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因何強大:美國的十大財產

(2009-09-02 14:34:22) 下一個
美國因何強大:美國的十大財產

  用一個字去形容美國,是什麽?《紐約時報》曾就這一問題訪問了數十位普通美國人,刊出了一個整版的答案,從freedom(自由)到chance(機會)、dream(夢想)、wealth(富裕)、immigration(移民),不一而足。

  全世界承認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尤其在經濟、科技、軍事、體育、流行文化等方麵獨領風騷。美國敢在國際舞台上稱王稱霸,主要就是因為它有高人一等、木秀於林的強大資本。

  美國號稱“機會之國”,對機遇的承諾非常民主,“人人都有可能成功”。因此,也就更需要人人都能參與、而且人人平等的遊戲規則。鏟除特權才能普及人權,自由社會的規則恰恰是,誰都不能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自由。從遵守交通秩序和排隊這樣的小節,到總統競選這樣的大事。

  都有成文或不成文(但成習慣)的規則。戈爾在宣布競選失敗的電視講話中說:“所有法律學院的圖書館都有這樣的座右銘:‘不服從於人,必須服從上主和法律。’這是美國自由製度的最高原則,亦是我們民主自由的泉源。現在,美國的最高法院已作出裁決。我毫不含糊地表明:雖然我極不同意法院的決定,我仍然願意接受。”

  美國的想像力、創造力和那種演什麽像什麽的驚人表現力。微軟公司創辦25周年慶時,《今日美國報》記者采訪比爾·蓋茨,問他對美國政府決定分割微軟有何看法,他口答說:“撇開這宗訴訟不談,這仍是一個利於創業的偉大國度。我對這個國家的感激,遠勝於這宗針對我們的官司。”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從1969到1982 年長達13 年對當時的計算機霸主IBM的反壟斷官司,壓得IBM不敢排擠或收買微軟,微軟很難說能有今天。大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有壟斷性,美國通過一套製度化的調控措施,為後來者、新到者、乃至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貧弱者,都留下適合的發展空間,讓今天的弱者有機會在未來變成強者,讓小公司變成大企業,讓平凡人的夢想有一天能在現實的舞台上飛翔。

  三種資本

  任何社會都由三方麵構成,就是hard ware(硬件)、software(軟件)和people ware(人)。“國家硬件 ”主要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以及物質層麵的設施、裝備、技術條件等;“國家軟件”主要指國家一切領域的規則係統、運行機製;而people ware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信仰、價值觀念和文明素質。這三個方麵相互聯係,也就是一個社會的物質資本、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曾經談到:“有助於美國維護民主製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環境、法製和民情,”“按貢獻對它們分級…… 自然環境不如法製,而法製又不如民情。”自然環境是一種物質資本,法製是一種社會資本,民情則是人力資本。托克維爾說:“美國的聯邦憲法,好像能工巧匠創造的一件隻能使發明人成名發財,而落到他人之手就變成一無用處的美麗藝術品。”墨西哥照搬美國憲法,並未使墨西哥富強,原因就在於“缺乏民主的民情”。

美國的十大財產

1,優越的自然環境

兩個大洋夾著一個大陸,地大物博,得天獨厚。凡是在美國生活過的外國人,一經和原住地比較,很少人不為這片土地的遼闊與肥沃而感歎。160多年前,法國人托克維爾曾經這樣評價美國的外貌:“陸地和水係,山嶽和河穀,都布置得井井有條。在這種簡單而壯觀的安排中,既有景物的雜陳,又有景色的多變……那些十分適於經商和開工廠的海岸,那些深水河流,那個用之不竭的密西西比河大河穀,總之,整個這片大陸,當時好像是為一個偉大民族準備的空搖籃。”加州是美國人口第一州,從洛杉磯驅車外出,南到聖地亞哥,北到舊金山,隨處可見一望無際的牧場、果園、空曠的原野,人卻很少。至於其他的州,尤其是北部、中西部、南部,開車旅行幾天都在森林或曠野中穿行,除了加油站和汽車旅館,很少見到人煙。加州海域富藏石油可裏根當州長時簽署命令,不準開發。美國北部森林資源極其豐富,也立法不準開采,很多紙張和造紙用木漿都是進口。克林頓卸任前又把很多森林列為保護區,說要把資源留給子孫後代。美國自己有資源,捧著金飯碗卻向別國要飯吃,進口人家的資源,是很有長遠打算和戰略眼光的。

