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談急性子和慢性子ZT

(2007-06-01 13:13:51) 下一個
 

打小我就被父母定性為急性子,專幹一些買個油鹽醬醋等跑跑顛顛的活兒。小我三歲的弟弟則是慢我N拍的人,和我同在一所小學,幾乎同一時間放學,我到家嘩啦完作業,不知在外麵又瘋玩瘋鬧了幾身汗水,他才慢慢地踱回家門。好性子的他好幾次放學後邊走邊玩,然後悠悠地晃進了電影院。待全家要吃晚飯,還不見他的身影,於是全家人傾巢而動,分頭找尋。聲聲呼喚,雙目焦灼,迎麵撞到他時,他還顧得上慢吞吞地說:去看《大李小李和老李》去了。

如我年齡的兒時,幾乎每家都是兩個以上的孩子,高中的時候有一同學是家中老十,與他大姐家的孩子同歲。對於父母來講,教育眾多的不同個性的孩子是一種磨練,也是一種考驗――需要教育的藝術。那個年代的媽媽們,一個字:忙。管你急性子還是慢性子,統統一個指令,所以慢性子們大多連滾帶爬地跟著急性子們在後麵攆。獨生子女時代,媽媽的性子和孩子的性子就成了突出的教育問題。曾有急性子的媽媽困擾於慢性子的兒子領悟能力問題,鬱悶至極去求助心理谘詢師,經測試得知慢性子的孩子性格沉穩且智商很高。換了種教育方式,親子關係才融合起來。按照組合公式,媽媽和孩子之間會出現四種性格組合:急性子媽媽和慢性子孩子,急性子媽媽和急性子孩子,慢性子媽媽和慢性子孩子,慢性子媽媽和急性子孩子。如此一暢想,親子問題難怪是教育大事。

急性子和慢性子就像一輛越野車和牛車,各有特點,也各有優點。一般而言,急性子的人,做事麻利,心思粗糙,快言快語,心地善良,堪為坦蕩蕩的君子,然脾氣不免毛躁些,做事好衝動。典型的急性子是三國演義中雄壯威猛的張飛,“路見不平一聲吼”,很暴烈的性格。而“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審時度勢,謹慎從事,運籌帷幄,卻是一個為後世傳揚的慢性子之人。“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慢性子出偉人,俗話說的是慢功出細活。但慢性子之人會因為拖遝而耽誤事,急性子的人又會因為馬虎而辦錯事。

這兩個性格的人最好是互補,彼此互相影響,和諧成分就高了。心理學上講,性格是可以轉換的,比如急性子、慢性子就是可以改變的。我自己原來是火急火燎的急性子,許多年已漸漸慢了下來。上次Steven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趣味測試,名叫 
《在唐朝你是哪位騷客》 。我的測試結果是很超然的田園詩人孟浩然,急性子斷不會甘於田野的寂寥的。當然這樣的小小測試,未必能完全說明什麽。確已然發覺性子早就改變了很多,曾經拍著老板桌叫囂老板的決策的行為如今再也不複發生的可能,生活中也頗能忍受慢性子的磨蹭了。性子是可以磨練的,一種是通過事件來磨練,可能會付出代價,一種是通過時間和歲月來磨練,性情慢慢就沉澱下來成了閱曆。

急性子和慢性子相處,關鍵是要彼此包容。如果彼此都難以容忍,那決非是急性子和慢性子的簡單問題,可能道不同是主要因素。 急性子遭遇慢性子的故事,估計家家都有成打的笑料,一個有名的笑話是這樣說的:五代時有兩個大官,分別叫馮道、和凝。馮道性子慢,和凝呢,卻是一個急性子。 一天,和凝見馮道買了一雙新靴,便問:“花了多少錢?” 馮道慢慢抬起一隻腳:“九百文。 和凝一聽,頓時火冒三丈,回頭便罵自己的仆人:“你替我買的那雙靴,為什麽要一千八?” 和凝越說越氣,卻見馮道又慢慢抬起另一隻腳,慢條斯理地說:“別急嘛 ,這隻也是九百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