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美國國慶節--獨立紀念日

(2007-07-03 13:39:59) 下一個

 

 美國國慶節的正規叫法是“ 獨立紀念日”,它是美國的主要法定節日之一,日期為每年74日,以紀念17767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它標誌著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和英國正式分家,走向獨立建國的道路,而《獨立宣言》就是一份闡述分家理由的說明書。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Congress, at the Independence Hall, Philadelphia, July 4th, 1776, oil on canvas by John Trumbull, 1819; in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 Art Collection, Washington, D.C.

(The painting features the committee that drafte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John Adams, Robert Sherman, Thomas Jefferson (presenting the document), and Benjamin Franklin--standing before John Hancock, the President of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The painting includes portraits of 42 of the 56 signers and 5 other patriots. The artist sketched the individuals and the room from life.www.historicaldocuments.com/DeclarationofInde...)

《獨立宣言》是由托馬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起草的。17767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後獲得通過,並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簽字生效。 

《獨立宣言》的發表,不僅表明北美殖民地人民與宗主國英國公開決裂的決心和意誌,而且也揭示了一種政治信念,即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這種政治信念導致了美國革命的爆發,而美國革命的實踐也為後來的歐洲革命以及亞非拉的革命運動樹立了光輝榜樣。因此,近代大力倡導革命的人士如馬克思,列寧以及解放前的中國共產黨人,都對美國革命讚譽有加,常拿美國革命來忽悠人。

其實,美國的獨立運動的性質和二戰後非殖民地化過程中誕生的一大批新興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多少還是有區別的。如果說後者屬於“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範疇,美國革命則是北美殖民地的大英帝國的臣民與政府鬧分家。在性質上,和南北戰爭差不多,一方想分,一方不要分,就打起來了。隻不過,美國革命的結果是要分家的一方打贏了,就有了美國獨立建國這一“世界史上的偉大事件”。南北戰爭的結果是要分家的南方被打敗了,南方不但無法實踐《獨立宣言》倡導的政治信念,反而成為分裂國家的反麵教材。假如南方打贏了,那就是又一個偉大的國家出現在西方的地平線上了。您說,這曆史學家有多麽的勢利!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成者王侯敗者賊”。

美國獨立建國運動在本質上是與大英帝國鬧分家,而不是本土的印第安人趕走入侵的歐洲人而重建自己國家,這就是它與其他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的區別。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曆史。

近代世界曆史是一部以歐洲國家唱主角的曆史。五百多年前,經曆了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的西歐國家基本上完成了組建民族國家的曆史任務,並開始從偏居一隅的大西洋沿岸向全世界擴張。其對外擴張的動力是所謂的3G (God, Gold, Glory),即上帝,黃金和榮譽。

1492年,哥倫布歪打正著地發現新大陸,強有力地刺激了歐洲國家對外擴張的步伐。哥倫布冒險出海幹嘛去了?他誤解了馬可.波羅對中國的描述,以為中國遍地黃金,想到那兒去淘金,到亞洲販香料,賺大把的銀子。這位老兄敢想敢幹,帶了一夥兒人,駕著幾條小船兒就想橫渡大西洋。因為算錯了距離,剛到巴哈馬,就以為到日本了,美滋滋地向西班牙王室報功。

葡萄牙人當時正在跟西班牙人爭奪海上霸權,一看哥倫布犯了這麽個可笑的錯誤,樂了。這傻小子,在那兒呆著吧,您呐。咱繞個道兒,南下好望角,拐個彎兒,進印度洋,給哥倫布那夥子人甩後頭再說。

於是,後來者達.伽馬搶占了先機,提前到達亞洲。航海家亨利王子幾十年經營研究航海技術的心血沒白費,葡萄牙人憑其先進的航海技術,在十六世紀建立起其海洋霸主的地位。中國的澳門就是那時候讓葡萄牙人占的。

哥倫布代表的國家西班牙雖然在海上被葡萄牙打敗了,但因禍得福,人家知道在海洋上爭不過葡萄牙人,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在新大陸上找金子了。當時的美洲大陸並存著印第安人的印加,瑪雅和阿茲台克?蟮酃??即媼瞬簧倩平稹4蟊親踴仆販⒌呐分奕艘煥矗?患??爛嫻撓〉詘踩司??烊訟路玻?峽烊惹榭佘???悄睦鎦?琅分奕說秸舛?刹皇譴?哦?奶燉醋隹偷模?思沂且幻判乃頰醫鸌永吹摹?/font>

