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夢逍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聊齋--公孫九娘

(2010-02-09 10:37:27) 下一個


    小時候,都是把<<聊齋>>當做鬼狐故事來讀。 看的時候覺得有趣, 然而看完就忘, 印象不深。 若幹年前買了一本白話聊齋, 也隻在入廁時翻翻, 沒有把它當真。 這本書也被擱在書架上好些年月了。 風水輪流轉, 前些日子點兵點將地點到它。 誰知這次卻讀得入迷。 一本好書, 總有它閃光的日子, 盡管這種喜歡遲到了很多年。

    聊齋裏有許多經典之作。比如<<胭脂>> <<江城>><<小翠>> 把豆蔻少女的情態描繪得相當生動,讓人讀起來趣味盎然。這些故事多以好結局收場, 也讓讀者心上安慰。 而讀到<<公孫九娘>>這一篇人鬼愛情悲劇, 不僅使人心緒黯然, 也叫人忍不住要去翻一翻明末清初的曆史。 到底當時的統治階級做了什麽孽, 使無數年輕的鬼魂沉沒於地,有家不能回, 有愛不可持。完全一種時代悲劇。

    以下轉載網上一篇文章,對公孫九娘的故事和時代背景做了很好的描述: 

"於七一案,連坐被誅者,棲霞、萊陽兩縣最多。一日,俘數百人,盡戮於演武場中。碧血滿地,白骨撐天。”

蒲鬆齡《聊齋誌異•公孫九娘》開篇,筆底微瀾,實潛洶湧。於七並非小說虛構的人物,他是蒲鬆齡的同鄉,明末武舉人,滿清定鼎天下後,於七在家鄉聚眾起義。明史學家司徒琳說:“根據史實,十七世紀中葉的中國可以說沒有一處能逃過兵禍的侵襲。”明末國勢危殆之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朝廷大員身上最先成了一句空話,自亂潰敗,望風披靡,“闖至則降闖,獻至則降獻,一降不止則再”。倒是全國各地民間自發的抵抗鬥爭一直風起雲湧,此起彼伏,但揭竿斬木對抗鐵甲兵騎無異於以卵擊石,於七的起義最終被鎮壓,接踵而來的連坐誅殺讓膠東大地哀鴻遍野,人煙杳跡。盡管滿清政府大興殘酷的文字獄,迫使史家和文人噤若寒蟬,但駭人的曆史,至今仍透過零星的文字滴血,如袁枚《子不語•人麵豆》記述:“山東於七之亂,人死者多。平定後,田中黃豆生形如人麵,老少男婦,而耳目口鼻俱全,自頸以下皆有血影,土人呼為人麵豆。”

國殤背後是萬千黎民的家難,《聊齋誌異》另有《鬼隸》篇,言“北兵大至,屠濟南,扛屍百萬”。

蒲公在《公孫九娘》中繼續寫道“上官慈悲,捐給棺木,濟城工肆,材木一空。”比起在揚州、江陰屠城後滿城白骨露於野的慘況果然‘慈悲’。故事的開篇如此沉痛,繼續鋪陳的卻是一段纏綿淒婉的愛情故事:

十年後,一個萊陽書生來到濟南祭奠在於七案裏死難的親友,借住在寺廟裏。晚上,一位少年來拜訪,竟是當年也枉死在於七案的同鄉朱生,萊陽生驚怖不已,朱生說自己雖然已經是鬼魂,但懷舊事、念故人,讓萊陽生安心,這次來是想托他主媒,把同樣是鬼的萊陽生的外甥女嫁給自己,並邀請萊陽生來到自己所在的村莊。

這個龐大的村莊實際上是埋葬於七案死難者的亂墳崗,死者的鬼魂如同生者一樣生活,萊陽生在這裏見到自己的外甥女,她自幼喪母,由萊陽生夫婦撫養長大,十五歲才回到自己家,於七案中和她父親一起被押解到濟南,父親被處死後,她驚嚇而死。如今骨肉至親得以相見,卻陰陽兩界,萊陽生與甥女不由相對啜泣。甥女問親人可都安好,萊陽生說都好,隻是自己的發妻已經故去了,甥女感懷養育之恩身世飄零,不免又是一番嗚咽。萊陽生對她說了朱生求婚的事,甥女有默許之意,正說著話,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走進屋裏,忽見生人,忙轉身回避,甥女拽住她,說是自己的舅舅,不需相避,甥女介紹姑娘名叫公孫九娘,棲霞人,是自己的好友,還是位善詩詞的女學士。言談間,萊陽生見九娘“笑彎秋月,羞暈朝霞”的娟娟靜美,不覺心動。

待九娘走後,甥女覺察出萊陽生的心意,主動提出要為二人牽紅線,萊陽生高興之餘又擔心人鬼有別,甥女說他與九娘本有宿契,不用多慮,並約好五天後再見。五天後,萊陽生隨朱生重回鬼村,見到甥女盛裝打扮的迎接他,知道她已經和朱生完婚,甥女告訴萊陽生已經把他求婚之意向九娘的母親說了,老夫人非常高興,但說隻有這麽一個女兒,舍不得遠嫁,希望萊陽生能入贅。

