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何回向才是最好的

(2007-05-05 23:01:25) 下一個



帖者注:所摘較多,若時間有限,請著重看藍色字則可。

如何回向
才能讓功德享用不盡?

作者: 梭巴仁波切 時間: 2005-06-22 21:15:05 | [回複] [發表] [<<] [>>]


 原址:中國國際佛教協會
http://www.wf000.net/show_hdr.php?xname=LR18911&cname=JG88911&cpos=1&dname=9TNIB11&xpos=1

  回向的時候先觀空。觀我所造做的行為、一切法都是自性空、都是名言假立的。在觀空當中,將自他三世所累積的一切名言假立的功德,回向名言假立的我,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以便帶領一切名言假立的眾生,成就名言假立的正等正覺。這樣回向空性,可以把功德保護起來。還有,因為你的功德是回向成佛,並以空性保護起來,這樣功德才能讓你源源不斷地一直享用不盡,一直享用到成佛,就算成佛之後,功德都還夠,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

  回向功德有兩個要點。依照這兩個要點如理回向,就可以讓你的功德源源享用不完。第一個要點是,雖然你自己累積的功德很小,但回向的時候,可以回向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以及一切諸佛、菩薩、眾生三世所累積的功德,以增廣回向的功德及力量。
 
  這就好比一個人本來隻有一塊錢,但你找一百萬個人來各捐一塊錢,就有一百萬,這就成為一個大數目,可以成辦很多事。回向功德也是一樣的道理。集合自己、眾生和諸佛菩薩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所累積的功德,功德就變得很大,就像你把一滴水,滴到大海裏去一樣,水就變得很多,讓你源源享用不盡,一直到成佛。
 
  第二個要點就是,要把這麽大的功德,回向要成就圓滿正等正覺,這樣也是和剛剛講的一樣,就像把一滴水放到大海裏,能讓你源源享用不盡。

  如果你沒有回向像成佛這樣高的目標的話,那麽你的功德在成熟的時候,用一次就沒有了。這就好像香蕉樹,一年隻結一次果實,以後就沒了。如果回向成就圓滿正等正覺的話就不一樣,其功德會讓你源源享用不盡,直到成佛。就算成佛之後,還可以用這個功德來利益其他眾生。

  很重要的是,無論我們為自己回向什麽,我們同樣也回向給一切有情,因為一切有情都跟我們自己一樣,他們隻想獲得安樂,不想受苦。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回向功德,我們也同樣回向給一切眾生。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耳朵所聽到的、眼睛所看到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完全自性空的,隻是因為我們的心被無明(也就是輪回的根)所障蔽,所以無法時時觀到空性。其實六根所對的境,例如眼睛所看到的形色、聽到的聲音、聞到的味道、舌頭嚐到的味道等等,一樣都是自性空的。隻是我們的心被無明所障蔽,無法時時觀到空性而已。
 
  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跟別人講了那麽多話,其實我們談的內容全都自性空,隻是我們沒有察覺到而已。所以,我們還沒有證空性之前,就必需努力地去想:“自性空的我,講自性空的話,那些內容全部都是自性空,都是心所假名安立的…等等”,要故意地努力思惟才能想到空性,否則就不會想到。

  若是已經證空性的聖者,他的心是直觀空性,他就不用故意去想,其六根所對到的境,全部自然而然就在空性中。我們現在應該要串習,當有人來講他的問題或故事給你聽的時候,你在聽的時候要憶念,所有的內容一一全部都是自性空、都是由心所假名安立的而已。我們還沒有證空性之前,要這樣不斷地去串習。
 
  當你每次念到回向文時,如同我之前所說的,要確實由你自己個人方麵來觀空。如此一來,自己花這麽多精力成就的功德,往後當沉重的嗔心生起的時候,才不會被完全摧毀。

  現代的生活非常忙碌,有很多責任、很多事要做。一個人需要找時間去閉關或做其他修行。當你找到時間修行,做前行也好,做廣大布施也好,供佛或閉關也好,如果你沒有用觀空的方式好好回向功德,那麽當沉重的嗔怒心生起的時候,那些功德就會完全被摧毀。它就完全沒有了。所以當你修行的時候,要確實觀空回向功德。