2,兩種自由並行的曆史,年輕的曆史,和以兩次世界大戰為代表的曆史機遇。

經濟自由政治自由是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大動力。經濟自由的最好表述是1776年蘇格蘭人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裏提出的“一隻看不見的手”,政治自由的代表作則是同年7月4日由北美大陸會議通過的弗吉尼亞人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其中最著名的段落是,“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幹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米爾頓·弗裏德曼和羅斯·弗裏德曼指出:“19世紀,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的結合,給英國和美國帶來了黃金時代。美國甚至比英國更繁榮。它以清白的曆史開始:階級和等級的遺毒較少;政府的限製較少;而土地則較為肥沃,人們可以去努力開發,去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還有,等待著人們去征服。”到了20世紀,美國又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盡得其利而少受其害,戰後一舉奠定霸主之席。

3,限製權力之憲政體製

美國人把憲法、橄欖球和爵士樂看成“上帝賜予的三大禮物 ”,憲法是保護人民自由之法,憲政是限製政府權力之政。在美國國內,政府權力被橫著豎著切得七零八落,還要時時受到新聞媒體和社會團體的壓力;而社會上的犯罪嫌疑人卻享有許多憲法保障的權利,聆訊時有權保持沉默,有權要求律師在場,如果沒錢請律師,政府還要為他們提供法律服務。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怪現象”?在20世紀前30年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霍爾姆斯說:“罪犯逃脫法網與政府的非法行為相比,罪孽要小得多。”

美國立國之初就致力“獻身於所有人生而平等的主張”。“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是上個千年最偉大的法律創新(它始於英格蘭的普通法法庭上,所有人被看成是平等地創造出來的。這種身份平等觀導致了契約自由及交換經濟的發展)。而要真正實踐這一主張,障礙不在普通百姓,而在掌權者。權力的集中是對平等和自由的最大威脅。所以,要落實“人生而平等的主張”,限製政府權力、監督政府權力就成為必然的選擇。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保障,恰恰也是因為它們在監督政府權力方麵的獨特作用。希爾斯曼在《美國是如何治理的》一書中寫到:“不管民主的定義是什麽,沒有新聞自由,民主本身就無法存在。”

在建立憲政製度方麵,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開了個好頭,堅決擯棄“人治”而選擇“法治”。在他1796年的總統告別演說裏,他深情地說:“我懷著歡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實現的退休之後,能與我的同胞們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溫暖這是我一直衷心向往的目標,並且我相信,這也是我們相互關懷、共同努力和赴湯蹈火的理想報酬。”在華盛頓看來,打天下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永遠坐天下,而是為了和人民一起創造與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溫暖”,並把這種溫暖視為“赴湯蹈火的理想報酬”。

4,全盤透明的法治社會。

在美國各個層麵都可領略法治的秩序,威力和魅力。75%的美國人相信聯邦大法官會公正處理,而最受信任的政府機構也是聯邦最高法院。守法意識表現在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個人也極其珍惜自己的信用和守法形象。“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當然,前提是,法律的製定過程是民主的,法律是能夠保障人們的正當利益的,法律麵前也必須是人人平等的。

5,具有活力的市場製度。

選擇自由企業製度,走市場經濟之路。美國的經濟發展曆史充分證明,市場是實現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資源配置的最有效機製,是經濟的活力之源。比如,對美國農業的研究指出,美國建國早期,農業是主要的經濟活動,要用95%的勞力養活全國人口並提供餘糧以換取外國貨物。在美國農業獲得迅速發展的大部分時期,政府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19世紀中期以後,美國建立了一些由政府贈與土地的農學院,它們依靠政府的資助傳播信息和技術。“但美國農業革命的主要動力是在自由市場上發揮作用的個人積極性。這個自由市場是向所有人敞開的;當然,可恥的奴隸製下的奴隸是無法進入自由市場的。而最迅速的增長是在廢除了奴隸製以後。勞動者得到政府的幫助極少,更重要的是,他們遭到政府的幹涉極少。”(米爾頓·弗裏德曼和羅斯·弗裏德曼)今天,美國隻用占人口不到5%的勞動力就養活了全部居民,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6,重視管理

管理大師德魯克(Peter Drucker)曾經說過,“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思想是繼“聯邦主義者的文章之後美國對西方思想最持久的貢獻”。

