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書屋

6歲坐論天下,8歲勇闖書屋
正文

反種族歧視從自己做起我是中國人

(2020-05-17 18:35:11) 下一個

我是中國人
當納粹殺共產黨時,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接著他們迫害猶太人,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然後他們殺工會成員,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後來他們迫害天主教徒,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是新教徒;
最後當他們開始對付我的時候,
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發聲了。

新聞背景:韓裔美國作家的文章
上個月,我的一個華裔美國人朋友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個帖子,她對一則定向投放的廣告感到憤怒。隨著疫情蔓延,一些服裝廠家看到商機,出售印製了這樣的標語的T恤衫上:"我是亞裔,但我不是華裔","我不是華裔,我是韓裔","我不是華裔,我是馬拉西亞人"等等。在帖子下麵的評論區,留言同樣令人憤慨。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小時候怎麽沒有這些T恤衫?"
但是這個想法馬上把我自己嚇壞了。
類比開來,亞裔互相拆台其實由來已久。在二戰時期的美國,一些亞裔商家在窗戶上貼標語,公告自己不是日本人。我也遇到過幾位屬於那一代的亞裔老人,他們認為羅斯福總統把日裔關進集中營是正確的政治選擇。隻限於日本人。
並不是說認錯人不危險;相反,可能會致命。在1982年的密歇根州,發生過一件讓同齡的亞裔美國人都記憶猶新的慘劇:一個叫陳果仁的華裔青年,在夜店的外麵被兩個白人汽車工人當作日本人而活活打死——他們認為日本人摧毀了美國的汽車工作。
那是一個因為身份誤認引起的慘劇,但正確的回應並不是怒吼"陳果仁根本不是日本人!",因為那樣回避了核心問題:基於種族來攻擊任何人永遠都不行。
在我的印象裏,對亞裔美國人這個身份標簽一直心懷不滿。我覺得這個標簽把不同的群體籠統在一起,令人沮喪又毫無意義,並助長了我們一直想回避的一概而論:要麽是"你們看上去長得都一樣",要麽是"你肯定會Excel,但是車技很爛"。
在過去的幾周裏,我意識到,即使我不認同這個詞匯、認為它過於寬泛,它仍會影響人們對我的看法。對我們任何亞裔美國人來說,唯一的前進之路需要團結一致。
如果有人再跟我說"你們華人在殺死我們",那麽在那一刻,我就是華人。無論我是否介意,在本來的六尺之外再離得更遠,我的反應都應該是憤慨而不是推脫。因為從疫情及其後果中學到的一點教訓就是,強調自己不該是仇外心理的矛頭所向,其實無非是為虎作倀、縱容歧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