  當你去超級市場或上百貨公司,看到數百千萬種物品時,你可以觀它的空性。無論你看到多少的東西,你就觀多少的空性。東西越多,空性也越多。用空性將功德封存,就可以將功德保護起來,往後有邪見或嗔心生起時,就不會被摧毀,就好像你把金錢放在一個安全的袋子或地方來保護它。否則的話,當邪見或嗔心生起時,功德就會完全被摧毀,尤其是沒有回向菩提的功德。

  邪見或嗔心也會損害回向正覺的功德,雖然不能完全將之摧毀,但會使它變少。發菩提心回向正覺的功德是如此廣大,邪見或嗔心無法將之完全摧毀,但會使它變少。帕繃喀碟千寧波引述經典說明,猶如一座大山上的石頭被卡車載走,山是變小了,可是這一整座山還是在。所以邪見或嗔心還是會損害回向菩提的功德,但不能將之完全摧毀。如果你有用空性將功德封起來,那麽連這樣的損害都不會發生。所有的功德就會被保護起來。這很重要。

  通常我們會回向功德祈請佛法常住世,如果實現的話,眾生的安樂自然就會來。沒有實現的話,安樂就不會來。如果回向功德祈請佛法常住世,並祈請來到世間利益眾生的聖者們長壽,一般而言,這樣回向的利益包含了許多事。



-----------------------------------



如何回向效果好

濟 群

  如何回向效果才好呢?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從第一大願禮敬諸佛到第九大願恒順眾生,所修的一切功德全部回轉來,歸向到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身上。也就是說,我們學佛不僅是為了自己,同時也是為了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盤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將我們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到哪裏去呢?記住:不是回向給自己,而是回向給一切眾生。

  一定要發願,願把自己的種種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願眾生常常得到安樂,沒有種種的病痛和苦惱。眾生如果有不善的念頭,要去幹懷事,願他們都做不成。眾生如果修善業,要去做好事,願他們立即就能辦到。如果眾生造下了惡業要墮落到三惡道裏去,願惡道之門關閉起來,不讓眾生進去。願為眾生打開人道、天道、佛、菩薩、聲聞、緣覺等涅盤正當大門,讓眾生走入光明大道。假如眾生因為無始以來,積累了許多的惡業,招感極大的苦果,我願意代替他們受罪。我願眾生脫離苦海,我願眾生登上涅盤的彼岸,早日圓成佛道!我們倘能用普賢的心量去回向所作的功德,那麽,我們所得到的功德將會像虛空一樣廣大。

  “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菩薩所修回向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盡未來際的。這一段經文同前麵各大願的歸結處相同。

摘自《學佛者的信念》


---------------------------------------------------


注意三點:

1.回自向他,不要過於執著自己的功德,把它回向給一切眾生(其中自然就包括了你的家人). 

2.回因向果,把因地上麵的功德回向給果地,做功德不僅是莊嚴了你現世及當來生生世世,在凡夫位的福德,更是潛移默化地在莊嚴你果地上的功德;

3.回事向理,修行的過程就是由事入理的過程,雖然我們現在都在事相上麵下功夫,但這隻是一種證悟理體的方便.


