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機構操盤手的十年投資心得
(2007-06-03 07:05:42)
下一個
一個機構操盤手的十年投資心得
沉浮了這麽些年,考試無數,操作無數,心中感覺這十年如一場夢。但也留下了一些市場觀感,看到現在市麵上有很多名為機構投資者每天對市場的評論,總覺得他們還在自己欺騙自己,
對於機構股評我更不想言多。還是說說我這樣的機構操盤手是怎麽看這個市場的吧。
先談談【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應該主要是指的機構,中、小散戶無所謂盈利模式,隻能叫投資策略。
所謂機構盈利模式吳老先生說的沒錯,這就是一個賭場。而市場一直在聒噪所謂的盈利模式,說白了就是怎麽把人家的錢掏到自己口袋裏。這裏當冤大頭的是誰?輿論一邊倒地都說是散戶,其實散戶口袋裏那三瓜倆棗怎麽喂得飽。如果散戶自己損失慘重,人家也是無心之失,不是存心要算計你的,現在看那麽多人要上訴,索賠,真是有點啼笑皆非。
中國改革20多年,就是一個國有資產不斷流入私人腰包的過程,證券市場又怎麽能例外。其實所謂的【盈利模式】就是自己建好老鼠倉,用公家的錢往上打,簡單得很。那一個個堅決的漲停,拉起來氣勢如虹,毫不哆嗦,是什麽讓裏麵的資金如此興奮,難道是上市公司業績良好、分配優厚、題材獨特?這些都是給別人看的,真正讓他們勇往直前的是想到自己的小金庫正在跟著不斷膨脹,香車豪宅指日可待。
後來市場看到許多大盤股都有大機構入住,歡呼什麽“藍籌時代”。其實是因為幾年的發展,老鼠倉規模已經太大,小盤股已經容納不下了,改用大盤股做做波段,倒也有滋有味。那國家虧空了也不好交待啊,放心,國家不會虧的,隻要把股價高高的頂在上麵,賬麵上一堆浮贏。到年末做帳的時候,把籌碼倒一遍,浮贏變實贏,當然是會計上的技術,然後明年接著頂,許多人都注意看年底拉尾盤,其實年底突然放量對倒才是主要的,不信去看看k線。許多人看到一些大機構控盤度太高,還替人家擔心怎麽出貨。不用擔心,過兩年,張老總高升了,李老總接任,張老總就算出貨給李老總了,李老總好好幹,隻要不出簍子,會有機會出給王老總的,就是這麽簡單。但是去年以來,這種盈利模式不好做了,為什麽?市場開始結構性調整引發價值重心下降當然是主因,但如果你夠橫一樣可以繼續做。直接的原因說出來大家都無法相信。就是因為一級市場取消,改為市值配售,沒有一級市場收益了。管理層的這個措施最失敗,想激活市場,沒想到成了導致陰跌的導火索。其中的原因隻有你深入了解機構的運作才能夠理解。雖然可以用會計辦法做出利潤,但證券業務已經成了許多國企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每年等著這些錢發獎金呢。你必須給我一些現金。以前很好辦啊,控盤拉高為自己掙錢同時做業績,用一級市場的收益作為利潤上交。許多基金不就是這麽做的嗎,重倉拉市值,一級市場的收益拿出來分紅。現在沒有一級市場了,到年底上哪裏弄現金去啊,手中的股票控盤程度又那麽高,沒辦法跳水吧,現在年底弄點現錢回來還真難。所以,管理層要激活這個市場其實很簡單,要麽回到以前打新股的年代,要麽取消市值配售單個賬戶的上限。雖然這也隻是權宜之計,但要比什麽降印花稅強百倍。許多人還誇管理層調控有度,從這件事情上看,他們也是上了船還沒找到靠岸的地方。
接著上麵的話題再說幾句。機構所采用的會計方法會極大地影響所操作個股的盤麵。為什麽這麽說呢?每個機構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潤指標,在完成今年的利潤指標的同時,必須為來年的利潤做點儲備。但是有些股票又必須在今年出掉一部分。這樣兌現出來的利潤豈不是讓今年超額,而明年少了儲備了嗎?現實情況是,許多機構采用賣出後不計收益,直接衝減成本的辦法。這樣有的股票成本就被衝得很低,我們有一個股票的成本是0,外人確實很難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市場慣用的技術分析手段根本派不上用場,你覺得好象所有的籌碼都是套牢盤,但賣單還是源源不斷,因為它的成本是0,不明內情的人你能想得到?。之所以現在可以公開的來談論這個問題,是因為去年估計所有的機構都把老本吃光了,這種會計手法也沒有用武之地了。嗬嗬。
