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知青大返城的曆史能這樣編纂嗎? (轉載)

(2015-03-31 21:57:22) 下一個

 

2015-03-30 作者:邵玉玲 紅色邊疆荒友家園 紅色邊疆荒友家園

知青大返城的曆史能這樣編纂嗎?

一名上山下鄉親曆者的感悟隨筆


 

近日外出幾日,到我們一衣帶水的不友好鄰邦走了走。出發前,一直在看央視播出的電視劇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作為一名曾經的知青,很關注劇中關於知青大返城這一重大曆史事件的描述。當我看到一幕幕與曆史事實有很大出入的情節在眼前閃過時,久違的茫然思緒在心中慢慢升騰。難道文革中涉及1700萬年輕人前途和命運的重大的曆史事件,可以任人如此“打扮”嗎?回到北京後,即寫下了以下文字。至於電視劇的編劇們是否能夠看到、博文的內容是否會有眾多人瀏覽或產生爭議等問題,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曆史真相將會通過互聯網的廣為傳播,與千千萬萬普通知青所寫下的回憶一起,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份真實。


我作為這場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的親曆者,無論是站在曆史的高度還是從思想感情上,都不能接受這部電視劇將真實的曆史與虛構的曆史混在一起編纂的創作方法。文革中知青大返城,是當年身在雲南邊疆的普通知青們自己拯救自己、呼籲改革的勇敢嚐試。但編劇不顧眾多文革中上山下鄉的親曆者還在世以及大量詳實資料記載的事實,把一頁頁虛構的、不符合曆史事實的重要人物和場景搬上屏幕,與一些真實的曆史大事件混在一起展現,無論編劇出於什麽考慮,這些虛構的人物和場景,為子孫後代了解中國的知青史、為社會科學研究者研究知青史都造成了人為的混亂。特別是通過中央電視台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喉舌傳播到海內外,對曆史和現實所造成的影響也是無法估量的。


電視劇描述了鄧小平1976—1984年政治生涯中最為輝煌的八年。所有出場的中國政界重要人物均“實名製”,描述的也是這一時期有關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曆史事件。


但在表現關乎1700萬知青命運的大返城事件時,卻采用了“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創作方法,那些一幕幕虛構的人物和場景,讓我有理由懷疑,電視劇中其它的情節,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我們作為文革中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的親曆者,不可能了解那個特殊的年代國家層麵的很多問題,更不可能站在國家的層麵考慮問題,但作為過來人對這段曆史還是清楚的。然而,後來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們對這段曆史卻知之甚少, 特別是至今我們對文革的反思還遠遠不夠。這就很容易使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對文革中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的全過程產生誤解,這不利於曆史的還原。

1979年 雲南省猛定農場

1979年元月6日下午一點,原雲南省猛定農場的211名知青在絕食前宣誓:不回城,毋寧死!這些普通知青的舉動,無疑是自己拯救自己,呼籲改革的勇敢嚐試 。
(感謝照片拍攝者)

以絕食抗爭,要求回到家鄉的雲南省猛定農場成都知青。

 

時任國家農林部副部長兼國家農墾總局局長、國務院知青辦副主任趙凡,臨危受命,親臨邊疆處理問題。在得知雲南省猛定農場知青們罷工、絕食,要求回家的事態後, 日夜兼程於1979年元月10日下午4點,趕到了雲南省猛定農場招待所的廣場上。 他生前撰寫的《憶征程》中, 對這段曆史做了如下描述:“當時那裏已經聚集了許多人,據有關人士說,大約1500人。正要安排我講話,忽然前麵的一些青年跪下了,發出一片哭聲, 後麵跟上來的人也都跪下了,我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麵。待大家鎮定了以後,我作了短暫的講話……。我既是國家工作人員,也是知青的家長,我有四個孩子,三個在農村插隊,一個在工廠做工。我能體會你們的處境和要求。我將負責任地把你們的情況向黨中央、國務院反映。你們首先要回到工作崗位上去,給領導以解決問題的時間,這樣亂哄哄的什麽事也辦不成。特別是在這裏日夜坐著,晚上很冷,會凍出病,把身體搞壞,將來即使回到城裏,什麽也幹不成。 希望你們接受我的這個勸告……”


