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故鄉特產:千古傳頌武昌魚

(2009-06-13 22:20:01) 下一個

故鄉特產:千古傳頌武昌魚

  1956年6月1日,毛澤東主席暢遊長江,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一首詞《水調歌頭·遊泳》,開頭兩句曰:‘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引起人們對武昌魚的極大的興趣。當天及隨後幾日,他在“永康號”輪船上和東湖賓館內,吃了武漢名廚師楊純清做的“清蒸樊口鯿魚”、“幹燒鯽魚”、“瓦塊鯖魚”等幾個湖北名菜。

  武昌魚原是一個典故。據《三國誌·吳書·陸凱傳》,吳末主孫皓自建業(今南京)遷都武昌,百姓沿著長江溯流供給,深以為苦。左丞相陸凱上疏引童謠雲:“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至武昌居。”意思是說,武昌魚雖然味美,不如喝老家建業的水;寧願在老家建業死,也不願到武昌去居住。武昌魚就是由此得名的。

  如同張翰有鬆江鱸蓴之思一樣,武昌魚的典故也被曆代騷人墨客大量引用,如南北朝時期的大詩人庾信,在《奉和永豐殿下言誌十首》詩中,有句雲:“還思建業水,終憶武昌魚”。又如唐朝詩人岑參在《送費子歸武昌》一詩中,也有句雲:“秋來倍憶武昌魚,夢魂隻在巴陵道。”再如南宋詩人範成大的《鄂州南樓》詩,寫道:“卻笑鱸鄉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馬祖常有“攜幼歸來拜丘隴,南遊莫忘武昌魚。”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當然,詩人用典,作為一種符號係統,常常代表某種思想感情,不一定非要親身經曆才能下筆,但從另一方麵看,武昌地區魚美,卻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長江流域是我國淡水魚產量最高的地區之一。湖北省地處長江幹流中遊,有800公裏的江麵橫貫全省。而省境內上百個大小湖泊都與長江相通,這就為魚類的滋生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據統計,湖北省境內長江水係的魚類,已知的約有170餘種,常見的有較高食用價值的,有鯉、鯽、鯿、鱖、鯇(草魚)、青魚、鱧(烏魚)、鱔等40餘種,特別是武漢東南的梁子湖,湖麵寬闊,水草豐茂,是一個美麗而又盛產魚類的地方。每年秋風起、樹葉飄的時候,梁子湖裏的魚隨湖水外泄,遊至離梁子湖西北六七十裏地的樊口,進入長江。這時,漁民們就在樊口捕撈大量的魚,其中尤以鯿魚為世所珍。據《湖北通誌》所載:“鱗類:鯿,即魴,各處通產,以武昌樊口、襄陽鹿門所出為最。《武昌縣誌》雲:‘鯿魚產樊口者甲天下。’”《中華全國風俗誌》亦雲:“各湖魚產年數萬金。樊口之鯿,肉嫩味美,尤為著名。”又據民間傳說,樊口鯿魚,脂肪多,魚刺投入水中,可以冒出三個油花來。把鯿魚魚刺衝湯,還可以解酒。

  樊口鯿魚最宜清蒸。取一尾1000克重的鯿魚,洗淨,在魚身兩麵劃一定深度的柳葉花刀或蘭草花刀,灑上精鹽,佐以火腿片、冬筍片和冬菇,加蔥、薑、紹酒,然後上籠,用旺火沸水蒸十五分鍾,出籠後揀去蔥薑,最後以蒸魚湯汁、雞湯、雞油、香油燒沸起鍋,澆在魚上麵,灑上胡椒粉即成。

  樊口鯿魚包括團頭魴、三角鯿和長春鯿三種。近年來,談到武昌魚,多以為指的是團頭魴。這種色的體型很特別,上下高聳,左右扁平,頭圓背隆,肉多體厚,兩側呈菱形;口較寬,背鰭短,尾柄高。此外,每塊鱗片中部都有一片銀白色的界域,前後相連,構成十幾條銀白色條墳,十分醒目。據說這種團頭魴全國隻有樊口才有。其實古人所說的“武昌魚”是一種泛稱,並沒有指定是哪一種魚,因此有沒有必要把別種魚都排除在外,這很值得考慮。倒是蘇東坡最識趣,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這就把武昌地區盛產鮮魚、精烹鮮魚,形成魚味之鄉的實際情況高度概括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