印加人沒那麽多心眼兒,國王又好客,聽說來了外鄉人,趕緊吩咐手下,設宴給客人接風。酒席宴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看看國王喝醉了,赴宴的西班牙軍官Francisco Pizarro一聲令下,叫士兵把國王拿下綁了。等國王醒過酒來,要了鑰匙開國庫,運黃金,末了,把國王一殺,齊活。就這麽簡單,印加帝國就滅了。接著,瑪雅帝國滅了,阿茲台克也滅了。當然,也有小部分人印第安人企圖反抗,羽毛弓箭能敵得過人家洋炮洋槍嗎?您說,這和入室搶劫有什麽兩樣?可人家Francisco Pizarro和哥倫布一樣,一下子就成了英雄。要不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呢。

中南美洲這地方,氣候好,咖啡,煙草,土豆,番茄,甘蔗,玉米,棉花,等等等等,這兒全有,是個發展農業的好地方。既然黃金搶得也差不多了,那就在這兒開農場種莊稼吧。這樣,以種植園經濟為基礎的西班牙殖民帝國就建立了起來,所以中南美洲國家(巴西除外)至今都講西班牙語。

地處歐洲南部的西葡兩國在殖民擴張過程中一馬當先,大獲其利,地處北部的西歐國家也沒閑著。荷蘭人看航運賺錢,鉚足了勁發展造船業和航運業,很快建起一支數量超過十萬條船的超級船隊,雄踞世界第一,終於在十七世紀打敗葡萄牙,建立起海上霸權。中國的台灣就是這時候讓荷蘭人占領的。

要說英國人,他們比荷蘭人更厲害,看到葡萄牙人從海路到達亞洲,英國於1553開始,也派出一批批探險隊,想從北邊找到通往中國的航道,無奈,幾次都讓北冰洋給擋了回來。

但是,他們卻發現了哈德遜海灣,由此進入北美大陸的皮毛產地。十六世紀的殖民擴張不是讓葡萄牙和西班牙爭了頭籌嗎?英國人暫時爭不過他們,就打起做生意賺他們錢的算盤。

要說做生意,西班牙人沒法兒跟英國人比。西班牙人連搶帶奪地沒少往回倒騰金銀,按說,有了錢,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發展點兒資本主義,不是挺好的事兒嘛?可他們藐視工商,有了錢拿去買貴族頭銜,擺譜兒,淨幹那些燒包的事兒。人家英國人就會算計,也很精明,瞧準了機會一個勁兒掙錢。西班牙人在美洲的種植園不是缺勞力嗎?好,咱從非洲給你們販奴隸。

從1562年開始,英國人在從事的奴隸販運的買賣中掙了大錢,連伊麗莎白女王和她的大臣們都看得眼饞,從第二批奴隸貿易起,也悄悄地投資於這種生意。人們不是都喜歡物美價廉的英國紡織品嗎?咱先可著勁兒地紡紗織布,充當服裝供應商。國內農民的地不是讓人給圈了嗎?告訴他們,上新大陸去跑馬占地。有人不是覺著在國內受到宗教迫害嗎?到新大陸去尋找自由,咱不攔著。甭管跑到哪兒去,你們也是大英帝國的臣民。

英國憑借其有利的島嶼位置,避開歐洲列強爭奪霸權的混戰,集中力量發展工商業,借助商業革命之勢,迅速積累了財富和力量。到了十八世紀,終於取荷蘭而代之,晉級為海上霸主,進而打敗競爭對手法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為仁不富,為富不仁”。英國人在追求財富和權力過程中,從來不講仁義。從販賣人口到販賣毒品,隻要掙錢,什麽都幹。對海外殖民地的剝削,概不手軟。就說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吧,英國人在那兒斂錢也從不含糊。新移民幹的不是挺紅火嗎,那就多交稅,少一個子兒都不成。荷蘭航運發達,運費便宜,但英國人說了,必須用英國船運貨,違者重罰,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一來二去,北美殖民地的工商業者就跟英國政府有了矛盾。

經濟上出現矛盾,問題還不算太大,難辦的是政治上出現問題。而政治上出現問題,往往是思想上產生了變化。北美殖民地和英國鬧分家,首先是個思想問題。其根源則是歐洲的啟蒙運動。

十八世紀歐洲出現的啟蒙運動對整個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倡導的理性主義是現代化運動的靈魂。

