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情

陝西關中人,暫居密執根, 漂泊十餘載, 最憶是鄉音。
正文

孝經白話注解-關中嚴協和

(2006-12-19 10:39:16) 下一個
《孝經白話注釋〉〉乃是我的老師嚴治平先生父親協和老先生赴台後50年代所做。嚴老先生熟讀儒學並實踐之。 持守孝道,“吸癰療母”的故事在鄉間廣為流傳。今將其釋經作品呈於此,以示敬仰。


孝經白話注解

http://bookgb.bfnn2.org/books2/1713.htm

http://bookgb.bfnn2.org/article_42.htm

 

關中嚴協和居士著

 

《孝經白話注解》出版的因緣

開宗明義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聖治章第九

紀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廣要道章第十二

廣至德章第十三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諫諍章第十五

感應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喪親章第十八

 

《孝經白話注解》出版的因緣

於淩波

 

孝經這部書,據說是曾子問孝於孔子,退而和學生們討論研究,由學生們記載而成的一部書。呂維祺《孝經或問》中稱:‘孝經為何而作也?曰,以闡發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經大法而作也。’漢書藝文誌上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社會上奉為圭皋,人人所應遵守的德目。

 

孝經一書,全文共為十八章,將社會上各種階層的人士——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為五個層級,而就各人的地位與職業,標示出其實踐孝親的法則與途徑。這是自古以來讀書人必讀的一本書,所以被列為‘十三經’之一。然而近百年來,國人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唯以追逐物質文明,而鄙棄固有道德。凡是傳統文化,都被斥為落伍陳腐的東西,如果有人在當下社會中提倡人倫道德,宣說忠、孝、節、義,一定會被別人諷譏為迂闊頑固,不識時務。

 

現代社會上,有多少人心靈汙染,沉溺在物質欲望中,迷失自我;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攫取金錢為人生唯一的目標。而為了攫取金錢,可以不擇手段,所以欺、誑、詐、騙,偷竊搶劫,以至於綁票勒贖等事件,充斥於社會之中。尤有甚者,世人為了金錢,可以親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殘,以至於兒子殺害父母。這些事件,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不成為新聞(例子太多,不勝枚舉)。可怕啊!人類的墮落,為何一至於此?

 

近百年來,我們舊的文化傳統破壞無遺,而新的道德軌範並未建立。現在社會上的價值觀有兩點,一點是:‘誰怕誰?’另一點是:‘隻要我喜歡,有什麽不可以?’前者是唯力是視,後者是有我無人。難道我們真的要回歸到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為了淨化人心,我曾編印了一套‘淨化心靈小叢書’,希望藉著文字的傳播,對社會風氣有所改善。這一本《孝經白話注解》,就是淨化心靈小叢書中的一本。

 

《孝經白話注解》的注釋者嚴協和先生,是我早年的一位老友,他是陝西眉縣人,早先在監察院審計部任職,後來調到台灣省審計處服務,住在台中,我們交往多年,不幸他早已作古。月前住在彰化的龔永川、趙詠芬兩位老菩薩,捐了一筆淨財,要印經會印經典或善書,我選印這本《孝經白話注解》,想尚能符合兩位老菩薩的願望。

 

孝經白話注釋

 

(考慮編排與閱讀方便,將原文之【注解】省略。)

 

開宗明義章第一

 

【章旨】這一章書,是全部孝經的綱領。它的內客,就是開示全部孝經的宗旨,表明五種孝道的義理,本曆代的孝治法則,定萬世的政教規範,列為一經的首章。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白話】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裏閑坐著,他的弟子曾參,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說:‘古代的聖王有一種崇高至極之德,要約至妙之道。拿它來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夠很和氣的相親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會相互的愁恨。這個道德的妙用,你知曉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白話】曾子聽了孔子給他講的這一段話,道理很深,他不覺肅然起敬,離開他的坐位站起來,向孔子答對說:‘我曾參很魯鈍,不大聰敏,怎麽能夠知曉這樣深奧的道理呢?’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

 

