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

我隨便貼貼,你隨便看看----抄自《人間指南》報頭
正文

“毒餃子”的幕後黑手

(2008-02-03 22:39:39) 下一個
是日本人(甚至是台獨分子)?請看以下文章,如果做案者不是為了經濟利益,便是為了讓我們中國難堪。以後類似事情應當還會發生。向平大峽致謝。

http://www.backchina.com/newspage/2008/02/03/145750.shtml


(作者:平大峽)日本國內關於在中國生產的冷凍餃子中發現甲胺磷的事件已經喧囂的沸沸揚揚。各大超市不僅停售了中國河北省天洋食品公司的冷凍食品,幾乎所有中國產的冷凍食品也都遭到了下架命運。從消息公布到二月一號止,三天內已有多達3000多人聲稱他們在食用了中國生產的冷凍水餃後,發生了嘔吐頭暈等症狀,而且這個人數還在飛快增加。

日本國內對有關《毒餃子》的報道越來越混亂。當食品檢驗單位對一些聲稱中毒的人食用的剩餘餃子進行檢驗後並未發現有任何毒物。全國上下沸沸騰騰檢查到現在,被檢測出有毒的餃子隻有千葉縣和兵庫縣的兩例。而官方在公布有兩例檢測出甲胺磷的冷凍餃子時,隻談及了生產廠家和生產日期,並沒有談及被檢測出的甲胺磷的濃度和部位,是餃子皮,還是餃子餡,還是外包裝?如果是工廠的餃子生產線受到了甲胺磷的汙染,那麽,伴隨著日本國內大規模地召回冷凍餃子,應該在同批的餃子中也發現同樣毒物。如果廠家因為管理不嚴對餃子皮,餃子餡造成了汙染,但汙染的毒量平均到每個餃子上應該是輕微的,而且同批的餃子應該都有毒。換句話說就是,有毒的餃子應該是同月同日生產的餃子。如果被查出有毒的餃子不多,而且有不同生產日期,屬於不同的生產批量,且同批餃子中又有大量安全的餃子,那麽就可以排除在生產線上被毒物汙染的可能性。

從中毒的濃度來看,多數日本的專家都推翻了餃子餡的蔬菜有殘留農藥的說法,對生產過程汙染的說法也產生了懷疑,因此有些人推論是在包裝過程中產生的汙染。因為中國的餃子在生產階段並不明確要運往日本,很多餃子要在中國國內市場消費。隻是在包裝過程中,用日文包裝袋包裝的才是輸往日本的餃子,如果包裝袋被毒藥汙染,就可以解釋為什麽隻是運來日本的餃子有毒。但這個問題的判定也應該是和上麵一樣,即有毒的餃子應該是同月同日同批包裝的餃子。現在日本已經在大規模回收中國冷凍餃子,中國質檢局也準備派人去日本與日方共同檢查,很快,我們就能確認或者排除餃子是在生產過程上被毒藥汙染的說法。

排除了生產過程和包裝被汙染的可能性後,而中毒的事實又是真實的,那麽,有人下毒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千葉縣稻毛區一家三口中毒受害人家的主婦描述說,他們在食用時就感覺到有苦味,吃後立刻頭暈嘔吐,中毒的丈夫象死人一樣不省人事,送醫院搶救時的體溫隻有34.5度。根據她描述的情形來看,甲胺磷的濃度應該相當高。以這麽高的濃度汙染整批餃子,那可是相當大的藥量。這麽多的毒藥在食品生產線上被忽略是很難想象的,所以有人推測是有人故意下毒。

如果毒餃子是生產線上受到了汙染,那自然是由於食品廠的管理疏忽造成的,屬於商業責任問題,問題自然在中國的廠家。可是如果是有人故意下毒,這個事件就變成了刑事犯罪或恐怖襲擊,那麽罪犯則是在兩種情況下實施投毒的。一種情況是在中國投的毒,另一種是在日本投的毒。因為從生產廠家到日本的超市有很多中間環節,幾乎每個環節都可能被人投毒。如何從這麽多環節中尋找真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哪些人有作案動機並能從案件中獲得利益。

日本以前曾經發生過許多對特定食品公司的產品裏下毒來敲詐的事件,這些以敲詐為目的投毒者通常很快就會被警察破獲,因為犯罪的技術含量太低了。但是,也有一些在日本造成軒然大波的對特定食品公司產品投毒的事件至今沒有破案,因為這些投毒者既不向食品公司敲詐錢財,也沒有投入烈性毒藥。由於對烈性毒藥通常都有嚴格的管理製度,如果使用烈性毒藥投毒,警察可以根據烈性毒藥的線索來順藤摸瓜,但如果隻使用在園藝商店都能買到的殺蟲劑除草劑等非烈性毒藥,警察也無法找到線索。投毒者隻要手上戴上一個藏有毒汁的戒指,在翻弄塑料袋包裝的食品時,通過戒指上的特製的細針可以很容易插穿食品袋注入毒液。這些投毒的實施通常可以在食品超市裏大搖大擺地進行,因為大量的人都會翻弄食品袋,監視鏡頭下也無法看出誰在那裏投毒。類似的投毒事件有很多起都沒有破案。由於投毒者既沒有向被投毒食品的公司敲詐錢財,也沒有使用烈性毒藥毒殺民眾來報複社會;警察多年來一直對這些投毒者的犯罪動機百思不得其解,難道他們冒險投毒的目的就是想看到一些人頭暈嘔吐或食品公司召回食品麽?投毒者的動機到底是什麽呢?

