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曾幫美國突破經濟封鎖 華盛頓也搶購中國貨(zt)

(2009-02-02 10:19:29) 下一個
文章來源: 中新網2009-02-02 00:59:12

中新網2月1日電 美國僑報消息,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正式組成美利堅合眾國,但這個新誕生的國家在歡慶勝利的同時卻不得不麵臨經濟上的困境。

而在此時,早期對華貿易使美國迅速積累了經濟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幫助美國打破了英、法、西等國的封鎖和半封鎖。進入19世紀以後,英國等國家再也無法對美國進行貿易禁運了。

美國把目光投向“發達的中國”

戰爭期間,為支付軍費,美國許多州都印發了大量的紙幣,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國庫空虛。然而,當時的英國卻落井下石。為了報複美國,英國對美國實行貿易禁運,不僅取消了對北美原13個殖民地的一切貿易優惠,還刻意抬高美國商品的關稅,嚴禁美國船隻駛入加拿大與西印度群島。



關於“中國皇後號”的書籍



“中國皇後號”抵達中國的故事

在英國的強大壓力下,歐洲國家也不願意因為和美國接近而冒犯強大的英國。以前的“盟國”西班牙背信棄義,於1784年封鎖了密西西比河口,嚴禁美國船隻通行;曾經與美國並肩作戰的法國,勉強向美國開放了西印度群島的幾個港口,但隻允許60噸以下的船隻出入。

美國一位學者在回顧這段曆史時感慨地說:“當時美國沒有資源,沒有資本,沒有商業,沒有朋友。美國與歐洲的貿易變得困難重重,經濟麵臨崩潰的危險。”

萬般無奈之下,美國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的中國。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的“繁榮”十分羨慕。

1771年,費城的一份雜誌自豪地宣稱,北美農業已經成功引進了中國的稻米、高粱和豌豆。這份雜誌滿懷憧憬地預言:“美國有一天終將成為像中國那樣人口興旺、經濟繁榮的國家。”

1782年,一個叫雷雅德的美國人在遠航太平洋歸來後,神秘地對他的父老鄉親說:“在美洲西海岸花6便士買的一張毛皮,到中國的廣州竟然可以賣到100美元!”因此,他竭力主張和中國進行貿易。

雷雅德誇大其詞的言論越傳越廣。次年11月,美國最高財政監督官羅伯特·莫裏斯忍不住給外交部長約翰·傑伊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他一定要派船隻到中國,大膽尋求兩國之間的商機,以幫助美國渡過經濟困境。

“中國皇後號”肩負反封鎖重任

1783年,莫裏斯積極行動起來。莫裏斯靠在內戰期間獨攬華盛頓軍隊中的所有軍火生意發家,組建了北美第一家私人商業銀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 紅頂商人”。精明的莫裏斯利用自己亦官亦商的特殊身份,聯合紐約商界著名人士,投資12萬美元,共同購置了一艘商船及相關的貨物。這艘非常精巧的木製帆船,配有各種新式航海設備。由於承載著莫裏斯本人和投資商的巨大希望和對中國的無限幻想,這艘360噸的商船被命名為“中國皇後號”。

為了保證首航成功,莫裏斯作了精心準備。他聘任有豐富航海經驗的格林為“中國皇後號”船長,邀請善於與人打交道的山茂召作為他的商務代理人。

1784年1月25日,紐約州州長喬治·克林頓發給“中國皇後號”兩份證件:出入港許可證和航海護照。1月30日,有關方麵頒發給該船航海證書,證書上加蓋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大印。

美國官員設想,“中國皇後號”會接觸到中國各種官員和重要人物,因此在證書上空前絕後地寫上了無數頭銜:君主、皇帝、國王、親王、公爵、伯爵、男爵、勳爵、市長、議員……

為隆重起見,莫裏斯甚至連起航日期也精挑細選,最後選定了一個當時公認的“黃道吉日”:1784年2月22日——總統華盛頓的生日。這一天,“ 中國皇後號”載著473擔人參、2600張毛皮、1270匹羽紗、26擔胡椒、476擔鉛、300多擔棉花和43名船員,揚帆起航駛向中國。

華盛頓總統也搶購了300餘件中國產品

1784年8月底,經過6個多月的航行,“中國皇後號”抵達中國廣州黃埔港。雖然廣州的官員把美國人當成了英國人,但當後來得知美國是新獨立的國家時,中國官員不僅沒有輕視,反而對他們十分友好。他們盛讚這些來自“花旗國”(清朝對美國的稱呼)的商人遵紀守法、態度謙遜。

此後,在中國方麵的大力協助下,“中國皇後號”生意開展得非常順利。在賣出帶來的貨物後,購買了大量中國貨物,其中包括紅茶2460擔、綠茶562擔、瓷器962擔和大量絲織品、象牙扇、梳妝盒、手工藝品。

在“中國皇後號”返回前,廣州官吏還特意贈送兩匹綢緞給美國政府。

1785年5月15日,滿載中國貨物的“中國皇後號”回到紐約。船長興奮地鳴禮炮13響,結束了這次曆時15個月的偉大航程。美國報紙稱這次航行是“美國商業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由於英國封鎖,美國人很難買到來自海外的貨物,因而早早就有人等在碼頭,來搶購這批盼望已久的中國貨。就連華盛頓總統也派人搶購了302件瓷器及精美象牙扇等。這趟買賣利潤高達3萬多美元。在當時,這絕對是暴利。

商船綿延不斷駛往中國成為一大奇觀

由於這次與中國的直接貿易起到了突破禁運的作用,它的策劃人莫裏斯可謂名利雙收。在從中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他本人也一躍成為美國聯邦政府第一任財政部長。美國政府決定,由莫裏斯負責對華貿易,以解決當時的經濟困境。

為了推動對華貿易,美國國會向全國發布了對此次航行的通報表揚信。各大報紙爭相報道此事,並發表大篇幅的評論,稱此行是“一次有遠見卓識的、成果豐碩的航行”。在政府推動與巨額利潤的刺激下,美國出現了第一次“中國熱”。不僅幾百噸的商船(在當時的美國稱得上是“巨輪”了)揚帆遠航,前往中國,甚至連一些幾十噸的小船也不畏艱險,載著有限的貨物駛向廣州。一時間,在通往中國的航線上,美國商船綿延不斷,成為一大奇觀。從此,美國對華貿易從無到有,迅速超過荷蘭、丹麥、法國等國。18世紀90年代以後,已經僅次於英國排在第二位。

中國商人也對處於困境的美國商人十分照顧,經常把貨物賒給資金不足的美國商人。對此,美國商人感激之餘大加誇讚,認為中國商人“在所有交易中,是篤守信用、忠實可靠的,他們遵守合約,慷慨大方”。

早期對華貿易使美國迅速積累了經濟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幫助美國打破了英、法、西等國的封鎖和半封鎖。進入19世紀以後,英國等國家再也無法對美國進行貿易禁運了。

摘自武漢《中華傳奇》雜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