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

(2009-06-27 07:41:29) 下一個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釋】

  金猊(ni泥):獅形銅香爐。
  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
  寶奩(lia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
  者:通這。
  陽關:語出《陽關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曲。
  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後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

  【賞析】

  本詞抒寫惜別的深情和刻骨銘心的懷念。上片寫不忍丈夫離去,著意刻畫慵懶的情態,下片著重寫懷念和癡情。筆觸細膩生動,抒情極淒婉。上片開頭五句隻寫一個“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換新香點燃,一慵也;被也不疊,任憑胡亂攤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後連頭也不願梳,何談化妝,三慵也;梳妝匣上落滿灰塵,懶得擦,懶得動,四慵也;日上簾鉤,人才起床,五慵也。詞人為何如此慵懶而沒心情?原來是“生怕離懷別苦”。這句為全詞之眼,在上片的中間位置,括上而啟下。表現出夫妻離別前一詞人百無聊賴的神態、複雜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緒;“多少事,欲說還休”。體現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對丈夫的愛。楊慎評此句說:“‘欲說還休’,與‘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楊慎批點本《草堂詩餘》卷四)。可謂深得其心。因為告訴丈夫,也隻能增添丈夫的煩惱而已,故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這又是一種什麽樣的深情啊!歇拍三句為上片之警策,本來因怕分別才容顏瘦損,但作者偏不直接說出。“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那是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彌足矣。下片設想別後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躍,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餞行的過程,直接寫別後的情景。“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以下三句近乎癡話。流水本是無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這樣寫,才突出詞人的孤獨與癡情。一是寫出終日在樓前凝眸遠眺,或盼信或望歸。二是樓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隻有流水方可證明體驗她的癡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結拍三句用頂真格將詞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麽?含蓄而又明確,與上片結拍的寫法屬同一機抒。深際飛評雲:“清風朗月,陡化為楚雲巫雨,阿閣洞房,立變為離亭別墅”(《草堂詩餘》正集卷三)。全詞心理刻畫十分細膩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學中實屬難能可貴。

  【簡析】

  一般寫離情,總是著重寫別時如何難舍難分,此詞則截取別前別後的兩個橫斷麵。別前詞人神情慵怠,懶於梳妝,表達了害怕離別的心態。中間進行大幅度跳躍,過渡到別後。此時丈夫趙明誠遠去,詞人被重重煙霧所封鎖,天天倚樓凝望樓前流水,覺得流水也對她的離別表示同情和憐憫。

  【鳳凰台上憶吹簫詞牌來曆】

  鳳凰台是潮州八景之一

  “古鳳凰台的由來,傳說是鳳凰山上的鳳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 的景色,經常到這個江心綠色的沙洲棲息、遊玩。到了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遊覽沙洲,愛其清靜幽雅,同時倍感潮州文風鼎盛,風物非凡,認為這裏應是傳說中鳳凰棲宿之所,絕不是老鴉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鴉洲”改為“鳳凰洲”,並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在鳳凰洲築建一座十餘丈高的石台,命名為“鳳凰台”。自此,這裏成為遊人徘徊難離的名勝。” 之後才有了鳳凰台上憶吹簫,取傳說中蕭史與弄玉吹簫引鳳故事為名。
  相傳戰國時期,秦穆公有個小女兒,因自幼愛玉,故名弄玉。弄玉不僅姿容絕代、聰慧超群,於音律上更是精通。她尤其擅長吹笙,技藝精湛國內無人能出其右。弄玉及笄後,穆公要為其婚配,無奈公主堅持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寧可不嫁。穆公珍愛女兒,隻得依從她。一夜,弄玉一邊賞月一邊在月光下吹笙,卻於依稀仿佛間聞聽有仙樂隱隱與自己玉笙相和,一連幾夜都是如此。弄玉把此事稟明了父王,穆公於是派孟明按公主所說的方向尋找,一直尋到華山,才聽見樵夫們說:“有個青年隱士,名叫蕭史,在華山中峰明星崖隱居。這位青年人喜歡吹簫,簫聲可以傳出幾百裏。”孟明來到明星崖,找到了蕭史,把他帶回秦宮。
  蕭史與弄玉成婚後,教弄玉吹簫學鳳的鳴聲。學了十幾年,弄玉吹出的簫聲和真的鳳凰叫聲一樣,甚至把天上的鳳凰都引下來了。秦穆公專門為他們建造了一座鳳凰台,這就是鳳凰台的由來。蕭史和弄玉住在鳳凰台上,一連幾年不飲不食,亦不下台。有一天,二人笙簫相和後,竟引來金龍紫鳳,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雙雙升空而去。成語“乘龍快婿”“龍鳳呈祥”便是因此而來。 關於蕭史其人,最早記載見於漢朝時的《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原文為:“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後來的《東周列國誌》,將這一奇事詳細敘述,作“弄玉吹蕭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一章,很多人都是從此書中了解到這段軼事的。
  因為傳說中蕭史弄玉是居住在華山中峰的,所以現今中峰又名玉女峰。玉女峰上許多勝跡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人們在中峰上修建了玉女祠,祠前有一石臼,名為玉女洗頭盆;它前麵的石台,就是玉女梳妝台;那下麵的石洞,是玉女當年的居室,稱作玉女室。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簫台、引鳳亭,是蕭史吹簫引鳳的地方。
  吹簫引鳳,乘龍而去,白日升天,後世曆代文人墨客紛紛歌誦這段曆史,“鳳凰台上憶吹簫”也由此而來,表達了人們對這對神仙眷侶的懷念和祝福,直至現在仍被人津津樂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