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錢歌川:外國人與茶

(2009-05-20 21:22:47) 下一個

錢歌川:外國人與茶

中國飲茶的風尚,到了7世紀的唐代,已經相當盛行了。那時日本派有大批的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中國文化,自然也學會了中國的飲茶。日本現在的所謂茶道,向西方人士誇說是日本獨特的藝術(an Art Peculiar to Japan),其實完全是中國的古風,明代以前的烹茶辦法。唐、宋人飲茶,都是要把綠茶研成細末,再經過三滾的烹茶過程後才飲用的,如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有詠烹茶的詩說,“砌蟲唧唧萬蟬催,忽有千車捆載來,聽得鬆風並澗水,急呼縹色綠瓷杯。”又說,“鬆風檜雨到來初,急引銅瓶離竹爐,待得聲聞俱寂後,一甌春雪勝醍醐。”

飲茶的風尚和佛教在唐代同時傳入日本,後來到了日本嵯峨天皇時,因他個人特別喜歡飲茶,所謂“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他的臣民也就對茶感到興趣了,不過那時茶葉和茶具,都要向中國去買,價錢昂貴可想,所以一般平民還不能享受,隻有皇帝和貴族才能飲茶。

日本到了鐮倉時代,由於寺院禪僧們的大力提倡,飲茶的風氣大開,普及全國各地。到了15世紀,日本從中國移植的茶樹,由於自然環境及土壤的關係,長出來枝葉較小,不過栽培得頗為普遍,年產的茶葉,已夠日本自己飲用了。

他們采茶,最早是在5月,葉小而嫩,實為絕品。第二期在炎夏,第三期在秋涼,所采的茶,都遠不如春天的頭號茶。不過日本有句俗話說,“女鬼十八歲,番茶當令時”,意指哪怕是粗茶,在柔嫩的時候也是好的。

日本現所流行的茶道,原是15世紀一位禪宗的和尚所製定的,初期隻是作為一種宗教的儀式來舉行而已,到17世紀時,才深入民間,而成為一般講究飲茶的人所誇說的藝事了。

除日本以外,最講究喝茶的外國人,應該是英國人了。在四千七百多年前,中國人就懂得喝茶了,一向不把茶葉當做專利品,也和中國的文化一樣,隨時都願意介紹給外國人共同享受。美國人懂得喝茶,至今還不過二三百年的曆史,那是先由高僧攜往印度,然後由英國侵略印度的東印度公司,第一次把茶葉從海外運到英國。

又有人說最先把中國飲茶的習俗傳到西歐的是荷蘭人,他們為迎合英國人的口味,在茶內加少許白糖和丁香,使泡出來的茶又甜又香。而茶在倫敦有名的咖啡館中第一次出現,卻是在1657年,於是便開了風氣之先。從那以後,中國茶葉便成了英國貴族們的時髦飲料。他們付出6鎊到10鎊的高價,來買一磅中國的名貴茶葉,不但毫無吝色,而且自認了不起,能懂得飲茶的藝術。

英國17世紀的詩人瓦勒(Edmund Waller,1606—1687),從一個到過中國的波斯人那裏,學會了飲茶之後,便寫詩大為讚美中國茶的美味。詩雲:“軟滑,醒腦,愉快,像女人的柔舌在轉動著的飲料。”1660年英國日記作者匹普斯(Sanucel Pepys,1633—1703)第一次喝到一杯香氣濃鬱的中國茶,在日記中大為讚美說:“一杯中國清茶,其味無窮。”可見在17世紀中葉以前,茶還沒有在英倫三島風行,隻不過少數的文人雅士,偶爾加以品嚐罷了。

英國查理二世(CharlesⅡ,1630—1685)的皇後,原為葡萄牙的公主,凱塞琳自稱“茶癡”,嗜茶成癖,把飲茶的習慣傳到英國宮廷裏去,她時常在宮中舉行奢侈的茶會。於是貴族們紛紛起來效尤,奠定了茶在英國不可動搖的地位,到18世紀時,茶已成為英國人“不可一日無此君”的日常飲料,而當時的約翰生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自稱為“無厭的茶鬼”。

但是當時英國政府對中國茶課以重稅,於是茶葉走私的風氣很盛,英國人所喝的茶有三分之二都是走私來的。後來英國政府把茶稅減低,走私進口的茶葉漸次絕跡,而合法的茶葉才能源源而來了。