啟蒙運動起源於法國,為什麽呢?因為咖啡。自從咖啡引進歐洲以後,喝咖啡漸漸演變成一種新的時尚。像北京上海的白領愛跑到星巴克顯示自己的小資情調一樣,當時法國的知識分子也忒喜歡新潮。於是,咖啡館就成了伏爾泰,狄德羅,盧梭等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經常光顧的地方。這些人聚到一起,幾杯咖啡下肚兒,在咖啡因的刺激下,大腦興奮,夜裏哪兒睡得著覺啊,睡不著也不能閑著不是?那就琢磨事兒,思想就變得異常活躍起來。

知識分子思想活躍對專製的政治製度必然造成威脅。啟蒙知識分子們在咖啡因的刺激下,思想就沒了禁錮,嘴上就沒了把門兒的,逮什麽說什麽。什麽要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啊,什麽自由經濟民主政治啊,什麽進步理性自由平等博愛,就全來了。您說,這些思想對當時歐洲各國的君主政體能沒影響嗎?實際上,這股思潮對歐洲各國君主想要保持的政治穩定的局麵起到了顛覆性的破壞作用。就這樣,小小的咖啡豆掀起了一場啟蒙運動,而啟蒙運動奠定了歐洲革命以及全球現代化的思想基礎。怪不得有學者指出,咖啡改變了世界曆史。

啟蒙運動和美國革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北美殖民地的許多領袖人物都是啟蒙思想的鼓吹者,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沒少喝咖啡。啟蒙使人的腦子開了竅兒,尤其是對北美殖民地人民來說,就像解放前多年飽受淩辱的小媳婦忽然聽說還有離婚這回事一樣,看見了一絲擺脫現狀的曙光。

想當年,北美殖民地的老前輩們飄洋過海來到新大陸,為的是逃避宗教迫害,追求自由。果不其然,新大陸自由多了。他們來到北美,既不是插隊落戶,接受印第安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也不是大英帝國的下放幹部來此建立五七幹校,人家是一個心眼兒準備在新大陸安家落戶的。他們帶來祖國的文化來北美創業,新大陸像一張白紙,沒有負擔,他們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沒多久,沿著大西洋就建起了十三個殖民地,小日子過得倍兒紅火。剛找出點兒“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感覺,糟心的事又來了。北美這地界雖說是天高皇帝遠,但大英帝國統治者的手伸得忒長,北美殖民地的百姓作為二等臣民,苛捐雜稅一點兒都逃不掉。

隨著啟蒙運動思潮傳入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苛捐雜稅的牢騷就開始多了起來。他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對大英帝國的欺壓忍氣吞聲逆來順受了,私下裏琢磨著怎麽抗稅,怎麽和政府周旋。英國統治者呢,就沒瞧出來這種變化來。或者說,壓根兒就沒認真考慮過如何主動改進對殖民地的政策,改善政府和臣民的關係。他們太自信了,覺得自己有權力,臣民就得絕對服從。

當時,大英帝國和法國死掐,戰爭接連不斷,鬧得國庫缺銀子。為了補充因戰爭費用沉重而捉襟見肘的國庫,隻好搜刮民脂民膏,因而,就一再增加殖民地的賦稅。什麽印花稅,茶稅,糖稅,不一而足。至於殖民地人民的感受,則忽略不計,你們膽敢違抗,我就給你們點兒厲害看看。這就是專製政治體製中掌權人物的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它往往導致當權者獨斷專行。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麵對英國政府的政治高壓和沉重賦稅,北美殖民地的廣大幹部群眾都很生氣,後果也真的很嚴重。本來,他們自治的意識就很強,這下兒,跟政府產生了矛盾,再加上那麽幾個精英分子一個勁兒忽悠,跟大英帝國政府就動起了真格的。他們組織起來,首先同英國政府展開了抗稅鬥爭。

這種有組織對抗政府的行為是大英帝國所不能容忍的。當177312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後,英國議會在1774年先後通過了“不可容忍的法案”,采取高壓性措施,不但封鎖波士頓港,還動了武,這下使雙方對抗進一步升級。

在整個18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之間,英國和北美殖民地之間的關係變得日益緊張。起初,大英帝國政府並沒把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放在眼裏,善於使用分而治之策略的英國政府一直打著對北美殖民地各個擊破挨個收拾的算盤。跟政府叫板,你們還嫩點兒。沒想到的是,對付英國強大的武力鎮壓,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擰成了一股繩,聯合起來跟政府對著幹。這下兒,問題就複雜了。

1774年,十三個殖民地的代表聚到一起開了個會,史稱第一次大陸會議。會議提出一個劃時代的口號就是“我們都是美國人”。得,這下子動真格的了,這不是跟大英帝國鬧分家嗎?

