍的漁村,以鮮豔的色彩粉刷房屋的傳統是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因為明亮的顏色能使返航的漁民更容易在濃霧中找到他們的家。於是,島上的漁民將自家的房子刷得一個比一個豔麗。

還有一種說法是,中世紀爆發鼠疫,染病的人為了消毒,用石灰將自己的房子刷白。那沒染病的人呢,他們就把自己的房子刷成其他顏色,以證明自己沒病。久而久之便形成這種粉刷房屋的傳統。

不管哪種說法,對於遊客來講,聽起來都是一樂。無論如何,小島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

返回威尼斯時,已近黃昏。落日餘暉中的水城,金光閃爍,令人心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