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淪落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讓我們好好珍惜在文學城的相逢吧。
個人資料
yijib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71年的海歸

(2008-02-01 08:18:16) 下一個


在文學城發表了“我要回台灣了”一文後,收到一位署名新羅謝的讀者留言。他說他比我大三歲,看了我文中提到“狗藝地”三個字覺得很親切。同時說他也是山東人。我從他的英文名 Yong Ning Mou 就知道他不但是老鄉而且還是親戚。就順手照他留下的溢美爾回了。我說在我們老家,丁牟秦安李是五大家族,通婚的時候,是要查家譜,不能岔輩份的。同時,我順手寫下了我記憶中在台灣的三位牟性長輩。沒想到,他立即回信,說我提到的一位就是他的父親。這樣一來,通了電話,在這個茫茫的美國,我居然找到了一位我應該稱呼為表哥的牟永寧。我的父親,當年在濟南念中學的時候,與他的父親是同學。又有親戚關係。到了台灣,我的爸爸就在他的手下做一個公務員。那時候,時常聽起老爸談到他這位同學。後來,在美國他們又碰麵了。這麽多年過去了,兩位老人都已作古。可是牟老先生我是一直記在心中的。

我這位表哥,初中,高中都是台北建國中學畢業,說起來我們還是校友。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台大的化工係。就像我們當年在台灣的外省人,大學畢業,服完了兵役,就一股腦的來美國留學。 1968 年他到了美國, 1971 年完成了碩士學位。那個時候保釣運動正是如火如荼的進行。我這位表哥,強烈的愛國心,也積極的參與保釣的活動。可是從小孕育在心中的“中國情結“促使他有回歸祖國的欲望。那時美國和中國並沒有邦交。同時台灣在美國的情治人員無孔不入,為了尚在台灣的父母安全,他隻有暗地裏往加拿大辦理申請回歸。等到手續辦完了,給家裏預先寫好了好幾封信,委托朋友定期給在台灣的父母寄出。就這樣在美國消失了。

71 年八月份在他離開大陸 22 年後,終於順利的投向心中時常懷念的偉大祖國。到了北京,最後被安排到武漢大學。這一呆就是 21 年。回去的時候,已經算是文革的尾聲。這期間,他打心底裏就開始積極的接受共產黨的改造,學習。立定決心要和共產黨一同奮鬥,成長。先後也被提名為湖北省政協委員,常委,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每年除了份內的教學,還得花上兩個月的時間,進行統戰的工作。這期間他遇到了愛人並完婚,同時育有一子。 82 年, 84 年兩次又回到美國探視年老的父母,才知道當年老爸幾乎因為他的投共而坐牢。最後,為了兒子的未來還有對共產黨的進一步了解,放棄了改革開放,眼前一片大好情勢,終於在 92 年又決定移民重新回到這個大環境美好的國家。

早期台灣留學美國的學生回歸祖國的實在不多。 60 年代的代表人陳若曦,在經過文革的洗禮後,最後還是離開了大陸。還發表了一係列的小說。我看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尹縣長”。我的牟表哥,可算是在 70 年代甚少回國的一分子,尤其那時文革還沒有結束。他在大陸出生,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我們接受的都是國民黨式的教育。中學六年都是在首屈一指的台北建國中學。那時候,我們的老師幾乎全是外省人。我深信,就是那個時候我們從老師那接受了中國傳統式的教育。對祖國大陸產生了很深的“情結”。兩岸訊息的封鎖,壓抑了我們不少的好奇心。來到了美國,慢慢的除去了思想的禁錮。不過,我可以看出我的表哥,能夠放棄美國這個大好環境,回歸祖國,我說他“牛”實在是名副其實。

表哥回美國後,這麽多年來,在老朋友的再三鼓勵之下,終於把自己過去的經曆下筆成書。書名東方欲曉,取自毛澤東的“東方欲曉,這邊風景獨好”。在末頁,又加上了“事實上,中國大陸曆經五十年動亂才見初曉。東方拂曉後,日出神舟紅似火?春來寶島綠如藍?本書上篇談大陸的過去,下篇談台灣的過去與現在”。我一口氣,就把上篇看完了。下篇是另外一位本省籍的作者李美枝女士,也是表哥的大學同學。在書的封麵上是這樣寫的“兩個台大人的平凡故事,訴說兩岸 50 年的荒謬與錯亂。。。”。

讀完這本書,我對共產黨多少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其實,對曾在上海工作兩年的我來說,我的觀察,看法和表哥有許多地方是不謀而合的。說起來,這絕不是巧合。因為我們在大陸的時間是兩個極不相同的時代。可以說,這近 40 年來,除了造就了幾個豪華的大城市,筆直的高速公路,大橋,海港。同時成就了少數的暴發戶,基本上共產黨對一般無產階級的百姓,是沒有多大改變的。共產黨當年嚷嚷著要老百姓當家作主,無產階級專政,似乎早已脫離了當初建國的理想。看了這本書,我相信對一些徘徊在歸與不歸的海外遊子,多少會提供一些很有價值決定性的基礎。我告訴表哥,我會重頭把這本書再細細地品讀,我也會慢慢的寫出來與文學城的朋友們共享。我告訴表哥,不管在台灣也好,在大陸也好,這一代的年青人,對於兩個政權的恩恩怨怨似乎早已置之度外。隻有,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多少還胸懷祖國。總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們國家強大,百姓生活富庶啊。

 **********************************************************************************

順便附上一個以我們早期從大陸到台灣的外省人而設立的網站。內中版主信懷南推薦本書的短文。

http://www.thelastndr.org/learn-from-others/mou-yong-ning-story.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ironpea的評論:
不錯,您說的一點也不錯。隻是作者故意在書的封麵把中間和後麵都給掐斷了。我想是封麵設計的原因吧!謝謝您的留言。
ironpea 回複 悄悄話 “這邊風景獨好”出自毛主席的詩詞

清平樂·會昌(1934年夏)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東方欲曉和風景這邊獨好不是 連著寫的。
娓娓 回複 悄悄話 一個中國縈係多少人的心,兩個政黨毀滅幾代少年的夢。
願我們都在天光明月下,為中國的未來而努力。
新春吉祥如意!
玄米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故事,很有意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