---------------------------------------------------


如做不到無相布施,那做完這些布施與回向後,可以跟兩個相上終極的回向,1,將做所有的功德福報回向給法界。2,願做所有的功德福報都如同如來無我布施一樣。

第一個常發可得轉論聖王,第2個常發可證佛果。

(摘自回家人師父問答集)


---------------------------------------------------





當我們作完佛事之後,常會念道:「願以此功德,莊,隻是參照儀軌法本口頭上念念罷了,這樣回向的功德力是不圓滿的。也就是說,當您拜佛、誦大乘經典、持咒密行後的功德回向,必須發自您的內心。因為當您焚香拜佛、作佛事的開始時,您的無形業障也會來到佛前,觀察如何用功修法,直到最後的回向。而圓滿真心發露的回向給特定對象,他們才會得到利益。 

「回向」的精神也是源自大乘佛法的,密宗白教剛波巴大師這樣說道:「無論修持任何法門,在結尾一定要作回向,回向的真諦意義是無論我們積聚了什麼功德或善業,都不貪執或隻想自己擁有,而願以此功與一切眾生分享。」對啦!當我們要回向前,就抱持著「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的心,這即是大乘思想的特質。 

很多人因為自以為不去執著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勢。不重視回向,會導致大量功德轉化為人天福報,為將來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礙。所以每個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轉向出世間的種種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為,因其是有為法中最為殊勝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墾,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現報,所以放生者切要善於回向。免大量功德流於人天無意義消耗的福報也。 

如何回向和發願呢?在每一次打坐、放生等善事結束之際,就應當將這些善業進行回向。普通的回向方法以前也講過,即“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亦如何回向”。如果要往生極樂世界,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再加入“願以此善根,往生極樂刹”的心願,這是回向的方法。其次,每次發願的時候,也要加入“願我能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願。發願與回向的差別是:發願時有無善業可以依托。比如說,在做完善事之後發心:“以作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樣……怎樣……”,這叫作回向。其特點是,發願之前作了善業,可以說依靠我們的善根而發願,即是回向;那麽什麽是發願呢?無論有沒有行善,心裏所發的一切願望,都叫作發願。其特點是,發願之前不一定有善行。如果我們能時常發願:“祝願我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那麽死亡之後,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時最好能常常這樣發願。今後,我們無論是回向或是發願時,一定要在普通的發願和回向的基礎上,加入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願望,每次都要加,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三個要點,第一點,是為了自他一切眾生而往生極樂世界,哪怕念一句瑪尼,也要為此回向。往生還要具備發菩提心等其他因素,但這些要素在這個發願回向當中已經包含了;第二點,是盡量受持自己所能守護的戒律,如果不能做到太多,也要受持不殺生這一條戒;第三點,是隨時隨地地發善心,善心既可以解釋為信心和慈悲心,也可以解釋為世人所說的好心。即使在平時,也要努力地行善。 


-------------------------------------------------


  念佛回向,不可偏廢,回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回向祗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後行之。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回向。若夫依儀誦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增廣文鈔卷一三七之五一複永嘉某居士書四)

  每日功課回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願,方為與三種回向相合。三種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增廣文鈔卷二複永嘉某居士書九)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滅事也。回而向不生不滅之實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屬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即發願立誓,決定所趨之名詞耳。有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義。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此即回因向果之義。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此即回自向他之義。回向之義,大矣哉。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餘大願,不生淨土,每難成就。若生淨土,無願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別有所期,亦必須又複回向淨土也。(文鈔三編卷二複愚僧居士書)


-----------------------------------





以下內容引自

尊貴的慈誠羅珠堪布仁波切

三殊勝——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回向殊勝

回向的含義是什麽呢?譬如,有十個人,其中隻有一人有食物,而其它九人卻沒有,現有的食物本來可以被擁有者獨享,但是他卻舍不得,而願與其他九個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義也與此類似。人們在行善時所造的善根,能夠獲得善報,但大乘的修行人卻不願獨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將它分給普天下所有的眾生,這就是回向的內涵。

回向有兩種,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無毒的回向。所謂“有毒的回向”,就是有執著的回向。《般若波羅密多經》裏講過,凡是有執著的善根,就象有毒的食品。雖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時候,也許還會感覺味道鮮美可口,但當毒發之時,就會痛苦異常。同樣,有執著的、不是三輪體空的善根,雖然會帶來一些臨時性的善報,但因其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終脫離輪回的痛苦,反而會引發眾多苦受。

