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文化超越所有其它文化的成就豐碑

(2009-07-05 09:41:04) 下一個

中國文化超越所有其它文化的成就豐碑

有著廣大的國土,有著人口眾多的民眾,也曾有過曆史上唯我獨尊的輝煌。尋究探底,到底中國文化給整個世界和人類留下了什麽不朽的內容?

有的會說是孔孟之道。非也,孔孟之道雖在中文曆史上讚譽有加源遠流長,但其實比不上聖經。無論內容還是作為原則信仰,都比不上聖經。

有的會說是四大發明。非也,四大發明在解放生產力和解放思想上帶來多大裨益?

真正在內容和思想上都不朽的是中國詩詞!

中文簡煉,音節少,每個字一個音節。同時,中文同音的字非常多,同義字也很多。這造就了中文在表達上的豐富選擇,比如明喻隱喻象征等等。

如果有人把詩詞簡單地算成文學,與西方相比時拿出產量高質量好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來放對的話,那還不了解文學的真正內涵。文學作為一種思想表達工具,要的是簡短的同時盡量挖掘精煉。所以,能用成語說清楚的,不用一句話。能用一句話說清楚的,不用一首詩。能用一首詩說清楚的,不用詞。能用詞說清楚的,不用歌或賦。能用歌或賦說清楚的,不用小說或戲曲。所以,就文學工具或載體的種類來看,字數越多的算起來是越低級的。

早期由於文字的記載和傳播都成本太高。所以,形成文字的東西都很簡煉。相比中國的媒介工具陶器瓦片和竹簡,西方文化的記載和傳播的載體一直就是個謎。有人說西方是為了顯示曆史沉澱而造了假,但由於目前以英語文化為代表的強勢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統治地位,這種聲音並沒有引起重視。

中國的古文除了之乎者也等必須的連詞虛詞和語氣詞外,其它的都顯示了高度的濃縮簡煉。比如,學而時習之,天雨牆壞,無奈,奈何。等等。記述知識和道理這種簡煉達到了登封造極的地步。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知識的記載很流行,但由於物質文化和社會穩定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使得思想境界追求方麵需求還不高。即使如果之乎者也算是迂腐的話,看看英語中的Which,That等一個加一個地在句子中,就應該體會,之乎者也Not So Bad At All!

到了唐宋時期,物質文化和社會穩定達到空前繁榮。表達進一步的思想感想時,一兩句就不夠了。這時,詩詞粉墨登場。詩詞講究得是意境統一,也就是環境描寫和情緒抒發自然和諧。唐宋的詩詞給後人遣詞造句又有了更多地選擇,因為詩詞是如此的簡煉和情景糅合。到現在,中文文學寫作分析上還是簡單地分為描寫和抒情兩大類。

在簡煉上詩還高詞一等,究其原因還是占了字數小的優勢,所以唐代國人專攻詩,首先把詩推到了曆史高度。幾句詩搞不定的東西,也要用詩的自然拓展—歌來搞定,比如《長恨歌》等。

唐詩的高度很難再拔高了。有個事例可以證明。天分高者如詩仙李白遊了黃鶴樓後,詩興大發,看了崔顥的《黃鶴樓》很不服氣,但又無可奈何。終究模仿寫了一篇黃鶴樓比試比試,也不敢聲張,因為自己心裏清楚,崔兄的《黃鶴樓》無法超越了。

詩上既難以斬獲,宋人隻能另辟蹊徑去搞詞了。詞雖簡煉上不如詩,但由於字數多,使得寫景和抒情無論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更多的選擇。還加上詞有詩不能比擬的好處,那就是詞能譜上曲給唱出來,朗朗上口就從紙麵上真實地轉到與樂隊共舞中了。而且,不同的旋律產生了不同的詞牌名。詞牌名規定了韻律,字數和重複方式等,詞人要幹的活就是填詞了,形成了很好的分工。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詞與詩是並列的,分不出高下。所以後人也就有了唐宋八大家之說,他們並列,創造了中文語言文化的輝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不管人民生活和政治氣候如何變化,還是有很多很好聽的歌經久不衰,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小城故事多》等等。所以大夥不要小看了這些貌似不起眼的東西,因為它們的歌詞是有很高文學造詣的。如能再簡煉一些,加個詞牌名,它們可以向辛棄疾蘇東坡等人的作品水平邁進了。

任何人為的東西發展到一定高度後就很難再有所新創意。秦漢三國晉,唐宋元明清。文化上的貢獻基本為唐詩宋詞元曲。唐宋之後,元朝的國人自知在詩詞上很難創新,就去弄曲了。清朝中國在小說和戲曲上有了提高,但在這個層次上與其它文化就也難分高下了。小說戲曲這些玩藝,各種文化家家戶戶都存了點。中國的小說戲曲朗朗上口能讓人記憶深刻的也就是諸如“銀瓶砸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一類的,說白了其精華還是詩詞!現在的諾貝爾文學獎基本在英語文學的小說家和戲劇家中流轉,放在中文文學標準上,那真就是貽笑大方了。文學獎應授給詩詞作者!所以,在這一點上,中國文學完全可以呈90度俯視諾貝爾文學獎。

說完了文學工具和表達方式,那在精神和文化上究竟如何呢?

自從有文字記載,商周春秋戰國時期,以孔孟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就有過百花齊放的討論。經過秦初的焚書坑儒,後來的發展將孔孟之道定格,界定了一直沿用到現在的人與人相處的準則。接著就是以文學的高度造詣開始了更高層次的也是無奈的人生意義的探討。

無奈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辦法,隻有宗教信仰能解釋,是超出了詩歌和藝術範圍的,怪不了任何文學大家,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超越。

對於每一個大家,沒有生活的磨難和一定的超人意誌力,是寫不出有點品味的東西的。文學,藝術,思想總是伴隨著苦難,孤獨和思考而來,在這基礎上有能力將孤獨,苦難和無奈用藝術工具表達出來,這就是各自的造詣。

南唐後主李煜是一個傑出的代表。他後半生淒苦帶著悔恨:自是人生常恨水長東,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離恨恰如春草,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等等

李白是帶著功利心無法成就後的無奈,比起孟浩然,杜甫,陶淵明等人,雖然李白的詩技高一籌,但心性上卻也明顯低了一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散發弄扁舟等等。陶潛是最早的心性悠然的詩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總是心如孩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杜甫破落卻心懷天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等等。

蘇軾則在官場患難之後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意義,其後期詩詞流露出灑脫和對人生的領悟。比如,一樽還酹江月,高處不勝寒等。還有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作鬼雄。辛棄疾: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可憐白發生等等。

甚至豪氣也要在萬般磨難後才能磅礴有勢地渲泄而出,比如毛澤東有: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是彎弓射大雕。

這些就都見仁見智了。

愛情總是中國文化歌頌的主題:死生契闊,與子同悅,執子之手,與子同老。人生和生活更是不朽的描述抒情對象,以此來結尾: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