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李白,崔顥與黃鶴樓

(2009-07-05 15:31:29) 下一個

 李白,崔顥與黃鶴樓 

黃鶴樓曾經曆多次焚毀和重建,現在的黃鶴樓是在1985年興建的。樓內有黃鶴樓建成的曆史、曆史名人的畫像、以及曆代詠黃鶴樓的名句。因此,黃鶴樓成為我國古代的名樓之一。它位於武昌西邊的黃鶴磯頭,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飛簷彩柱,輝煌壯麗,登樓遠眺,旖旎風光,一覽無遺,所以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稱。這裏是古代的遊覽勝地,無數的文人、雅客,都愛登上黃鶴樓,欣賞大江兩岸的景色,抒發胸中之塊壘。為此,圍繞黃鶴樓,曆史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楹聯。

黃鶴樓的得名,傳說跟一個道士有關。有一個道士常來這一家酒家喝酒,因為老板不收他的錢,所以他臨走時便在牆上畫了一隻會飛下來跳舞的黃鶴,從此酒家生意興隆。十年後,道士再來到酒家,騎上鶴便飛走了。後來老板在這建了一座樓,稱之為「黃鶴樓」。

黃鶴樓最早相傳在三國時候建成,後來成為文人登樓攬勝、吟詩作畫的地方,曆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嶽飛等曾先後來遊覽,詠詩作詞。其中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更是膾炙人口之作。

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前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讚歎,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擱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歎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公園有一個擱筆亭,說的就是李白見崔顥所題黃鶴樓詩而擱筆不賦詩。這個故事折射出唐代詩盛黃鶴樓的狀況。
 
唐代是我國文化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昔日作為軍事了望樓的黃鶴樓也轉型為觀賞樓、遊宴樓。黃鶴樓的詩詞文化、遊宴文化蔚然興起,形成了詩盛黃鶴樓、文盛黃鶴樓的輝煌。
 
唐朝初年,鄂州(今武昌)、漢陽處於大一統局麵的腹心地帶,安史之亂中江漢地區未受到藩鎮戰亂的影響,呈現出相對平靜的局麵。這種形勢使鄂州、漢陽的軍事戰略地位大為下降,原來的一些軍事設施也逐漸演變為人們的遊樂場所。蛇山一帶在唐宋形成了一處以頭陀寺、黃鶴樓、南樓、北榭等名樓古刹為中心的風景點。鄂州的地方官吏常在公務之暇來到這些地方賞玩。據唐人閻伯瑾《黃鶴樓記》記載,當時的黃鶴樓是鄂州刺史穆寧“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地方。不僅如此,黃鶴樓更是遷客騷人登高眺望,俯視浩瀚大江,縱覽荊湖形勝,流連忘返,感慨行吟的地方,許多著名詩人在這裏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千古佳句名篇。遊宴和詩詞共鑄黃鶴樓文化。

眾多蜚聲詩壇、文壇的文學巨匠都曾光臨江城。登蛇山,上鶴樓,氣勢磅礴的楚天山水使他們心馳神往。此地成為名家覓詩索句的佳境。王維、孟浩然、宋之問、劉禹錫、賈島、顧況、孟郊、盧郢、李群玉等都在黃鶴樓留下了千古佳句。詩壇巨子白居易曾暢遊黃鶴樓,並賦有《赴黃鶴樓盧侍禦宴》一首,頭聯有“白花浪濺頭陀寺,紅葉林籠鸚鵡洲”句,表現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在眾多的唐代詩人中,和江漢地區結下了不解之緣的首推唐代詩壇巨星、號稱“詩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時代在江漢地區漫遊十多年,因而自稱“少長江漢”。又說:“我本楚狂人。”這些並非詩人逢場做戲的謔語,實是他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楚山楚水曾造就過戰國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李白成長也離不開壯麗的楚地山水對他的哺育和陶冶。李白的詩集中共收詩歌1000餘首,其中有關黃鶴樓和江夏、漢陽的詩共有50多首,武昌蛇山留下了許多李白的傳說和遺址,有擱筆亭、太白亭、李白讀書處等。

曆代詩人對李白在黃鶴樓上是否因崔顥詩而“擱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為李白並未擱筆。有的對擱筆表示疑問。有的對李白擱筆表示遺憾和惋惜。有的對崔詩不服氣,叫喊“不準崔詩在上頭”,似是意氣用事。清代湖北學者陳詩則冷靜進行考證,指出李白擱筆雲雲,實無其事。陳詩指陳了這一傳聞的來曆:“李白過武昌,見崔顥黃鶴詩,歎服不複作。去而賦金陵鳳凰台。其後禪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原是借此一事設詞,非太白詩也。流傳之久,信以為真。”

對於黃鶴樓,李白並未擱筆,他寫了多首涉及黃鶴樓的詩,如《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黃鶴山》、《鸚鵡洲》。在《望黃鶴山》詩中,李白對黃鶴樓作了全景式掃描:“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麵生白雲,中峰倚紅日。岩巒行穹跨,峰峰亦冥密。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李白與武漢休戚與共,可謂江城的知音,一首“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武漢獲得江城這一桂冠。李白有關黃鶴樓詩章,其整體影響比崔顥還要深廣,是黃鶴樓文化的瑰寶。盡管李白擱筆,實無其事,但為了紀念這一傳聞野趣,今黃鶴樓公園還是建了擱筆亭,也算一樁文壇雅事。

雖然如此,李白一直記著這件憾事,總想有機會寫首詩和崔顥的那首比一比。後來,李白在遊金陵鳳凰台(即今南京紫金山一帶)的時候,仿效崔顥的詩,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這首詩也成為曆代傳誦的名作,在詩壇上兩“鳥”比翼齊飛,嚶嚶相鳴,留下一段佳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