無毒的回向是指無執著的回向、無緣的回向,也即在證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無毒的回向又分為兩種:一是真實的無毒回向,二是相似的無毒回向。

所謂“真實的無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薩在無緣禪定中的回向,這是薄地凡夫所無法做到的。我們現在隻能做相似的無毒回向,這種回向不是指以中觀的邏輯來抉擇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懺悔文》裏所講的方法進行觀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薩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這樣真心誠意地回向,就是相似的無毒回向。

很多經書上說過,這雖然不是真實的無毒回向,卻可以代替無毒回向。例如,在放生過程中所造的善業,該如何回向呢?我們應一心一意地想: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如何回向他
們的善業,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業,這就是無毒的回向。當然,我們也可以念誦《普賢行願品》,因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勝的回向。如果不會念或沒有時間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誦從“文殊師利勇猛智”至“為得普賢殊勝行”的八句兩個偈頌。龍樹菩薩說過:這八句兩偈是整個《普賢行願品》的精華。所以,僅念這八句就等於念頌了全部的《普賢行願品》。這種回向不但簡單易行,同時又是相似的、清淨的無毒回向。


做了善事以後,一定要如理回向。因為善業在沒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損壞。
何種情況會毀壞善業呢?

第一、發嗔恨心。在大乘佛教裏,所有煩惱中最嚴重的就是嗔恨心。生起嚴重的嗔心,立即就可以毀壞一百個大劫所積累的善業;

第二、自詡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億文殊心咒以後,故意在他人麵前賣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誇誇其談地宣傳自己如何了不起,這樣也會毀壞自己的善業;

第三、於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就生起後悔心:“我當時的放生是在浪費錢財,是不應該做的。”像這樣的後悔,就會立即毀壞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業;

第四、顛倒回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後,如果這樣回向:“祝願我依靠此善根,能夠成為一個很有實力的人,從而消滅我的怨敵某某人。”這就是顛倒回向。凡是以貪嗔癡為根本的回向,都叫顛倒回向。這樣回向以後,雖然有可能成熟其所發的惡願,但在此果成熟以後,就再也不會產生其它的善報。

如果我們不及時如法地回向,在以上這些情況下,即使再多、再殊勝的善根,都會被毀於一旦。在這些毀壞善業的因素當中,最容易出現的是嗔恨心,它能毀壞無以計數的善業,對凡夫人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後必須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後,善業是否便不會被毀壞呢?如法的回向,特別是在為菩提而回向之後,在一般情況下,善根是不會被毀壞的。這就像在計算機中保存文件一樣,在文檔保存好以後,通常是不會丟失的。

此外,回向應當與發心相應。我們的發心如果是為一切眾生而行善,最後也要為一切眾生而回向。前後不應該是矛盾的,如果發的是菩提心,回向卻是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們既不能為這一世的圓滿——自己的健康、長壽、發財而回向;也不能為了獲得聲聞、緣覺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為證得菩提、獲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這是最殊勝的回向。這樣回向後,善根生生世世也不會窮盡,其善果雖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卻永無完結之時。因為善根已經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證得菩提之前,它們是不會消失的。

回向和發願有何差別呢?在行善(如放生)時,造了善業,以此善業為前提,於行善後所發之願,即是回向。平時,不以所造善業為依托的發願,即是普通的發願。如看到佛像、佛塔時,於其前發願“祝願我生生世世……”,這就不是回向而是發願。回向和發願的差別在於有無行善,有無所回向的善業。

在此,還有一些需要強調、值得注意的事項:

第一、作為一位大乘修行人,無論在發願或回向時,首先應當發誓:“祝願我在從今乃至菩提間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也不傷害任何一個有情的性命,即使眾生的一根毫毛也決不損壞。”當然,因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這種發誓暫時無法完全做到的話,做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這樣發誓:“祝願我在從今乃至菩提間的生生世世中,即使為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也決不故意傷害眾生的生命。”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修學大乘佛法就無從談起。不僅如此,我們還應當讓自己盡早發起並實現前一種無上、偉大的誓願,將其作為目前的修行目標與奮鬥方向。

