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國際熱錢窺伺中國糧市 西方已埋下糧食戰爭伏筆

(2008-07-22 10:12:49) 下一個
國際熱錢窺伺中國糧市 西方已埋下糧食戰爭伏筆

  熱錢對中國農業的投資興趣高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這不僅在於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購買力強;還有針對中國農業保護製度長期以來缺乏係統性安排的“漏洞”。 

  糧食市場似乎“風雨欲來” 

  我國夏糧今年獲得豐收,但並沒有因此阻止糧食價格可能會步步上漲的傳言。
這種傳言更多的來自於國際市場,有多種錯綜複雜的信息交織在一起。 

  《瞭望》新聞周刊在近期調研中梳理的一個基本的判斷是,全球糧食供求情況並未發生大的變動,基本處於正常態勢,影響糧食價格的基本麵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也就是說,從供與求的關係來看,糧食價格不應該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總經理喬林選指出,到今年3月底,國際糧食庫存為4.05億噸,全年消費為21億噸,庫存占消費總量的19.8%。國際糧農組織對國際糧食庫存有個安全線指標,即庫存占消費總量的17%~18%以上,即為安全水平,目前這個比例仍高於安全線水平,因此大可不必過於恐慌。喬林選說:“美國最大券商美林證券發布報告稱,小麥、稻米及玉米等穀物的全球庫存隻夠滿足60天的需求。聽起來仿佛糧食告急,實際上也是正常狀態,也是在 17%~18%安全線內。實際上,全球每個季度都有新糧上市。” 

  但另一方麵,受美國次貸危機等影響,以股票、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在全球範圍內都在快速下跌,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資產價格更是出現暴跌。因為股票與房地產市場的下跌,全球範圍內規模巨大的熱錢把投機重點轉移到石油和糧食上來,從而導致石油和糧食這兩項影響著人類衣食住行的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使全球麵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危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副研究員梁建武說,目前世界糧食產量還是比較平穩的,所謂糧食危機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恐慌,“價位被炒作上去了,並不是缺糧,不像上世紀70年代末的糧食危機是糧食供應跟不上”。 

  多位受訪專家分析,今年國際糧食問題被炒得這麽熱,裏麵有很多“非農因素”。特別是歐美國家和一些國際大企業,以生物能源等工業手段造成人為供應緊張,再通過金融工具和媒體工具加以炒作,實現其政治經濟利益目的。 

  對於糧價的過度上漲,受訪專家指出,近兩三年來“糧食金融化”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湧認為,此次國際糧價上漲是投機需求,是流動性過剩和金融危機轉移風險的需要,糧食成為被炒作的對象。 

  喬林選也指出,媒體炒作的因素與人們的心理因素會呈現放大效應,人們心理越緊張,糧食價格越高,價格越高,心理越緊張。而一些糧食主產國不但不投放糧食,反而大量囤積,造成惡性循環,使國際糧價越推越高。 

  國際熱錢窺伺中國糧市 

  近年來,由於人民幣升值,國際熱錢大量進入我國進行投機,在樓市、股市中“興風作浪”,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安全的不穩定因素。 

  隨著我國樓市、股市的低迷,加上我國對熱錢采取了一定防範措施,熱錢目前處於暫時的安靜期。受訪專家分析,現在的熱錢很大一部分存在於商業銀行,一方麵穩享銀行加息帶來的收益,同時伺機進入新的投機領域。 

  熱錢總是在尋找價值被低估的領域,當他們感到某種商品價值有巨大上升空間時,就會在低點進入。並通過各種操控手段將價格抬高,從中獲取暴利,並在價格回落著及時逃出,把包袱和損失留給別人。 

  大宗產品也是熱錢的偏愛,石油、鐵礦石、貴金屬等都曾被熱錢炒作。在我國,這些大宗產品的價格已經在高位,炒作的空間很小,而目前價格仍處低位的大宗產品就是糧食。 

  去年以來,國際糧價暴漲,而中國因為有充足的庫存,並切斷了與國際市場的通道,而保持穩定。與國際高企的糧價相比,中國糧食已形成了一個價格窪地。正是這種窪地,讓國際投機資本看到了機會。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糧食生產量最大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熱錢追逐的對象。多位受訪專家擔心,資本從不看好投資前景的樓市與股市退出後,下一個進入領域就是糧食,如果大量的資本進入,糧食價格很快就會失控。 

  熱錢對中國農業的投資興趣高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還不僅在於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購買力強;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我國對農業的保護製度缺乏係統性考慮,熱錢最好作局,這也是它們蜂擁而至的重要前提。 

  目前,一些跨國企業開始在中國布局,他們在我國一些糧食主產區建立購銷網絡,建立糧食加工企業,而且他們的行動非常低調,從來不大作宣傳。有專家直言:熱錢從中國看到機遇,而對我們而言卻是危機。 