【白話】孔子因曾子很謙恭的起來答對,就告訴他說:‘前邊所講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這個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發點。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訴你’。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白話】‘說起這個孝道,固然範圍很廣,但行的時候,卻很簡單,你要曉得愛親,先要從自己的身上愛起。凡是一個人的身體,或者很細小的一根頭發和一點皮膚,都是父母遺留下來的。身體發膚,既然承受之於父母,就應當體念父母愛兒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體,不敢稍有毀傷,這就是孝道的開始。’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白話】‘一個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獨立不倚,不為外界利欲所搖奪,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標準,這就是立身。做事的時候,他的進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軌,不妄行,有始有終,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為眾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譽傳誦於當時,而且將要播揚於後世,無論當時和後世,將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稱他父母教養的賢德,這樣以來,他父母的聲名,也因兒女的德望光榮顯耀起來,這便是孝道的完成。’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白話】‘這個孝道,可分成三個階段,幼年時期,一開始,便是承歡膝下,事奉雙親。到了中年,便要充當公仆,替長官辦事,藉以為國家盡忠,為民眾服務。到了老年,就要檢查自己的身體和人格道德,沒有缺欠,也沒有遺憾,這便是立身,這才是孝道的完成。’

 

‘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白話】孔子引詩經大雅篇文王章的這兩句話說:‘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來繼續他的德行。’

 

【釋義】本章共分四段:自‘仲尼居’至‘汝知之乎’為首段,是孔子給曾子提示出至德要道的重要性,使曾子領悟孝道,不止善養父母為孝,要他曉得治國平天下,才是孝道之遠大目標。自‘曾子避席’至‘吾語汝’為第二段,是曾子聽了孔子給他講明了至德要道的妙用以後,他就很謙恭地接受了教誨。孔子說明孝道是道德之本,教化之所由生,不是短短數語,可以講說明白,因命他坐下,慢慢的談,藉以發揮孝道的整體。自‘身體發膚’至‘終於立身’為第三段,是孔子給曾子講明孝道的大綱。自‘大雅’至‘聿修厥德’為最後一段。孔子引詩經上的這兩句話,就是證明他所講的孝道,是述為不作之意。並且以周公給成王所講的話,來作一比方,言人不但不能忘懷祖先的德行,而且要更進一步的來繼續祖先的德行。這樣,才算是盡到了大孝。

 

天子章第二

 

【章旨】這一章書,是說明一國的元首應當盡的孝道,要博愛廣敬,感化人群。人無分種族,地無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為五孝之冠,列為第二章。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白話】孔子說:‘要親愛自己的父母,必先博愛。就不敢對於他人的父母有一點厭惡。要恭敬自己的父母,必需廣敬,就不敢對於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簡慢’。

 

‘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白話】‘元首的孝道,隻要把親愛恭敬的誠心,盡到自己父母的身上,他的身教之德,如風吹草,自然風行草偃,很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外國人看見了,也要摹仿實行,爭相取法。大概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吧?’

 

‘《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白話】書經呂刑篇有兩句話說:‘隻要國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親愛親可慶幸的事,那天下幾萬萬老百姓,都是歡欣鼓舞的仰賴效法,而敬愛他們自己的父母了。’

 

【釋義】本章共分三段,自‘子曰’以下至‘不敢慢於人’為首段。是說元首之孝,要本住博愛廣敬推己及人之意。自‘愛敬盡於事親’至‘蓋天子之孝也’為第二段。是說明德教的神速廣大,影響群倫之意。最後第三段,引證書經的兩句話,仍證明述而不作之意。就是說,天子是一國的元首,即現代的總統,他的地位,居萬民之首,他的思想行動,為萬民的表率,如能實行孝道,盡其愛敬之情於他的父母,那末,全國的民眾,就沒有不跟著他敬愛他們自己的父母而更敬愛他們國家的元首。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就是證明德教感化之神速廣大了。

 

諸侯章第三

 

【章旨】這一章書,是講明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內,所以在上不驕和製節謹度、為諸侯孝道的基本條件,列為第三章。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製節謹度,滿而不溢。’

 

【白話】‘諸侯的地位,雖較次於天子,但為一國或一地方的首長,地位也算很高了。位高者,不易保持久遠,而易遭危殆。假若能謙恭下士,而無驕傲自大之氣,地位雖高,也沒有危殆不安的道理。其次,關於地方財政經濟事務,事前,要有計劃的管製,有預算的節約,並且照著既定的方針,謹慎度用,量入為出,自然收支平衡,財政經濟,便充裕豐滿。然滿則易溢,如照以上的法則去切實執行,那庫存雖然充盈,不浪費,自然不至於溢流。’

 

‘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

 

【白話】‘地位很高,沒有絲毫的危殆,這自然長能保持他的爵位。財物充裕,運用恰當,雖滿而不至於浪費,這自然長能保持他的富有。’

 