第二、佛經中記載:每當我們回向時,無論所做善業是大、是小,決不能發“祝願我依靠此善根,從而獲得轉輪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長壽……”等人天、聲聞乘之願;而是應該發願:“願我依靠此善根,能夠生生世世成為眾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眾生的人),成為度化眾生的人。”這樣專心致誌地發願回向,就是大乘菩薩的回向

有關回向的比喻,是一個人舍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而將它與眾人分享。那麽,在回向之後,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圓錢來用於十人共分,此人隻能得一圓錢一樣。但是,善根卻不是這樣的,越是回向給眾生,善根就越增長;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善根在此方麵的特點,是與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萬不要忘記回向。

回向時,如果想簡單,就可以念誦《普賢行願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廣繁,也可以選擇其他較長的回向文。如《入菩薩行論》的最後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內容都是大乘菩薩的回向,念誦這一品的頌詞也很殊勝。 

但值得注意的是,發願文、回向文有無加持力,與其作者有極大關係。像我們這樣的凡夫能否寫回向文呢?如果自己發心清淨,此清淨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們寫的回向文本身卻沒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萬遍,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薩,至少也應該是加行道高層次的證悟者,隻有他們的語言才會有加持力,平時我們也應念誦這種回向發願文。


-----------------------------------------




以師父的心願作為發心和回向文:

願所有的正法明燈和高僧大德都能長久住世,廣轉法輪;一切如母有情都能獲得現世和究竟的一切安樂,此生幸福健康,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希望大家都能對上師三寶生起清淨的恭敬心和信心,對一切有情生起慈悲心。好好修行,早日成就。

----------------------------------------




根鬆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開示:

如果你對上師生不起虔誠和恭敬的真實感覺,那將是修行的最大障礙。你應虔誠供養三寶、服務僧伽,依普賢的七支行願積聚福慧資糧,懺悔業障,然後再虔誠地發願回向“願以此功德能淨除我無始以來不恭敬,甚至於誹謗上師的種種罪業,讓我對上師生起強烈的虔誠與恭敬。”隻要你真心地去做,終會對上師生起大信心的!


-------------------------------------------




  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回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回向偈三

大慈菩薩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回向偈四

普賢菩薩發願偈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麵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回向偈五

文殊菩薩發願偈

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

麵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


回向偈六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普願盡法界。沉溺諸有情。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消三丈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回向偈七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災障消滅,禍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回向偈九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唯願慈悲哀攝受,證知懺悔及所願。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麵見我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回向偈十

西方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唯願慈悲哀攝受。


回向文十一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災星退度福星臨。

九曜保長生。運限和平。福壽永康寧。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後附) 


  備注:不論念經念佛,念完後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回向的功德越多,往生的希望就越大。“回向偈”和“回向文”有很多,可任選適合自己的一個即可。(每句字數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叫“回向文”。)上麵是本站簡選的十一個回向偈(文),其中第一個最常見,其目的是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另外補充說明一點:如若以誦經念佛來超度自己的冤親債主時,應該用“
傳地藏法門”網頁中所附注的專用回向文。(超度幽冥界眾生時最好誦讀《地藏經》,可以起到很好的開示作用,淨空法師在有關超度問答中已經提及:幽冥界眾生最喜歡聽的就是《地藏經》。對於法界眾生、仙眾等冤親債主也可以誦《金剛經》。)

  若向佛菩薩許願,例如求自己父母身體健康,疾病早日痊愈等願時,也無需再用上麵的回向偈,隻要酌情向佛菩薩陳述,表達清楚用意即可。例如:“願將此誦經(念佛)的功德回向給我的母親,願她能早日康複,不再受疾病之苦……”,並沒有固定的行文,隻要誠心,無論你怎麽說,怎麽回向,佛菩薩都會感應的。


------------------------------------------




一個樣板:

首先想把我今天所修xxx法的一切功德回向給如來聖法,祈願如來聖法永住世間,讓一切眾生得到永久脫離苦惱之道。

回向給一切修持如來聖法的高僧大德,願他們心如法,法如道,道如果。

回向給一切六道眾生,祈願地獄眾生脫離冷熱之苦,餓鬼眾生脫離饑餓之苦,畜生眾生脫離愚昧及一切苦惱,人類眾生脫離生老病死等苦惱,阿修羅眾生脫離互相殘殺之苦,神仙脫離墮落之苦等,讓他們得到暇滿人身,修行顯密合一之教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大覺佛陀。

回向給自己和周圍的眾生,祈願他們早日從無明和迷惑中覺醒過來,得到如來智慧。祈禱我的師傅xxx永駐世間,祈禱父母去病消災,身體安康,生活快樂,最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大覺佛陀。

回向給自己的全家,願消除一切病苦災難,幸福美滿,最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大覺佛陀。

回向給自己所做之事業,希望得到圓滿成功。


----------------------------------------------





 重在回向

 摘自道源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諸位在這裏要特別注意:你除了會布施,還得要會回向,就是要注意‘回向法界’這四個字。前麵有講過地藏經有兩個經眼:一個是‘業力甚大’大到不可思議:‘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在事相上發明業力。這一品經文的經眼就是‘回向法界’,就是回向法性,法性就是理體,就是真理的實體,要回向真理而不著相。前麵業力是事相,這裏回向法界是理性,合起來就是理事無礙,理事圓融,所以地藏經並非你所認為是淺顯的經,凡是能回向法界就是最深的義理。

  佛經上說回向有三種:‘回者轉也,向者趣也。回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處,故名回向,三處者:

一者菩提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趣向於佛果菩提所謂回因向果也;
二者眾生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之眾生,所謂回自向他也;
三者實際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實際,所謂回事向理也。’

第一種是我自己所修功德一定要回向佛果菩提,我不求人天福報,也不求二乘小果。
第二種眾生回向就是把我的功德施給一切眾生,我不求自己的福報。
第三種實際回向,就是把功德回向趣求真如實際,就是真如之理,所謂回事向理,你所修的功德就是屬於實相,你不著實相回到真如實際理地上,或理性上。

法界’在佛經上有三種解釋:

一者界限義,一個界兩個界等十法界等就是界限;
二者因義,法界是諸法之因。;
三者法界就是法性,這裏就依法性解,所以回向法界者,就是回向一切諸法的本性。一切諸法就是真如理性,回向真如法界。

  金剛經裏講‘無住行施’。住就是執著。‘就是不要執著去行布施。’內不著能施之我,外不著受施之人,中不著所施之物,所謂‘三輪體空’,即是回事向理也。這布施是個妙法、是個成佛之最大功夫,能度你的煩惱,了脫你的生死,他是總攝六度法門,你一執著我是布施之人,則別人不如我,慢心一起,不但度不了煩惱,更增加根本煩惱。你若執著受施之人,則不能平等布施,親者布施,疏者仇者則不布施,是起分別心冤親不平等。要是執著所施之物呢?則著財物之相,是你所喜愛,則不肯舍,好的貴的不肯舍,所以也不能執著所施之物。這三項就叫‘三輪體空’。所以能以三輪體空的心來布施,則同樣是一件布施行為,卻因你能將功德回向法界,所得果報亦是種種不同。而且是千差萬別。

