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真假聲、半聲的討論(三)

(2007-07-12 20:41:19) 下一個

langzifei:
如果自己想錄練習小樣,讓自己檢查進步或讓同行分析,不需要太高的規格,自己在家裏就可以完成自己的練習小樣:)

很多音響都是有磁帶卡座的。放入空白磁帶,並且將音響通過音頻線與VCD或DVD碟機連接,確保通過VCD或DVD播放的光碟的聲音從音響的音箱發出。

然後在碟機上連接上一隻Mic,將伴奏碟放入VCD或 DVD碟機中,選擇相關伴奏歌錄進行Play(播放),同時,按下音響的磁帶卡座上的錄音鍵即可。由此,歌唱的聲音通過Mic會連同Vcd或Dvd碟機中的伴奏一並錄進磁帶裏。等於是內外兼錄了:)

這樣的磁帶效果肯定比錄音棚的效果差不少。但作為練習和日常認識自己聲音的優缺點,也可能有些作用的。如果Mic和音響設備的功能與性能更好些,當然家中錄製的磁帶小樣也是可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的:)

我原來練習時,就蹭我老姐的音響錄,可惜她搬走了~~有一盤磁帶,我在家自己錄後,很多人非說我是在錄音棚錄製的,嗬嗬。當時我的硬件設備是:一台VCD,一台JVC小音響(1800元左右),一隻麥克,一盤磁帶。就這些~~唯一可能出現的是我們麵對話筒時氣流吹襲的“噗”音,可用沙巾將麥克包一層(方法很土,但原理同錄音棚一樣)。

在沒有過多電腦或科技性的技術處理的情況下,小樣裏邊的效果完全取決於唱功!因此,如此便捷的小樣倒也是檢查唱功、氣息、和共鳴的一麵鏡子。自然,音響設備的比如噪音調節、比如低音調節等等選項也不要過頭:)

隻要協調、自然去逐漸掌握技術和把握感覺,應該都可以比過去唱的好。因為,這些效果本就是人類的本能。比如嬰兒的啼哭,如此自然的共鳴;比如我們對著遠方草原上的人們呼喊,當時的生理狀態和我們的發聲效果是多麽的協調統一……

誠然,我的半聲練習對我有些效果,但可能未必適合所有同學,和不同階段、不同問題的人。我總的原則:無論自己是否已經技術上精進到某個高度,心態上要將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多用普通、自然的方式去沉澱自己的唱功和對音樂的理解,可能會更踏實有效些:)除非已經到達了所謂那個自由王國:)

關於真假聲、半聲、混聲等等概念,先不要去分別理解。就用合適自己的方式歡樂練習好了。但從聲樂本質上講:先練好真聲(我們自然動情說話時的那種聲音),才能更有效把握半聲,才能更清晰其他概念,同時聲音才會穩固,也符合自然規律。因此,我現在的練習,是以真聲為主,半聲為一個小小但有益的補充和促進:)

無論你我瘦弱與否,隻要符合自然狀態的中聲區的問題解決了,至於明亮、高音、泛音兩的控製都應該比較好解決:)

我愛唱歌:您好:
我看了你發表的關於“半聲”的帖子。我是一個唱民歌的,我的問題是一直把換聲點抹不平,說出來你會笑話我,我上初中就開始學習聲樂,到現在已有十年的曆史。我發覺我一直用您說的“半聲”在演唱高音(我唱歌時亮出來的效果最好的音是A2)但我的老師總是說我頭聲少了一些,我自己覺得唱的有些“擠”。我也在中國西部第二屆“花兒”民歌大賽中獲過銅獎、在省、市都取得一些好的獎,令我苦惱的是一直把假聲結合的不象真聲那麽好。我想問一下半音和假聲的口腔和聲音位置有什麽區別???

langzifei:半聲的優點是清澈、集中、流動,但不是假聲,純正的真聲!如果有過多滑落到假聲成分的話,從換聲點之後的高音的受控就會費力,同時,自上而下時,聲音容易虛空而無法掛住,因半聲練習和演唱時不會有喉部擠壓感,到時,再詳細敘述:)

看了上文,您才是前輩呢,以後互相切磋,也給俺些指教和經驗。我的疑惑與矛盾隨著對技術與位置的知覺增加而增加,我突然發現自己這樣下去,是背離了自然的狀態和歌唱歡樂的本質。看了楊老師的一些帖子以及和他交流,感到自己的方向上出了問題。在認識自己的方向,認識人生的方向,當然也就無法分清歌唱的方向了。

