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張聿溫:五馬進京

(2009-08-25 09:27:50) 下一個

張聿溫:五馬進京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swlianmeng/33.shtml

  1952年底,有八個字在京城流傳開來,這就是:“五馬進京,一馬當先。”

  所謂“五馬進京”,是指五位中央局書記鄧小平、習仲勳、鄧子恢、高崗、饒漱石調中央工作。

  所謂“一馬當先”,是指其中的高崗位高權重,聲勢顯赫。

  調這五人進京,是毛澤東為加強中央的領導力量而采取的重大步驟。話題,要從頭說起。

  在戰火中誕生的人民共和國,從國家體製和領導機製上說,既帶有一定探索的性質,又保留著某些戰爭的色彩。而且,由於建國時間的緊迫,有些方麵還來不及從容計議。

  1948年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革命形勢發展很快。黨中央、毛澤東在指揮作戰的同時,開始了籌劃迎接革命在全國勝利的各項準備工作。首先是決定成立華北局。華北局於5月成立,成立後加強了建政工作。8月,召開了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決定將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改為華北人民政府,董必武當選為主席。後來的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機構,就是在華北人民政府工作機構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就連黨中央的機關報《人民日報》,也是由華北局的機關報《人民日報》改換而來的。

  1949年10月1日建國時,解放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新中國宣布成立了,那隻是一個新政權的誕生。這個新政權按照常規意義上的運轉,還是以後的事,並且是逐步進行的。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才宣告成立。10月31日,華北人民政府才向中央人民政府移交工作。至於黨、政、軍的領導力量,也較為分散,不少重要領導人都在各個中央局、大區獨當一麵,或忙於戰爭、剿匪、安定社會,或忙於恢複經濟,發展生產。

  建國之初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千頭萬緒,百廢待興,內政外交,複雜繁忙。這樣,中央領導層領導力量薄弱的問題,就越來越突出了。常常是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工作的毛澤東不勝其勞,於是提出,要調人進京,加強黨中央辦事機構。

  毛澤東委托劉少奇辦理此事。劉少奇和毛澤東的意見完全一致,他認為中央領導力量不加強,中央辦事機構不增加,已經嚴重影響黨和國家方方麵麵的工作。他把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安子文找來,讓他們先拿個意見。

  1952年7月,楊尚昆和安子文主持起草了《關於加強黨中央辦事機構的意見》。意見說:目前我們的國家正進入建設時期,各方麵都要求中央的領導更加集中。但是,一方麵黨中央的負責同誌過少,而工作卻十分繁重;另一方麵黨中央的辦事機構已遠不能適應這樣的要求。因此,擬於明年初將各中央局的書記抽調回來,以加強中央的領導,同時加強中央現有的各部、委、辦公廳的組織及其工作,並增設一些新的部、委。劉少奇修改了這個意見,在轉送毛澤東時附信提出:“整個方案自須待9月以後的中央會議才能決定,但目前是否可以根據這個方案的原則進行一些準備,抽調一些辦事人員來中央,特別是加強中央辦公廳的機構,幫助中央處理大量的文電和材料。”

  8月4日,毛澤東在劉少奇轉送的這份意見上做了如下批示:

  周,朱,彭,鄧小平,賀龍,陳毅,劉伯承,譚震林,李富春,彭真,薄一波,馬明方諸同誌閱,退劉少奇同誌辦。

  (一)此件我認為可行。請你們審閱,如大體同意,即照少奇同誌建議開始進行準備,從各地抽調一些人來建立一些機構。

  (二)至於整個方案,當然要待九十月間中央全會方能做出決議,付之實施。

  毛澤東

  八月四日

  中央要調的5人中,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到得最早。7月13日,劉少奇為中央起草致鄧小平電,內稱:“同意合並四川四個區並劃四川為一個省,以李井泉為四川省委書記兼省政府主席”,“望小平將西南工作布置後於7月下旬即來中央一商,並在中央先行工作兩三個月。”劉少奇內心著急,他要加快步伐,盡快將調入充實中央領導力量這件事辦妥。

  8月,鄧小平即走馬上任了。他來京擔任政務院常務副總理。鄧小平一向顧全大局,組織紀律性強,他接電後沒有講任何價錢。

  隨後,西北局第二書記習仲勳到京,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局第三書記鄧子恢到京,擔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別看習仲勳、鄧子恢分別擔任第二、第三書記,其實是在主持工作,實際上負主要責任。因為,西北局的第一書記是彭德懷,彭德懷掛帥到朝鮮去了,朝鮮戰局穩定後,彭回國留京,在軍委工作,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南局的第一書記是林彪,第二書記是羅榮桓,林、羅身體不好,建國後即主要在休息。林彪先是調京在軍委工作,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後又去蘇聯養病。羅榮桓的身體狀況更差,一度全休。

