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臭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時代的烙印

(2008-11-03 03:02:05) 下一個

 要是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一個時代的烙印。 

50年代的人,指那時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就有50年代人的特點。他們通常說話辦事都比較小心謹慎有好多人剛開始時,都有敢說敢做的精神,結果被戴上了右派帽子。後來,就變成了膽小怕事的人,生怕出點什麽差錯,心存戒心。

  因為在那個年代就是各種運動多多,
不得不讓人們從思想上提高警惕,更是因為他們被階級鬥爭運動給弄怕了,因而在他們的身上被打上了膽小怕事的烙印。這個年代的工人階級要比知識分子揚眉吐氣得多。

而在50年代出生的人們,他們正趕上知識無用論,也趕上了上山下鄉的熱潮,因而他們身上被打上了上山下鄉 烙印。這些人骨子裏永遠有一種動()性,喜歡新環境新事物,有一種野(心勃勃)性,時刻想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情。
 
  運氣好的,總能趕著浪
() 尖走,例如: 當初胸前戴著大紅花,滿懷大誌地奔向廣闊天地---農村。後來,體驗到了農村生活的特殊滋味,知道農村不是長呆之地,而後他們經過努力奮鬥(辦法手段各種各樣),上了工農兵大學或者在77/78年考上了大學。

  此時,正是他們命運的轉折點。
再後來,有些人又考上了研究生,接著還有人趕上了出國潮。而運氣差的,命運也就更差,以後的一切就隻能聽天由命了,即被時代推到了社會的最低層!

60年代出生的人們,他們正好趕上中國的曆史變遷,政治經濟各方麵走出低穀,趕上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開起了通向西方的大門,也趕上了首次恢複高考(77)製度。

  那時的中國,
已經被文化大革命破壞得差不多了,百廢待新想幹什麽就能幹什麽,機會多多,所以這些人身上,通常都帶有改革開放的烙印。

  由於國門大開,
許多人都懷著好奇心,想出去看看西方世界究竟是個什麽樣子,因而他們大部分人選擇了出國深造,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下海經商。

  中國當時的出國浪潮大於下海浪潮,
而且國家給出了大量的公派名額,花費了不少錢財來培養各學科的優秀人才。對外商來中國投資的,給予了特別優惠的政策,,對下海經商的人們,開起了特殊綠燈。

70年代出生的年青人,他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 從小學到中學,不但有係統地學習了知識,而且還是有步驟地學習了文化,在當時學習是至高無上的,樣樣都沒有拉下。

   
他們上大學的比例不再是百裏挑一,而是十裏挑一。 許多大學都擴大了招生名額,擴建了大學校舍,讓更多的應屆畢業生能進入大學深造。
 
  他們算是幸福的一代,
生活在了一個安定團結,欣欣向榮的年代, 因而他們身上就被打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

  有許多這個時代的人,
安於現狀,他們已經不知道夾皮溝的故事,對文化大革命的事情也知道得很少或完全不知道,樣板戲可能連聽都沒聽()過,而他們的思想卻比前兩代人單純得多,少了許多爾虞我詐,也活躍得多,不守舊,他們的行為表現出自私自利大於先人後已。

80後的年青人,出生在中國經濟正處於騰飛時期。好多孩子的家長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有不少家長,有錢的或有權的,早早地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學習(實行超前教育),因而國外就出現了小留學生的特別景象,而在國內也掀起了中學生出國熱潮。

  這些當時隻是半大的孩子們,
多數都還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在父母身邊)大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主(小皇帝),來到國外可是辛苦他們了。

    
在國外事事要自己做主,生活樣樣要自己打理,還要完成學習這個艱苦而光榮的任務,否則無法向父母交代。他們這代年青人表現出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的原因,喜歡標新立異,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更沒有獻身精神,指公益心和助人為樂。

90年代後成長起來的孩子們,我們隻能視目以待,說什麽現在都為時過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