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鴻零雁

異國客居, 聊記心路
正文

美國工作生活瑣記

(2007-05-05 20:25:17) 下一個

美國工作生活瑣記

 

來美工作已經八個月了,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裏與美國人朝夕相處,許多工作生活中的趣事還都能清晰的宛在昨天。因此想到盡快把它們記錄下來,以免習以為常後反而並不覺得新鮮了。

 

美國人的幽默

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幽默,但隻有你真正感受到後,才覺得那是一種健康向上的樂觀生活方式。試看這三則小故事:

故事1:學習地道的美國口語是工作中的必修課,與我在一個項目上工作的一位美國同事叫Zeeny, 他是如此的誨人不倦,經常會教我一些很有趣的語言。中午大家都帶飯在現場的辦公室裏吃,這位先生應該是非常enjoy 他的food,不禁脫口而出“The taste is so good that I want to swipe my grandmamma” 。他當時說得很快, 我不敢確信自己是否聽對了他的意思,趕忙請他say again, 這是為了不失時機的學習。他便耐心的逐個詞給我清楚地說了一遍。我雖然明白了,但實在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典雅的說法,隻敢找機會對著他使用這句話。但此君自從教了我之後,對這句話似乎倍覺得意,幾乎每天中午吃飯時都會聽到他同樣的感歎,終於有一天另外一個人忍不住對著我說:David, we need to check Zeeny’s grandmamma, because he always swipes her” 一句話簡直差點讓人笑得噴飯。

故事2:在南卡工作可以有機會參加一項在國內很難參與的活動“打獵”,當地在每年特定的時間都會允許大家在一定的範圍內獵殺規定的動物,隻要你有持槍打獵的licence ,其中以deer hunting 最為普遍。我也有機會跟著美國同事去他自己的farm 裏打獵,雖然隻能做壁上觀,但也覺得挺有意思的。後來有一天,幾個人在一起閑聊時提起打獵的事,每個人都將自己輝煌的戰績大肆渲染一番,他們最愛說的就是 I killed ┅┅。當大家知道我也參與過時就有人問我,What did you kill? 我隻能解釋我沒有licence ,花幾個小時觀看,killed nothing 話音未落,就有人反對, No, you killed more important thing. You killed time. 你看,美國人會不失時機地幽你一默。

故事3 :工地上澆注混凝土經常從淩晨3點鍾開始,為了避開交通高峰期對混凝土供應的影響,所以每次澆混凝土那天到中午時基本上是人困馬乏。一次,到了中午我已經很俄了,看看還在忙個不停的super. 就對旁邊的一位CM公司的監理說:我要去買些吃的東西,你和Mark( supper名字)要帶什麽吃的回來嗎?那個監理說不用了,他們忙完一起出去吃。等我捧著熱乎乎的炸薯條回到辦公室大快朵頤時,Mark 已經忙完了,他直盯者我一臉嚴肅地說:“David, you make me really hungry. We are good friends, I can’t believe you didn’t bring back any food for me? ”我當時覺得很尷尬,趕忙解釋我們可以share, 並且我去買之前也問了旁邊的人,知道你們要一齊出去吃才沒給你帶東西回來,還沒等我解釋完,Mark 忽然換了一幅天真的笑臉說“I am joking”。 後來我漸漸習慣美國人的這種玩笑方式。當有人在我吃東西時問我“Where is my Mcdonnal? 我則告訴他“It is just cooking

 

美國人近於頑固的自信

兩百多年承平的曆史和獨領世界風騷的今天,讓美國人幾乎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信心。我以下的經曆或可做一個佐證。

故事1:項目在進行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每當談論起這些事情時我都會說“We got the problem 然後講述一番什麽問題,後來與同事們漸漸熟悉了後,我就很少再用problem 這個詞了。 因為他們教了我兩個替代的說法。對於小的Problem 他們會說“We got the situation”;對於大的Problem他們會說“No problem, just full of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這的確是另一種樂觀主義精神。

故事2:曾經同一個老美聊天,我當時故意給他出了個難題,談到美國的曆史,我說美國的曆史比較短想看看他的反應,沒想到這位先生真是高明,他的答案讓我非常佩服,而且從他的回答中我也了解到大部分美國人的心態。他說盡管我們的曆史很短,但是“We are the world”。然後進一步解釋美國如何匯集了世界上各個國家文化的精華等等。一句“We are the world”就不難解釋為什麽世界各地的事情都有美國人在插手,這個世界警察美國人是當定了。但轉念一想他說得也未嚐沒有道理,美國這樣一個移民國家確實集中了人類許多智慧的精英,不說別的,單就美國的教育與人才就足以成為這句話的注腳。二十一世紀,什麽最重要? 人才呀!

