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2007-03-19 21:26:45) 下一個
前些日子聽到關於這個槍擊案的報道,但後來就沒聽到什麽,直到昨天看到這篇文章,深受震撼,覺得應該轉過來同大家分享。 我在加拿大,肯塔基以及賓州等許多地方都特意去參觀過Amish人住過的的地方, 他們是古老的德國移民,保持著傳統的習俗,說著古老的德語,不要現代化的電力,汽車等等,還是用大馬車,油燈,每家有很多的孩子,他們穿著黑色的服裝,駕駛著黑色的各種馬車。他們主要從事著農業生產,有很好的農業技術。我是搞園藝栽培的,這是我在肯塔基時常到他們那裏去的原因。我感覺他們是一個非常熱愛大自然,愛好和平的民族, 直到讀完這篇文章我才對他們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這篇文章是我從[海外校園] 第81期轉過來的。您可以從下麵的網址看到更多的好文章。 (www.oc.org)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阿米什人的榜樣文/心漁“有一條不容置疑的定律┅┅當我們深深受傷害時,除非我們饒恕,否則我們永遠無法康複。”──南非著名小說家艾倫·沛頓(Alan Paton) 去年(2006)10月2日,一陣槍響,劃破賓州鎳礦村(Nickel Mines)阿米什人(The Amish)恬淡、與世無爭的生活。這起血案,是美國一周內的第三起校園血案,5死5傷。凶手查爾斯·羅勃斯(Charles Carl Roberts IV),也自殺身亡。最令人震驚的是,凶手以執刑的手法,槍殺與他無冤無仇、6歲到13歲不等、天真無邪的女孩子。當天早晨約10點左右,羅勃斯帶著槍支和作案工具(注1),進入西鎳礦學校(West Nickel Mines School)。他命令教室裏的女學生麵對著黑板站成一列,同時遣散一位懷孕的婦女、3位帶著嬰兒的父母、15位男學生。老師趁機跑去報警。當中有一位女孩子艾瑪·費雪爾(Emma Fisher),因為才開始學英文,聽不懂羅勃斯的命令,跟著旁邊的哥哥一起走出教室,逃過一劫。警方到達之後,用擴音器與羅勃斯交涉。羅勃斯命令警方立即退去,不然他會在兩分鍾內,殺掉全部孩子。警方沒有依從,他就開槍了。警方一聽到槍聲,立即破窗而入,但已太遲,羅勃斯持槍射殺了10個女孩子,自己也倒在血泊中。令人驚愕的良善 賓州州警長官說,羅勃斯近程射擊了約17或18發子彈。但副驗屍官則表示,在一個小女孩身上,她至少數出二打的子彈。她泣不成聲地要同事代替她接受訪問。“在整個教室裏,沒有一張桌子、沒有一張椅子,不是濺滿血和碎玻璃的。”(注2)3個女孩當場死亡,另外7個女孩性命垂危。然而,當晚,阿米什人卻派了代表,前去殺人凶手羅勃斯的家中,伸出饒恕的手,安慰他的家人。隔天早晨,另外2位女孩也死了,留下5個女孩子,繼續為自己的性命掙紮。一位哀傷的老祖父,卻站在自己13歲孫女的屍體旁邊,教導男孩子∶“我們不要認為那個男人邪惡。”(注3)不但如此,阿米什人還去了凶手的葬禮。參加葬禮的人約有75人,其中半數是阿米什人(注4)。他們用出席,具體表達對死者家屬的愛和寬恕。 阿米什人還設立了基金,照顧凶手的孩子與妻子。阿米什人迅速饒恕的行動,震撼許許多多人的心靈。據幸存的受害人芭比·費雪爾(Barbie Fisher)描述,當時,13歲的姐姐瑪莉安·費雪爾(Marian Fisher),懇求羅勃斯先射自己,放掉其他年紀小的女孩。妹妹芭比隨後也站出來,要羅勃斯,“第二槍射我”(注5)。就算是成人,這份冷靜、勇氣、愛心,也是少有的。她們的力量,是從哪裏來的?在麵對人生慘劇時,阿米什人又怎麽能夠那麽迅速地饒恕呢?是什麽力量支持他們去饒恕?饒恕的力量來源 從一位在慘案中失去兩個孫女兒的老祖父身上,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些線索。