  這個‘回向法界’就是地藏經的經眼,太重要了。這第十品的較量布施功德緣品,幾乎每一段都會勸導眾生要回向法界。

  現在講地藏經就是大乘經典,你聽了一部地藏經功德很大,甚至於你隻要聽聞一句或一個偈頌也好,發起殷勤鄭重的心,讚歎大乘經典,是度人到彼岸成就佛道的舟航,就是因為你懂得經裏的道理,才會更加恭敬這大乘經典!因為能令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你才會讚歎啊,因為你讚歎恭敬,所以你就布施種種香花燈塗果樂來供養經典,這個善男女就能獲得無量無邊的大果報。這是指獲得人天殊勝美妙的快樂,但若能將此功德,都把他回向法界,則這個福報更大,大到能令這善男女成就佛道。因為這大乘經典的道理是與法界契合的,是遍法界,而我們的心也是遍法界的,以這個殷重誠懇的心,來跟那個遍法界的真如實相相應,所以所得的福報自然是無量無邊了。相反的如果你以輕浮的心,妄想紛飛的心來聽經,則這個福報就很有限了。所謂大乘經典,就是佛對大根機眾生所說的六度萬行之教法,如華嚴般若,方等諸經等。普賢觀經雲:‘若有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一彈指頃除滅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然而這大乘經典,任何一句一偈都是成佛之因,成佛之種,就如同摩尼寶珠一般,隻要一句一偈就能獲大果報!也隻有大乘經典才會叫你將功德回向法界,大乘經是叫你度眾生,是為眾生才成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有機會成佛。

  而這部地藏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教導在家人:‘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禍、如何不墮三惡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兒育女平安獲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簡直就是眾生的無限保險公司,如能回向法界,最後還能成就佛道。’這才是真真不可思議的大乘經典。


-----------------------------------------------------------





原址:http://www.foxue.org/bbs/showtopic.asp?TOPIC_ID=37043&Forum_id=88&page=


  印光大師:論回向

  回向是重要的修行法門,關於回向,《大乘義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種回向,即:

(1)菩提回向:謂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種德。
(2)眾生回向:謂深念眾生,故願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給與他人。
(3)實際回向:謂為滅有為,趣求實際,以回自己的善根,求平等如實法性。印光大師在其文鈔中多回向多所開示,除了采取了一般回向的意義,又具有淨土宗的鮮明特色,下麵試概述之。

  一、回向的一般含義

  印祖在增廣文鈔複永嘉某居士書九中開示:“每日功課回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願,方為與三種回向相合。三種回向者:

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
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
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

人各有誌,人各有業(業謂職業)。但隨緣隨分即可,不必與一切人皆同也。此說三種回向與《大乘義章》相同,而同生淨土為歸宿。

  二、淨宗中回向的含義

  淨土宗以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為宗旨,所以淨宗之回向必指歸往生淨土。所以,印祖在與增廣文鈔卷一與陳錫周居士書中開示:“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餘功德,另去回向世間福報,則念不歸一,便難往生。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淨宗回向以發願求生淨土為本,這是觀經三心之一,回向發願心的要求。印祖開示:“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回向。”(增廣文鈔複永嘉某居士書四)。

  三、回向與菩提心

  回向就是菩提心的體現和修法,可以上契佛心,結緣釋怨,成就大乘勝行。印祖在與徐福賢女士書中開示:“然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印祖在文鈔三編卷一複楊慎予居士書中又開示:“須知無論誦經持咒,均以恭敬至誠為主。均以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西方,則其利大矣。若世間無知之人,事事為己,則其利益隨心力而下劣矣。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燈光明了無減損。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與久。回向時當知此意。不但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結眾緣而解眾怨。”印祖對一位受魔擾的居士開示:“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汝但能至誠懇切念佛,則病自痊愈,魔自遠離。倘汝心不至誠,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則汝之心,全體墮於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攪擾。汝宜於念佛畢回向時,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會。彼作聲,也不理會作怕怖。不作聲,也不理會作歡喜。但至誠懇切念,自然業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長矣。”(增廣文鈔卷二複某居士書)

  四、回向之功德無量

  在增廣文鈔卷一複周孟由昆弟書中大師又開示:“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眾生回向。平時尚為無幹涉之法界眾生回向,況母歿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以能為一切眾生回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於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是知凡施於親,及一切人者,皆屬自培自福耳。知此義,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長,無孝心者,亦當發起孝心。”在三編卷三複章道生居士書一中又開示:“念佛當發誌誠心,深信心,回向發願心。(謂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無量。若隻為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譬如一燈,隻一燈之明。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願人得其益。”

