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幾百年前的老箱底還笑得出來嗎?

(2006-10-01 05:50:24) 下一個

新移民的幽默

(一)

在國內的時候很少看見普通的“外國”老太,偶爾在電影裏看到的一個個也是風度翩翩。在這裏看的多了,也漸漸發現個問題。我們中國女人變老是整個麵部皮膚下墜,嘴唇和年輕的時候還是一樣的。這裏的女人,更準確的是白人女人老了,會在嘴唇的四周生出許多豎紋,漸漸地,嘴唇就翻向裏側,給人唇部消失的感覺。我觀察了好多,很多“外國”老太幹脆用口紅在唇的位置塗上一個“假唇”。於是向朋友們“科學”地分析這一現象:就是這裏的女孩子接吻太多,嘴唇過度疲勞,進入老年期後,曾經美麗的唇提前“隱退”。

(二)

距離產生美真的是真理。在這裏生活一段時間看到有的公共汽車站也是到處是隨意丟棄的紙杯紙袋之類的東西,原來對北美如詩如畫的感覺也逐漸現實起來。當然這裏的天的確藍草的確綠,可也不是美好得一點瑕疵也沒有,因為這畢竟是人生活的地方。終於有一天看電視新聞高速公路上的架橋突然塌了,砸到下麵急駛而過的汽車釀成事故。想起兩年前重慶的彩虹橋在上班高峰期突然斷裂多人死亡的慘劇,當時看新聞氣得直罵:這種事隻有在中國才會發生!於是操起電話告之朋友:看新聞了嗎?加拿大的橋也會塌呀?朋友大笑:多新鮮哪!你能不能不鬧?

(三)

在這裏的第一個聖誕節主要的內容是到處看看西洋景,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聖誕而不是國內商家炒作的聖誕。在平安夜的那個晚上,漫步在蒙特利爾最繁華的商業街SAINTE-CATHERINE上,身邊不時有三三兩兩的俊男靚女走過,看其亢奮的樣子一定是趕著去參加Party。突然發現女孩子們穿得都是袒胸露背的吊帶晚禮服,下麵是露出腳趾的涼鞋,連絲襪子都不穿。在家鄉有句歇後語:三九天穿裙子——美麗凍(動)人,這不是同理可證嗎?難道鬼佬是鐵打的,不怕冷嗎?仔細瞧瞧,凍得也起雞皮疙瘩。於是茅塞頓開:美麗未必,凍(動)人卻是真的。

(四)

初到異國,還有點新奇的是吃到很多在國內沒吃到過的東西,同時也遺憾的是有很多喜歡的東西吃不到了,真是有得必有失,常常是懷著複雜的心情比較這裏有什麽沒什麽,忽然發現這裏沒有賣瓜子的,於是感慨一番,大概是由於生活節奏緊張,沒時間,北美人不嗑瓜子。有一天在WAL-MART發現那裏有賣瓜子的,而且很大的一袋,這鬼佬是不嗑則已,一嗑嚇人那,我這樣感慨。朋友笑我“又老外了不是?人家這裏的人特有愛心,這是買回去喂鳥鬆鼠之類的小動物的。”我頗不已為然,“誰說他們有愛心?我在公園長椅“蹲”一天怎麽沒人喂我?放著大活人不喂,喂鳥,這叫有愛心?”“又抬杠了不是?”朋友被我氣樂。

(五)

一日遇一東北老鄉,談起出國辦離境手續的坎坷經曆。拿簽證到公安局外管科辦出境卡,結果被“卡”住。本來是合理合法的事,但就是推三推四,遲遲不辦。眼看著簽證要過期作廢,看你急不急?每日上午象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必到外管科“爬行”幾個回合。早有先辦完的“革命前輩”指點迷津,何必呢?上錢就行,漢字的玄妙你沒讀懂,所謂“出境卡”,就是出境之前要被“卡一卡”。沒想到這位被折磨出了倔脾氣,非要來個“寧死不屈”。最後在他簽證到期的那一天才拿到出境卡,外管科的人“卡油”未遂,還“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這樣做就是要你想好了,你在我們國家國有企業當工程師,吃喝不愁,加拿大還有好多人衣不蔽體,你去幹啥?這位老鄉笑公安的人沒話就別說,胡鄒八扯什麽,說這裏的人衣不蔽體。我連忙接上,你不要怪他們,他們說得對,你沒看見這裏的女孩子穿得跟比基尼似的,再少一點點就是三級片了,那不是“衣不蔽體”是什麽?“對呀!”同鄉遂頓悟,誇我聰明。

(六)

回國探親回來被老板太太炒了魷魚,原來的位置被其姐頂替,沒想到逃到北美還要受裙帶之苦,丟掉了來北美的第一份工作。雖然薪水不高,可畢竟是坐office。如魷魚般在家蟄伏了幾日倍感焦急。想想出國前的豪情,曾在同學朋友送行的酒宴上以“花腔女顫音”吟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並聲稱已經帶上膠皮手套,大有一下飛機就紮進餐館打工之勢。想想自己5個月後就要去讀書,又不是“白領狗(bilingual在魁北克特指會英法語人士)”,短期內不太可能再坐office了,於是抄起中文報紙,什麽爐尾雜工,竟不知為何物,管它呢?胡亂打一通電話,最後一招雜工的大型Buffet問我會不會講英文,說缺個Buffet Girl要我做。就這樣象蜜蜂一樣每日穿梭於廚房和餐台之間,上餐,推盤碗,尤其是以從前敲擊鍵盤之纖纖玉手端6桶大湯,端到湯台後立刻找不到北了。好在老板和客人都還仁慈友善,雖辛苦但心是快樂的,就這樣堅持下來,1個月後偶然端詳鏡中的自己,驚訝地發現自己怎麽一不留神就出落成一窈窕淑女,以前的那個胖妞不見了,從未發現自己是如此的美麗,怪不得廚房的人叫我靚女,看來不是玩笑話是我忽視了自己的變化。原來在國內為了減肥每日午休的時候要強迫自己遊400,花錢受罪還以失敗告終,沒想到現在又賺錢又減肥。想想其中奧秘,原來Buffet Girl 音譯成中文不就是“不肥的Girl ”嗎?於是感覺中樂透般地幸福,告知朋友:想減肥嗎?去做“不肥”Girl罷。

(七)

沒出國前,在國內從中學到大學,以至工作後,一直沒有間斷過學英文。在學校期間英文考試成績一直可以,尤其聽力,比從農村來的同學好出一大截。工作後自然比那些工作多年或沒經過正規大學磨練的同事好得多。於是在英文方麵就有些夜郎自大般地得意,天真地以為到了國外,憑原來的老底子,再加上這裏的語言環境,英文會“噌噌噌”地突飛猛進。可看看日曆,眼看到加拿大也快1年了,還是不能用英文和人家鬼佬兒探討類似“同性戀”之類的問題抑或寫出類似此篇小文的東西,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時候總有種渾身使不上勁兒的感覺。於是想起國內曾經流行的一個順口溜:不到北京不知自己官兒小;不到深圳不知自己錢兒少;不到海南不知自己身板兒不好(據說海南色情業較其它城市“發達”),於是忍不住加上一句:不到加拿大不知自己英文忒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deuss 回複 悄悄話 報歉,本人錯把“忽悠”理解成“侃大山”,故有前條筆誤。
本意是想說,阿懵“侃”得挺有趣兒。結果一落筆就“懵”了。
deuss 回複 悄悄話 怪不得東北出了個趙本山,敢情一大姑娘家都這麽能“忽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