  受訪專家提醒本刊記者,要特別警惕的是國際資本直接或者間接對中國農業特別是糧食的控製。目前我國最大的93家大豆壓榨(煉油)廠中,60%都已經被外資控製,此外,現行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規定“市場調節為主,政府儲備為輔”,在該體製下,個體經營戶隻要具備相應資格就可以買糧賣糧,而且隻有買賣的下限,沒有上限,如果熱錢收購一大批具有采購資格的公司,就可以合法地大舉買賣糧食。 

  跨國糧商一旦掌握大量糧源,掌握了我們的糧食加工流通關鍵環節,他們就能夠掌控糧價,就會打破目前穩定的國內糧價格局。而糧價一旦被他們抬高,他們一方麵可以從自己掌握的糧源中獲利,同時還可與期貨市場相配合,獲取更大利益。 

  這對我國來講,則意味著糧價防線的失守,會影響到我國的整個宏觀調控目標實現,並可能對國內社會穩定帶來影響。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我國大豆產業及植物油市場上,我們已有很深刻的教訓。跨國企業壟斷大豆進口權,並掌控了我國大部分植物油壓榨企業,在去年的植物油價格暴漲中,他們獲利巨大,卻給我國價格調控造成巨大被動。

  糧食已成為西方國家政治武器
 

  與國際熱錢在糧市興風作浪相對應,一些西方國家正在將糧食變成他們手裏的重要政治武器,國際糧食價格正被一些西方國家所操縱。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指出,當前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已形成一種新的政治理念:糧價比油價對政治穩定更重要。糧食正成為美國的賺錢機器和政治武器。 

  他介紹說,美國一位政客曾直言不諱地說“糧食是一件武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份報告說,第三世界國家缺糧使美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種力量,華盛頓對廣大的缺糧者實際上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 

  美歐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囤積居奇者,而目前他們掌握的糧食正成為繼能源後地緣政治中新的王牌。美國和歐盟將成為“贏家”。它們終將使石油輸出國組織中那些不聽命於它們的國家屈從,因為糧食恰恰是這些石油大國的軟肋。 

  多位受訪專家分析,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美歐等國對世界的霸權有所削弱。特別是對石油生產國的控製能力削弱,在當前形勢下,歐美國家正試圖通過糧食的壟斷,實現新的霸權。也有可能使全球權力平衡出現急劇變化。 

  製造全球糧食緊張有利於歐美國家政治經濟利益。江湧認為,美國等國家發展生物燃料是推動糧價上漲的一個重要手段。近年來,美國打著環保的旗號,大力發展生物能源。到2010年時,30%的糧食收成都將用來生產生物燃料,但美國依舊擁有足夠的糧食盈餘。 

  周立分析,發展生物能源對美國能源貢獻微小,但對糧價拉動卻收效巨大。美國通過玉米提煉出的乙醇量能為其節省的汽油不到當年存儲量的1%,卻讓全球糧價上漲了近四成。因而,盡管世界糧食趨緊,美國仍堅持大力發展生物能源,以求進一步製造糧食緊張。根據美國最新的《能源法案》,到2022年美國的生物能源使用量將達到360億加侖。 

  有專家強調,在此次糧價上漲中,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糧食危機,甚至引發動亂。這也與西方國家的對外政策有重要關係,另一個角度解讀,也是西方國家“糧食武器”使用的結果。 

  長期以來,發達國家的巨額農業補貼嚴重扭曲了貿易,人為壓低了國際農產品價格,致使發展中國家的中小糧食生產者和農民不得不放棄農業生產,轉而生產其他經濟作物,致使許多中小發展中國家的糧食自給能力嚴重削弱。 

  周立指出,近些年,一些發展中國家被納入美國的食物體係,淪為美國食物帝國的俘虜,導致本國自給自足的食品體係瓦解。亞洲金融危機後,東南亞國家反思的結果就是更重視工業,同時削減了對農業的支持,農業總的生產率和產出水平一直保持下降狀態。近兩年大米主要出口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農業占GDP總量下降到很低水平,農業發展不受重視而長期停滯不前。 

  菲律賓自然條件優越,境內還設有著名的國際水稻研究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仍是稻米出口國。但自上世紀70年代起即轉向發展高價的外銷型經濟作物,逐漸放任了本國的糧食生產,糧食生產部門在未經土改的情況下,道路建設、農機、水利、作物改良、研發、推廣等方麵嚴重落後,生產力僅以每年1%左右的幅度上升,1996到2000年間的增長幅度甚至低於1%。隨後又在WTO框架下開放市場,進一步打擊了農業部門的生產力。 

  不僅如此,美國等國家一方麵製造策劃了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危機,同時,還利用其宣傳工具,將世界糧食短缺責任引向發展中國家,以引開人們的視線。他們稱糧價上漲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消費大量增長,特別是美國媒體還指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該對全球糧荒負責,而它們對歐美國家發展生物能源帶來的糧價上漲卻輕描淡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