因為這個階段我在實踐和思想上總結自己過去對於發聲狀態的把握和方向。

關於我對半聲的描述,從理論上講,我認為沒有原則性的偏差。但對於半聲的效果、它產生的根源,我進行了深刻而且非常刻苦的揣摩與實踐:半聲——腔體(整個腔體,必有胸聲)內的振動感覺、發聲時的一刹那氣息歎下掛起的幅度、力度、聲音集中點的明確和大聲(較強真聲,介於聲帶局部振動和邊緣振動之間)發聲的要求與狀態完全一致,而且喉頭鬆動,口腔、麵部放鬆,口內充分打開(喉門千萬不要也隨著打開過大),比如閉口哼鳴Hm,歸韻點非常清晰(本人感覺這個點在腦後上方),眉心振顫、橫膈膜吸氣與口腔哈氣狀態同時對抗進行,對抗力度非常大,這個Hm綿延不斷,振顫有率,最為重要的一定要感覺有胸聲,感覺有氣息源源不斷下落,聲音源源不斷被向上、向後“哼”出。這時的狀態,就是沈湘老師講述的:吞吸哼哈滿腔空,聲音透頂又回胸。可以意念,在吸氣的同時,整個腔體通常,頭上方的歸韻點和下邊氣息的支持點同時出現,在發聲的一刹那,無論時間多長,無論音階如何變化,無論口型和字頭如何變化,頭上方字的位置不變,依舊那麽高高飄動;哈氣和吸氣的對抗狀態不變(並非意念什麽喉頭、橫膈膜、腔體形狀),隻管咬字或哼字頭,在這種哈氣吸氣對抗狀態下,咬字、哼字越果斷、麻利,歸韻點越清晰、泛音效果更美妙、金屬色彩更強烈。但要注意:以稍微小些的真聲(歎氣那麽大的聲音即可)起音,感覺腔體內氣流的振顫、歸韻點的永恒,保持哈氣和吸氣對抗狀態(歎氣時起音一刹那的感覺,保持——意念靠思想輕鬆保持,不要想身體和肌肉去強行用力)。將可充分感覺對抗、歸韻、保持、大量清澈而韌性十足的泛音效果(開口音時)、喉部的放鬆狀態與對抗緊張拉伸狀態的同時存在。

半聲練習的前提,按照一般規律,應該是真聲(聲帶邊緣振動和局部振動)掌握較好的情況下去練習和揣摩,一定會相得益彰,受益匪淺;如果真聲基礎薄弱,總有躲聲因而假聲習慣比較頑固者,就需要先明確概念後,將真聲的感覺把握準,再練習,否則,可能會走不少彎路(我就是一個例子,這個彎路我走了6個月)。

當然,在看包括潘乃憲老師在內的一些聲樂專家說,某些人適合以這樣的練習開始,某些人甚至適合從高音開始練習,我想,這就要看自己的情況和老師對學生觀察的敏感與經驗而看了,俺就不寫這些練習方法了,以免誤導:)

最後,再次重申:半聲聲音並不算太弱,也絕不太強,氣力的使用絕對不小,和放聲演唱的力度一樣,甚至更甚,但歸韻點更為清晰、腔體振動更為顯著,換聲感覺根本不存在了……

關於半聲,和真聲是一樣的,在控製方麵,是全部控製——包括聲音、色彩、音量、力度,都是可以由氣息和腔體完全把握的;

假聲,則無法受到有效控製,雖然在假聲狀態下可以有些力度強弱的轉換,但它無法在轉成 真聲,在高音時,如果從真正變成假聲狀態的話,它就無法再強起來,同時,下行唱中、低音時肯定是虛空的,不是孱弱無力,就是造成非常明顯的脫節現象。

真聲:腔體和全身主動控製了氣息;有相對平衡、自然的統一狀態;半聲當然也是這樣;
假聲:氣息脫離了腔體的把握,沒有固定的位置與平衡感,沒有規律性與自然控製的統一性。

因此,半聲時的口腔和其他一切所謂相關位置,都是真聲時的那種我們相對固定、可以把握的那些狀態的位置,而假聲,則沒有固定的這些位置,也無法形成把握性的習慣與實現假聲變成真聲的構想。但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用,有些時候可用,尤其對於女聲,但一定慎用,同時,保證真聲發聲的正確概念和感覺:)~~~——我的觀點,其實自己也還做的不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