‘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白話】‘諸侯能長期保持他的財富和地位,不讓富貴離開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權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權管轄人民,而和悅相處。這樣的居上不驕、和製節謹度的作風,才是諸侯當行的孝道。’

 

‘《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白話】孔子引述詩經小雅篇小旻章的這一段話說:‘一個身任諸侯職位的大員,常常要警戒畏懼,謹慎小心。他的用心之苦,就像踏進了深淵,時時有滅頂的危險。又像踐踏在薄冰之上,時時有陷入冰窟的危慮。’

 

【釋義】本章共分四段。自‘在上不驕’至‘滿而不溢’,為第一段。說出諸侯孝道重點的所在。因為諸侯的權能,上奉天子之命,以管轄民眾。下受民眾的擁戴,以服從天子。所有一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要政,都得由他處理。這種地位,極容易犯著淩上慢下的錯誤,犯了這種錯誤,不是天子猜忌,便是民眾怨恨,那他危險的日期就快到了。如果用戒慎恐懼的態度,處理一切事務。那末,他對上可以替天子行道。對下,可以替人民造福,自然把他很高的地位,可以保持得很長久,而不至於危殆。財物處理得恰當,收支平衡,庫存充裕,財政金融穩定。人民生活豐足。那末,這種國富民康的社會現象,可以保持久遠,個人的榮祿,還有什麽可說呢?自‘高而不危’至‘長守富貴’為第二段,說明‘不危不溢’,‘長守富貴’,乃為諸侯立身行遠的長久之計,自‘富貴不離其身’至‘蓋諸侯之孝也’為第三段。說明諸侯之孝的最後效果。引詩經證語為最後一段,表明戒慎恐懼,才是諸侯盡孝的真正要道。

 

卿大夫章第四

 

【章旨】這一章書,是說明卿大夫為天子或為諸侯的輔佐官員,也就是政策決定的集團,全國行政的樞紐,地位也很高的。但不負守土治民之責,故次於諸侯。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語上、行動上、服飾上,一切都要合於禮法,示範人群,起領導作用。列為第四章。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白話】‘任卿大夫之官者,即輔佐國家行政之官吏。事君從政,承上接下。內政、外交、禮儀攸關。故服裝、言語、德行、都要合乎禮法,也就是合乎規定。所以非國家規定的服飾,就不敢亂穿。非國家規定的法言,就不敢亂講。非國家規定的德行,就不敢亂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白話】‘所以卿大夫的講話,不合禮法的話,就不講出口。不合道理的事,就不現於行為。一言出口,傳滿天下,可是沒有人檢出他的錯誤,那自然無口過。一行做出,普遍天下,可是沒有人檢出他的不法行為,那自然無怒惡。’

 

‘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

 

【白話】‘服飾、言語、行動、三者都能謹慎實行,全備無缺,那自然德高功碩,得到首長的親信,不但祿位可保,宗廟祭祀之禮,自然照常奉行。卿大夫的孝,大致就是如此。’

 

‘《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白話】孔子引述詩經大雅篇蒸民章的這兩句話說:‘為人部屬的,要早晚勤奮的來服務長官,盡他應盡的責任。’

 

【釋義】本章共分四段,自‘非先王之法服’至‘不敢行’為第一段,說明卿大夫的服飾、言語、行動、應特別注意。自‘是故非法不言’至‘無怨惡’為第二段,是說明言行,為三者之中的重要部分,故重言以申明之。‘自三者備矣’至‘卿大夫之孝也’為第三段。是說明三者全備無虧,才能保守宗廟祭祀之禮。引詩作證為第四段,以證明卿大夫之孝。以擁護領袖為第一要義。按卿的地位,近乎現代的各部會首長,或省級的各廳處長,大夫的地位,近乎各部會首長及省級各廳處長以下之官員。卿大夫之職,雖不負守土治民之貴,但為政府的中堅,領袖的輔佐,對於政治的良窳,負有絕大的影響。

 

士章第五

 

【章旨】這一章書,是說明初級公務員的孝道。第一,要盡忠職守。第二,要尊敬長上。列為第五章。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白話】孔子說:‘士人的孝道,包括愛敬,就是要把愛敬父親的愛心移來以愛母親,那親愛的心思,是一樣的。再把愛敬父親的敬心,移來以敬長官,那恭敬的態度,是一樣的。’

 

‘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白話】‘所以愛敬的這個孝道,是相關聯的,不過對母親方麵,偏重在愛,就取其愛。對長官方麵,偏重在敬,就取其敬。愛敬並重的,還算是父親。’

 

‘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

 

