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真假聲、半聲的討論(二)

(2007-07-12 20:40:23) 下一個

注:半聲練習絕不是假聲練習!

半聲練習也不是全部聲樂練習的唯一基礎,而是聲樂練習一個非常有益的一個輔助手段!

其實,在很多人練習中,他已經在練習半聲,隻是他不清楚,因此不承認罷了。如果這時擺出個半聲理論,會破壞他的感覺和認知:)沒有必要非將概念弄到清澈無比,隻要練習對路,隻要發聲對路,演唱對路,這是最最重要的。在具備了一定基礎與感知的如緣時機接觸了一些概念和收益,然後能夠感同身受,就是更大的錦上添花了,但不要因後者而拖滯甚至幹擾、動搖前者~~~

Tenore:非常感謝浪子飛為豐富探討又引出“半聲”的話題,而且發了那麽多詳細的解釋和體會。半聲意大利人也早有研究和使用,它的原文是Mezza voce, 但特別強調,半聲與假聲(Falsetto)絕不相同,與“極強到極弱,極弱到極強”(Mezza di voce)也不相同。世界著名男高音蓋達(N. Gedda)對“半聲”的使用有獨到研究和體驗。蓋達是瑞典人,與十大男高音比約林(J. Bjorling)是同一個老師。他認為:半聲需有氣息支持,而假嗓不能唱輕聲,也不能唱強聲,隻能在極高的聲區唱出,而無橫膈膜的氣息支撐,這正和浪子飛前文所說”半聲的擴大就是真聲,而假聲的擴大卻仍是假聲“很相似。半聲很容易與弱聲混淆,尤其在高音處。我認為,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應該以真聲作為基礎,用強--弱、弱--強來過度比較實用一些。練習半聲對少數人來說可能收效較大,對多數人容易走偏,偏到假聲區域去。好在鑒別比較容易,一旦發現失去氣息
支撐,音量不能自由擴大和縮小時就會感到出了問題。

     諸位前文提到的一些例唱,如”燕子歸巢“等我有點不同看法。這首歌最後的結尾是個閉口音,即使用真聲弱唱也應該是這樣;”重歸蘇蓮托“第二段以及”我的太陽“第二段帕瓦羅蒂在處理它們時總是弱唱,逐漸變強,我以為不是半聲而是弱聲。
    對於練習歌唱每個人的感受和接受程度是大不一樣的。半聲練習對於浪子飛就有非常顯著的效果,而且他能夠把聲音區別得很好,講出來的東西也比較清楚。半聲的擴大就是真聲,而假聲的擴大卻仍是假聲。

langzifei:"”燕子歸巢“等我有點不同看法。這首歌最後的結尾是
個閉口音,即使用真聲弱唱也應該是這樣;”重歸蘇蓮托“第二段以及”我的太陽“第二段
帕瓦羅蒂在處理它們時總是弱唱,逐漸變強,我以為不是半聲而是弱聲。"
_________Tenore

燕子歸巢結尾是個閉口音,其效果和我提及的半聲哼鳴是一樣的.TENORE說真聲唱弱,非常正確.但此處的真聲和半聲沒有概念上的差異,就是相對較強半聲(當時也是不弱的真聲)在氣息控製下\在整體狀態不變時的發出的較弱但韌性十足氣息位置點"準確集中,腔體打開\振顫膨脹的那種狀態.

"重歸蘇蓮托"和"我的太陽"後段的由弱漸強,是弱聲到教強真聲,也就是由較弱半聲(肯定效果較弱的半聲)到效果堅強的半聲(這個半聲,當然是真聲).其實,無論從 效果還是技術本身,都是一致的,隻是闡述的方式和理論的提及角度不同罷了.