故事3 :還有一次,就在委內瑞拉的總統在聯大發言中稱布什為devil後,我剛在網上看到這則消息,我們項目的監理就氣衝衝跑過來對我說:“伊朗的總統說布什是devil,你覺得是嗎?你說,我們派那麽多人去幫著他們維護他們的國家,我們是為了什麽?我們可以不要他們的石油,我們有技術研究新的能源原料,我們把軍隊都撤回來,看他們自己怎麽管”。 聽了後我真不知怎麽回答他的問題,覺得眼前的人天真得象個憤青,既無知又無畏。把委內瑞拉的事安到伊朗頭上,把解決人類新能源看得易如反掌。但最可敬的是舍我其誰的雄心和勇氣。

 

最後我總結出不要試圖在事情沒有發生前說服美國人,隻有在事情進展中用事實來說服他。

 

依然健在的“南北戰爭”

一部《Gone with the wind》已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絕響,但南北戰爭的遺痕仍在影響著今日美國人的生活。我們工作的地方在南卡州哥倫比亞市是當年南北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也是反聯邦一方(confederate )的重鎮,戰爭中曾被焚城。至今這裏的人們仍然會對北方人很有看法。

故事1:他們會稱北方人為Yankee 。我們項目的項目經理是一個北方人,每次他來項目時,大家都會在背後說“The Yankee is coming”,這句話在當年南北戰爭時可是戰鬥的號角啊,項目經理走後,又會有幾個人故意跨大地學一下他說話的方式。

故事2:問及南卡人關於南北戰爭的結局你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有人說Yankee 們並沒有贏,有人會說他們一直想過來但都沒有成功,比較客觀的人會無奈地說他們最後是贏了,但同時會憤憤地補上一句“但他們總是讓我們記起這件事”。問及當時黑奴對這場戰爭的態度時幾乎我聽到的答案都是,黑人是反對這場戰爭的,戰爭後沒有我們管理的黑人幾乎不知怎麽謀生了,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

故事3:一天談起美國飲食的地區差異,一個人神秘的告訴我:“你能想象北方人可以不靠rice生活嗎?他們隻吃potato”。我一下覺得方佛回到了國內,我們不也是南人愛米,北人喜麵嗎?

這就是我了解的南卡人記憶與想象中的南北戰爭史,這就是美國南方人對北方人的態度。我真想有一天找個地道的北方人問他這些問題以做個比較,但無論南北的文化差異有多大,他們都在一個共同的國度裏生活,彼此仍是相逢一笑,這背後又是什麽在維係呢?

 

基督教文明下的國度

美國是一個把“In god we trust”印在鈔票上的國家,基督教的文明深刻影響著每一個生活在這裏的人。我也曾多次被拉入教堂傾聽牧師的布道,可深受中國傳統影響的我卻不太容易接受上帝的福音。但聽多了也給我窺出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一些根源性的東西。

在美國人心目中人是原罪的,人的罪也是無法通過善行來彌補的,隻能靠神的赦免,從神到人無路可通,人永遠都不能變成神,隻有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替人類的受難,人的罪過才得以清洗,人隻有通過信奉耶穌才能重回神的天國。所以經常出現在教堂裏的一句話是“Jesus said: I am the way, and the only way”.在這些基本前提下衍生的美國文化從積極的方麵講對人是寬容的,我在工作中出現錯誤時,別人安慰我的一句話經常是“You are the human”。正因為人不是完美的神,所以都會犯錯誤,犯了錯誤大家也比較容易諒解。但從消極的一麵講就會比較放縱,因為我不是神,而且隻要我信奉神最終還可以得到赦免。同時,人不是萬能的,所以不提倡“大家”更提倡“專家”,隻要在一方麵有專長就會贏得相應的社會尊重,就象克林頓,隻要做好專業總統即使有點兒醜聞,國民也會諒解。

再反觀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神佛都是人做的,“神仙本是凡人做,隻怕凡人心不堅”,人在終極意義上是完美的。所以我們會有類似大成至聖的說法,這種文化在積極方麵講,人會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思想在本質上是絕對自由的,而且是追求完美的,所以在我們的文化中成為“大家”才能讓人肅然起敬,“專家”似乎已落於下乘了。從消極的一麵講,因為作一個完美的人是那樣的難,所以難免要神化一下, 文過飾非一下,為尊者諱一下,這樣就會讓人覺得有些虛假。

很難說哪一種文化更優,隻能說存在巨大差異的同時,又存在廣闊的互補空間。

 

尋找最佳的溝通途徑

這段算本文收尾的一點啟示。還是從一個故事說起。一天一個美國同事問我的中文名字怎麽寫,我姓王,於是突發奇想,把王字寫在紙上後,做了這樣的解釋:王,在古代中國是king的意思,最上麵的一橫代表了heaven, 最下麵的一橫代表了earth,中間的一橫代表了human 而貫穿其間的一豎代表的是能將heavenearthhuman整合在一起的integrator,隻有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才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王。我的解釋讓那個美國人大吃一驚,他頻頻點頭表示自己理解了,並且說你的解釋改變了我對你們中國人的看法,原來你們也相信有天堂。我當時也很高興,因為我選擇了一個雙方都能契合在一起的詮釋辦法。王字在中國古代確實有“通天徹地,縱貫三才(天、地、人)者為王的說法”,孔子孜孜以求的“王道”也是基於這個意思闡發的。而在西方文明中往往稱呼耶穌是真正的king 因為他是引導人類去天堂的神的使者。正因選擇了一個可以共同理解的背景,我們便一拍即合了。後來這個解釋也在我們的項目上廣為流傳。

 

 

20061017日於南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