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啟建六和敬僧團化解災難

(2010-11-12 20:57:24) 下一個

【啟建緣起】

經雲,凡有一處六和敬僧團出現於世,必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自然能福蔭一方,化解災難。今世社會動亂,災難頻生,苦不堪言。故本會竭力呼籲仁人誌士,發奮振作,齊心化解災難,力修六和敬,自救救世,自他二利,功德無量。

【六和敬僧團修學目標(理)】

◆實踐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有很多人忙著逃避,但是這世界沒有安全地方,唯一安全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境界。

◆效法華嚴五三善友,誓作世間眾生家庭工作社團之好模範。

《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指現實社會中,男女老少、善人惡人、順境逆境。孔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就是指善人、惡人、自己。遇見善人,學習他的長處;遇見惡人,反躬自省,有則改之。菩提道上就隻有我一個人,別人統統是老師、善友,一個從正麵教我,一個從反麵教我,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成就自己的道業,同時又能普利眾生。

◆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異求同,共存共榮。安定社會、崇德興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樂利幸福美滿,勸諭策進世界永久和平。

我們的自性是和諧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萬事萬物也是和諧的,隻因迷失自性,才誤以為是不和諧的。如何恢複和諧世界?唯有從自心做起。

◆深信因果、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共諸上善同會彌陀一乘願海。

如何做到六和敬?最高的六和敬,就是要相信我們本來是佛,大家都是佛,就同了,那是一片真誠清淨平等覺,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六和敬。


【六和敬僧團修學方法(事)】

六和敬是成為僧團的基本要件。「僧」是清淨、和睦的意思。一個團體,彼此身心清淨和睦共處,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任何行業,四個人在一起依照這個方法修,就叫做僧團。若將六和敬落實在家庭,家庭就是僧團。

三皈依提到的「皈依僧,眾中尊」,這就是指僧團是所有團體中最值得人尊敬的,因為它和睦,沒有爭執。所以團體中,人人若都能遵守六和敬,這個團體是最值得人尊敬的。


六和敬內容及修學方法∶

一、見和同解

衝突怎麽化解?放棄自己的成見,與眾生建立共識,就和睦了,所以六和敬裏麵最重要的就是見和同解。

修學綱要如下∶

◆修學基礎∶落實《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道》是儒釋道聖賢教育的修學根本,落實此三根,才能深明、奉行倫理、順應道德,也才能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修學方式∶一部無量壽經,一句彌陀聖號。

我們如何放棄自己的成見,達成共識?迷而不覺的時候,我們依據佛陀及老師的教誨,主修相同的經教,我們的思想見解自然就和合了。

◆修學方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一門深入是修定,能斷煩惱,長時薰修是依定開慧,開慧後再涉獵其他的法門就容易了,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這是世出世法修學的秘訣。

◆修學目標∶一生成就、圓滿菩提。

淨土法門是當生成就的佛法,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圓滿菩提也是一生,這是世尊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的本懷,也是曆代祖師大德對我們唯一的期望,希望我們選擇這個法門,當生成就。

◆修學使命∶釋迦正法久住、救度苦難眾生。「今日」是我一生最後一天,常作如是想,還有什麽看不破、放不下!

起心動念為釋迦如來正法久住,為救度世間一切苦難眾生,不要想自己。做到無我,才能把成見放下,才能修隨喜功德,才能修恒順眾生,這樣才能做到六和敬。

二、戒和同修
「戒」就是義,義就是循理,大家在一起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團體才能有秩序,不紊亂。人人都守禮守法,世界就和諧了!

修學綱要如下∶

◆以《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道》(出家眾加《沙彌律儀》)為準則, 時時自我衡量, 反省、懺悔、改過, 不見一切世間過。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六和敬僧團以《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道》(出家眾加《沙彌律儀》)為戒律,人人依此自我衡量,反省、懺悔、改過,隻要求自己守規矩,不要求別人,人人都能自律並包容他人,這個團體當然和合。

◆一日(日日)以誦持無量壽經(或彌陀經)、彌陀聖號為日課,長時薰修,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專誌回向虛空法界苦難眾生,求生極樂世界,親侍彌陀。

佛教導我們恢複自性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學。三學當中,慧是自性,這不用求,最重要的就是在定,定能生慧,而定的手段是戒,所謂「依戒得定,依定開慧」。日日誦持無量壽經或彌陀經、彌陀聖號,長時薰修,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如此才能一生成就究竟圓滿菩提。


三、身和同住

我們與團體大眾相處、與家人相處,都能聽佛的教誨,依佛的教訓行持,念念想著所有大眾的幸福美滿,則能和睦,這是「身同住」。

修學綱要如下∶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律儀」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風度、禮節,與大眾相處符合禮節規矩,給眾生做一個好榜樣,這就是「善護身業,不失律儀」的意思。六和敬僧團以儒釋道三根為律儀,這三根真的做到了,就是不失律儀。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身體造作,也就是身業,佛給我們提出三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正業。

