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的另一麵 ---- 編者 周文 2005-5

(2006-05-22 17:38:02) 下一個

毛澤東的另一麵

編者  周文

20055

  

 

編者的話

第一篇                     帝王思想,暴君作風

第一章                     水秀山靈,孕育帝王胚子

天時地利,鑄成九五至尊

第二章                     遊湘江,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悵寥廓,滄茫大地誰主沉浮

第三章                     詞抒情,曆代帝王於己均遜

詩言誌,今朝君主非我莫屬

第四章                     稱救星,敢冒天下大不韙

呼萬歲,掩耳盜鈴欺世人

第五章                     樹權威,大搞個人崇拜

立偶像,鼓吹神人和一

第六章                     愚化黎民,設置各種禁錮

強化統治,采取階級鬥爭

第七章                     階級鬥爭,慘絕人寰

草菅人命,殘害無辜

 

第八章                     飛揚跋扈,暴君作風終顯露

獨斷專行,帝王姿態現原形

第九章                     遵帝王陋習,終生製如願

沿封建舊製,世襲夢難圓

第十章                     欺世盜名,想做明君

弄巧成拙,卻是暴君

 

 

 

 

 

 

 

 

 

 

 

 

 

 

 

 

編者的話

毛澤東是一代偉人,這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公認的。他的偉大在於,以他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領導的中國工農革命,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建立了獨立自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兩千多年來,從陳勝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到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曆次農民起義均以失敗而告終。即使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製,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也未能改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隻有毛澤東就做到了這一點。這就是他偉大的一麵。可以肯定的說,他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和發展,為中國各族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建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功勳,然而,毛澤東還有其不偉大的一麵,即是有功也有過。

對於毛澤東的功過是非的評論,曆史自有公論。但評說不一。19816月,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毛澤東作出的評價結論是:“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這是在當時曆史條件下作出的結論。這個結論對毛澤東的功過作了“七三開”的評價。

在《紅牆紀事》一書中記述了中共十大元老之一的陳雲對毛澤東的功過作了“五五”開的評價。他把毛澤東一生分成三個階段:從1927年到1949年建國,是完全正確的;從1949年到1966年一半是正確的,一半是錯誤的;從1966年到1976年,是完全錯誤的。這個評價有其曆史性,客觀性。這是陳雲站在領導階層的高度,從宏觀方麵作出的理論性的評價。

編者通過對現實社會的洞察和對民間實情的了解,竊以為,毛澤東的功過隻能是“三七”開。一般的老百姓對毛澤東都認為是“開國有功,建國無能”。但是一提到苦日子的切膚之痛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無不談毛色變,不寒而栗。俗話說,天地之間有杆秤,這秤砣就是老百姓,老百姓最講實際,有吃有穿,自由安定,這是老百姓的企望,誰能做到這些,誰就是好皇帝,好領導。而毛澤東統治的二十七年,一樣也沒有做到。所以,老百姓的評價是最實在最公平的。因此,根據以上的情況,我認為,毛澤東的一生應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27年到1949年建國,大部分是正確的,小部分是錯誤的,其正確的一麵前麵已經述明,其錯誤體現在三個方麵:其一,在中央蘇區處理“AB”團的問題上,過“左”過激,濫殺了數萬無辜。其二,他的生活作風給黨內外造成了不良影響。其三,在延安整風和搶救運動中,他懷疑一切,排除異己,鬧得延安遍地是特務。縱容康生胡作非為,錯整錯殺了不少好人,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使一些奔赴延安的進步青年和歸國華僑對共產黨喪失了信心。第二階段是從1949年到1957年,毛澤東的想法是正確的,做法是錯誤的,他想實現耕者有其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土地改革,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在土改中采取了慘絕人寰的殘酷的階級鬥爭的手段,沒收了地主除土地以外的所有財產,侵犯了人權及生命財產。複查土改又把富農化成地主,中農化為富農,擴大了專政對象。他想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實行了鎮壓反革命,但在鎮反運動中,搞擴大化,濫殺無辜。他想發展經濟,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則想一不登天,實行“一化三改”,農,工,商業全部實行公有製,大大打擊了民族資本家,工商業者和農民的積極性。結果適得其反。第三階段是從1957年到1966年,是完全錯誤的。從1957年起,毛澤東開始向“左”轉。從此以後,他所製定的一切方針政策,所開展的一切政治運動都是過“左”過激的,給黨,國家,人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1957年的反右派鬥爭,全中國一百多萬知識分子被錯劃為右派分子,致使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大大受損。1958年大躍進,大煉鋼鐵,得不償失,經濟損失慘重。1959年的反右傾鬥爭,打倒了黨內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大批老領導老幹部。使黨的事業嚴重受挫,毛澤東未能采納彭德懷的意見,繼續一意孤行而釀成了1960年餓死幾千萬人的大禍。接著又是反“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四清”,“社教”。攪得廣大幹部群眾不得安寧。第四階段是從1966年到1976年,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這十年,毛澤東不隻是在犯錯誤,簡直就是在犯罪。在這十年中,他不斷製造分裂,挑起武鬥,誅殺忠良,殘害無辜,肆意破壞生產,毀滅文明。十年文化革命,就是十年浩劫。給黨和國家帶來的損失以及給全國人民帶來的痛苦,磬竹難書。