這天晚上,萊陽生與九娘舉行了婚禮,洞房花燭下,公孫九娘向丈夫講述了自己如何在於七之亂中冤死:她和母親一同被押解京城,走到濟南,母親被折磨而死,她絕望自殺。枕上追述往事,九娘哽咽不能成眠,口占兩首絕句:

 昔日羅裳化作塵,空將業果恨前身。

 十年露冷楓林月,此夜初逢畫閣春。

 白楊風雨繞孤墳,誰想陽台更作雲。

 忽啟縷金箱裏看,血腥猶染舊羅裙。

弱質無依的女子,生命如浮花浪蕊消逝,遺恨人間的九娘知道眼前的幸福並不能長久,一天,她淒然地對萊陽生說“千裏柔魂,蓬遊無底,母子零孤,言之愴惻。幸念一夕恩義,收兒骨歸葬墓側,使百年得所依棲,死且不朽。”

夫婦合葬是我國古俗,如《詩•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白居易《贈內》“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公孫九娘期望萊陽生能把她的骸骨帶回家鄉,待萊陽生百年後合葬在一起,讓她的亡魂終有所“歸”。這是情深義重的重托,萊陽生承諾一定做到,九娘說“人鬼路殊,君不宜久滯。”她落著淚拿出一雙精致的羅襪給萊陽生以示長決,催促他盡快離開。萊陽生淒然走出來,久久徘徊著不忍離去。  

經過朱生家,他失魂落魄地叩響了大門,朱生和甥女出來迎接他,驚問他為什麽這個樣子,萊陽生惆悵多時,把九娘的話告訴了二人,甥女說即便九娘不說這番話,自己也會說的,這裏不是人間,不可以久居,說完淚下不止,萊陽生唯有含淚與夫婦二人作別。回到寓所,萊陽生輾轉反側,徹夜無眠。天亮後想去找九娘的墓,才發現忘記詢問墓地的標誌。夜裏他再次回到鬼村,卻不見往常的村落,月光下唯有千墳累累,他悵然展開手中的羅襪,一陣幽風吹過,羅襪瞬間化縷成煙。

回到家鄉半年,萊陽生仍不能釋懷,他重返濟南故地,期望能有所遇,走到南郊,天色已晚,隻見墳兆萬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鳴,駭人心目。忽見遙見墳崗之間隱約站著一個女子,模樣很象九娘,萊陽生忙騎馬趕過去,果然是,他下馬招呼,九娘卻轉身就走,就象從不認識他一樣,萊陽生試著再走近些,九娘臉色忽然震怒,她抬起衣袖遮住了自己的臉,萊陽生連連呼喚:“九娘,九娘!”卻始終聽不到九娘回答,她的身影早已如輕煙般散去

無從知道九娘的衣袖遮住的是否也是一雙淚眼,蒲公的行文到此為止,下筆溫厚如他卻這樣苦心寫出了聊齋故事中最殘忍的結局,歎許多許多的話沒有說完,歎人間本無忘川。災難深重的年代,通往鬼蜮的路上無從折返,萬千無辜的死者沒有人做傳。會心者,為之噎,為之咽,遂無言。

(轉自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2425&PostID=6655600)

   九娘在新婚之夜口占的兩首詩白話翻譯如下:

 往日的羅裳,已經化為灰塵,
 前世的罪孽,
枉自為它悔恨。
 伶仃十年,
嚐夠了淒涼的況味,
 直到今宵,
才看到春天的芳馨。

 淒風苦雨,吹打著三尺孤墳,
 誰能料到,
還會作暮雨朝雲。
 偶爾打開,那鏤著金的箱篋,
 不忍重見,
碧血染滿的羅裙。

    雖不及原文簡練,
讀起來也讓人背上發涼, 感覺陰森恐怖外, 心頭酸楚。 為九娘以及和她相同命運的同齡人倍感難過。 據說於七後來跑到華嚴庵出家, 還當了方丈, 享高壽而死。 他自己躲過了一劫, 但萬千人因他而死, 就算他萬事皆空, 難道心頭無愧嗎?

    中國人不愛侵略是事實,但熱衷於自相殘殺。
其實就在不遠前的中國,統治者也喜歡濫殺無度, 隻要稍有莫須有的罪名頂在頭上,平民便難逃一死。現在好象那些殘殺離我們很遠, 隻不過是暫時的平靜期。就象火山也有休眠的時候。 縱觀一下中國曆史, 動亂個幾百年總有歇息的時候。 不是人變善良民主了, 隻是在順從曆史規律而已。    
   

    因為沉重,公孫九娘的故事打動千萬讀者的心但願曆史永不重演, 九娘的悲劇再不發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鵜鶘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文,聊齋和這篇讀後都是好文
remraf 回複 悄悄話 我最喜愛《嬰寧》,不過大多數故事還是屬於窮書生意淫美女之作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