  有一種疑問:聖者有功德回向,凡夫有什麽可回向的呢?印祖在增廣文鈔與徐蔚如居士書三中回答了此疑:“讀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機之書,直欲愧死。而朝暮禮誦時回向,乃攄我愚誠。尚望太夫人慈湣,挽彌陀聖眾,以速度我,何可謂為法施?然不妨借此緣事,以增長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當禮誦時,尚為諸佛回向,況示居凡位,於理又有何妨。”

  五、回向的具體修法

  印祖開示:“念佛、回向,不可偏廢。回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回向隻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後行之。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回向。若夫依儀誦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增廣文鈔複永嘉某居士書四)

  五、回向是導聖道修行歸於淨土的紐帶

  1、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既顯示了淨土法門的高尚地位,對治驕慢知見,又成就淨土法門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之義,還成為末凡的指路明燈。印祖開示:“須知淨土法門,正攝上上根人。是以善財已證等覺,普賢菩薩猶令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以期圓滿佛果。且以此普勸華藏海眾。是知回向往生淨土一法,乃圓滿佛果之末後一著也。世有狂人,不審教理。以愚夫愚婦皆能修習,遂謂之為小乘而藐視之。不知其為《華嚴》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終第一法門也。”(增廣文鈔卷三樂清虹橋淨土堂序)。又開示:“良以末法眾生,自力微弱,匪仗佛力,決難即生解脫。華嚴會上,華藏海眾,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況末世之學者乎。”(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學研究叢書》序)

  2、回向成就助行和圓修的往生意義。印祖在增廣文鈔複高邵麟居士書三中開示:“佛湣眾生無力斷惑,難了生死,故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橫超法門。無論斷惑與否,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此是正行),及修行眾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無一不得生者。” 修行眾善,回向往生是助行。在《近代往生傳》序中開示:“或圓修萬行以回向,或專持佛號以求生。”善巧回向可使一切行門成為淨土助行,如在徐福賢女士書中開示:“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我們注意到凡開示回向必與信願念佛正行之外的種種助行關聯,按照善導大師弘願與淨土要門的判教,就可以知道,信願念佛正行全仗佛力,自然往生,而定、散諸善則必須通過回向發願才能變成往生淨業。故回向求生淨土對於淨土要門自他二力行者要而又要。印祖開示:“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幹聲回向,方合修淨業之宗旨。”(增廣文鈔複周智茂居士書)。

  淨土要門的具體內容就是觀經說的淨業三福,也可以代表一切聖道門的修行,這些修行未到斷盡見思惑地位,不能了分段生死,而回向求生淨土,就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從這裏可以看出印祖之所以說淨土法門統攝一切禪教律之義。印祖在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中開示:“按《觀無量壽佛經》,淨業正因有三:

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此四種屬世善
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

前二大小隨人,此則唯屬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回向淨土,皆得往生




佛學坐標係說明:圖中有十一個鏈接。

至尊佛陀已經徹悟宇宙的終極真理,明了一切時空維數中萬事萬物的本相;
在無盡的時間長河中,我們處於賢劫、千佛之第四佛釋迦牟尼如來、佛法的末法時期;
在無盡的宇宙中,我們處於一真法界、十方世界海、華藏莊嚴世界海、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娑婆世界中的南瞻部洲(地球);
經曆了無數次的生死輪回,我們目前處於三界六道中的人道;
佛法寶藏中,千經萬論,導歸淨土。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a Mo A Mi Tuo Fo』,可以超越生死,跳出輪回,一生成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同修說,淨土的雜誌上說以下這樣回向,往生淨土是上上品:

將所有功德回向現生父母,回向過去無量生無量劫以來的父母,怨親債主乃至法界一切眾生,同升極樂世界見聞佛法,同證無生忍,同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將來同成佛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