其實,我提出半聲的想法,是希望能夠在真假聲混淆之類的問題上,就我目前的所學和所練習後的感受,加以類比與淺顯分析.其目的在於希望更加明確真聲的概念和真聲的重要.同時希望半聲的概念可以被靈活引入常規真聲的練習\弱聲的練習中進行比較、感覺。很多都是完全相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發現以更小機能與力量完成真聲練習與習唱的過程,希望能夠在很多概念的樹立、效果的出現、氣息的把持上能更為清楚、輕鬆和自然。

而真的不想以半聲作為好象又一個什麽嶄新的聲樂名詞而複雜本已理論叢生的聲樂教學與學習係統。

不過,半聲確實在很多情況下減少對換聲點區域的發生難度,而且更容易統一聲音和促進氣、力的瞬間和諧統一的把持駕禦能力。

誠然,優質半聲練習的難度和規格要求比較高。但從初步掌握的難度看,並不大,在初期,一定是結合傳統真聲的練習而進行所謂的“半聲”訓練。

因此,半聲的練習是要和所謂常規真聲練習一並進行的,並應該有比較不錯的老師經常示範、糾正。然後,對比,練習、練習、對比;不過,前邊提到的半聲哼鳴的介入似乎可以更為輕鬆地為這些練習的進步與總體概念的清晰架起了一座很神氣的橋梁,這樣的效果在很多大師的總結中談到的太多……
其實,一個唱功已經到達所謂自由國度的歌者,他的演唱中的強弱控製和半聲控製,應該都不成為問題,而且已經可以自然不自然地將這種效果發揮的非常輝煌。那時的效果可以說明一切,反過頭來,依照理論對應,也可以發現很多都絲絲入扣了,同時還可以參照、批判並結合自己而進一步精進!

Tenore 老師這點說的不錯:如果隻單純開始練習半聲,尤其是在聲音基礎和概念都不太清晰的時候,僅以半聲訓練,通常是會走入高聲區偏到假聲區而無法回來的現象,這種現象如果持續過長而沒有得到及時糾正,是 會 破壞真聲發生的流動性、連續性與整體概念的,因此,應該是所謂常規真聲、半聲一起對比訓練。
之所以說我比較適合由半聲連起,是由於我拜師學習之前的種種不小的毛病不好糾正(見前文),因此,半聲練習的效果非常好,他把我過去的過強的硬機能下的真聲和偶爾脫韁而出的假聲,統一在由氣息控製下的真聲裏,使我確立了相對正確統一的發聲觀念。因此似乎對我來說,半聲練習效果更好。當然,我現在一般練習轉到了由極弱的真聲(弱半聲)轉為強--很強的(由很弱到很強)練習,就等於加入了常規真聲的正常訓練,如此的對比和感受,我覺得對概念的貫穿、感受的沉澱,都有一個比較自然的過程。

對於前邊同學提到的貓叫,用假聲可以模仿;但若用掛氣的真聲或高規格的半聲發出聲來,更像,而且更生動,因此,俺覺得,好象僅用假聲學貓叫是學不像的:)(我剛試過~)嘻嘻,一個玩笑:)

我曾是一個原先因身體被幾乎判了死刑的孩子。腦血管病使我的身體虛弱無比。但我的情懷“不幸”被相依為命的帕瓦羅蒂的聲音所震撼,與釋放。因此,在沒有老師收教的情況下,我從16歲開始自修高音。花了5年時間,才拚命將“啊,多麽快樂的一天”“今夜無人入睡”“卡魯索”等等歌曲唱出。當然,在後來看來,硬傷很多,規格非常之低:)