  饒漱石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團成員,和陳毅、王稼祥跟隨劉少奇於10月訪蘇,參加蘇共十九大。回國後,他就留在北京,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高崗到職最晚,他對東北戀戀不舍。而相比之下,他又最受中央器重,權位最高。此前,他已經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這時中央又安排他兼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國家計委有“經濟內閣”之稱,和政務院平行,是個非同小可的機構。不看別的,單看人員安排,就可明了。國家計委的副主席是鄧子恢,委員有陳雲、鄧小平、彭德懷、林彪、饒漱石、彭真、薄一波等。

  原來對調京工作嚴重不滿、牢騷滿腹的饒漱石和高崗,此時的情緒總算是穩定了。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央的安排還算符合他們的心意,對他們有利。

  饒漱石自打和毛澤東夜談摸底後,吃了顆定心丸。他想,既然中央對我還是信任的,不如先把病養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因此,他對華東那邊的人事變動,也就不再那麽敏感了。在陳毅建議譚震林代理華東局書記職務之後不久,陳毅再次向中央建議,請譚震林出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在主席饒漱石治病期間代行主席職權。毛澤東接電後第二天就複電同意,說待提交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後即可就職。毛澤東還同意陳毅對上海市的人事安排,讓副市長潘漢年擔任市府黨組書記,第二副市長兼市府黨組書記方毅改任市委副書記,市總工會主席劉長勝兼任總工會黨組書記。這些,饒漱石聽說後,都沒有任何異議。因為,他已經從側麵聽說中央將安排他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他當然清楚,中組部是個管幹部的強力部門,位置十分重要。他想,讓陳毅背後鼓搗去吧,等我拿到了幹部大權,還愁沒有我說話的機會?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呢。

  高崗呢,他對中央安排他擔任國家計委主席一職是滿意的。他原來擔心自己明升暗降,名義上到了“中央”,但沒了實權,被架空了。想不到國家計委權力很大,再加上中央、毛澤東決定他東北局第一書記的職務不變,繼續兼任,他就更是喜出望外了。這對他也是破例的一種安排。他得意地對人說:“有什麽辦法呢,東北還得由我來搞。中央高看我高某人一眼嘛,東北就是特殊嘛。哈哈哈哈……”

  有一天開會,高崗和饒漱石碰上了麵。此時饒漱石剛剛從蘇聯參加蘇共十九大回來。高崗悄聲問饒漱石:“蘇共那邊,有什麽新情況沒有?”

  饒漱石反問一句:“你是指什麽新情況?”

  高崗一聽,也意識到自己問的問題過於寬泛,便又問道:“蘇共中央內部,除開斯大林,誰管事更多些?”

  饒漱石說:“看來還是馬林科夫。不過,貝利亞也很活躍。”

  高崗又問:“斯大林同誌身體怎麽樣?”

  饒漱石說:“除開參加大會,我們代表團共和斯大林會談了兩次,我看斯大林的身體明顯不行了。他老得厲害,會談時間一長,就有點搖搖晃晃了。”

  高崗聞言,不覺黯然神傷。他最擔心的,就是斯大林的身體。在他看來,斯大林不僅是蘇聯,是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柱,更是他高崗的支柱。

  饒漱石見高崗沉默不語,就說:“倒是咱們中共這邊有新情況。近來有八個字,在京城流傳。你聽說沒有?”

  反應機敏的高崗已經斷定,饒漱石指的是“五馬進京,一馬當先”。但卻故意裝聾作啞地問:“什麽八個字呀?神神秘秘的,我沒有聽說呀。”

  饒漱石不露聲色地想,憑高崗的消息靈通,不會沒有耳聞。但既然他說不知道,那就告訴他吧:“這八個字,叫做‘五馬進京,一馬當先’。”

  高崗輕輕搖頭,又故意問:“什麽意思呀?”

  饒漱石笑笑,說:“難道你真沒聽說……五馬進京,是指中央局五位書記調中央來嘛。”

  高崗又故意問:“那一馬當先呢?”

  饒漱石討好地說:“就是指你高主席啊。這話還真形象,你四蹄生風,噠噠噠地跑在最前麵,帶領我們跑。我們追都追不上啊!”

  饒漱石邊說,還邊加上動作表演。

  高崗一仰脖子哈哈大笑。

  高崗笑罷,隨即一本正經地說:“漱石同誌,今後我們在一起工作了,多配合吧。用小日本的話說,初次見麵,請多多關照!”

  饒漱石也哈哈地笑了,連連說:“互相關照,互相關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