偉人犯錯誤與凡人犯錯誤是有天壌之別的。罪大惡極的犯罪,也不過是殺人放火,強奸擄掠,貪汙盜竊,如此而已,其涉及麵和造成的各種損失是有限的,偉人犯錯誤就大不相同了,其涉及麵之廣,影響之深,損失之大,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例如,大躍進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200億元,由此而帶來的三年苦日子,全國餓死,病死的老百姓數以千萬計。文化大革命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0億元,受迫害致死,致殘,各派武鬥致死,致殘的幹部,群眾數以百萬計,受誅連的人數以千萬計。科技,教育,文化幾乎毀滅殆盡,生產停滯,經濟蕭條,人才青黃不接,幾乎到了亡黨亡國的邊沿。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就改,即是賢者。古代虛心納諫的明君,如齊威王,唐太宗等,他們貴在有自知之明,自察之明,自糾之明,自正之明。毛澤東犯了錯誤,則不能自知,自察,即使能自知,自察,也不能自糾自正,而是一錯再錯,直至不可收拾,以致釀成災禍,產生悲劇,更可悲的是,毛澤東犯了錯誤,不能由別人指出,更聽不進別人善意提出的改正錯誤的意見。如果有人指出,他就犯了楊修洞察曹操肺腑之大忌。毛澤東就要像曹操對待楊修一樣地對待提意見者。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彭、黃、張、周就是楊修式的悲劇人物。為了維護個人的權威,他可以置黨和國家的利益,人民的生命財產於不顧,並且不擇手段地把提意見者整跨,甚至整死。三年苦日子,餓死人了,他還要堅持“三麵紅旗”,“文化大革命”,攪得全國烏煙瘴氣,他還要堅持下去,並且說過十年,八年還要來一次文化大革命,揚言誰要反對“文化大革命”,就要砸爛誰的狗頭。真是不可理喻。

外國人對毛澤東的評價,見仁見智,總而言之,他們大多數是根據與毛澤東短暫的接觸和一些文獻資料來對毛澤東作出評價的。這樣,他們見到的隻是毛澤東偉大的一麵,而對毛澤東不偉大的另一麵是不甚了解的。但是,也有的把毛澤東與周恩來對比,相形見拙,使毛澤東不偉大的另一麵略有顯露。例如,197618日和99日,周恩來和毛澤東相繼逝世。而周恩來逝世時,聯合國總部為他下了半旗;毛澤東逝世時,聯合國總部則沒有下半旗。聯合國總部為周恩來逝世下半旗致哀,這是聯合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許多國家的外交官為此憤憤不平並措辭激烈地向總部提出質問。出來回答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他站在總部門前的台階上,隻說了一分鍾,便讓所有激憤的外交官們平靜下來,他們啞口無言,繼而報以雷鳴般的掌聲。瓦爾德海姆是這樣說的:“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了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一,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但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分錢存款;二,中國有十億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可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的一條,在他逝世的時候,總部將照樣為他下半旗。完了。”