這個謎團直到近幾年才被犯罪專家們發現。他們注意到,每次投毒事件發生的前夕,都有人大量拋出被投毒的食品公司的股票。當該公司大量召回有同類產品並在社會上形成暫時不買該公司產品的形勢時,該公司股票必然下滑。投毒者隻要先空賣後結算,就可以輕鬆賺取上億日元,而且風險很小。顯然,這中投毒是高智商的犯罪行為。

此次的有毒餃子都是《日本煙草》這家公司的下屬食品公司從中國定點進口的。看來《毒餃子》事件的目標公司是《日本煙草》這家公司。《日本煙草》這家公司因為獨占日本的煙草市場,是東京一部上場的大公司。其市值巨大,僅《毒餃子》事件這三天時間,該公司股票就下跌超過10%,市值損失近1萬億日元。因為該公司的每日股票交易量極大, 3天前出售股票的人三天後抄底買入就可賺1萬億,投毒者混在大量的炒股人群之中,他也許隻賺了一億,隻是獲益者的萬分之一,即使他賺了十億,也隻不過是獲益者的千分之一,警察根本無法確定誰是犯罪者誰是炒股者。這些高智商的罪犯與那些那些投毒後向食品公司敲詐100萬元普通犯罪不同,他們會得意洋洋地欣賞那些對中國開罵的日本政客和憤青們,他們早就計算出這些傻子們的存在,一定能把水攪渾使這個事件陷入外交事件而不了了之。

前麵提到,在超市裏對特定公司的食品投毒很容易而且不易被發現。但其效率低下,因為作案者很可能隻是一個或兩個人。如果中日兩國專家對此次召回的食品作大規模排查後,發現能夠檢驗出毒品的食品很少,成批的食品袋裏隻是個別的食品袋裏有毒,那麽基本上即可以確定為個別人故意投毒。這次的特點是作案目標定在了《日本煙草》進口的中國食品上,日本憤青們的反華喧囂和一般社會輿論自然集中在“中國的粗劣的衛生管理”,“有人故意往出口日本的食品下毒”等噱頭上,同時,獨運輪們也開始了擔憂北京奧運食品安全的大合唱。而投毒者既沒有敲詐,也沒有殺人,但明顯有人通過渲染氣氛造成特定公司的股票的大規模下滑。好了,我們已經可以判斷出誰是這個事件的受益者,哪些人最有作案動機了。

我認為即使中日雙方都認為是故意投毒,但不會很容易地找到犯罪者。雙方還會互相指責,雙方的憤青們還要進行口水大戰。關於這個事件,我就不再多說了,我隻是希望利用這個事件給中國政府提個醒。日本的食品公司被敲詐送錢這樣的犯罪屬於低技術犯罪,中國的警察們也對付的了。但是如果中國的食品公司也成了上市公司,如果我們的股市也允許賣空的話,那麽類似日本這樣的事件,即有人不動聲色地往特定公司的食品裏投毒的事件就有可能不斷發生。

如果我們輕易批準大量的食品生產公司上市,如果我們允許股票市場空買空賣,像這次日本發生這樣通過往食品公司的產品裏投毒,打壓該公司的股值,再通過煽動社會不滿情緒把水攪渾的事件也很可能在我國發生。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手機惡作劇的謠言就讓香蕉,讓西瓜等產品滯銷的經曆。而這些還不過是惡作劇而已,犯罪者沒有明顯的獲利。如果我們有了香蕉或西瓜的期貨市場,那麽期貨市場買空賣空的巨大利益會使一些人為獲利而散布謠言。這種的獲利可以很容易早就新的億萬富翁,因此將很快被擴散到很多行業。因此,我們在推行股市和期貨市場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先要確定是否我們已經有了應對那些高智商犯罪的手段。

補充:我正準備結束本文上網發表時,日本兵庫縣警方發表了對該縣的《中國毒餃子》事件的調查結果:兵庫縣發現的中毒人食用的餃子的包裝袋上有一個高一毫米,寬3毫米的小針孔。該孔還穿透了包裝袋裏麵的塑料盒。該包裝內的甲胺磷與中毒者洗胃時發現的甲胺磷一致。兵庫縣警方已經按投毒的刑事案件立案。雖然該調查可以解脫中國廠家在生產過程中造成毒物汙染的冤枉,但警方仍在暗示該餃子是在運進日本之前在中國被人投毒的。實際上,中國警察應該在那些高喊中國食品不安全,提倡抵製奧運會的獨運輪分子中查投毒犯。日本警方應該在那些前幾天空拋食品公司股票的人中查投毒犯,因為隻有這些人的才有犯罪動機。(二月一日下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