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喬小喬 -《消失的光年》之 鳳求凰

(2009-09-27 11:59:17) 下一個

第一次聽這支歌的時候,那前奏讓我想起當年的電影《橘頌》。小喬的歌聲純樸、圓潤而稚嫩。大喬的聲音如果渾厚一點或許更悅耳,可是他的純樸激昂的聲音也給這首歌帶來了遠古的滄桑,留在腦海裏久久不去。

(謝謝BD推薦)


鳳求凰
我們去掉雙眼
和淚光
哀求
日落升起
鳳求凰
鳳求凰

諾言
到此街頭
歸諸
一烈日休
城關
屋刻青龍
春良秀
清風依舊

小小情懷
豐思掩埋
小小情懷
豐思掩埋
鳳求凰
鳳求凰




【網摘】

  一個有才華的男人,可能精通於某一專攻,也可以觸類旁通,皆有染指,大喬顯然屬於後者。這個東北人現在住在北京近郊昌平,他把版畫畫在帆布上,並做些深有所指的玩具布偶;他平時熱愛LOMO,並PS出怪誕的人物特寫,他的照片本身就以抓特寫見長;他被箏友們傳為奇人;他還擅長用詩歌紀錄生活——那種深受朦朧詩影響,又把第三代詩歌學到手的折衷詩體。
  小喬在場下非常活躍,儼然活寶,大家退場時都衝她微笑。躺在白雲裏睡覺是小姑娘9歲時的理想,她的叔叔會在安靜的早晨聽鍾立風,而她還抱著她的玩具熊在睡覺。她夢見了白雲和風箏,而我們正在忙碌。
大喬喬小刀的布製名片還在抽屜裏,上麵寫著"我可以印T恤、版畫,但是",沒有了下文的話餘音繞梁;而小喬喬木楠的青澀模樣依舊曆曆在目,宛如昨日一般鮮活。這個還保有童真的東北男人攜著自己的小侄女歌唱,叔叔大喬完全不似而立之年,有時畫畫,做兒童玩偶,熱愛lomo,PS怪誕的人物特寫,也會用詩歌記錄生活。而茁壯成長的學習委員兼侄女小喬有大多相仿年紀孩子的單純夢想,會讓不少忙碌的大人們倍感慚愧。
    喬小刀說音樂是他的意外,既然是棵小草,春風吹,秋火燒,粉身碎骨無謂輕飄飄。還有人說,這張《消失的光年》是大喬小喬的第一張專輯,也是最後一張。不管怎樣也罷,他們用音樂來記錄成長軌跡的目的已經達成。
    大喬小喬出現在這個時候會讓人眼前一亮,清脆天真的童聲加上溫柔憤怒的男聲,再輔以簡單的吉他,便構成了《消失的光年》的基調。小喬偶爾的跑音會將人的思緒拉到與歌曲無關的遐想中,然而那些黑色、憂傷的歌詞卻絕不允許這樣的走神停留太久,不至於忽略了它們的真正意義所在。那些悲傷的、無奈的歌曲,這個小姑娘到底懂多少;那些簡單字符背後的深刻故事,這個小姑娘又究竟讀過幾多,而自認為長大的人們又了解了幾分呢。隻是每每聽到那稚嫩童音裏吐出的殘酷字眼,如此大的反差絕對發人深省。
    至於大喬,他將現場那略顯暴烈的聲音收斂了許多。單純從演唱上來看,這或許更適合他去發揮那把清淡、透徹、富有磁性的嗓子,不會同小喬的清澈聲音造成太過強烈的對比。
    《消失的光年》裏的大多歌曲有一個簡單的名字,專輯表現得不溫不火,大體上維持了一致的平淡基調。他們的音樂包含了自己的辛酸和奮鬥,但沒有激烈的腔調,也沒有憤怒的抱怨,都平靜地卷入了時間的長河中。要保持這樣的平和心態實屬不易,在某種程度上,大喬不得不犧牲自己,就像他演唱上所做出的改變,以配合小喬的單純而特意隱藏了自己的特點。或許我們可以將這一切理解成為對待童年的態度,我們一方麵讚美它,另一方麵再也不可能回到那個年代,隻能更加冷酷地生活。
    歌曲中最富盛名的當屬那首同名歌曲《消失的光年》,娓娓道來許多人心底的故事。"每個人是每個人的過客,每個人是每個人的思念"這一句詞勾起了多少人對往事的唏噓回憶啊,而那些不複存在的過去,都拖著長長的彗星尾巴,在黑夜裏驚起了諸多的感歎,終究還是消亡在黑暗中。許多未來得及說的話和祝福,也都跟著熄滅了。相比之下,另一首《采花》就要來得惡狠狠和沒心沒肺的多,翻自二手玫瑰的歌讓明裏人未聽之前就深知其中滋味。當"一個姑娘像朵花,有一個爺們說你不必害怕,一不小心他們成了家,生了個崽子一起掙紮"這樣的歌詞從一個孩子的嘴裏出來時,定會讓人打一個冷顫。
    另外如《小烏龜》、《小草》這樣的歌曲,都似輕快的童謠,卻背負著巨大的隱忍。暗藏的悲傷,才露出狹小的一角,就跟隨著寬廣的轟鳴突顯出更為卑微的渺小了。也許,在我們看來值得狂訴的悲哀,不過是大海裏的微波罷了。
    在《消失的光年》裏,由於小喬的存在,歌曲在旋律上很難有太多的變化,畢竟要求一個唱歌時常跑調的小姑娘去做一些有技巧的演唱是不現實的。說到底,我還是希望他們繼續歌唱,不要藏在最黑的天堂,隻在靜默的角落裏透出微微的光芒;也不願意他們同眼中的星辰月光凋落,丟棄了我們,空剩下徒然悲傷。