話題越扯越多,看來以前老師教導的寫文章要先擬提綱是很有必要的。盈利模式,其實是指這個市場的生態環境,大家在這裏都是怎麽混飯吃的。
【賭場,主流機構和非主流的盈利模式】
吳老說這是個賭場,非常對,賭場裏進行的是正負和遊戲規則。上麵說過,冤大頭是國家而不是散戶。但是有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誰?就是這些所謂的私募基金。先看看所謂的私募基金是怎麽出現的吧。有這麽一些人,做股票掙了錢了,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等等,如果言語冒犯了某些同誌,請見諒。於是就開始為別人理財,想用杠杆多掙點,也許資金大了,覺得坐莊很容易,想自己做一把。看看,他們已經開始走入誤區了。在這個賭場裏,你要掙錢,就要找到那個輸錢給你的人,這就是盈利模式。
主流機構的盈利模式很穩定,就是贏國家的錢嘛。原來你跟著這些主流機構挖牆角,掙到了一些錢,你就誤認為是自己厲害,要單幹了,做私募了,你的災難開始降臨了。你也要找那個輸錢給你的人,你以為他應該是那些散戶。莊家吃散戶,大家不都是這麽說的嗎?嗬嗬,全國散戶就那麽多,資金就那麽大,好嘛,突然出現那麽多莊家要吃他們,實在是有心無力,喂不飽啊。有些私募還是比較聰明的,繼續跟著挖牆角,0048(中科創)之流。而那些想單幹的,以為學到主流機構的操作手法了,吸籌、拉高,很順利,該出貨了,怎麽好像不一樣了,出給誰啊?每天隻有自己的單子在對敲,散戶呢?散戶在哪裏?所以去年滅了那麽多私募,不知道他們痛定思痛之後,想明白沒有,如果覺得是市場不好害了你,那下次你還要再被滅。你在開始單幹的時候,就決定了你必將滅亡。現在看到許多所謂的私募基金代言人,隔三差五的在那裏寫評論,說我們私募的動態如何,準備發動什麽行情了,看來還是執迷不悟,還想吃散戶?所以大家注意了,如果你想跟莊,首先要搞明白你在這個食物鏈中的環節,你是願意做幫凶,一齊挖牆角,還是願意做人家的食物。為什麽有的散戶掙錢,有的虧錢,主要的原因不是水平高低,是他們在這個賭場中不自覺地站到了不同的位置。
該談談基金了。大家都知道基金黑幕,黑幕的本質是什麽?就是基金充當了賭場中冤大頭的角色。這個角色本來是由國家充當的,但是當時封閉基金的性質決定了自身的命運,15、20年的封閉期,圈了錢相當於不用還,市場中的大鱷是不會放過這塊肥肉的。當然基金當時的一些鎖倉行為也做了不少好事,至少客觀上也充當了一起挖牆角的角色。而且每年通過打新股的優勢也分了不少紅。但基金的這點錢和龐大的國家資源比起來還是太渺小,因此他無法獲得源源不斷的補充,這就決定了他淨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後就很難再動了。當時我對做基金的朋友開玩笑說,買基金其實很簡單,他從倉位輕到重的過程就是淨值不斷提高的過程,你就挑個倉位輕的,沒什麽重倉股的買進去,等他倉位重了後再出來就行了。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一開始的基金明星是“安字係”、“裕字係”,後來是“同字係”,再後來大家倉位都重了,也爆黑幕了,一個叫泰和的哥們因為沒有黑幕倉位特別輕,結果他開始冒出來了,大手筆不斷。解釋一下,我所說的倉位不是一般的什麽50\%持倉,是指有沒有重倉股。
