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茶 唐•元稹

(2009-05-19 07:14:17) 下一個


唐•元稹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勘誇。


中唐詩人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在曆代詠茶詩中頗為新奇,此詩構思精巧,短短七句,寫出了茶性、茶人、茶具、茶色、茶事、茶景和茶情都描寫得清幽淡雅,淋漓盡致,堪稱千古絕唱。

喝酒的人大都知道有一句話叫“酒品如人品”,喝茶的人也有一句話“茶品如人品”,品茶就如品人生,有人將不同年齡的人用不同的茶來做比喻:

10歲的人像“海馬宮”茶,人性初顯露,淡淡的青澀醇味,回味甘甜,似茶又似淡淡的溪水;
20歲的人像“茉莉花茶”,初識情懷,至真至純,滋味清香而氣色豔亮,有各自不同的美和媚;
30歲的人像“碧螺春茶”,閱盡人生去粗取精,去除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具有了獨特的風格;
40歲的人像“西湖龍井茶”,簡單中體現了完美,成熟中體現了高貴,而這高貴是如此可以親近,繚繞回旋中歸於簡單;
50歲的人像“凍頂茶”,經曆了歲月磨練,開始磨練歲月,事過萬千,真情自然湧出;
60歲的人像“白蘭花茶”,經自然調和,收日月精華,滋味濃厚;
70歲的人像“銀針白毫”,已經不必看見全人,隻見其一點一滴,便可以勾勒出全部風華,人性已飄蕩其身形之外,與天地山水合一,過了70歲的人就像“壽眉”了,集眾茶的甘香於一體,經曆了性情愛欲而觀止。

一、茶文化的定義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曆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 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 、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 、茶館茶樓、衝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麵。

三、茶文化體係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

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麵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係 ;

飲茶民俗學:曆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 ;

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 ;

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 、茶葉曆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 、曆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 神文明建設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茶道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嚐形式。

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紅塵多醉夢,照見皆是空。空色複如是,以茶滌塵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