十年前初到北京的喬守民不會想到,十年後他會以“喬小刀”的名字麵對眾多國內知名媒體眉飛色舞侃侃而談他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對此的描述是“沒事會偷著樂”。為什麽不呢?他仍然又黑又瘦,言談笑容仍舊有淳樸的鄉土氣息,但他知道,自己已將許多東西拋諸腦後。
  
  農民喬守民
  農民的兒子喬守民從小跟著父親撿磚頭,見證了父親絕好的手藝和創意:喬家十三間土坯房幾乎由父親一手建成,甚至還給遠在五十米之外的廁所設置了排水係統。如果說後來的喬西或喬小刀有什麽藝術傳承,那大概來自他的父親:他繼承了父親撿破爛的光榮傳統,學會了自己動手,為日後的豐衣足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他的少年時代並不快樂。書隻念到初二。沒有朋友。他說別人看不起他。十幾歲的喬守民日子黑暗:沒有學曆,沒有工作,在家吃白飯,看不到未來。他陷在持續的自卑裏,設想著該如何沒有痛苦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他從來也沒有喪失對關注的渴望。在那間屬於他的小屋裏他讓石頭變成藍色,搭建最暖的鳥窩,在牆壁上織滿蜘蛛網。這小屋被喚作“一草堂”並向外開放。來參觀的人們驚呆了,他們佩服喬守民,喬守民有了朋友,也極大地滿足了虛榮。
  這也許是他“停不下來”的真正動力:要讓人瞧得起,就必須努力。
  
  畫家喬西
  1998年,喬守民來到北京,更名為喬西。靠電焊吃飯,常常工作14個小時換來微薄薪水,有過連續兩天眼睛不停流淚幾近失明的經曆。曾經他願望卑微:冬天可以進屋幹活。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終於進屋了——他充滿深情地回望了那段時光:白天幹活,晚上到書店看書,夜裏住在門店,偷著用公司的486電腦,困了就蜷著腿睡在塑料泡沫上。
  就這樣他一直學東西一直換工作,中間七拐八繞,倒也認識了不少住在樹村搞藝術的人,怕被搞藝術的瞧不起,就說自己是畫畫的。真的開始作畫,沒材料,他撿,什麽東西都肯要,包括腐了的雞頭雞脖子——他被朋友稱為“破爛藝術家”。這樣塗塗抹抹拚拚湊湊,搞成了假油畫。他天生知道必須形式美:木頭邊框抹上黑色油漆,有模有樣。居然也在一家酒吧開了個畫展。叫“鏽”。
  為人方麵他一直都舍得,從不計較小利小失。畫作誰喜歡誰拿走,酒吧裏酒也隨便喝,免費。這種舍得使他有了大把朋友,畫展上一群人來幫忙,連當時最牛的舌頭樂隊也受邀免費激情演出一場。畫作好評如潮,他也四處吹噓。春節,他回了趟老家,一切急流逆轉。
  