【白話】‘讀書的子弟。初離學校和家庭,踏進社會,為國家服務,還未懂得公務的辦理。若能以事親之道,服從長官,竭盡心力,把公事辦得好,這便是忠。對於同事方麵,地位較高年齡較大的長者,以恭敬服從的態度處之,這便是順。’

 

‘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白話】‘士的孝道,第一,要對長官服務盡到忠心。第二,要對同事中的年長位高者,和悅順從,多多領教,那長官方向,自然相信他是一個很好的幹部。同事方麵,都會同情他,協助他。如果這樣,那他的忠順二字不會失掉,用以事奉其長官,自然他的祿位可以鞏固。光先耀祖的祭祀,也可以保持久遠,不至失掉,這就是士的孝道吧!’

 

‘《詩》雲:“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白話】孔子引詩經小雅篇小宛章這兩句話,說明‘初入社會作事的小公務員,安早起晚睡。上班辦公,不要遲到早退,怠於職務,遺羞辱於生身的父母。’

 

【釋義】本章共計五段。自‘資於事父’至‘而敬同’為首段,說明移孝作忠的誠心所本。自‘故母取其愛’至‘父也’為第二段,說明父兼愛敬之義。自‘故以孝’至‘則順’為第三段,說明忠順二字的道理。自‘忠順不失’至‘蓋士之孝也’為第四段,說明士的孝道,以保持忠順二字為主要條件。最後引詩作證為第五段,說明不要懶惰而有傷父母的麵子。按士的孝道,在乎盡忠職守,善處同事,因為他是初入社會作事的人,甚麽公事都不懂,安虛心靜氣的練習。一麵服從長官的命令做事,一麵要對年長位高的同事恭敬順從,多多請教。如果做事不負責任,那便是不忠。對同事不大恭敬,那便是不順。不忠不順,那便得不到長官的信任,和同事的好感。一個人所處環境,如果是這樣的惡劣,那他還能保持他的祿位和守其祭祀嗎?

 

庶人章第六

 

【章旨】這一章書,是孔子專對一般平民而說的。平民,為國家社會組織的基本。書雲:‘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因此列為五孝之末章。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白話】‘孔子講到眾百姓的孝道,他說:‘我國古來就是一個農業國家,農人的孝道,就是要會利用四時的氣候來耕耘收獲,以適應天道。分辨土地的性質,來種植莊稼,生產獲益,以收地利之果。’

 

‘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白話】‘庶人的孝道,除了上述的利用天時和地利以外,第一、還要謹慎的保重自己的身體,和愛護自己的名譽,不要使父母遺留下來的身體、有一點損傷,名譽、有一點敗壞。第二,要節省用度,不要把有用的金錢,作無謂的消耗。如果照這樣的保健身體、愛護名譽、節省有用的金錢,使財物充裕,食用不缺,以孝養父母,那父母一定是很喜悅的。這樣,不但可以孝養父母,就是子女的教養費,社會的應酬,也足以應付了。這便是庶人的孝道。’

 

‘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白話】‘所以說:上自國家元首,下至一般平民,孝道雖然有五種類別,但都本於每一個人的天性,來孝順父母,所以說這個孝道,是沒有終始的。若果有人說恐怕盡不了孝道的話,那是絕對沒有的事。’

 

【釋義】本章計分三段。自‘用天之道’二句為首段,是說明取法於天,獲利於地。‘謹身節用’三句為二段,說明謹慎自身,節儉用費,才算是盡了孝道。自‘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四句,為三段。總結以上的五孝,各本天性,各盡所能。總之,孝道本無高下之分,也無終始之別。凡是為人之子女的,都應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其應盡的責任,大而為國為民,小而保全自身,都算是盡了孝道。並不限於冬溫夏清,昏定晨省,兢兢於口腹之養以為孝。隻要把這一顆愛敬的本心擱在孝親的上麵,自然事事替父母著想,時時念父母恩愛。如為非作歹,作奸犯科,也就不敢去做。一舉一動,都恐怕連累了父母,讓父母擔憂。這樣,不但他個人是一個孝子,家庭方麵,也獲得莫大的幸福。國家社會的秩序,也受到最大的裨益。世界大同的理想,也就不難實現。

 

三才章第七

 