其實,我一直是一位通俗歌者,並曾獲得過一次全國新星大賽的第一名,(有點顯擺,下不為例@)但願各位老師沒有笑話我總出現在美聲的論壇裏:)但我一直都認為,聲樂基礎的積累和情懷與激情的升華是絕對不可分割的。確實,我那次大賽的激情非常澎湃,而且唱功也比其他通俗歌手的分數高出不少,但我越來越發現了自己表達歌聲、釋放心靈的障礙,這:主要源於技術的不穩定和聲樂基礎能力的薄弱。即便我的曲風與味道是通俗的感覺,但我隨著越來越多的感受、練習、恩師的教誨而發現了所謂不同唱法的統一性:真正有藝術表現力、真正有生命力、真正有藝術感染力的歌聲,不僅需要澎湃的激情和忘我的演唱,更需要聲樂的修煉和心性的磨礪。而隻有經曆、理智地尊重、真誠地研究、虛心地探討後者,才能是本性中的情懷連同後者修煉過程裏的心性提高、謙虛平和、不驕不燥、與輕浮、世故的所謂現實表象的爭鬥後的那分安詳、那份沉著、那份真摯、那份感恩——一起書寫自己歌唱生涯中的那個“人”字。當然,一味把持技術,一味崇尚技術,而忽視聲樂本有的情懷與靈魂,也不會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歌手。但有一點我確信:技術登峰造極的人,其情懷和感情都會非常充沛、靈動四射;而情感與靈魂接近麻木的人,或在不平和心態下恣情咆哮的人,通常無法獲得真正高超的技藝。

因此,我的觀點是:無論那種唱法亦或是哪類藝術表現形式,都一定要發心將科學的技藝基礎打牢固,否則無法支撐氣燥與不平和狀況下的那種看似超人但卻是曇花一現試的激情和近乎所謂涅槃狀態下的嘔血似的的情懷。我相信,在平和、正確、勤奮地學習聲樂之後,在掌握了很多科學的發生規律、靈動的氣息控製後,我們不會變成癡呆,原先的情懷和熱血不會因此而凝固,反而會更為有力地通過我們更為成熟與睿智的心誌體現的更為輝煌燦爛。

嘻嘻,因為,我學習的是以所謂美聲為主的練習發生方法,加之這個論壇是關於比較嚴謹的美聲方麵的論壇,我不會加入通俗中的過多要素和情形來影響或誤導各位同學的:)我愛美聲,愛藝術歌曲,也愛民歌、愛山歌、愛號子、愛各國民族歌曲,也愛我的通俗演唱。自然,恩師教授的方法也有一些與通俗演唱密切相關的東西,等以後,時機成熟的話,本langzifei可以單獨開辟一個“通俗與美聲麵對麵”的欄目,而相互切磋,相互建議、相互理解,相互促進的。

我當時發心學習後,放棄了一切躁動和牽掛,而回過頭來重新將我的聲樂基礎慢慢積累。我知道,這是我必須經曆的一個階段,或許還很漫長,但它帶給我的積累和教誨是非常生動與深遠的。

人,短短一生,隻有學習沒有盡頭。由於本人身體狀況,由於種種現實情況,並不知是否可以如願實現成為一個真正優秀歌手的夙願。但勾勒、經營、充實這個過程的本身,使我有勇氣、也有信心麵對我應該得到的那種所謂結果。

我再學習聲樂前的時候,曾錄製了一份小樣,裏邊有意大利語演唱的“今夜無人入睡”和其他很多各類通俗歌曲,可能與其他歌手演唱風格不同,等日後如緣的時間,如果老師們希望給我指點一二,我會上傳到這個網站。嘻嘻,現在如果再演唱這些歌曲,規格肯定比那時,要高出不少,情懷的釋放與理解,也有了不少進步~~~

抒情結束!

向各位關心、支持這個帖子以及平日給我教誨與勉勵的老師和同學真誠地說一句:謝謝@

細水常流,日後的共勉更是langzifei所期待的:)

