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為什麽不鼓勵孩子下棋

(2006-11-01 16:45:14) 下一個
當然,我也不是堅決反對。作為一項娛樂活動,偶爾玩一下也是不錯的。我所反對的是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麵而耽誤了其他事情。下棋是一件非常耗費心力(不僅是時間)的事情。對小孩來說,有兩種情況,一是沒天賦,下不好,也就沒必要浪費時間了。另一種是有天賦,但這就如同做任何事情一樣,光有天賦是不夠的,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這自然就會嚴重影響在其他方麵的發展,比如說大大減少了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性格的健康成長。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沒有一個較好的性格(和較高的情商),以後在社會上會處處吃虧。下棋太多,我認為會影響情商發育的。盡管下棋是跟人下的,但並不象很多其他活動(如體育)那樣有效的增加社交機會,因為太需要專注於盤上的計算了。我以前下棋的時候,經常會殺的天昏地暗,現在想起來,有一些逃避現實的成分,不好。打橋牌有一個好處,就是講究配合,能夠促進與人交往的能力。有網友提到,現代橋牌變得太簡單了,因為我的水平不高,也好多年沒打過了,就不多談了。

下棋太多不利於性格的發展,有很多棋手的情況可以證明這一點,就不多談了。另外,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就是連續下完幾盤棋後,會感到心力交瘁,什麽事也不想幹。而打完球以後,除了身體累點外,幹什麽都來勁。關於打球的事,最近有無數熱門帖子,我想有機會的話跟大家另外交流。

前麵講了我不鼓勵下棋的社會層麵上的原因,下麵講一下我在科學知識方麵對圍棋的理解。經常有人說,圍棋是藝術,我以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現在有些不以為然(也許是,也許不是),原因後麵再講。

有一個著名的智力測驗題,有12個銅錢(或雞蛋等)和一架天平,問最少稱幾次能把其中唯一的一個與其它重量不同的銅錢找出來。喜歡下棋的人多喜歡做這樣的智力遊戲,我以前也是這樣。後來看到一篇文章,用信息論(information theory)非常簡單的就把這個問題解了出來。我恍然大悟,現代科學計算的理論是如此發達,花時間去想這種簡單的計算題實在太沒意思了,從此回頭是岸。

為了討論方便,我把所有的問題(比如說棋牌,球類)分成兩類:一維題和多維題。什麽是一維題呢?簡單地說,就是在現代計算理論中能夠計算的問題,象前麵提到的銅錢問題,如果有120個銅錢,1200銅錢,或更多,都能用信息論簡單的計算出來。圍棋問題基本上也屬於這一類(盡管不完全相同)。(未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