17754月,在萊克星頓打響了第一槍,這標誌著美國革命戰爭的開始。最初,許多北美人民並非真的想跟大英帝國分家,但是,北美的啟蒙主義思想家托馬斯·佩恩的小冊子《常識》非常及時地指出了分家的必要性,使人們相信對於北美殖民地來說,分出來另立門戶是唯一的出路。

可不是嘛,現在是槍也開了,臉皮也撕破了,怎麽辦?已經沒有退路。於是,個殖民地的精英們又開了一次會,就是第二次大陸會議,討論是不是鐵了心要跟英國鬧分家。到這時候,盡管還有些人反對分家,但分家已是勢在必行了。

要分家,總的有個理由吧?第二次大陸會議責成一個五人小組,負責起草大會宣言。負責執筆的就是來自佛吉尼亞的托馬斯·傑弗遜,此人是多才多藝的啟蒙主義思想家。這份宣言寫好後,於71日拿到大會上進行討論。經過幾天的激烈辯論,大會宣言於74日下午在費城栗樹街(Chestnut Street)的獨立宮(Independence Hall)內進行投票表決,13個殖民地中有9個讚成獨立,賓西法尼亞和南卡萊羅納反對獨立,達拉維爾尚未決定,紐約棄權。因此,大會宣言獲得通過,這就是著名的《獨立宣言》。在這份重要的曆史文件上簽字的,共有56名各界人士。

 

 

 

《獨立宣言》在曆數了英國統治者在美洲大陸倒行逆施的罪行後,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

“我們,在大陸會議下集會的美利堅合眾國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非經他們授權,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義呼籲,說明我們的嚴正意向,同時鄭重宣布: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並且按其權利也必須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它們取消一切對英國王室效忠的義務,它們和大不列顛國家之間的一切政治關係從此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

《獨立宣言》的發表,極大的鼓舞了長期遭受英國壓迫的北美殖民地人民。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用各種方式表達心中的喜悅。從此,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就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被定為美國獨立日。

然而,“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雖然《獨立宣言》發表了,要獨立的理由也算說清楚了,但是,真正的獨立絕非由一紙宣言所能實現。最終使美國真正實現獨立的仍然是槍杆子。

英國政府聽說北美殖民地想分家,要獨立,當然不幹。這不是反了嗎?派軍隊給我鎮壓。最後的結果還是槍杆子說了算。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美國民兵和剛剛組建的大陸軍經過8年苦戰,最終打敗英國軍隊,才使獨立成為現實。1783年,《巴黎條約》簽定,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由十三個殖民地和英國分家後組建的美利堅合眾國,早已今非昔比。每年74日看到美國各地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段曆史,希望主張專製獨裁的統治者能認真地讀讀《獨立宣言》,真正理解其所揭示的不辯自明的真理。任何一個社會,統治者都不能忘乎所以罔顧民意,沒有被統治者的主動配合,是很難建成和諧社會的。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美國革命給於世人的啟示非常明確:國家分合,取決民意。

作為美國國慶節,美國各地在獨立日期間非常熱鬧。平常美國居民小區不許放鞭炮,偶爾放幾個炮仗,人家會以為你打槍呢,警察一會兒就到。這幾年,又在反恐,為了放幾個炮仗把你當恐怖分子抓了也不值當。可在獨立節前後,放鞭炮開禁,商店裏的鞭炮也大量供應。這幾天,一到晚上,煙花四起的現象非常普遍。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您就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

每到獨立節,美國全國各地,從華盛頓,紐約等大城市到邊疆小鎮,都舉辦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最普遍的是白天看遊行,到公園燒烤,晚上看煙火,要不然出去旅遊。去年獨立節,我正在阿拉斯加的小城史凱威(Skagway Alaska )旅遊。這個隻有千八百人口的小鎮也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獨立節遊行,使我有幸近距離觀看了邊疆人民歡度國慶的盛況。

 

 來美國這麽多年,美國的節日對我來說也就是個休假日而已,過不過兩可,唯獨國慶節有些例外。尤其是這些年,家裏人和朋友們一到國慶節就張羅著慶祝慶祝,形式和美國人卻不太一樣。大家聚在一起,二鍋頭,五糧液一喝,神侃海聊熱鬧異常,而我總是喝酒的主力,因為這一天是我的生日。

(照片除最後一張外,均為網上資源,一並向作者致謝)

2007年7月修改

2005年7月初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