後來發開放式了,這絕對是中國基金業的裏程碑,也可以算證券市場的一個小裏程碑。因為開放式,基金公司的人開始認真做基金了。現在的開放式基金中存在著中國未來機構投資者的雛形,盡管希望還是很微小,但不能忽視。不知道大家感覺到沒有,基金已經從大家很不屑的一個冤大頭,逐漸轉變為一個誰也無法忽視的角色。這次的反彈,主流板塊大部分是基金在主導,而且他們的理念也得到了不少正在轉型的機構的認同。我記得好像有一次某私募基金代言人撰稿大罵基金的手法耽誤了行情的發展。這已經是什麽樣的一種心態,大家可以揣摩一下。在現在的基金公司裏,我研究過幾個,有機個在做數據分析,這種專業化也就是我覺得的希望所在。同時基金公司的分化,也在告示我們選擇開放式基金的風險。(甚至一些基金經理如果不看材料,讓他把這個基金的招股書給你講一遍,恐怕都很難,因為許多基金都是糊弄事,研發部弄出一堆名詞,基金經理並不了解他。)
【技術分析】
我對技術分析的看法是,一對我沒用,二如果沉迷其中就成不了大器。
我不能說技術分析沒用,這樣太托大了,大的道理我也不想說太多,就舉一個例子,說一說技術分析的主流之一形態分析。我剛入行的時候,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一樣,覺得技術分析神奇有效,值得好好學習,而且也樂此不疲,如饑似渴。後來有一次,我們在討論一個股票,從a點要拉到b點,怎麽個走法。然後我就在紙上畫了許多可能性。畫著畫著,我覺得無論我怎麽畫,最後一筆總要畫到b點,而且看看我畫好的幾幅圖,什麽旗型突破,楔型突破,三角整理突破,上升通道,箱形整理突破,或者往下做個雙底再突破,等等,都被我畫出來了。怎麽都是教科書上的經典圖形啊?至此我明白一個道理,形態分析裏的各種形態都沒錯,凡是上漲的股票都會走出其中一種形態來。但是哪個是本?哪個是標呢?不是因為走出這樣的形態才使股價從a點到b點,而是因為股價必然會從a點到b點,然後其運動軌跡出現經典形態。形態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而想通過形態分析,得出股價會從a點到b點,邏輯上就是錯誤的。實際上效果也不好。效果好的時候是因為你正好碰上了。其實很多評價技術分析的文章都談過這個問題,我隻不過是說一個實際的例子,現身說法。形態分析是如此,那波浪理論呢,太高深了,不敢評論。
其實我想告訴一些年輕朋友的是,如果你把投資當作一項事業,那沉迷於技術分析是成不了大器的。經過嚴格的技術分析訓練,我相信你會變得敏感,對細節把握很好,但無論你怎麽去縮小k線,或者換成周線、月線、年線,你都無法跳出其中的起起伏伏,以更大的氣魄和眼光去看市場。你對技術分析運用的越純熟,你對投資的認識越接近自身的局限,你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匠”,但成不了“師”。這說的還是好的情況,糟糕的情況就是你浸淫幾年後,腦袋裏越來越迷糊,最終被市場淘汰,你最後發出的感歎是,我不適合做股票。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博覽群書,提高自己的修養,什麽書都看,一天看2本,看了就扔,用最宏觀的眼光去看世界,不對,是看宇宙,這樣你就能開始真正的投資。
【止損】
近幾年散戶受到的專業化教育中,最深入人心的我覺得是兩個字,“止損”。這兩個字被不斷強調,重要性日益提高,最後儼然成了投資中頭等重要的大事。有一次我麵試一個學生,他說,隻要做好止損,做股票掙錢很容易,我虧了10次都止損了,一次掙個夠。我覺得他中毒太深。我不否認止損的重要性,但要時刻牢記,止損隻是一個輔助的手段。如果你買一個股票,讓你心安的是,大不了我止損,那你最好不要動,你這是給人送錢去了。
還是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給幾個交易員每人500萬的額度,讓他們自己做做看。後來都虧了。我看了看他們買的股票,不應該虧損啊。原因是他們都在波動中止損了。問他們為什麽止損,他們說心裏沒底,對這個股票又不了解,單純從技術分析的角度看,破位就應該止損。所以,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不是止損,是選一個好股票。要在深入了解這個股票的基礎上再來談風險控製,談止損。否則你會越止越瘦。大家很奇怪,覺得我後麵寫的和前麵寫的風格好像不一樣,有點投資的味道了。在一個賭場裏談這些幹麽?
