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萬聖節

(2007-08-25 19:53:36) 下一個

萬聖節又叫鬼節。北美的鬼節不同於中國的清明節,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而是充滿喜劇色彩。曲解萬聖節的故事,身邊的有兩例。

一例是我剛到蒙特利爾打工時的老板,越南華僑,他能說英,法,越,柬,廣東話,普通話六種語言,休息的時候,他喜歡同我們這些大陸來的新移民聊天。雖然發音有些古怪,但溝通還沒有問題。有一天他講起他初抵加拿大,正是十月最後一天,一下飛機,嚇了一跳,這裏的人怎麽這樣,人人畫著臉譜,穿著戲裝,房子都像鬼屋子,一時不知所措。心想入鄉隨俗吧,第二天也打扮得古裏古怪的出門,在門口遇見房東,把房東嚇了一跳,慢慢的解釋,才知道前一天是萬聖節。

還有一例是講八十年代初的一個留學生,也是萬聖節下的飛機。在機場等了半天,朋友沒來,他隻好跑去問一個老太,朋友的地址怎樣去。老太很熱情,說跟我走吧,到我家住一夜,明天一早我就給你的朋友打電話,讓他來接你,留學生沒有其它選擇,就跟老太到了她家。吃過飯正在客廳裏休息忽聽門外熙熙攘攘很是熱鬧。於是跑到門口一看,小醜,仙女,鬼怪,無奇不有。口裏還喊著:“trick or treat”,留學生倒不怕,反而興趣盎然,對老太說,哇,原來你們的夜晚是這樣的,倒是老太嚇了一跳,一疊聲的解釋,不是不是,我們一年也隻有一次,今天是萬聖節。

可見萬聖節是一個熱鬧的節日。

關於萬聖節的來源有許多故事。流行較廣的是講古代有一個女巫,人們說她是一個妖女,可是她不承認。人們就說,那就把她扔到山澗裏吧,如果她死了,她就是女人,如果她死了,她就是女妖。扔下去後,她居然跳了上來——她果然就是女妖。女妖因此與人結仇,並揚言要報複人類。人們很害怕,就在房裏擺上糖果,等著女妖來時招待她。女妖於是說,誰給我糖果,我就放過誰,誰不給我糖果,我就懲罰誰。這就是“trick or treat”(招待還是懲罰)的來源。到今天,演化成孩子們扮成女妖人等,沿街要糖的風俗。

每到十月的最後一天,夜幕降臨,孩子們就三三兩兩的出發了。他們頭戴麵具,身著戲裝,有扮吸血鬼的,有扮骷髏的,有扮仙女的,有扮巫婆的,有血流滿麵的,有假牙猙獰的,無奇不有。他們手拎大布口袋或南瓜桶,開始挨門挨戶去要糖。每一家也扮的鬼氣森森,用蜘蛛網,南瓜燈裝飾了,門前坐著化了裝的鬼神和巫婆,給孩子們發糖。

剛來那年,我兒子盼萬聖節盼了兩個月,終於來到那天,我們早早就出發了,裝扮過的房子一改白天的樣子,都變得鬼氣陰森。有的在掛滿蜘蛛網骷髏頭之外,還在院子裏埋了棺材,立了墓碑,還有點上煙火的,當然還要配上恐怖音樂,屋內的燈光忽明忽暗,極盡戲劇之能事。有一家遠遠望去十分恐怖,我們不知內有什麽機關,正提心吊膽,沒想到開門的是兒子的老師,師生相見,笑成一團。

我因此想到中外對鬼神看法相去甚遠。中國人怕鬼,於是鍾馗打鬼就成為勇氣的象征,三十夜也是趕快送灶王爺上天。外國人調侃鬼,越恐怖越好玩,讓孩子們從小就同鬼神打交道,中國人審美,絕不把骷髏擺在家裏,嫌瘮的慌,更不會讓孩子們畫鬼臉,扮吸血鬼,外國人審醜,追求怪誕,講酷,尤此可見中西性格差異,不是甚少,而是太多,所以若講文化相融,也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