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籍華人為什麽始終被美國人當成外國人 ZT

(2006-11-27 13:47:28) 下一個
美籍華人為什麽始終被美國人當成外國人

美國報紙標題《美國人休斯打敗了關穎姍》是最佳寫照?
據統計,當前的美籍華人(AmericanChinese)約近300萬,佔美國人口總量的1%。人數不多,動靜卻不小。政界有大名鼎鼎的趙小蘭、駱家輝,科技界有李政道、楊振寧,體育界有關穎姍……美國各大知名院校,華人學生更是名列前茅。超過1╱3的華人在美國各地的經理級和專業級崗位任職,華人的平均年收入已經超過白人。

有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照美國人的慣例,華人早就該成為美國人的一部分了。然而事實卻是,華人是「美國夢」的實現者,而不是美國人。

150多年來華人在各方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隻有一點沒有變,就是始終被美國人當成「外國人」。無論什麽行業,華人中的佼佼者始終被貼上標簽,稱為華裔政治家、華裔科學家等等。2002年女子花樣滑冰世錦賽,關穎姍不敵卡拉·休斯而屈居亞軍,美國報紙的大字標題竟是《美國人休斯打敗了關穎姍》!這大概是在美華人處境的最佳寫照了。

在美國,白人雖然歧視黑人,但沒有人不承認黑人就是美國人;而對華人的態度要複雜很多,單純種族歧視的成分大為減少,準確地說,是一種排斥心理佔主導,甚至發展為仇視。隨著其他亞洲國家移民的增多,上述心理還蔓延至其他亞裔。1982年,一對白人父子因日本汽車大量進口而失業,誤將一名叫陳果仁的華人當作日本人泄憤打死,兇嫌被判無罪。陳的養母為此奔走20年未果。這是最典型的華人得不到認同的案例。

除了不被美國本土人所接受,在美華人本身對美國社會也缺乏認同。對華人來說,鄉土觀念紮根於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因此很多華人移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成為美國人。投身淘金熱的早期移民,絕大多數人夢想的是有朝一日衣錦還鄉。

由於華人的聰明、勤勉,加上對教育的重視,相當一部分華人脫穎而出,成為美國社會一道亮麗的風景。與此同時,餘下2/3的華人卻仍從事百餘年前的舊行業,如開餐館、洗衣服,當保姆、車衣等,無法接近主流社會。此外,華人對參政議政的熱情不高,在維護自己權益方麵難以擰成一股繩,也是長期受排斥的一個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我不認為要美國人認為我們中國人是美國人有那麽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要處處表現出我們泱泱大國的風範。再有,啥是美國人?他們也都是最早從歐洲移民過來的。所以,實在不需要去庸人自擾,擔心人家不把我們當美國人看。隻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行為,做一個社會的貢獻者。不管您幹哪一行,都會叫人尊重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