照片中趙凡身後是猛定農場罷工總指揮、成都知青葉楓。趙凡右側站立者為絕食隊隊長、成都知青許世輔。

2003年9月 成都市
雲南邊疆曾經的風風雨雨,讓趙凡與千千萬萬並不熟悉的普通知青,結下了不解之緣。2003年9月,趙凡在87歲高齡時,拒絕了成都知青們為他建造功德碑的舉動,親臨成都市看望當年的知青。在他走出機場的那一刻,受到了成都知青們親人般的迎接。以下照片記錄了老人家冒雨來到位於成都市雙流縣西南航空港開發區,參觀由成都赴雲南知青梁鈺祥、王紹蓉夫婦創辦的四川華體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情景。

2010年4月14日,趙凡老部長永遠離開了我們。 4月17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出現了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幹部遺體告別儀式上罕見的一幕。 當年在雲南邊疆參加絕食抗爭、要求回城的成都、北京、上海知青代表,揮淚跪別恩公趙凡,場景催人淚下。趙凡去世的消息傳到了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昆明......。當年的知青們在舉辦大型活動時,自發地向老人家默哀,深切緬懷並感恩這位推開知青大返城之門、改變成千上萬普通知青命運的第一人。


 

2010年4月17日 北京八寶山趙凡遺體告別儀式

知青大返城的曆史能這樣編纂嗎?
觀電視劇“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電視劇與曆史事實不符的主要情節之一:

有的曆史可以改編或戲說,但重大的曆史事件則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並力求記真於史、還真於世。當前,在雲南知青大返城事件中參與罷工、絕食、上訪的上海、成都、重慶、昆明、北京的知青們絕大部分都健在。我們是這段曆史的親曆者和見證人,如何能夠接受本是趙凡在雲南邊疆麵對跪在地上的知青娃娃們發自肺腑說的話、竭盡全力做的事,如今卻堂而皇之地安到一個姓魯的局長頭上呢?特別是電視劇中所有出場的重要人物都是“實名製”,如此編纂知青大返城的曆史就令人無法理解了。


1978年,國家農林部副部長兼國家農墾總局局長、國務院知青辦副主任趙凡,臨危受命,親赴雲南邊疆處理知青要求返城的重大曆史事件。但電視劇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卻編纂出一個姓魯的局長,用他替代了趙凡。又用一名北京女知青跪在地上向這位魯局長哭訴,希望回家照顧患癌症父親的一幕,替代了雲南省猛定農場成百上千的知青們以罷工、絕食抗爭,在見到中央調查組組長趙凡後,集體下跪嚎啕大哭的場景。趙凡在生前撰寫了《憶征程》一書,書中對這一重大的曆史場景作了詳細的記載:

“1979年1月8日,臨滄地區耿馬縣猛定農場告急,當時有200多人靜坐絕食,一天發出200多封電報,強烈要求國務院調查組前去。猛定也是一個橡膠農場,當時有膠林7萬畝,屬中等規模。但他們卻有知青2000人。我接到電話後,於當晚8時從景洪出發,連夜急馳猛定農場。從景洪到猛定的公路,跨過許多高山和大河。路況差,夜間行車確實存在危險。但為了“救火”,也顧不了這許多。我坐車連續走了一個晚上和一個白天,很疲勞,但總算安全到達了猛定。1月10日下午4點,我來到農場門前招待所的廣場上,當時那裏已經聚集了許多人,據有關人士說,大約1500人。正要安排我講話,忽然前麵的一些青年跪下了,發出一片哭聲, 後麵跟上來的人也都跪下了,我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麵。待大家鎮定了以後,我作了短暫的講話……。我既是國家工作人員,也是知青的家長,我有四個孩子,三個在農村插隊,一個在工廠做工。我能體會你們的處境和要求。我講負責地把你們的情況向黨中央、國務院反映。你們首先要回到工作崗位上去,給領導以解決問題的時間,這樣亂哄哄的什麽事也辦不成。特別是在這裏日夜坐著,晚上很冷,會凍出病,把身體搞壞,將來即使回到城裏,什麽也幹不成。 希望你們接受我的這個勸告……”