【章旨】這一章書,是因曾子讚美孝道的廣大。所以孔子更進一步給他說明孝道的本源,是取法於天地,立為政教,以教化世人。故以名章,列於五孝之次。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白話】曾子以為保全身體,善養父母,就算盡了孝道。自聽了孔子所講的這五等孝道以後,不由得驚歎讚美說:‘噯呀!孝道就有這樣大的關係?’孔子聽見曾子讚歎,知道曾子對於他所講的五孝,已有領悟。所以又說:‘你知道這個孝道的本源,是從甚麽地分取法來的?它是取法於天地的。天有三光照射,能運轉四時。以生物覆幬為常,是為天之經。地有五土之性,能長養萬物,以承順利物為宜,是為地之義。人得天之性,則為慈為愛。得地之性,則為恭為順。慈愛恭順,與孝道相合,故為民之行。’

 

‘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白話】‘人生天地之間,當效法天經地義以為常道,而實踐力行。但是愛親之心,人人都有,其中的道理,知者甚少。惟有聖明的元首,效法天之明,教民出作入息,夙興夜寐。利用地之宜,教民耕種五穀,生產孝養。以上法則,都是順乎天地自然之理,以治理天下。這種教化,既合乎民眾的心理,自然民眾都樂意聽從,所以教化不待警戒而自成。政治不待嚴厲而自治。’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白話】‘先代聖王,見教育可以輔助政治,化民成俗,所以他先以身作則,倡導博愛,使民眾效法他的博愛精神先愛其親,所以莫有遺棄其親的人。宣揚道德和仁義,以感化民眾,民眾自然會興起力行。對人對事,先實行敬謹和謙讓,以為天下民眾的表率,民眾自會效法他的敬讓,不會發生爭端。誘導民眾以禮樂教化,民眾自然就相親相敬,和平相處。再曉示民眾,使知為善當有慶賞,作惡當受刑罰,民眾自然曉得禁令的嚴重性而不敢違犯法紀了。’

 

‘《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白話】孔子引詩經小雅篇節南山章的這一段話,是說明周朝有顯耀的一位姓尹的太師官,他僅是三公之一,尚且能為民眾景慕和瞻仰如此,如果身為國家元首,以身作則,那天下的民眾還能不愛戴和尊敬嗎?

 

【釋義】這一章書,共分四段。‘曾子曰’,至‘民之行也’,為第一段。就是要把孝道的本原講給曾子聽。以見道的本原,是順乎天地的經義,應乎民眾的心理。自‘天地之經’,至‘不嚴而治’,為第二段。就是把孝道,作為元首教化民眾的準則。不但教化易於推行,就是對於政治,也有絕大的幫助。所以孔子特別告訴曾子的,就是‘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政教如此的神速進展,還有甚麽話說?自‘先王見教’至‘而民知禁’為第三段、就是說明孝道有如此的妙用,故先王以身作則,率先倡導。至引詩作證為第四段。就是證明政府一個大員,隻要身體力行,都會被民眾景慕瞻仰,何況一國的元首呢?

 

孝治章第八

 

【章旨】這一章書,是說天子、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國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歡心,能得到人民的歡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惡於人,不敢慢於人的實在表現。列為第九章。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

 

【白話】孔子再進一步的分別給曾子講說:‘古昔的明哲聖王,用孝道治理天下的時候。推其愛敬之心以愛敬他人。即如對於附屬小國派來的使臣,都不敢失禮忘敬,何況自己直屬的封疆大吏如公侯伯子男呢?那自然更不敢輕視慢待了。因對萬國的諸侯不敢失禮,那萬國的諸侯也對他欣然服從,遠近朝貢。照這樣的奉事其先王,那孝道就算盡到極點了。’

 

‘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

 

【白話】‘古昔的諸侯,效法天子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方法,而以愛敬治其國。愛人的人。也受人愛慕。敬人的人,也受人敬重。連可憐無告的鰥夫寡婦,都不敢加以侮慢。何況一般的士民呢?因此,所以就能得到全國百姓的歡心,竭誠擁戴。照這樣的奉事其先君,豈不是盡到了孝道嗎?’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

 

【白話】‘古昔卿大夫等的治家者,推其愛敬之情,下達於臣妾,雖較疏遠的男仆和女傭,都不敢對他們失禮,而況最能愛敬自己的妻子呢?因此,人無分貴賤,誼無分親疏,隻要得到大家的歡心,以奉事其親。那自然夫妻相愛,兄弟和睦,兒女歡樂,主仆快愉,一門之內,一片太和氣象。以此孝道治家,那豈不是達到理想的家庭嗎?’

 

‘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囡囡 回複 悄悄話 你好,現如今如有人能將24孝說清的人大概可水是廖廖無幾了,看來兄是滿府經綸也,配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