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華爾街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橫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馬冷眼瞧
個人資料
正文

深夜宣布調整印花稅,中國政府誠信受質疑

(2007-05-31 07:08:01) 下一個

深夜宣布調整印花稅,中國政府誠信受質疑

倍可親(backchina.com)南方網5月31日報道/5月30日零點,新華社突然發布了上調股票交易印花稅的消息:從2007年5月30日起,財政部決定將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這是繼4月29日央行提高準備金率、5月16日央行加息及再次提高準備金率和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三率”聯動後,政府采取的直接針對股市過熱的調控措施,頻率之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發生額征收的一種稅,是投資者從事證券買賣所強製交納的一筆費用,通常也被當作宏觀調控股市的一項直接政策工具。此前的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反複提示投資風險、對市場違規行為進行整頓等措施屢屢無法奏效的情況下,政策的邊際效應遞減使政府未來可以選擇的調控項並不多。和征收資本利得稅需要全國人大批準、直接進行行政幹預會遭受各界質疑相比,調整印花稅稅率似乎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像這次選擇夜深人靜的半夜公布如此重大的政策,實屬罕見。中央政府曆來出台有關資本市場發展的重大公共決策,為了讓市場有正確解讀和消化的時間,基本慣例是在周末出台,遠的有國務院關於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決定,近的有最近央行的貨幣政策。更讓市場費解的是,5月2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新聞辦有關負責人在答複三大證券報關於上調印花稅的傳聞時,都一致信誓旦旦地表示近期不會調整印花稅。市場據此判斷政府近期不會出台一些直接的幹預措施,導致指數繼續高歌猛進。如今卻在半夜悄悄突襲式出台這樣的政策,是政府官員誤導了三大證券報的記者,還是三大證券報誤導了全國的股民?

公共政策的公正、透明和公開是其生命,對政府而言,出台什麽政策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政策出台前後如何對所有股民保持公平。對一個長期處於熊市中的市場而言,反彈性上漲過程中伴生的投機過度和內幕交易等行為一般會呈現幾何指數增長,對此打擊不力,將會引起股市的暴漲暴跌,成為市場發展的瘟疫。要抑製股市過熱其實很簡單,一切都可以先打預防針,可以明確告訴市場,如果股市上漲過快,國家要出台政策,沒必要一方麵否認出台政策,而等到股市真正上漲後又出爾反爾,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財政部作為證券市場的管理部門之一,在短短的時間內,在有關市場的重大政策的信息披露方麵出爾反爾,這就是管理層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具體表現嗎?麵對上市公司的虛假信息和 “陰陽公告”,責任人需要承擔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但對於政府的“陰陽政策”,普通民眾怎麽辦?是相信政府明裏的話,還是黯然接受“潛規則”怨天尤人自己沒有後台?

從根子上說,政府這次上調印花稅,在程序和時間選擇上如此怪異,無非是避免自己的調控措施遭遇之前央行政策一樣的命運。從4月29日央行上調準備金率以來,市場和政府政策對著幹的局麵非常明顯,任何利空都被解讀為利好,市場和政府博弈的心態躍然,政策遭遇“死也不賣”的尷尬境地,這對於一個威權主義的政府而言顯然是一種挑戰。政府就像一個鬥牛士,手中的政策如同那塊晃動的紅布,不過,被激怒的不是公牛,而是政府監管部門,這在上調印花稅的時間選擇和方式上都體現得很明顯。

曾任美國首席大法官的約翰·馬歇爾說得好:“征稅的權力事關毀滅的權力。”從當天市場對政府上調印花稅的表現來看,盤中跌停個股超過800家,上漲個股僅98家,上證指數全天下跌281點,創下曆史之最,兩市共成交4152億元,創出曆史天量。市場的這種悲壯的表現,與其是政府政策調控的結果,不如說是股民對政府的決策程序和公信力無情地投了不信任票。

歸根到底,中國股市真正的隱患仍然是政府的不當幹預措施,正如諾斯的“國家悖論”所言,國家的存在是經濟增長的關鍵,然而國家又是經濟衰退的根源。蜚聲中外的中國“政策市”讓股市一度成為投資者燒錢的祭壇,而不是分享經濟增長的盛宴。在一個永遠有著政府陰影的市場,投資者的行為永遠是短期和非理性的。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民眾博弈政策,以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最正常不過,政府不必以為挑戰了自己的權威而大加光火。否則,隻能影響政府政策的公信力和政策目標的實現,引起股市的報複性暴跌,這是和政府調控股市的初衷背道而馳的。政府需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最終退出市場博弈,安心做好監管和製度建設,市場自會恢複理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