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念“九一八” 今晚遼寧14市同時拉響防空警報

(2007-09-18 12:41:55) 下一個
遼寧省14個城市在今晚將再次同時拉響防空警報。

核心提示: 9月18日晚,沈陽“九一八”曆史博物館殘曆碑前,將舉行鳴警撞鍾儀式。人們將以這種方式,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76周年。屆時,沈陽電台、沈陽電視台中斷正常節目,插播“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畫麵和警報聲音。警報解除後,節目恢複正常播出。


沈陽“九一八”曆史博物館殘曆碑前,將舉行鳴警撞鍾儀式。人們將以這種方式,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76周年。

根據沈陽市委、市政府發布的通告,為教育人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警醒世人居安思危,警鍾長鳴,定於9月18日晚9點18分,全市鳴響防空警報3分鍾。屆時,沈陽人民廣播電台、沈陽電視台中斷正常節目,插播“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畫麵和警報聲音。在市區規定區域道路上(9條路、18條街)行駛的機動車輛一律停駛鳴笛。警報解除後,節目恢複正常播出,車輛恢複正常行駛。

1995年的9月18日,沈陽市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為銘記國恥而拉響防空警報。自此,每年的這一天,警報聲都會在沈陽城鳴響;從2006年開始,除沈陽市外,遼寧省其餘13個城市首次在9月18日晚9點18分與沈陽同時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經過沈陽市國防教育辦公室篩選,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審定,杜寶山、馮荊育、於巍、傅常君、霍明,光榮當選為“撞鍾手”。

“‘九一八’是遼寧人民心中不能忘卻的紀念日。在這一天,商家不搞慶典、群眾不辦婚慶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沈陽老百姓的支持。”遼寧省“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王建學說。

九·一八事變定義

九·一八事變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根據衝突爆發的日期,史稱「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因此日本方麵將這次事變稱為「滿洲事變」。

九· 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麵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在國際上,這起事件經常被拿來與納粹德國的國會縱火案相提並論

事件經過

⒈柳條湖事件

1931 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台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台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不部隊長官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在奉天(現沈陽)北麵約7.5公裏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炸毀了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

爆炸後,駐紮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南軍為平田幸弘指揮關東軍第2師步兵第2旅第29團,北軍為島本正一指揮的鐵路守備隊第2營。

當時,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駐守部隊並未做出激烈反擊。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隻有王鐵漢的620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抵抗,最後突圍撤走。由於執行不抵抗命令,北大營逾萬名守軍被隻有500多人的日軍擊潰。

⒉遼寧、吉林主要城鎮淪陷

日軍在沈陽當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9月19日淩晨,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下令:遼陽的第2師主力增援對奉天的進攻;獨立守備隊第3營進攻營口、第4營進攻鳳凰城、安東(現為丹東);第2師第3旅主力、騎兵第2團、獨立守備第1營分別進攻長春寬城子、二道溝、南嶺等地。至9月19日10時,日軍先後攻占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 (安東-奉天)沿線18座城鎮。長春地區的東北軍自發反擊,戰至次日,長春陷落。9月21日,東北邊防軍駐吉林省副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熙洽率部投敵,日軍第2師主力占領吉林。

⒊黑龍江主要城鎮淪陷

10 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10月16日在嫩江橋,被黑龍江省防軍擊退。守軍炸毀嫩江鐵路橋的第 1、第2、第5號橋,以阻止日偽軍進犯。10月26日,關東軍第2師第29團占領四洮鐵路(四平-洮安)沿線主要城鎮。11月4日,關東軍嫩江支隊攻擊嫩江橋北守軍。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東北邊防軍駐江副司令長官馬占山指揮3個旅,5個團共1.6萬餘人進行江橋抗戰,戰至11月18日,終因傷亡慘重而棄守省城齊齊哈爾,撤往克山、海倫。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

⒋錦州、哈爾濱淪陷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後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移到錦州。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於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采取自衛行動。」,此後關東軍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益造成損害。為了盡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逐錦州政權。」此後,幣原主張的國際協調主義外交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挫折,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日軍攻占黑龍江省主要城鎮後,開始進攻遼西地區。12月15日,關東軍進攻錦州。12月1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並從朝鮮調第 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現為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領錦州。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1月 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犯,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激戰五天,自衛軍傷亡慘重,撤往賓縣。2月5日,日軍攻陷哈爾濱。

⒌滿洲國成立

由於受到了國際輿論的普遍譴責,關東軍不敢悍然武力占領滿洲全境,因此考慮建立傀儡政權。當時擔任特務機關負責人的土肥原賢二大佐遊說了已經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當時關東軍以複興滿清為條件,說服溥儀回到東北。11月10日,溥儀從天津出發,11月13日到達營口,最後停留在駐守旅順的日本軍營內。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正式成立。溥儀擔任國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現在的長春),年號定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張景惠的公館發表。國際聯盟強烈譴責日本政府的行為,並不承認滿洲國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議並且脫離國聯。

3月9日,溥儀登基儀式在新京舉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與滿洲國簽訂《日滿議定書》,滿洲國承認日本的既得權益,並允許關東軍在滿洲國內駐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