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禪宗公案:百丈禪師與野狐的故事-不昧因果

(2021-01-29 09:45:51) 下一個

《五燈會元》記載:百丈禪師有一天上堂,下座後,眾僧都已散去,獨有一老人站著不走。百丈禪師便問其原因。老人回答說:“我不是人,實是野狐,迦葉佛時曾是這裏的住持,當時有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回答說:‘不落因果。’

因此便墮野狐身五百世,無法脫身,因仰慕禪師的修為,特請禪師慈悲開示。”百丈禪師默許了。於是老人合掌問道:“請問禪師,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禪師答道:“不昧因果。”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乞和尚以亡僧禮送。”便消失了。次日,禪師在後山岩洞中發現一狐身,便用往生之禮葬了。

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到底有什麽差別呢?這中間的一絲差別,就隻是“迷”與“悟”;其實悟了以後,就無所謂因果不因果,但如果說“不昧因果”的話;“不昧”就是“不棄”,即是由於知道因果、明白因果,而把因果避開了。如何“避”呢?我們經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眾生由於愚癡的關係,果報未現前時是不知道怕的,但當果報現前的時候,卻又後悔莫及了。菩薩因為有智慧,所以不種因;不種因將來就無所謂“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的問題。

後世有一些參禪的人,誤以為自己有開悟了,就可以“不落因果”了,就可以“撥無因果”了,這些人叫作“野狐禪”,“野狐禪”這個名稱就是由這典故來的。都不出於因果,所有的理都不超出心性。所以古德就教我們:“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這句也就是說,善於談心性道理的,一定不會離開因果法則,“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下一句和上一句是對句:“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也就是說深信因果道理的,終究會徹底明白心性的道理。再說一次:“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

以上為摘抄, 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