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P

行動出靈感,靈感不出行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家見聞(下)

(2014-12-26 19:43:34) 下一個

((注:點擊圖片可看到大圖,再點擊圖片右上角的X 關閉圖片)

昆明到大理四百公裏。這點路,在不太久遠的從前,長途班車需要兩天才行,因為百分之九十都是山路。然後,很多年裏是一整天。現在,隻要四個小時就能跑完。我感歎中國交通的巨大進展,鐵路技術上的穿山洞技術用到公路上,大大改變了道路建設:一座山,從前爬上爬下,要個把小時,現在一個隧道穿過,五分鍾就好。
大理到麗江的路也是如此。一百八十公裏都是往高海拔走,從前趕馬人四天才能走到。所以,那天當我坐上火車,還是不敢相信兩個半小時以後就會到達。這鐵路全靠打洞技術了。

1. 昆明到大理的長途車,居然全程有WIFI。這是雲南客運最繁忙的一條線。在西南聯大時期,老舍先生的文章裏就有描述(《滇行短記》):


2. 農家的房屋,地裏是秧苗:


3. 小時候用過的磨刀石。那時,每天一放學,書包一扔,抓起籮筐和鐮刀就奔地裏割草。到現在,左手五個指頭上還看得見一條條刀痕,都是割草時留下的:



4. 鄰居的院子。從前,裏麵住了四家二十幾個人,擁擠熱鬧,現在變得非常寂寥:父母一輩的大多數都已經走了,年輕的則搬到新房,空留下兒時記憶,我也很久沒再踏足。


5. 屋頂曬的稻穀,右邊有兩個水箱的就是太陽能熱水器:


6. 從屋頂看西麵的蒼山。



初中三年,每個周末都要上山砍柴或割茅草(作肥料)。一般太陽從東山露頭時就出發,小夥伴約在一起,帶一團飯或粑粑,山路很陡很遠,等到把柴砍好,已經是下午一兩點鍾。就著山泉把冷飯吃掉,就開始背著柴下山。這一路,汗流浹背,頭昏腦脹(因為海拔變化太大)。回到家,太陽已經偏西,一雙新草鞋也磨得差不多了。雖然如此,一點沒有苦的感覺,相反,小夥伴在一起,非常快樂。一開始,父母體諒年幼,不同意上山,我們還一直吵著要去。

有一次,我還吵著讓父親做了一個傳統常用的木質背板,這東西卡在後脖子上,活像半個枷鎖,用來把背的東西的重量從頭部轉移到肩膀上,這樣會覺得輕鬆很多,但也不是好事情,時間長了,會把脖子卡起一個永久的大鼓包。那天在山裏,我把柴捆綁好,正高高興興地準備用這東西把柴背起來,不料,木板突然裂成兩半,嘿,奇怪。現在回想起來,難道那是說命中沒有這個選項?(一笑)。

7. 從屋頂看東麵的洱海。



遠處的村莊叫雙廊,旅遊熱之前,交通閉塞,耕地稀少,生活非常艱難。後來,旅遊熱了,房地產更是白熱化,村民坐地收銀,有意思的是,他們也興起旅遊,北京上海到處逛。

斑鳩依舊在

從前,在老家前麵的這個古老屋頂上,每到春天都會有斑鳩(咕咕鳥)在鳴叫,印象深刻。沒想到,多年不見,這次居然又聽到了同樣的叫聲,可是,多少人事,早已化作煙雲!這熟悉的天籟之聲,隻徒增遊子的懷鄉思緒而已!

斑鳩聲聲裏,故鄉又一年!

網上找到的咕咕鳥鳴:


*************** 謝謝各位來訪!  祝您新年吉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VCPP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all_fish168' 的評論 : 謝謝留言。是,現在火車兩小時。去年坐過一回,沒座票,站了一路。
small_fish168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動車更方便 2個多小時到了 不過房價炒太高了
small_fish168 回複 悄悄話 交通電信網絡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中國
雙廊好像是因為楊麗萍特別吸引眼球
bobby41 回複 悄悄話 房地產更是白熱化,村民坐地收銀,田地還有人搞嗎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對小孩來說,隻要有吃有穿,哪裏都玩得很歡,初高中後才開始想要到城裏去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繼往開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