案發後第3天拂曉,失去兩位小孫女的老祖父伊諾士·米勒(Enos Miller),在學校附近徘徊。他說自己睡不著覺。新聞記者問他,是否已經饒恕了凶手。他回答,“在我的心裏,是的!”。他又進一步解釋,“靠著上帝的幫助!”(注7)是的,靠著上帝的幫助。這就是阿米什人能在沒有埋葬他們的小孩之前,就先埋葬了仇恨的原因。我們來了解一下阿米什人的曆史。 阿米什人是屬於重洗派(Anabaptist)信徒,堅決反對嬰兒洗禮,主張宗教洗禮應在成年後施行,因為洗禮應當是發自內心的信仰告白。重洗運動發生於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初期。當時歐洲的社會政教合一,由於重洗派認為國家政治是教會腐敗的源頭,因此強烈主張政教分離,反對國家對宗教的控製,並且堅決要脫離世界的邪惡(當時另有一批人同樣擁有改革的心誌,期盼回到聖經,但是他們是以較溫和的方式勸說當局,慈運理是主要領袖,注8)。重洗派信徒由於態度激進,在歐洲受到嚴重的宗教迫害,許多人被燒死、淹死。十八、十九世紀,到了美洲大陸之後,由於他們堅決實踐和平主義的信念,拒絕參加戰爭,在美洲本土內戰時期(諸如∶法國與原住民之戰、獨立戰爭等),常常成為受攻擊的對象。在這些苦難中,他們仍然不改其誌,堅持落實信仰(隻是,他們當初十六世紀初積極傳道的熱忱,在求生存之中失去了,逐漸以優秀農民和善良人民著稱)。饒恕背後的信念 那麽,到底是什麽支持他們堅持信仰,並且以愛麵對施暴者和迫害呢?在CNN新聞播報專訪中,有一位熟悉這些受害的阿米什人的牧師指出,阿米什人的信仰是根植於饒恕的信念,深知自己的罪靠耶穌的寶血得赦免,所以他們也在日常生活中,切實實踐饒恕的真義。阿米什人深信自己的罪,靠著耶穌基督的血,已經得到救贖,並且人神之間因罪造成的鴻溝,得以恢複,人可以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坦然來到神的麵前。由於這份饒恕是白白得來的,他們也願意白白給出去。他們努力在生活中,效法耶穌並且實踐耶穌的訓誡∶人家打你一巴掌,你要將另一麵頰轉過去給他打;愛仇敵,原諒對方70個7次。天堂的盼望 從阿米什人的葬禮,也可以一窺他們的信仰。葬禮在家中舉行,沒有頌悼之詞,隻表達對死者的敬重;不對死者歌功頌德,或給予任何讚美之詞,隻全心專注於上帝。葬禮中,詩歌是朗誦的,不是唱的。沒有花朵裝飾。一位阿米什樵夫說∶“葬禮比出生還要重要,因為我們相信死後還有生命。死去孩子的去處,比留下的人所在的地方更為美好。”阿米什人曉得孩子會上天堂,並且自己有朝一日也會去與她們會麵。可想而知,對未來的盼望與確信,也是他們能那麽迅速饒恕的原因之一。而對未來的確信和先賢殉道的故事,想必是阿米什女孩子們勇敢地麵對死亡的原因。接受饒恕 饒恕還有另一個層麵,值得一提。CNN訪談中提到,一位阿米什人長者指出,一方表達饒恕之意時,另一方接受饒恕也是十分重要的。乍聽之下會覺得,在這種情況之下,接受饒恕都來不及了,怎麽會有人不接受饒恕呢?其實,這個見解十分深刻。有不少人就因為無法饒恕自己,終生自責,而成為心囚。這位阿米什人長者的見解,出於深知自己的信仰,是根植於接受了上帝的饒恕。因為盡管耶穌基督來到人世,為人類付上救贖的代價,但是人若不肯接受饒恕,也是枉然。故此,阿米什人樂見凶手家屬能夠得釋放,享受心靈的健康與自由。 阿米什人最令人敬佩之處,就是在生活中言行一致,切實地實踐信仰。這信仰的實踐,為他們帶來了心靈的自由,讓他們能夠不積蓄苦毒,迅速站起來,邁向未來──那天上的家鄉。或許,這也是我們旁觀者重思自己信仰的時候。任何停留在嘴巴和頭腦、卻沒有實踐行動的信仰或信念,都是空的。我們自以為擁有,實際上卻是一無所有。 http://travel.webshots.com/photo/1005860673000646550MwyQYWeduC 這裏可以看到amish的照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