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書屋

6歲坐論天下,8歲勇闖書屋
正文

新冠疫情啟示錄 去中國化是偽命題

(2020-05-12 23:47:03) 下一個

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全球的經濟已經圍著世界最大的貿易生產消費國團團轉、所有的生產廠家的下遊產品都在中國安家生根。

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之後,有人擔心中國恐被排除在全球新經濟秩序之外。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認同指出,「我們有理由說,一個排除中國與人民幣的國際聯盟正在形成」。

據南華早報報導,越來越多國家跟隨美國,批評中國處理疫情不力,致使中國境內關切華府與其盟邦是否試圖將北京排除於新國際經濟秩序之外,亦即「去中化」的疑慮高漲。

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經濟貿易的重要無法脫鉤的打不垮的生產一條龍的實體,無論是交貨速度、還是工人的文化素質、都是短期中期無法替代的。中國用了將近五十年的時間,走完了國家工業化的道路。

一旦國際企業與中國脫鉤,離開中國、比如去了越南,將會導致國際企業的中國生產供應拉長或者生產供應鏈斷裂。同時也就意味著放棄了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同時也就會讓中國的企業減少了競爭的對手。國際企業在中國設廠,其早期的原因是為了低廉的勞動力和法製落後等因素。現在的原因是分享中國改革的大蛋糕,在中國的市場占有份額。而中國市場對國際企業的利潤貢獻遠遠超過這些國際企業在其他的國家的利潤貢獻。

同時,華夏文化的集體主義精神蘊含在所有生產經濟領域裏麵,這是導致了中國製造能夠在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元素。換句話說,在世界的範圍、中國以外的任何的國家目前都不具備這樣經過了五十年的國際化、工業化、科技化的廣泛的大規模團隊生產的文化精神素質。

所以,國際企業與中國脫鉤戰略上無異於自殺行為、戰術上也違反了市場經濟規則。

因此當有人開始說『去全球化』時,也會有聲音說『去中化』,這些言論其實都是在杞人憂天、坐井觀天、忽悠自己。

中國是世界經濟生產和消費中心、去中國化意味著重新打造一個新的世界生產中心、可是即使成功了,這些產品的最大的消費市場仍然是在中國,豈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明明可以在中國生產的口罩非要在美國生產,然後再賣到中國,有人買嗎?可以在中國生產的電視機、搬到美國生產後再返銷到中國,可能嗎?

所以說,去中國化是一個偽命題,僅僅是希望在談判中嚇唬中國膽小鬼,忽悠一下。

狼來了的傳說,多說幾次,也就破產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