  商人喬西
  回老家發現土坯房已不在。侄女喬木楠剛滿一歲,四個月時父母離異,跟著奶奶生活,一家人靠野菜維生。
  他必須掙錢。2000年喬西已經穿西裝進網站當美編了。網站倒閉,喬西接受公司設備創辦設計公司,因著著名的好人緣,漸漸也有模有樣。想到“都是受苦不如大家一起受苦”,2002年春節後,喬西將家人——包括父母和小木楠——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有過艱難。有次策劃一千萬的大項目,喬西正說得昏天黑地,對麵人閑閑拋來一句:你還租房嗎?他隨口接上:租啊。話一出口,滿臉通紅。
  自此喬西知道他需要把自己看清。2002年,他開始每月做一本“書”:帆布製造,絲網印刷。開始是詩集,後來變成圖文兼具外加音頻視頻;“書”的名字則從開始時的每月不同改為統一:《月經》,“記錄每個月的經曆”。這些逐月的記錄不斷鞭策他去發現新的東西,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意。說到他的點子,前設計師喬西略有靦腆又頗為驕傲:“每一個點子都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我特別擅長剖析別人,充分的學習別人”。他擠擠眼睛,“知道怎麽才能保持年輕嗎?永遠跟年輕人在一起。起碼比你小五、六歲吧。我總是跟那些比我小十幾歲的在一起”。
  他被曾經的朋友認為變得市儈和庸俗,有朋友直接向他發泄不滿。對此,喬西很坦然:“我相信任何事都是路遙知馬力。一個人如果本性不壞,那他即使經過一些曲折也一定會回來”。他堅信“我完全可以消失,也完全可以再回來,並且是全新的喬西”。他用一直在爬的烏龜來形容自己:“隻要不停的進步,總是會超過別人的”,但他令人相信:他絕不是慢慢爬的烏龜,而是一隻跑得飛快的兔子,並且,這隻兔子從未停下腳步。
  