趙凡在生前也曾接受了鳳凰衛視的專訪,詳細談了他處理這個突發事件的經過和他對知青問題的看法。特別需要提及的是,他深感雲南知青“鬧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以超人的膽識和博大的胸懷,上下斡旋,終於公正而果斷地處理了自參加革命以來,最為棘手的問題,也是我們國家文革後遺留的棘手問題。實踐證明,知青大返城事件的正確處理,已經成為了黨的高級領導幹部處理關係國計民生重大問題的典型案例。趙凡也由此與千百萬並不熟悉的普通知青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後來的日子裏,他拒絕了成都知青們為自己建造功德碑的舉動,在耄耋之年,親赴成都,看望當年的知青們。


2010年4月14日,趙凡老部長永遠離開了我們。 享年94歲。4月17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出現了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幹部遺體告別儀式罕見的一幕。當年在雲南邊疆參加罷工絕食抗爭、要求回城的成都、上海、北京知青代表,揮淚跪別恩公趙凡,場景催人淚下。趙凡去世的消息通過北京知青的報道迅速傳開。當年的普通知青們在舉辦大型活動時,自發地向趙凡默哀,發自肺腑地緬懷並感恩這位推開知青大返城之門、改變成千上萬普通知青命運的第一人。這是來自民間的真誠思念, 更是曆史對一名老共產黨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肯定。

電視劇與曆史事實不符的主要情節之二:

電視劇中把知青大返城的領軍人物描寫成鄧小平幕僚的兒子、一名北京知青;帶頭要求回城的也都是北京知青。但曆史事實是,北京市在文革中上山下鄉赴雲南省共計8300多人,號稱八千子弟。 在知青大返城之前,大部分人已經以各種方式離開了雲南國營農場。縱觀文革中雲南知青大返城事件的始末,北京上山下鄉赴雲南的知青中,沒有出現“領袖級的人物”。而大返城事件是成千上萬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普通知青,自發的為改變命運而向中央反映自己的訴求,與鄧小平幕僚的子弟沒有任何關係。電視劇把領導知青大返城的核心人物和參與人員,描繪成鄧小平幕僚的子弟和一群北京知青所為,這是違背曆史事實的。


當年,雲南知青要求返城這一重大事件,始於雲南省景洪農場十分場小學教師、上海知青丁惠民。丁在1978年10月,寫了一封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的公開信。他用親身經曆講述了知青在農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反映了知青運動造成的種種社會問題。請求鄧小平副總理,幫助知青返回家鄉。這封按了幾百名知青手印的信寄到國務院,但按照當時我國信訪的規矩,被打回了雲南省處理。丁惠民又寫了第二封信,上萬名雲南知青簽名。
引發雲南知青奮起抗爭的導火索主要有兩件事:一是西雙版納橄欖壩農場七分場上海女知青瞿玲仙之死。瞿因懷孕難產,在農場衛生所大出血身亡。這一非正常死亡事件,引發了數千人抬屍遊行,聲討農場醫務室草菅人命。當年,知青組成的抗議隊伍湧向景洪縣。沿途又不斷有知青加入。二是《第二屆全國知青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不再承認生產建設兵團知青的身份,這標誌著兵團知青即將變成普通的國營農場工人了。這兩件事猶如火上澆油。