1966年,《財富》雜誌指出:“在1900年幾乎不被承認的管理工作,已經成了當今文明的中心活動。”
從最早期的科學管理,到今天的知識管理,美國成為世界上管理觀念、管理知識、管理技術積累最多、應用範圍最廣的國家。管理水平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而且是整個國家的無形法寶。政府的一切決策都嚴格按科學管理原則和程序處理。比如,某地段要在地下鋪水管,究竟怎麽布線,管子的直徑是多少,都要有調查數據支持,如當地現在的人口,未來人口,現在排水量,未來排水量預測等等,都用電腦模擬,選出最佳方案。美國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幾十年不變,仍應付自如,關鍵就是靠科學管理而不是長官意誌。近年來,推動美國管理水平提高的最大動力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沃爾瑪這樣的零售企業在信息技術方麵的投資甚至超過了五角大樓。技術隱含著也催生著管理的新思維,如軟件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方式。

7,教育為本及教育的倒金字塔結構

美國教育的普及程度很高,國民基本的文化素質不錯,且美國的教育是越往上水平越高,研究生教育水平最高,吸收了全世界的青年精英,屬於典型的“倒金字塔結構”。美國一流的大學多為私立,曆史悠久,有9所大學創立於建國之前,最早的哈佛大學1636年創立。私人捐助最大捐助對象是教育、教會和醫療。

教育是立國之本。培養具有創造力、獨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國民,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不二法門。美國的學校非常獨立,不受政治幹預,被看成一塊“特殊的區”。傑斐遜說:“在一個文明國家,若指望在無知中得到自由,過去從未有過,將來也絕辦不到。”另一位學者說:“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別的國家像美國一樣建立了那麽依靠人民高度文化程度的經濟和政治製度。”

8,社會改良及穩定

“美國不會有社會革命,因為美國天天在社會進步之中,這種革命是漸進的。”這是胡適當年的判斷。任何社會內部都有矛盾,美國通過係統化的調節修正,使勞資矛盾、種族矛盾、貧富矛盾等社會矛盾得到緩解或消解,避免國家陷入暴力的、無序的、衝突動蕩的環境中。

美國的社會改良工程,是在不斷回應社會矛盾挑戰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既包括政府在稅收、醫療、衛生、居住條件、救濟保障、社會服務、勞資關係等方方麵麵的措施,也依賴於廣泛的社會力量,如形形色色的非贏利社會服務與救濟機構、各種慈善基金會、誌願者組織、教會、傳媒等等。1889年,鋼鐵大王卡內基在探索處理財富途徑的文章中寫到:“應該好好記住,賺錢需要多大本領,花錢也需要多大本領。唯有如此才能有利於社會。”

9,美國生活方式及文化財產

奧斯卡,NBA,Barbie娃娃,迪斯尼,yahoo,可口可樂,麥當勞,萬寶路,托福,CNN……借助強大的資本優勢和傳播優勢,美國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風向標,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向往美國生活方式。

10,公民素質

言談舉止,行為方式,遵紀守法,參與公益……托克維爾曾經指出,美國的鄉鎮自治傳統(鄉鎮精神)是人民主權和公民自由原則的根源。美國民主的民情紮根於新英格蘭地區的鄉鎮自治製度。“這個早在17世紀開始形成,後經基督教新教的地方教會自治思想培養壯大起來的製度,促進了美國獨立運動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積極參加公共事務的覺悟,並為後來被聯邦憲法肯定下來的中央和地方分權的製度奠定了基礎。”(毛壽龍語)當時美國鄉鎮的人口規模大約在兩三千人,實行直接民主。行政官員被選舉團選出和任命後,都要按照居民事先通過的規則辦事。若想更改,就要找個日子召全體選民大會討論和表決。托克維爾寫到:“新英格蘭居民依戀他們的鄉鎮,因為鄉鎮是強大的和獨立的;他們關心自己的鄉鎮,因為他們參加鄉鎮的管理;他們熱愛自己的鄉鎮,因為他們不能不珍惜自己的命運。”“在沒有鄉鎮組織的條件下,一個國家雖然可以建立一個自由的政府,但它沒有自由的精神。片刻的激情、暫時的利益或偶然的機會可以創造出獨立的外表,但潛伏於社會機體內部的專製遲早會重新冒出表麵。”

美國的民主經驗說明,有什麽樣的公民,就有什麽樣的政府。有法律未必有法治,因為法治賴以建立的基礎是經驗政治以及社會、文化上對法治的接受,而不是法律自身。同樣,有憲法不一定有憲政,因為憲政主義的作用如何,最終取決於公眾對憲政主義的接受和願意付諸實施的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