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westo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最好的金槍魚--大西洋藍鰭

(2014-05-14 21:13:05) 下一個
紅色皇後 發表於 2011-07-19 05:34


1921年,在西班牙西北海岸的威戈港(Vigo),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海明威,看見一條體長1.8米的巨魚一躍而起,再落回水中,發出“如同馬群跳下碼頭的巨響”,這條魚不是《老人與海》中的明星馬林魚,而是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學名Thunnus thynnus,英文Atlantic Bluefin Tuna),海明威說,如果誰能捕到這樣一條魚,必能“無愧於和古老的眾神同列”。

藍鰭金槍魚,或叫黑鮪,是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和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學名T. orientalis)、南方藍鰭金槍魚(學名T. maccoyii)三個種的統稱。大西洋藍鰭是其中最大,最珍貴,處境最危險的一種。

藍鰭金槍魚流線型的身體宛若一顆魚雷,3/4是肌肉組織,新月形的魚尾每秒可擺動30次(日本把冷淡的女子稱為“金槍魚”,因為金槍魚遊泳隻以尾巴提供動力,身體是完全僵直的),泳速最快達到每小時72公裏,可以連續遊動8000公裏,在60天內跨越大西洋。

那條海明威欣喜不已的巨魚,在大西洋藍鰭中隻是小個子,曆史上捕到最大的一條大西洋藍鰭,長達4.58米,重684公斤,足以同老人桑提亞哥捕到的 馬林魚平起平坐。至於它的外衣顏色之美,足以和它讀音鏗鏘華麗的中文名相比。美國作家格瑞博格(Paul Greenberg)曾這樣形容:“剛離開水麵時,藍鰭金槍魚的背部跳動著霓虹般的藍色,腹部則閃耀著銀粉色的暈彩,它們看起來就像海洋一樣。”

為了維持運動所需的高速新陳代謝,金槍魚體內含有大量吸收氧氣的肌紅蛋白,還擁有產生熱的肌肉,發達的血管把熱保存在體內,能使體溫比周圍的水溫高出8℃。藍鰭金槍魚是海裏的獵豹,整個身體都朝著追求速度和力量的方向進化,它們是食肉動物,以飛快的速度追捕小魚和魷魚。

這種獵豹般的動物,死了也同樣身價不凡。東京的築地市場(Tsukiji)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藍鰭金槍魚拍賣會,2011年1月,一條342公斤重的 大西洋藍鰭在這裏以將近40萬美圓的價格售出。藍鰭金槍魚肉的脂肪含量達到15%,比其他金槍魚高得多,因此入口即化。在日本這個海鮮之國,藍鰭金槍魚豐 腴的腹肉生魚片被視為頂級珍饈。

美中不足的是,藍鰭金槍魚體內的汞含量是沙丁魚的60倍。藍鰭金槍魚是頂級捕食者,小魚要吃一大堆浮遊生物,大魚又吃一大堆小魚,這樣,有毒物質很容易在食物金字塔高端的動物體內富集。汞中毒的症狀包括頭痛、腎髒受損和性功能減退。

用魚叉和小船捕捉大西洋藍鰭古而有之,但那時的藍鰭金槍魚因為脂肪太多,太易腐臭,隻能做寵物飼料。那時的捕魚業雖然缺乏管理,倒不至於給大西洋藍鰭帶來太大的壓力。

二戰後,隨著捕魚和冷凍技術的發展,海洋成了人類的狩獵場,1960年左右,美國用拖網捕捉大量的大西洋藍鰭做罐頭,導致藍鰭幼魚的種群大大縮 減,1972年,日本開始用飛機,從美國和加拿大運送冷凍的大西洋藍鰭(當時一磅隻值幾美分)回國,備受好評。這種大魚的價格很快就扶搖直上,在四十年內 飆升千倍。往昔賤比糞土的大西洋藍鰭,儼然成為了長著鰭的黃金。

