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ZT: 房子就是你的心

(2011-02-14 02:56:09) 下一個

    並不是所有人都鍾情南北對流、通風且陽光燦爛的房子。

譬如,40餘歲的張女士,她買的幾套房子都處於犄角旮旯,而且形狀也是相對比較特殊的。

她對我說,她喜歡買房子,十多年前就開始了這個喜好,那時純屬喜好,沒想過炒房,不曾想這個喜好給她帶來了滾滾財源。

為什麽會買處於犄角旮旯且形狀特殊的房子呢?很多人問過她這個問題,她也不明白,她隻是知道,自己就是迷這樣的房子,一看到就想買。

我問她,這些房子還有什麽共同之處嗎?

她想了想說,哦,其實有一點最關鍵,就是臥室一定要在最裏麵,而且進臥室要七繞八繞才行。當有人在七繞八繞地走向她的房間時,她可以提前知道。

這個說法讓我有點暈,聽起來,她要防範別人進她的臥室,可是,要達到這個目的,給自己的臥室上一把可靠的鎖不就得了?

她回答說,如果父母不同意你上鎖怎麽辦?

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盡管她已40餘歲,但她在父母麵前仍然沒有給自己的臥室上一把鎖的權利。父母,主要是母親,特別在意和女兒溝通沒有障礙的感覺,所以她不允許女兒給自己的房間上鎖,也不允許女兒給自己的心上一把鎖,她希望女兒的心和女兒的世界永遠是向媽媽敞開的。

張女士行為上滿足了媽媽的這個願望,媽媽問她什麽她回答什麽,似乎從不向媽媽隱瞞,她也從來沒有給自己的臥室上過鎖。

但是,她通過另一些莫名其妙的做法給自己構建了一個隱秘的、向任何人封閉的世界,喜歡犄角旮旯、奇形怪狀的房子就是一個例證。

中國的父母們好像有這樣一個信仰——孩子們沒有資格在父母麵前擁有一個隱秘的空間。結果是,孩子們用五花八門的方式盡可能地為自己構建了一個誰都難以闖進來的世界。

譬如我的大侄子,我帶他去玩好玩的、吃好吃的,有時我會很開心地告訴他我的感受是什麽,然後再順便問一句:你覺得怎麽樣?

差不多!他多年來一直給予這個回答。

這個回答讓我氣堵,有時會讓我非常生氣。後來我明白,他這個回答是用來對付我的很厲害的嫂子,她和孩子對話時會忍不住想去刺探孩子的一切想法,而且會猜測出種種她以為的可能性來,有時還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所以,我這個大侄子發明了“差不多”的經典回答模式。

之所以說經典,是因為,第一,我回答了你,沒有拒絕你,第二,我也借此封閉了自己。

不過,要命的是,這個“差不多”蔓延到了他與人相處時的每一角落,有時即便他特別想與別人分享什麽,也會使用“差不多”的策略,結果他的人際關係一直以來就很難打開。

讓我欣慰的是,現在他較少使用“差不多”了,他越來越願意清晰、細致地描繪他的種種感受給別人聽。

又如我一個朋友K,和他談話時不能談細節,你一問他細節,他經常很愕然地回答“忘了”。

聽不講細節的人說話是一個折磨,有時我和他聊天時會不知不覺就困得不得了,有時甚至睡著了。

一次,他又說“忘了”時,我靈光乍現,問他,你覺得你不談細節和你的媽媽有什麽關係?

這次我們談得很深,他發現,他的母親也是不能接受兒子瞞自己任何事,而他也發明了種種方式,盡可能地給自己弄出一個隱秘空間來,不談細節就是其中一種。

從此以後,他開始在我麵前說起細節來,那時我才發現,原來他講起話來是一個如此有魅力的家夥。

細節是魔鬼,此言不虛。

 

再回到房子的話題上來。

現在,房價和血腥拆遷,也許是中國人頭號問題,而我也越來越發現,你買什麽房子、你怎麽布置房子,這是你心的淋漓盡致的寫照。

王小姐是一名外企職員,精強能幹,收入頗豐,但讓她描述她的家時,聽上去是冷冷清清。說冷冷清清都不夠準確,準確的是,我會感覺到一種寒冷。

我向她講了我的這種感觸。她說,是啊,她的家是有些髒亂和冷清,她也不想這樣子,她實際上是一個很怕冷的人,她真的想有一個溫暖、幹淨而整潔的家。

那為什麽你的家是冷清而髒亂的呢?

她想了想說,可能是,她在期待著某個人把這個冷清而髒亂的家弄得幹淨而溫暖,那樣的話就太棒了!

