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D18(5-07),25.7K,宿營4974M

(2010-10-24 22:02:43) 下一個
今天翻越碎石山,海拔不高,山勢少有極陡處,碎石鋪地,路麵較硬,近二十公裏上坡,下午六點抵達山口,用了九小時,後急速下山六公裏。在山口北眺可見昆侖山係,已是極遠了,之後日子難再見昆侖。後馱包又漲開一大口,用帳篷膠布勉強粘了下,再用4毫米登山輔繩捆束,否則馱包命不久矣。另兩個DEUTER馱包一個背板被貨架磨破,一個橫杆處裂開。還有一個廉價的DOITE馱包,車友用的比較多,去年走羌塘用的,補了今年丟失的  DEUTER馱包。DOITE馱包多天前就斷了一個卡扣,一直用繩子掛在貨架上,全程再無故障。不得不提DOITE馱包,除了卡口外,質量非常好,其實比昂貴的防水馱包更適於惡劣的羌塘環境。
    苦惱還是水,以為碎石山上溝壑裏會有些殘冰,卻是碎石一片,燥風獵獵。六點在山口放眼前方,天空陰霾,風暴雲遊蕩,山腳不遠處有一個白色的湖泊,便鎖定方位,抄直線下山奔去,看似咫尺,遙不可及。幹涸的河道裏發現一絲水痕,薄的用嘴也吸不起來,且是極堿水。又是一個奇跡,居然撿到兩瓶礦泉水,生產日期3.15號,我懷疑是不是早前有探礦的深入羊湖一帶,至少不會是近18天留下的,一路獨我,又或許是方向一致路線有別繞到了我的前麵?顧不得想那麽多了。

    八點半大風,且風向亂了,西方急轉東風,黑雲壓頂。趕緊紮帳,手忙腳亂,地釘被吹起的帳篷彈走一根,此時才發現沒有一根多餘的了(好像總共有10/11根地釘,記不清了),這些天都被吹走了,竟無留心。隻好一番細找,把先前吹走的地釘找到,一共就剩七根了,少一根都無法基本穩住帳篷。此後,這七根地釘寶貝似的,就是被風吹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回。再前後陸續,帳篷袋、地釘袋、帳杆袋、地布皆被風挾至荒野,消失的了無蹤跡。此說HW1.5層單人帳,由於設計問題市麵上基本買不到,然而卻是最適用羌塘穿越的,這個結果是考察了所有國外國內品牌單人帳中偶然發現的,700(或是670,記不清了)銀子進貨,物美價廉。
    另說,今天營地4974米,十八天來首次下海拔5000米。想念山上看見的湖,明天上午就可到達。

載物太重,馱包撐開

001.jpg

002.jpg (90.18 KB)

2010-10-4 15:44

北眺昆侖,隱約一道雪山便是,與他越行越遠

002.jpg

003.jpg (144.89 KB)

2010-10-4 15:44

碎石山典型地貌

003.jpg

004.jpg (111.95 KB)

2010-10-4 15:44

山頂平緩,小坡連綿,難以確定主山口

004.jpg

005.jpg (98.74 KB)

2010-10-4 15:44

005.jpg

006.jpg (37.89 KB)

2010-10-4 15:44

放眼前方,風雲四起

006.jpg 

--------羌塘腹地我是難以到達了,看了丁丁的穿越日記,對比樓主前17日的行程,可以對羌塘簡單遐想一下。羌塘西部由於高寒幹燥,植被稀少,野生動物也相對較少,而羌塘與可可西裏接壤的東段植被以及動植物都較豐富(從丁丁他們如此頻繁與熊、野犛牛遭遇可見一斑),對否,望樓主指正!!

--------羌塘東西南北野生動物都是多的,沒有孰輕孰重,隻有人進動物則退的區別,唯有中間一塊稍微少些,因深受西風環流帶影響,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濕氣流也皆難到達,所以常年寒旱,被地質學家稱為“亞洲寒旱中心”。
但羌塘又是幻覺的,“寒旱中心”僅四五日動物罕見外還是很多,尤其狼。明日就見了一群規模較大的遷徙藏羚羊種群。前十七日動物還是非常多,經常和羚羊野犛牛頭碰頭,隻是見多不怪了,不再描述。同時,遇見野生動物也是機遇,阿爾金路線也涉及,我卻沒一天見六熊。相比較來說,野生動物最密集的地方是若拉錯,多到有如牧場,這與季節也有關係,春天來了,山上的下來了,躲在被窩裏的出來了。
閑扯,中國對羌塘的長期深入考察是極其缺乏的,更別說什麽動物專項了,科學家的深入還沒有盜獵者的零頭多,包括此行也是走馬觀花,見到的成了數據,沒見到的便是零,不能成為體係,隻是個人感受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