英國人為了茶葉,曾經發動了好幾次戰爭。美國的獨立戰爭,也就是由於茶葉而引起的。英國人對北美殖民地的人,課以很重的茶稅(每磅課三便士),又不許殖民地的商人,侵犯東印度公司對茶葉生意的壟斷,因此殖民地的臣民大為不滿,於是在1773年12月16日的夜裏,就有一群波士頓的年輕人,化裝成紅印第安人,登上停泊在波士頓海灣中的三艘英國運茶的船,把船上的茶葉全都拋入海中去了。這便是美國曆史上有名的“波士頓茶團”(Boston Tea Party)。此舉表示北美殖民地的人反抗英國的壓迫,促進了他們的革命精神,不到兩年之後,美國獨立戰爭就爆發了。

在滿人入關以後,有些漢人不堪壓迫,便逃亡到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密區,把中國的茶樹大量移植過去,而使那地方後來竟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產茶區。英國人曾經為爭奪這個產茶區,而展開了好幾次戰爭。很多英國人都知道種茶可以致富,便紛紛跑到印度去,爭取阿薩密的茶園,可是因不懂經營,蝕本的大有人在,幾乎使得整個阿薩密的產茶區都要荒廢了。直到一百年前,茶樹的種植才恢複舊觀,進而建立了相當的規模,於是阿薩密才正式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產茶區了。

錫蘭紅茶的馳名世界,純粹出自偶然。英國人先在那裏種植咖啡,因為那時種植咖啡可獲厚利,不意在1877年遭遇到一場植物病害,使咖啡樹都死光了。於是英國人便試改種茶樹,想不到茶樹種下去欣欣向榮,大為繁茂,使得那些虧本的英國人,突然大交好運,竟造成錫蘭一躍而為世界紅茶最大的產區。

在19世紀以前,世界各地所需的茶葉,都是中國供給的,而且大都是綠茶,到了印度與錫蘭的紅茶銷行以後,便取代了中國的綠茶,成為英國人新的飲品,每天的下午茶所不可或缺的寵物,因為加上牛奶白糖來喝,綠茶味淡,不及紅茶的味濃可口呢。

中國人喝茶,至多隻能加點香花進去,是決不可以摻以牛奶和白糖的,否則就失去了茶味,不成其為清茶了。前次英國瑪嘉烈公主訪問香港,喝了幾次“奇種壽眉”,大為讚賞,可能英國人以後又要流行再飲清茶了。

下午茶成為英國人一種牢不可破的習俗,被他們認為是一天當中最大的享受。我們上茶館吃點心是在上午,他們卻是在下午四五點鍾時舉行。文豪蕭伯納曾說:“破落的英國紳士,一旦他們賣掉了最後的禮服時,那錢往往是預備拿去喝下午茶用的。”“茶鬼”約翰生博士的茶壺,每天從早到晚都是熱的,他早晨以茶提神,晚上以茶解睡,一天到晚,浸淫在茶中,優哉遊哉,自得其樂。

英國人誇說他們喝茶為世界第一,每一個英國人在一年中要喝上9磅半的茶葉,這數量要52株茶樹全年生產才夠供應。3000萬英國人一天平均各喝七杯茶,如果把英國人一年所喝的茶,倒下到一個湖裏去,便能浮起30艘伊麗莎白郵船那麽大的巨輪了。

《愛丁堡評論》創刊者之一,英國神學者及著作家史密斯(Sydney Smith,1771—1845)把英國人在戰場上所獲得的勝利,也歸功於茶。他說:“茶之為物,實在是生命的元素,可以使人增加勇氣,產生精力。英國人在戰爭中所獲得的勝利,其實是茶的勝利。許多受傷或失血的士兵,第一步就給他喝一杯茶。”這真是對茶推崇備至了。

美國人又和英國人不同,也許是在波士頓茶團那次事件之後,對抗了英國人,連茶也抵製了吧。他們是不大喝茶的,認為茶太刺激,而多半愛喝咖啡,成為美國日常的飲料。他們認為咖啡隻可以解渴,並沒有刺激作用,所以睡前喝一杯咖啡,也不會妨害睡眠。

