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朱熹、戴震、胡適、陶行知……古徽州孕育燦爛的徽州文化也養育了一批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名人。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如何打好名人牌、做好徽文章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2月17日,在胡適先生的老家宣城市績溪縣上莊鎮,來自全國各地的研究徽州文化的專家、學者在上莊鎮舉行了學術研討會和胡適生平圖片展,共同探討名人與發展的課題。
假如沒有胡適
每一個名人的背後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奮鬥史,他們的奮鬥使他們成為所處的時代的代表性人物,在他們的身上有許多價值需要厘清,有許多故事可以挖掘。胡適是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不小的造詣,更以獲得36個博士學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又一說為32個)。胡適為了給戴震辯冤白謗,在十幾年內,搜集了四十多種《水經注》的版本,抄寫了一百多篇長篇文章和一些考證文字,用了千百個證據,推翻了“幾成定讞”的所謂戴震抄襲趙一清《水經注》校本的冤案。
徽學研究專家方利山先生認為,胡適是中國文化的一位裏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貢獻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麵:如果沒有胡適倡導的白話文改良,我們至今可能仍在“之乎者也”中糾結;如果沒有胡適的挺身而出,我們的戴震可能至今還背著偷書的罵名;胡適一生堅持的科學、現代和民主自由,是我們走向明天的必由之路;胡適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之論斷,今天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胡適在舊思想和新思想、曆史和現代的對接中作出的表率,是楷模、垂範。
如何研究名人?
績溪縣上莊鎮宅坦村的村委會主任胡維平,也是一位從事徽州文化研究的鄉土學者。他認為,當前,“學院派”地對胡適的研究已經達到非常高的高度,幾乎無法超越。而從鄉土研究的角度來研究胡適的力量很單薄。作為當地的文化工作者完全可以找到不同於學院派的研究路子,可以把恢複、再現胡適兒時的社會麵貌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胡適研究中,做我們該做的事情”。
為什麽民國時期的兩大教育家胡適和陶行知都來自徽州?績溪縣“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會”會長周文甫認為,這說明徽州的文化有著特殊的價值。在當代,從研究胡適的教育思想中,我們也可以汲取豐富的營養。胡適對於教育有著一係列思想、觀點、主張,他“三進三出”北京大學,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基本實現了他對於大學的一係列改革主張。目前的教育機製下,中小學生學習很苦,壓力非常大,而大學生有很多是在“混日子”。這與歐美的狀況剛好相反,他們讓孩子的中小學活動比較寬鬆的成長環境,到了大學,明確了人生的目標,開始努力學習。“如何解決這個矛盾?胡適的教育思想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鑒和思考。
北京人文出版社分社社長吳浩曾多次到上莊鎮,還曾休寧等地支教過。他認為來到上莊鎮開展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從文本到文本的研究。胡適所倡導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有七分證據,不說八分的話”、“拿證據來”、“一點一滴做起”等不僅是治學的要求,也是做人的參考。
今天,我們怎樣來紀念胡適?吳浩提出了一個想法:當年,胡適在一個交通並不發達的小山村接受了係統教育,但在今天,如何讓上莊的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為上莊造就更為優秀的下一代?吳浩認為,可以從當地的文化站做起,“我發現這裏的圖書比較單一,比較多的是跟應試教育的教材和教輔,我們可以倡議更多的人為豐富這個文化站的圖書而努力。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來到文化站,來豐富他們的視野。這是我們可以做的,而且是我已經開始著手的做的。”
黃山學院教授汪大白把近些年來所寫的關於胡適的14篇研究文章向大家做了“匯報”。《胡適三國演義研究的貢獻與偏頗》等主要對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考證,《胡適傳統詩經學的終結者》、《胡適,現代詩經學的開山者》等則主要闡述胡適先生的學術貢獻。他說:“在我退休之後,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胡適的研究。”
我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郗延紅在現場擬了一副對聯:“上聯:大膽來假設抱科學態度,下聯:小心去求證倡民族精神,橫批:文化大師。”
讓名人來到身邊
在胡適誕辰120周年前夕,由黃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州尋根館、台北胡適紀念館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紀念胡適誕辰120周年圖片展也最終開展。這個由台北胡適紀念館提供的圖片將胡適的一生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展示在了胡適的家鄉人麵前。
這批照片的價值已跳出胡適個人資料的範疇,進而透視出近代曆史的實感,這些照片的跨度甚大,不但涵蓋了中國變革最激烈的半個世紀,地域上也橫越了國內、國外,社會變遷的曆程和當時的文化氣息……’,希望觀眾在參觀中把這位徽駱駝、績溪牛、徽州朝奉的成長曆程看出名堂、得出感悟,多鼓勵自己的後輩也去做一名不凡的徽州人。”
市台辦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兩岸的文化交流、民間交流日益頻繁,比如兩岸攝影家、畫家就經常展覽和研討活動,台灣的媒體也到黃山來製作了很多節目,推動了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我市每天的赴台人數也有3000多人。在2012年,我市還將開通兩岸的直航航線,兩岸的交往必定更加頻繁。文化是聯係兩地的重要紐帶,圖片展的開展也是兩岸互通有無的結果,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有著特殊的意義。
徽州文化研究應合力
黃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毛新紅在總結紀念胡適誕辰120周年係列活動時說,“當代徽州文化研究由於行政區劃的分離,我們無奈地與績溪、婺源的聯係不甚緊密,但是,我們對這兩地的學術情愫,特別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使得我們始終牽念著在文化上偉大之於胡適、在經濟上偉大之於胡雪岩、在非遺上偉大之於胡開文的徽學故鄉——績溪,特別是績溪上莊”。
紀念胡適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由我市徽州文化研究院 、績溪縣胡適研究會共同主辦,來自北京、上海、合肥、蕪湖、黃山市的胡適研究專家學者六十多人出席了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濟濟一堂,暢所欲言,追思這位偉人的曆史功績,圍繞著胡適與新文化運動、胡適與白話文學、胡適的文化背景、胡適的科學觀和自由觀以及胡適與教育、胡適與徽學等多個論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討。“是對胡適先生的告慰與膜拜,更是對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徽州文化的傳承光大的告慰與膜拜”。
我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盧森林、毛新紅、郗延紅,黃山學院教授汪大白、方利山、汪柏樹、畢明智等,徽州文化院研究員鄭剛、王曉東、汪順生、胡景明等,黃山市故園徽州文化促進會會長許琦、黃山市和諧徽州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吳琳等參加這一研討會,可謂陣容強大。北京趕來的人文社科出版社分社社長吳浩先生安徽師範大學劉道勝、粱仁誌、董家魁博士和績溪“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會”會長周文甫、洪樹林,績溪縣胡適研究會章澄宇、胡維平、周千方等部分會員等的參加,使參與學者的層次更加豐富,發言的領域也更寬。
毛新紅表示,徽州文化研究需要各方麵的協作與支持,徽州文化研究也必將成就於各方麵的協作與支持。今後,要力爭與徽州本土,以及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各類徽學研究機構積極協作,力推徽學研究再出新方法、新成果。要創造一切可以創造的條件,力踐胡適先生之偉大學術精神:多研究一些問題。
【潘俊輝,黃山晨報記者。曾獲“第七屆安徽省十大傑出青年誌願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