1978年12月8日,“雲南各農場知青聯席會議”在景洪縣召開。120多名知青代表出席。代表們的入場證全是知青的簽名,每個代表至少要持有100名以上知青的簽名才能入內。會議目的是商討“北上請願”事宜。上海知青丁惠民被推舉為總指揮,組建北上籌備組。會後,知青們發布了《北上宣言》。西雙版納各個國營農場的知青成立了“北上請願籌備組”。大家開始捐款,但北上請願未獲批準。隨即,在西雙版納州和雲南省委不允許上訴的情況下,“北上請願籌備組”發出了《罷工宣言》。知青組成的“北上請願團”分兩批出發。第一批請願團在知青們捐助的經費丟失、且得不到省委的支持下,開始攔截火車,與車站工作人員發生了嚴重的肢體衝突.....。這時,第二批北上請願的知青們輾轉來到了北京。國家農墾總局在接到國務院知青辦的電話後,將20多名知青接到了北京萬壽路農林部招待所。


上海知青丁惠民等五人提出了五點要求:
1、1979年1月8日,請願團代表雲南知青前往人民英雄紀念碑向敬愛的周總理敬獻花圈。
2、請有關部門安排請願團成員參觀毛主席紀念堂。像偉大領袖毛主席敬獻花圈,寄托哀思的活動。
3、向華主席、鄧副主席當麵遞交或委托其他政治局委員轉交《請願書》。
4、向中央有關部委口頭匯報雲南知青的情況。並希望中央派工作組下到農場和分場,直接聽取廣大知青的呼聲,實地考察知青的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麵的狀況。
5、承認西雙版納知青代表赴京請願的行動是合法的。


在京期間,雲南知青請願團在北京西單民主牆張貼了50頁的給鄧小平的兩封公開信和大字報。


1978年12月30日,國家農墾總局、國務院知青辦、國家勞動總局、團中央在請願團駐地召開會議,知青代表闡述了對《第二屆全國知青工作會議》文件的意見、建議。闡述了他們罷工和來京上訪的經過以及上述五點要求。表示這些要求落實以後他們即電令複工。國家農墾總局根據上述情況上報國務院,經餘秋裏副總理批示後,給雲南農墾總局發出通知:肯定雲南知青來京反映情況是正當的。國務院將派調查組聽取知青的意見。希望知青堅守崗位、搞好生產。建議立即動員複工,對於複工者在停工期間的工資予以補發。


請願團成員同意以上內容,當場起草了複工通令和給西雙版納全體罷工知青的一封信。1978年12月31日深夜,請願團發出了《複工電報》。1979年1月4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王震接見知青代表。下午王震將知青代表《請願書》呈送鄧小平。請願代表隨後返回雲南。


請願團發出的《複工電報》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雲南省猛定農場的成都知青們,開始了絕食,要求中央調查組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已在雲南省景洪縣的中央調查組組長趙凡連夜趕赴現場,穩定了知青的情緒並多方斡旋,最終促成了事件的解決。來自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和昆明的知青在幾個月內回到了家鄉。雲南知青大返城事件的處理結果迅速波及全國,長達10年之久的上山下鄉運動終於壽終正寢了。


知青大返城是關乎到1700萬青年人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件。處理這一事件,不是鄧小平一句“讓娃娃們回來吧”這麽簡單。曆史已經證實這是一次知青自己拯救自己、呼籲改革的勇敢嚐試。而中央調查組組長趙凡,臨危受命親赴邊疆,頂著巨大壓力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使這一文革遺留問題最終得以徹底解決。千千萬萬普通知青稱呼老人家為“知青之父”並不為過。趙凡為終結文革中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所付出的努力和曆史功績,將永載史冊。


關於重大曆史題材的作品,一定要經得住曆史的檢驗和人民的評判。應該最大限度的還原曆史的真實,為一代一代的青年人了解那一段特定的曆史,起到積極的作用。

本文作者

來源:baiding2008 版納緣知青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