        「不殺生」,不傷害一切眾生,不但不殺害眾生,如果使眾生生煩惱,都是我們的過失。菩薩所在之處,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不偷盜」,不偷盜正確的翻譯叫不與取,它的範圍很廣,一切有主財物,未經同意取用,就叫做盜竊。或是凡有占一切人事物便宜的念頭,就屬盜心。

        「不邪淫」,有婚配的夫妻,他們是道義的結合,所以夫妻之間決定要守禮、守法,有情有義,有恩有德。不邪淫廣義來說,對一切眾生,都不能存有絲毫非分之想。

         能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清淨,是最健康的生活。

◆凡事謙讓,好事向他人,壞事向自己。

我們跟眾生相處,要能夠謙讓,要肯吃虧。能謙讓,則沒有高下,沒有先後,沒有競爭;肯吃虧,則沒有爭論,如此人人自然能和睦相處。


四、口和無諍

一切眾生所有的誤會、結怨,十之八九都是言語造成的,所謂言多必失。古德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當我們想說話,這個話到口邊了,變成阿彌陀佛就好,這個法子很妙。真正做到口和無諍,就是一天到晚見到人都歡歡喜喜念阿彌陀佛;不管人家對我們講什麽話,心裏都是阿彌陀佛,心平氣和。

修學綱要如下∶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一切眾生最容易犯的是口業,「口為禍福之門」,善護口業的方法,就從不要譏笑別人,

不說別人的過失做起。

惠能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麽?自他不二,性相一如,他哪有過?過在自己,因為自己有過才看到別人有過。自己沒有過,你怎麽會看到別人有過?別人有過,刹那生滅了不可得,而且是生滅同時,就是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不滅,哪裏還有過?可見得看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有過失。所以諸佛菩薩永遠看不到是非,這是我們要深深去反省的。

◆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

十善業道中的口四善,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妄語」,就是不欺騙別人。「聖賢之道,從不妄語始」,還有妄語,真心怎麽能顯露?如何做到不妄語?天天反省改過。過失很多,佛家講「發露懺悔」,絕不隱瞞自己的過失。可以對人說,歡喜對人說,說了之後不能再犯。儒家教學也講「不貳過」,過失可以有一次,不能重複,「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過失很重,就看挑撥的這些事相以及它的影響。小而言之,是挑撥兩個人不合;大的是非,挑撥兩個國家不合,就發生戰爭了;還有更嚴重的,是破壞僧團、破壞教學,挑撥讓學生不信任老師,老師對學生有疑惑,這個罪過比挑撥兩個國家戰爭的罪還要重。

「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說的話很難聽。

「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現在的歌舞、影劇,大都是綺語,都在引誘人做殺盜淫妄,這要背因果責任。

若做到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你說的言辭就安定。安是柔和,定是肯定。進而能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五、意和同悅

意和同悅就是大家在一起共處都能歡歡喜喜,歡歡喜喜的共處比和平共處還要深一級。為什麽能歡喜共處?每個人修學相應了、如法了,必定法喜充滿,生活快樂,真正是所謂的「離苦得樂」。

修學綱要如下∶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三業當中以「意業」為主,意清淨了,身語自然清淨。意善心善,言沒有不善的,行沒有不善的。所以修行是以意為主,身語是附帶的,修身、修語業能夠幫助修心。心地真正到清淨平等,身業、語業自自然然就像佛菩薩一樣的清淨自在。

◆戒除貪、嗔、癡、慢、疑、嫉妒、鬥爭等種種心行。

意惡,常見的有貪、嗔、癡、慢、疑、嫉妒、鬥爭等種種心行。所以把這些錯誤的觀念、思想修正過來,心正了,言語、身體造作自然都正。

◆仁者無敵。放下對立、分別、執著。

「仁者無敵」,仁是二人,這是指念念能夠想到別人,這個人就是仁人;敵是對立。一個仁慈的人,念念想著別人,沒有想自己,不與人對立,所以他的心清淨。

如果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對立,這個人不仁。不仁就沒有慈悲心,仁者是大慈大悲,不與任何人敵對。


六、利和同均

「利和同均」是最重要的一條。利也是指個人的福報,有福報與一切大眾共享。我自己隻有付出,沒有求取,心才清淨,才與佛相應。

修學綱要如下∶

◆講經教學,所有供養歸屬常住。

真正覺悟的人,隻有奉獻沒有求取,心多清淨、多自在!真正能這樣做,福報就愈來愈大,為什麽?自性本具的德能現前了,自性裏的障礙清除了。

◆一切組織團體成員,彼此尊重敬愛,互助合作。

佛家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體大悲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尊重、敬愛、信任是沒有條件的,沒有理由的,叫無緣;談條件,談原因,那就不是一體,那就錯了。

◆淡泊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癡慢。念念利益一切眾生,念念光大佛陀教誨。

宇宙萬物、眾生跟我是一體,本來自性是圓滿、和諧的,我們今天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跟性德相應,真正學習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跟人和諧、跟一切眾生和諧、跟天地萬物和諧,這多美好!


【實踐】

凡祈願落實六和敬僧團者,唯真誠發願、務實力行(老實、聽話、真幹),方獲實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