  手工藝人喬小刀
  開公司的喬西賺了些錢,想想自己還年輕,“500塊和500萬對我來說沒有區別”。2004年底,喬西離開公司,準備“做回自己”——“回歸銳氣,衝鋒陷陣,收獲掌聲”。他成立了工作室,主營絲網印刷,並自此更名為“喬小刀”。一邊也幹設計,接了不少活,包括設計位於“鳥巢”進門展廳的“奧運建設曆程展”。偶爾作策劃,“不就是對縫嗎?”,他遊刃有餘,整合資源,皆大歡喜。“我這麽多頭一起往前走,就像發了很多箭,隻要有一支中了靶,其他的也都值了”。他什麽都想試試,2006年,喬小刀買了把吉他,踏上了音樂之路。
  他知道自己不能搖滾不能朋克隻能民謠。他跟自己優秀的做民謠的朋友學習:跟鍾立風學寫簡單的歌詞,跟萬嘵利學習後音和低音唱法,跟小河學習“亂七八糟”的吉他彈法,出來的東西遭到無數嘲笑。“沒有旋律”,“不著調”。
  “沒有抱怨,隻有解決”。喬小刀斬釘截鐵。“我從來不會抱怨。隻會迅速尋求解決的辦法”。辦法就是找一個更不著調的:時年9歲的喬木楠;樂隊的名字就叫“大喬小喬”。“這樣就沒有人會再用專業水準來要求我們了”。喬小刀聰明的抓住了要害:揚長避短。“我有一千多種樂器,甚至衛生紙、算盤……都可以。我膽子大,玩形式,但我從來不玩有音階的,因為不懂”。他反複闡述:當你在某一方麵達到相當高度,沒有人會再計較你在別的方麵是否具備同樣水準。
  “一定要先做人氣,再做音樂。先造成虛假現象,再做老實音樂”。他的“現象”火了。憤怒的男人與天真的小女孩的組合有無窮新意。一曲《消失的光年》使喬小刀一夜之間從備受嘲笑的非靠譜音樂愛好者變成擁躉甚眾的明星人物。首次北京專場演出在疆進酒舉行,萬曉利,鍾立風,小河三人作為嘉賓應邀進場,但疆進酒空前擁擠的人群使得三人無法入內。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要成功了。
  “演出隻是實驗,類似市場調研,水到渠成的是做唱片”。說做就做是喬小刀的一貫原則。幾個朋友幫忙使得專輯6天錄完,唱片免費印刷;包裝則是喬小刀工作室自行設計:麻布內頁麻布封套。製作時全家動手:喬小刀和母親連夜踩縫紉機做封套,喬木楠裝唱片。整個唱片完成用時三十天,成本不到一萬。喬小刀很得意:“我們在時間、成本上都創造了奇跡”。
  今年7月12日,大喬小喬首張唱片《消失的光年》在星光現場首發,到場1000人,300張飽含DIY精神的唱片被喬小刀扔往台下。同時,數百張唱片送抵喬小刀的媒體朋友手中。
  他知道宣傳的力量。而等到所有人都議論紛紛心情悸動的想要買唱片一聽究竟時,喬小刀又狡黠的笑了:“我就要他們買不到”。
  “設計講究黑白對比,一屋子塑封唱片,我們是布套,我們就贏了。買賣也講究心理,輕易得到的也會輕易失去,我們要他們買不到,我們也贏了”。
  “我們不是做音樂,而是商業”。
  是的。在這些設計行為裏,喬小刀展現了他近乎天才的商業頭腦。他嫻熟的運用“市場調研”、“目標受眾”這樣的詞匯,“商業”、“噱頭”則當之無愧的居於高頻地位。他懂得理論,說起來頭頭是道;他更知道如何製造懸念,幾乎每一步都胸有成竹。譬如對於樂隊的發展,他已步驟明確:不再發唱片,逐漸減少演出,2009年解散。他懂得用稀缺提高含金量。他已經可以站在另一高度來評論一些做音樂的朋友,他們或多或少都比他更加固守清貧。他仍舊對那些餓著肚子搞音樂的人保持敬意——那種吃不上飯的焦慮他不是沒有經曆過;同時又有遺憾——也許,他們隻是在窮堅持。喬小刀釋然地笑了:我會鼓勵他們繼續堅持。而我到了這個年齡,已經不能允許自己沒有收入。
  
  現在的喬小刀涉獵多個行業:畫畫,攝影,音樂,設計,策劃,各個領域都有人呼應,在剛剛結束的“大聲展”中也頗受追捧。不久前買了房,每月還貸。他說自己從06年起就不再自卑;他坦承自己土氣但土得真實;他依舊在做《月經》,著迷於記錄和激勵自己。與很多出生於70年代的人一樣,回顧過去,他笑容坦然,展望將來,他笑意加深。他已準備進軍新的領域並對未來有充分良好的預期。最近他正積極投身“微薄之鹽”計劃。“微薄之鹽就是微薄之力。幫的忙就像鹽——多了不就鹹了有味了嘛”。“或者也像撿破爛,撿著撿著也能撿出東西來”。喬小刀如此解釋。他打算發動近千人的力量為一些人提供免費幫助。替人出唱片將是這一活動近期的主要內容。“有的真的很過時,很難聽——我知道出來之後會被罵,那也得做。我要鼓勵他們,幫助他們。”“這個世界越發冷漠了。他們需要一點溫暖”。言及此,喬小刀一直跌宕起伏的語調轉為低婉,他有些無奈的攤著手,表情真誠。
  32歲的喬小刀,神情從容,語氣確定,步伐迅速。他知道自己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外省青年,到現在,“夠了,我知道真的夠了”,但又無奈的笑著表示,“確實停不下來”。他堅信要幫助別人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好,而他的幫助別人的計劃是如此龐大以至於他暫時還看不到自己真正停下來的時候。他再也不是深陷自卑的喬守民。現在喬小刀願意掰著手指頭一一細數他的幸福了:“首先,我最年輕最茂盛的時候與父母在一起,他們為我洗衣做飯整理房間提醒行程;其次,我撫養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孩子,讓她過得快樂,並且從她身上學會了‘容納’和‘原諒’;第三,我有了一個很好的女朋友,會義無返顧的幫我;第四,我已經敢於並能夠舍得,在別人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自己也因此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