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食色性也

(2007-09-26 16:29:45) 下一個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菜,無論是色香味,還是品種花樣,以及精美的烹飪,都堪稱世界一絕.
沒有人不喜歡吃的,而我又是那種屬於特饞的主,對吃就更用心了.小的時候,每次暑期結束後,回到沈陽,沒兩天,家裏的餅幹筒就光光的了;上大學時,校門外的菜包子,就是沒個夠,甚至立下要吃遍蘇州所有的餐館的目標,記得有一次還跑到常熟一家名店吃了一頓;到北京工作後,東來順,西來順的,涮羊肉,烤鴨沒少吃,最開心的就是東華門的門丁肉餅加一碗小米稀粥,別提多美了.尤其是在美國呆了一些年後,每次想到國內,就想到了吃,回國就是要狠狠地吃一頓.
可以說,回國的第一大享受就是吃.
但是不知道從何時起,吃開始變味了.當你很想大吃一頓(解解饞的那種吃)的時候,心裏想的美美的,可是一到嘴,你就知道壞了,不是你想的那味,你就是吃不出那種記憶中的美味來了,不知道是菜變了,還是你變了.記得第一次去廣交會,天天粵菜,可以說是暴飲暴食,一下子吃傷了,到最後幾天,啥也吃不進了,一點胃口也沒有,感謝廣東人的煲湯,我後來幾乎是隻有喝湯了.也許就是從那時起,吃開始變味了,也許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菜的味道也跟著變了.
近來回國,發現當今的中國,不僅是菜的味道變了,而且毫不誇張地說連吃的目的也變了.
食不隻是為了添飽肚子,為了營養,更多的是為了社交,為了生意,為了五花八門的目的而進行的一種行動.一家人聚在一起要吃,同學朋友聚會也要吃,開會要吃,領導來了更要吃,可以說有機會就吃,找機會就吃.
於是乎,吃就變本加利了.從飯館的裝潢,從服務的水平和內容,從新奇古怪的菜譜,到繁多的規矩和大大小小的碟盤酒杯,中國的吃成了世界複雜之最.
我們中國人把吃搞的那麽複雜,花那麽多的精力,那麽多時間和錢財,就是為了吃?不知有沒有人統計一下,一年我們吃了多少錢,花了多少時間,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
看看美國人,吃的是多麽簡單啊,一些生的菜蔬,一些肉食,一杯飲品,滿足了人活動所需的營養和能量,就好了.
實際上,細細地體會一下老祖宗的話,食本是人的本能之一,是生命的必需,也是人活著必不可少的行動之一,這不正是它最本質的目的和意義嘛?
中國人,讓我們吃的簡單一點吧,健康一點吧!

如果說吃是第一大享受,那麽,回國的第二大享受就是色了.請稍後讀此文的下一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