Tenore:關於你對半聲論述和感受,我收益很大,這些天也在揣摩它的特點,發現它的確基本上是高音上的弱聲,隻是表達上的方式不同。人們小聲練唱高音時常這樣用,它不打擾人,也保護聲帶受強力衝擊;有些聲樂老師每天要教不少學生,在一般性範唱時也采取這種方式以節省體力。又查了一下資料,意大利文Mezza voce的意思中將半聲也歸到“高音之弱聲”來解釋。我認為兩者還是有點區別,但本質上不大。我們已經討論了這麽多,似乎這個問題可以比較圓滿地停止了吧?浪子飛朋友少年得誌,曾有過輝煌,可喜可賀。難能可貴之處更在於虛心好學,美聲論壇至今未曾發現如他一般如此認真係統談出練習體會的。希望早日聽到他上傳的歌聲。

langzifei:對於,氣息、發聲、高音有很多缺陷,希望同學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可能對於教育與學習有用的感受。同時,正是因為我的如此問題的存在,因此,半聲訓練,對於我來說,才效果更為好些。當然,我相信裏邊還是有些正確的東西,如果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評判和指點,不勝榮幸:)

我唱的那段《今夜無人入睡》是D調的,最高音為b好像這些年很多版本都是這個調,我演唱那時還不知道劇中的結尾應該是HIGH C--bb:)

那次是俺平生第一次錄音。我錄製的過程是這樣的:先通過電腦將我CD伴奏盤中的伴奏拷進電腦;然後我在錄音室中會麵向一個麥克演唱。一副耳機必不可少。一邊是伴奏的聲音,一邊是自己演唱的聲音,當我唱時,電腦和錄音台設施會一並將我歌唱的聲音與所放伴奏的聲音錄進,形成*.wav文件,也就是我們聽到的後來整體效果了。

那次錄音倉促,而且調音師也經驗不夠,很多遺憾沒有彌補,都是一遍錄過。看來以後應該自己多學些錄音方麵的知識:)因為隻是希望自己聽見自己的效果,因此沒有強求效果,以後再錄的話,可要講究多了。想來,那天一口氣連續唱12首,真是超級大膽,也不知天高地厚,連那個錄音師都有些犯傻了:)記得那次,殷秀梅也在那個棚錄,一首不大的歌,錄了4天!幾乎是每句、每字都要反複錄製,一旦節奏、空間感不夠滿意,都得再來~~

錄製後的文件自然存在電腦裏,可以刻成CD盤或其他任何需要介質形式的小樣,比如通過卡座而錄成磁帶。整個錄音原理,好像我們電腦中附件裏邊的“錄音機”軟件功能。

騰格爾的特色自然是別人學習不來的。但可以吸收他的感情和意境。關於包括騰格爾在內的很多通俗歌手唱法的爭議實在太多,我也是從開始模仿入手的,因此深知一味模仿效果而沒有深刻體味歌聲背後的情懷與境界是無法正確把握的,越是表象的模仿,越沒有特色,而且對自己傷害越大,無論是生理上,還是藝術靈魂上,都是障礙,而不是超越。在冷靜的思考與體味之後,將自己的唱功結合這些情懷一並投入歌曲中,反而沒有了模仿的痕跡,但並未影響心靈的相犀和共鳴。

包括美聲歌者和民族歌手,所謂特色都是在模仿之後,找到了自身和歌曲本身靈魂的結合點,從而以自己的角度和條件去謳歌,自然特色就形成了。特色不是刻意創造的,而是一種返樸歸真後的沉澱與釋放。

藝術的表達好像越來越是這個樣子:深沉而激情。沉的下來,才能嘔的出去,才能真正豪的起來。(用詞不當,還望見諒)
 

Tenore:謝謝你對錄音合成技術的介紹。開始我還以為可以隨著伴奏帶自己錄呢,原來也要去專門的錄音室找調音師去做啊,這樣保留點有價值的聲音真是有點麻煩呢。你能連續唱12首歌也真是有膽量有底氣啊,佩服得很。以前聽說去了錄音棚的很多歌手都是一句一句地帖,殷秀梅當然不會例外。要這麽個帖法,有些專業訓練的人不都可以把聲音帖得漂漂亮亮嗎?我聽電台介紹過,80年代初的那個關貴敏錄《青春啊,青春》是一口氣唱下來的,被稱為很難得。其實本來就該這樣,這說明隨著科技的發展藝術在墮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