然而身價暴長對藍鰭金槍魚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1989年,大西洋藍鰭的數量隻剩1970年的20%,如今更是隻剩10%。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簡稱WWF)的估計,2006年的藍鰭金槍魚捕撈量,全球至少超額了30%。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簡稱IUCN)把大西洋藍鰭的表親,南方藍鰭列為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野外瀕危物種的最高級別,順便說一句,熊貓是低一級的危險物種(Endangered)。海洋學家沙芬納稱大西洋藍鰭為世界上 “遭受刻意不當管理之害最嚴重的動物”。
(這段本來作“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大西洋藍鰭列為極危物種,野外瀕危物種的最高級別,和熊貓同級。”感謝Void網友指出錯誤!)

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簡稱ICCAT)於1966年成立,有誌於藍鰭金槍魚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因為保護執行不力而備受詬病,對於2010年能捕撈多少大西洋藍 鰭,科學家的建議是7500噸,實際規定的捕撈量是1萬3500噸。

大西洋藍鰭的分布從挪威到加那利群島,從加拿大到墨西哥,幾十個國家參與捕捉,有關這種貴比黃金的魚類,之間的利益糾葛相當複雜,這使保育大西洋藍鰭顯得猶為困難。

2010年3月,在聯合國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簡稱CITES)會議上,摩納哥建議,把大西洋藍鰭列入公約的附錄一,列入這裏麵的生物,如大象、老虎,在國際間貿易將遭到嚴令禁止。日 本帶頭反對這一議案,最後禁止大西洋藍鰭國際貿易的建議遭到否決。作為一種食用魚得到這樣的待遇,不知道算不算一種殊榮。

有沒有辦法不用捕,就吃上大西洋藍鰭生魚片呢?地中海已經在蓄養大西洋藍鰭了,年產量有一萬多噸。

但人工飼養法的不如人意處很多。魚吃飼料一般很省,因為是冷血的,消耗熱量少,水的浮力又讓它不必耗費氣力支撐體重。但藍鰭金槍魚不同,它的溫血和 快速新陳代謝,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每生產一公斤金槍魚,需要15到30公斤的小魚做飼料——比人工飼養的鮭魚高出近10倍。而且藍鰭金槍魚很挑嘴,喂它 吃的小魚,質量要求和供人吃的魚一樣。

最要命的是,大西洋藍鰭生長很慢——8歲性成熟,壽命可長達30歲。作為人工飼養的動物,生長慢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地中海的飼養法,是在5月下旬到 7月,大西洋藍鰭遊往地中海產卵的時候,捕撈50公斤重的“小”魚,然後蓄養6個月,在這個過程中,金槍魚隻增重15-20%。說到底,這是把野生金槍魚 捉起來,讓它長肥一點——而且會影響到野生魚的繁殖大事。

人工繁殖的技術也在緊鑼密鼓研究種。2009年,在西班牙,養在魚籠裏的35條大西洋藍鰭產下了1億多粒卵,這是大西洋藍鰭首次在人工環境下產卵成 功。這些卵孵出的小魚中,最長活到了73天,長到了14厘米長。大西洋藍鰭的近親太平洋藍鰭,在日本早已有了人工養殖(1970年開始人工飼養0.5公斤 重的小魚,2002年開始用人工飼養的金槍魚卵繁殖小魚),也許這會是一條新出路。

主要參考資料:
  • 格雷斯哥(Taras Grescoe),《海鮮的美味挽歌》,陳信宏譯,香港時報文化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 陳思行,《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蓄養》,《漁業現代化》2004年第2期,31~33
  • 李娟,林德芳,黃濱,關長濤,《世界金槍魚網箱養殖技術現狀與展望》,《海洋水產研究》2008年12月第6期,142~147
  • 《藍鰭金槍魚之死》
  • 維基百科,大西洋藍鰭金槍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詳細的報導,謝謝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