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外遊子都該讀讀:父母出國探親為啥老有不愉快?(ZT)

(2007-02-15 23:05:59) 下一個
海外遊子都該讀讀:父母出國探親為啥老有不愉快? 子女教育論壇
作者:徐春昕

子女在海外留學、工作的家庭越來越多,相隔萬裏,思念同時困擾著父母和孩子。暑假已到,赴海外探親的父母們相繼開拔。滿腔思念到國外和子女團聚,但是伴隨著歡天喜地的相聚,一些不愉快的事也來了。有一位在海外學習工作多年的華人說:“國內來探親的父母,幾乎沒有和子女見麵不吵架的!”

中國傳統家庭裏有報喜不報憂的習慣。這往往被看作是孝順父母的方式。父母付出大量金錢和精力把子女送出去,幾乎都抱有巨大的期望。這也使孩子在海外不肯或不敢報憂,有問題也不和父母講,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反正父母也幫不上忙,還亂操心。”

而父母大人一旦到達了當地,子女生活的真相就會被看在眼裏。比如交往的都是什麽樣的朋友?日子過得怎麽樣?學業到底完成得如何?究竟是在做什麽工作?

張眉(化名)在德國找了一個男朋友,兩人一直住在一起。父母早已知道這個男朋友是個外國人,對張眉很好。等到探親時父母發現,張眉在認識了這個外國人以後就不再工作,完全由他養著,父母在這裏花費的零錢也要向這個洋女婿要。老人還要遵守洋女婿的規矩,比如廚房不可以炒菜,隻能吃煮或者烤的食物;早上要接受女婿的親吻。

這些細節,父母在國內是很難想象到的,而在這裏每天都要麵對。他們很快就對女兒的人生選擇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張眉認為,父母不了解他們的感情基礎,不了解當地習俗,不停地評判她的生活,令她很難過。

李力(化名)在英國是個管子工,這是他花了大力氣,考了許多次,拿到證書,才得到的工作,而且管子工在英國是收入比較高的職業。幾年後,他用自己的積蓄買下了一座城市邊緣的小樓,花了6個月的全部周末,自己動手裝修完畢,還為母親的到來專門裝了個大浴缸。

但是在國家政府部門工作多年的母親來了以後,對李力的工作很不滿意。覺得兒子怎麽最後成了管子工呢?他居然還挺高興!因為父母和子女之間長時間沒有很好地交流,觀念差異很大,互不欣賞,見麵後又都不能說服對方,爭執也就在所難免。

張眉和李力都有特殊的地方,他們都沒有按照父母期望的道路發展。但是,即使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老實地完成學業,規矩地找一家當地的公司就職,父母也未必滿意。實際上,作為一般的留學生,或者剛剛開始工作的外國人,在當地往往還處於社會邊緣,屬於低收入群體。逛市場買降價物品,出門能走路就不坐車,工作也還在很低的層麵,人際交往圈子也比較小。這是海外生活的常態。

而國內的父母們,不少倒是見多識廣,生活平穩,甚至還有些地位。因此他們很容易對子女的處境感到失望,而且表達起來也很少掩飾。一位接父母來參加畢業典禮的女生對記者說,她為了父母的探親,特地與同學一起租了有三個臥室的大房子。而父親知道以後,卻很不高興地批評了她,說沒有必要這樣奢侈。她委屈地說,這是我的心意啊,花的是我打工掙的錢。要是我外國同學這樣做,他們的父母是會擁抱和親吻他們的。

無獨有偶,一位博士生也曾經這樣告訴我,他父母來探親時,他特地安排了時間陪他們外出旅遊。但是旅行社日程安排比較緊張,花費也比較高。旅行結束時,父親嚴肅地告訴他,這樣的玩法非常不值得。這位博士生歎著氣和記者說,我們都是剛剛站住腳,就把父母接來探親,我們有缺點,但是要是能聽到父母一句鼓勵和欣賞的話該多好。

在開始的新鮮勁過去之後,有些期望比較高的父母就會流露出不滿和詫異:怎麽混得這麽差啊,什麽理想也沒有,這孩子這些年都幹什麽了……加上孩子們迫於學業或工作壓力,不能整天陪伴父母左右,在寂寞和語言不通的環境裏,父母越想越心煩。

而從子女的角度看,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今天能租這樣的房子,能請父母來外國看看,自己付出了多大努力,吃過多少苦,父母居然還不滿足,心中也有委屈。有些子女對父母的探訪也準備不足,總覺得終於有人來幫自己做飯洗衣,終於有人可以讓自己撒嬌了。

但沒有想到,很多父母沒有海外生活的經驗,語言也不通,許多事情都需要子女幫助解決。小到廚房裏的醋放在什麽地方,在哪裏買青菜,大到簽證是不是可以延期,機票怎麽改日期。要是老人再水土不服,身體不舒服,更是事無巨細都需要子女全部承擔了。這和子女回家接受父母照料是完全不同的。

父母的年紀大了,和子女記憶中總是照顧自己的父母已經有了很多不同。父母子女雙方的缺點在長期的分別中已經淡忘了。重新一起生活,以往的問題又會暴露出來。子女一個人生活了那麽長時間,自在慣了,增添了這麽多事情,有時也會感到煩躁。

有一個在美國攻讀博士的朋友這樣描述他的母親:“來到美國以後,先是做了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菜。但是我發現,自己其實已經不喜歡吃這個菜了,母親的廚藝也沒有以前好。為了讓母親高興,隻好吃下去。接著母親幾乎隔天就要做一次,直到有一天實在忍不住,我請母親不要做了。母親非常吃驚,而他也感到歉疚。他說: “出國讓我變成了另一個人,而我的母親也變老了,這些我都沒有想到。”

有些父母不僅僅是到國外去看看而已,而是計劃到子女那裏住上一段時間,包括幫他們做做飯,甚至照料小孩。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簡單。實際上,對於不習慣生活在海外的父母來說,同樣是一個挑戰。僅僅依賴子女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習在新的環境中生活。

一個旅居加拿大的朋友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他們夫婦去上班,將父母和小孩留在家裏。這時,家裏的水管突然爆裂,直噴水。父母打不通他們的手機,自己去向大樓物業管理公司求助,但是語言不通,總找不到負責的人。兩個老人最後跑到大街上請了一個過路的中國人來幫忙做翻譯,才避免了家裏遭受更大的損失。

父母到海外看望子女,共同生活一段時間,是雙方都盼望已久的事情。但是,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有時會給雙方造成隔閡。不過,隻要父母子女都正視現實,多多溝通,彼此信任,就一定能讓探親成為美好的記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