和我談話後的當天晚上,王小姐做了一個夢,夢見她小時候待過的幼兒園,幼兒園裏髒亂、冰冷,她躺在一個懸吊著的搖籃裏,無助,絕望,覺得好冷好冷。

從夢中醒來,她明白,多年來一直陰魂不散般地纏繞著她的那種冰冷,就是幼小的時候在幼兒園裏體會過的。

她是韶關人,12月出生的,出生五十多天後,母親產假結束開始上班,而她被送去托兒所。當時正值一二月份最冷的時候,托兒所的感覺可想而知。剛被送去時的感覺她記不起來了,但三歲開始記事時,她對幼兒園很少有好的感覺。

後來,她特意問了父母,結果父母說,你幾個月大時每次送你幼兒園你都會大哭,怎麽安撫都不行,氣得我們有時忍不住會打你一通,隻有這樣你才會停下來不哭。

聽到父母這樣說,她很憤怒。不過,她沒有將憤怒發泄出去,而是立即領悟到——也許,我待在一個冰冷而髒亂的環境中,就是繼續在對父母發脾氣,同時又在期待著他們能回心轉意,將自己從冰冷、孤獨而又可怕的幼兒園中領回去,讓自己回到溫暖而幹淨的家中,回到父母的身邊。

托兒所與幼兒園的可怕經曆,是新中國後幾代人的共同遭遇。估計我們的13億人中,與王小姐有類似經曆的人要數以億計,這是一個普遍的創傷。

實際上,就算托兒所與幼兒園是完美的,幼師們經過了精細的培訓,不僅有專業技能,也有健康的心態,那麽孩子們與媽媽過早分離,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創傷。我們真的需要向歐美學習,給媽媽們一個較長的假期。

當然,我們更需要學習的,是真的給予媽媽與所有女性以極大的尊重,隻有她們首先得到尊重,她們才可能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媽媽,自己內心傷痕累累的女性要成為一個好媽媽,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至於王小姐,她不隻是自己的家一直是冰冷的,她的車也是冷冷的,這兩者都是她內心的展現。

 

年前,關於廣州黃埔一位87歲的老奶奶的報道引起了很大關注,她以撿垃圾為生並吃垃圾中的食品,實際上她有每個月2000多的退休金,也有養子一家。養子說,媽媽總是將太多垃圾撿回家,他們受不了,將垃圾扔出去,因此與媽媽有了多次衝突。

在百度上搜索“垃圾”與“老人”,你會搜到無數個類似的網頁,這也是一個蠻常見的現象。

現在我了解到,不光是老人如此,年輕人中也有這樣的情形。

我一位朋友M,她的家中堆滿了被她老公稱為的“垃圾”。或者說,這些東西至少是沒有什麽用的,而且家中堆了太多這些東西,讓家裏變得過分擁擠,這真的是一個問題。

例如,他們家的舊報紙,占了很多地方,老公很想把舊報紙扔掉或賣掉,但她總覺得,好像還有很多報紙沒有看呢,萬一它們還有用呢,那扔掉了多可惜。

聽到她說“萬一它們還有用呢”,我突然有了很深的感觸,對她說:“好像報紙就是你自己,你在自己原來家中的位置,就像報紙現在在你家的位置,不被重視,但希望被重視,希望被看到‘萬一還有用呢’。”

聽我說這番話時,她淚如雨下。

的確,她在原生家庭中,是幾個孩子中最被忽視的一個,她先是被置於一個不重要的位置,而後她習慣了這個位置,於是總是小心謹慎地縮在家中的角落裏,但心裏想著,我要向父母證明自己,我還是有用的。

證明有用沒用是重要的一個使命,她生於農村,從小體弱多病,做農活不行,因此總被笑話。

由此可以看出,你怎麽處理家中的東西,這也是你內心的寫照。

對於房子與內心的關係,我自己也深有體會。

2005年,我買房子時,在兩棟房子間猶豫,一棟光線很好、空氣流通也很好,而另一棟的兩個臥室斜對著兩條路,有點曲徑通幽的感覺,我喜歡曲徑通幽的感覺,但這棟房子的光線和空氣流通不好,而且廚房與廁所在整棟房子的正中間,也有點怪怪的。

猶豫良久後,我還是選了曲徑通幽的房子。結果,這棟房子我基本上都是待在兩間臥室裏,客廳很少使用,而來過的朋友都說,你怎麽買了這樣的房子,賣掉換新的。

後來,在女朋友的極力督促下,賣掉了這套房子,轉而租房子住。在找房子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很容易被我原來住的房型所吸引,哪怕它們的臥室沒有斜斜地對著一條路。

這時,我明白,我喜歡的好像是這種戶型,照女友的說法是,“像洞穴一樣,又像子宮一樣”。

她堅決要照陽光燦爛的房子,到現在,我們先後租過兩套房子,都是南北對流、通風且陽光燦爛的房子,我覺得住的真舒服。

看來,改變一下對房子的喜好並不難。

M買了新房子,原來她決定將那些“垃圾”一並搬到新家去,但和我深談了幾次後,M決定,讓老公來主導新家的布局,而她則一遍遍在腦海中構想,如果她想幸福快樂的人生,她該如何構建她新家的布局。

王小姐則決定,她不再等待誰來搭救她,她自己動手將自己的家與車的空間,弄成溫暖而幹淨的所在。

房子就是你的心,就是你自己。你的心改變了,你也會改變你的房子。

同樣的,你的房子格局改變了,你的心也會改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