【市場的本質】
回到這個市場。這個市場為什麽會成為賭場?這方麵的論述太多了,該說的大多也說到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市場最大的問題是股權分割,3/4的股權不流通。這樣的造成的結果是,大股東不關心流通市值,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比爾蓋茨會拚命的蹂躪公司刮錢嗎?不會,因為他世界首富的地位和微軟的股價息息相關。所有市場化的措施都應該建立在全流通的基礎上,否則南轅北轍。這些問題大家都看到了。但為什麽遲遲無法解決呢?2002年初曾經出台了全流通的征求意見稿,結果市場以暴跌來回答,這個方案收回去了。可是流通股東們,你們可知道,這是唯一可能有利於流通股東的一個全流通方案,現在提的許多全流通方案要麽不切實際,要麽都是那個方案的翻版。但是機會已經被市場自己放棄了。博弈論裏有一個著名的“囚徒困境”,現在的管理層和市場就是一對囚徒,博弈的結果就是那個效果最差的均衡。流通股東很難再有什麽補償了,國有股正在流到各個利益集團手裏。2001年6月開始暴跌不久,2100點左右,5個號稱經濟學家的跳出來炮轟吳敬鏈,市場反彈了一下。後來市場跌去近千點,你還看見過他們這麽大的仗勢嗎?沒有。為什麽?利益使然。當時情況太緊急,好多人都來不及出,於是會氣急敗壞地說“如果讓吳敬鏈得逞,將是中國股市的災難”,其實是某些人荷包的災難。據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所有的輿論都是為利益集團服務的。不知你看到沒有,現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集團的力量正在改變。許多資金撤出流通股市場,大肆收購法人股和國家股。過不了多久,你會發現所有的輿論開始一邊倒地告訴你全流通是多麽有必要?(這倒是真的),流通股東不該有補償,應該立刻全流通等等。這一天快要到來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熱切盼望全流通到來。波浪理論我雖然不精通,但我覺得它用來解釋問題是個很好的工具。我這麽認為,一個完整的波浪形態都可以看作更大一個波浪形態的1浪和2浪。所以我很簡單的數中國市場的浪型。2001年6月以前都算1浪,這個時期中國股市創立,發展,確立了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之後是2浪,這個時期股市問題暴露,人們開始痛思製度改革的必要。然後就是中國股市的大3浪。20年經濟高速增長是基礎,更重要的是,這時候全流通實施了,股市恢複了本來的麵目,不再是個賭場,可以反映經濟的麵貌。
證券市場的本質是什麽?股票的本質是什麽?股價為什麽必然會從a點到b點?在股價出現波動的時候你憑什麽去決定是否止損?在追漲殺跌中,很多人已經不願意承認,【買股票就是投資企業,股票的價值就是企業的價值】這條簡單的道理會有那麽多的爭議,隻能說是人性使然。長期穩定盈利的基礎必定是企業價值的增長。尋找好的股票就是尋找好的企業。這樣簡單的道理不需要再有更多的論述。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信念,其次是在此信念下的策略,然後才是更具體的東西。比如你首先是有中國股市大調整不可避免的信念,才會有做反彈市的策略;你首先是有投資股票就是投資企業的信念,才會有不斷逢低吸納優質企業,長期持股的策略。而信念如何而來,如何而堅定\?你是否認為它會來自於你對一些技術指標的加減乘除,一些形態的分析,或者數浪?或許你這樣認為,但我不這麽看。我覺得它應該來自於一些更廣闊、更深刻的東西。而且應該來自我們更刻苦的努力。為什麽這麽說?再此我無意貶低許多技術分析者的熱情和努力。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滿足於技術分析是一種懶惰的做法。而認真去研究一些基本麵的東西則要辛苦得多。
許多人對技術分析已經研究的相當深入,悟性也很高。這個市場到目前為止,可能給技術分析者的機會更多一點,但它正在慢慢改變,我相信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如果你覺得投資是你想從事的一項事業,建議你將你的智慧、汗水投入到對經濟、對行業、對企業的研究中來。更大氣、更磅礴一些。這個市場會慢慢走向成熟,價值投資的空間會越來越大,這是我的信念。但也不要忘了,市場是由千萬個你我組成,市場在改變著你我,你我也在改變著市場。
為什麽會想寫這麽一些東西。是因為看到很多熱情的年輕人正在走我們走過的路。“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裏”。總有人在談論機構如何如何,上次還看到一個年輕人在問有沒有機構願意要他。也許是所謂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希望能用我所經曆的以及我所感悟到的,告訴這些熱情的年輕人,不要將你的智慧和青春投入到那些根本沒有價值的事情中去。如果你想做這行,你首先必須將它當作一項事業,一項和其他事業一樣需要刻苦努力和紮實投入才會有成績的事業。沉迷於那些線和指標中是絕對成不了大器的。如果我碰到這樣的應聘者,這就是我的回答。
【關於操作】
說了這麽多,還有死心眼的人,那麽散戶應該如何操作呢,除了上麵講到你首先要知道你是夾在機構中間撿一些他們一次性沒拿走剩下的錢,所以你永遠別想“戰勝莊家”,股價暫時還不是市場決定的,而是他們決定的(說白了一點),還是送上我的四句話與大家共勉:
(1)行情往往在大家絕望的時候產生的!----現在大家還有希望!
(2)堅持、堅持、再堅持-----92年到現在還在炒股的人,絕大部分成了股市名人、奇人!
(3)實事求是,落袋為安----永遠不要博取最大收益的想法。
(4)短線靠概率,中線靠技術、長線靠眼光。---賺錢就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