美國沒有歐洲式的咖啡館,更沒有中國式或日本式的茶館。他們為了解渴,可到酒吧(Bar)裏去喝咖啡,他們要想鬆弛緊張的神經,或消除一天的勞累,就去喝酒,而且多半是一人獨酌。在高度個人主義的美國,一個人要找三五知已是不大容易的。他們沒有知己,你隻消看他們朋友同去吃飯喝酒,最後各付各的賬一事就可知道。他邀你同去吃飯喝酒,你決不可誤會是他要請客,結果還是要你付自己的錢的,他不過邀你做伴而已。他不請你,你也不可以請他,你要替美國人付賬,他反而認為你瞧他不起。這便是個人主義的精神所在。

說美國人完全不喝茶也是假的,任何飲食店有咖啡賣的就有茶賣,當然賣的都是牛奶加糖的紅茶。有個在東方住得較久的美國人,卻愛上了中國式的綠茶。他批評美國人喝茶的情形說:“用開水煮茶,加冰塊使冷,摻白糖使甜,滴檸檬使酸。”

美國是一個高速社會,一切都講究快速和省事。喝茶的事當然也不在例外。他們如果在家裏想要喝茶,也不會像中國人或英國人泡一壺或一杯茶來喝,而是取一包李甫頓(Lipton)茶公司的出品,所謂茶袋(Tea Bag)的東西,把它泡在滾水裏,再加牛奶和白糖來喝。這樣既快速而又省事多了。那公司還出了一種罐裝茶,自然連衝水加糖奶的麻煩都沒有,更加省事,可與可口可樂等冷飲分庭抗禮,也算是一種進化吧。

瑞典人原是愛好喝咖啡的,後來也盛行喝茶了,因為在18世紀時,瑞典國王古斯托夫三世(Gustov Ⅲ),為著要了解到底喝咖啡和喝茶,何者比較有害健康,他便下令在宣判了終生監禁的殺人犯中,挑出兩個同年的人給他們緩刑。然後規定他們兩人的後半生,一個隻許喝咖啡,一個隻許喝茶。最後所得的結果,是那個喝茶的人遲了30年才死去,年齡達83歲。

1956年從法國的殖民地而宣布獨立的西北非洲的摩洛哥,雖受法國的長期統治,但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完全法國化,比方說,法國人是愛喝咖啡的,而他們卻愛喝茶。幾乎家家戶戶都放著一壺茶,以供隨時飲用。

摩洛哥人最愛喝的是中國綠茶。他們認為中國的綠茶,是世界上各種茶葉中味道最好的。他們對於茶葉,很有鑒賞力,隻要把茶葉放近鼻孔一嗅,或放進口中咀嚼一下,便立刻能辨好壞,判斷是中國綠茶或是日本綠茶。

摩洛哥人雖然這樣愛好喝茶,但在他們的國內並不產茶,所飲用的茶葉都是外國來的,主要是從中國和日本輸入,中國茶占三分之二。不過在摩洛哥獨立後不久,1960年便移植了中國的綠茶,聯合國的專家實地調查的結果,發現在摩洛哥國境內,適合種茶的土壤,達50萬公頃以上,即今在山地的丹吉爾省,也有很大的麵積可以種茶。於是中國便派遣更多的技術人員,去協助他們普遍地種植中國的綠茶。

據估計他們隻要種植了45000公頃土地的茶樹,便足夠摩洛哥人全年茶葉的消費量。從中國移植過來的茶樹,都長得枝葉繁茂,每年豐收,如加擴展,遠景是很可樂觀的。

北非的利比亞人也是愛喝茶的,他們叫喝茶為“愜意”,工作之餘坐下來喝一杯茶,確是一件愜意的事。他們不論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每天都要喝上四五次茶。富有的人家,還要加上點心,和茶一同享用,認為人生一樂。

遇有客人來訪,主人一定敬茶。當著客人烹調,烹好了傾入小茶杯內飲用,好像我國潮州人飲功夫茶一樣,不可牛飲,要細嚐品味。客人至多喝三小杯,喝到第四杯就失禮了。有些主人一麵烹茶,一麵自製點心饗客,天南地北,高談闊論,一頓茶喝下來,總要兩三小時才散。可見有些非洲人,也是重視飲茶的藝術的。

選自《錢歌川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