這說明毛澤東確實沒有周恩來偉大。並且他不偉大的一麵,給黨,國家和人民造成了慘重的損失。這就是我編寫這部書的原因之一。其次,寫毛澤東偉大的一麵的書實在多於牛毛。如《毛澤東》,《毛澤東傳》,《晚年的毛澤東》,《毛澤東和他的分歧者》,《我眼中的毛澤東》,《掌上千秋》,《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毛澤東斯大林莫斯科會晤前後》,《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領袖淚》,《毛澤東和他的繼承者》,《走向神壇的毛澤東》,《毛澤東的孩子們》等幾十種都是首版發行幾萬乃至幾十萬冊的書籍。還有〈〈毛澤東的光輝〉〉,〈〈天上太陽紅彤彤〉〉,〈〈讀毛澤席的書〉〉,〈〈毛澤席著作像太陽〉〉等幾十首歌頌毛澤東的歌曲唱帶。這些都是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佳作。我認為應該以毛澤東自己的“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對毛澤東作“一分為二”的剖析,讓人們了解其不偉大的一麵,這是我編寫這本書的目的。再次,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人們開始對毛澤東進行反思:既然毛澤東所發動的一係列運動,如反右派,大躍進,反右傾,文化大革命等都被徹底否定了,為什麽對毛澤東本人就不能作批判性的評論呢?因此,開始出現一些紀實文學和理論專著,如〈〈紅牆紀事〉〉,〈〈特寫中南海〉〉,〈〈四人幫全傳〉〉,〈〈毛澤東和他的女人們〉〉,〈〈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風雲七十年〉〉,〈〈文化大革命間史〉〉,〈〈紅衛兵祭〉〉等。這些作品雖然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毛澤東的評價和批判,但是措辭委婉,語意含蓄,有的還沒有脫離偉大光環的窠臼,甚至說毛澤東犯錯誤其出發點是好的,犯了錯誤也是偉大的。有的隻是從宏觀方麵作了理論性的闡述,毛澤東犯錯誤隻是對國內,國際形勢作了錯誤的估計和判斷。有的則沿用十一屆六中全會的評論說:文化大革命是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我認為這都沒有擊中要害。作為共產黨的領袖,做一些共產黨所不容許做的事情,犯一些共產黨所不容忍犯的錯誤,難道這還有什麽好的出發點?這還有什麽可辯解,可原諒的嗎?這正是本書所挖掘的根源。

本書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麵,即從四個方麵的描述來反映毛澤東的另一麵:一是帝王思想,暴君作風;二是荒淫無度,亂綱亂倫;三是不懂經濟,無視科學;四是殘害異己,誅殺功臣。這四個方麵基本上是毛澤東犯錯誤的曆史動因和思想根源。

本書的材料來自三個方麵;

第一,有關重要曆史事實,本人不敢杜撰,又不可能查閱重要檔案和采訪相關人物,隻好取材於各大家之作。有的直接引用,有的則取其意而未引其文,所以沒有逐一注明出處。

  第二,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社會現實,本人經曆了解放後的曆次政治運動,上世紀60年代為避難而“流竄”過西北,中南,華東十幾個省,所見所聞,千奇百怪,無奇不有。雖然是發生在一時一地的事情,但也可見一斑。

第三,是本人根據史實和社會現實所作的評論,難免有偏頗和過激之處,但絕無惡意攻擊和無理推斷。所作評論,有理有據。

毛澤東辭世已近三十年了,雖已壽終正寢,但還陰魂不散,一些靠階級鬥爭吃飯,靠造反起家的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的“英雄”們還念念不忘毛澤東時代的輝煌,作威作福的好處。絕大多數在毛澤東時代吃盡苦頭身受其害的幹部群眾,雖還心有餘悸,但對痛楚已經漸漸淡忘。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根本不相信有大躍進,苦日子,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史實。一旦跟他們提起,他們認為簡直是天方夜談。我認為,作為毛澤東時代的見證人,有責任,有必要將這段曆史如實地留給後人。以告戒後人,警示後人。                 周文  20055

 

第一篇   帝王思想  暴君作風

    把毛澤東從其高築的思想祭壇和締造的主義神殿上請下來,作為一個凡胎俗子來描述,再透過一係列曆史事實,不難看出:毛澤東原是個激烈的封建主義的造反者,卻又不自覺地建立了自己比封建王朝還封建的新王朝。他奮鬥一生也沒能戰勝他為之深惡痛絕的封建主義。封建主義卻以三千年的文化根基戰勝了他,塑造了他。使他從一開始革命就自覺或不自覺地為建造自己的神壇而苦心經營。他從來不讀馬列的書,而是對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情有獨鍾。據稱,他對此書閱讀了二十餘遍,並圈圈點點,密密麻麻的作了批注。〈〈資治通鑒〉〉是記述中國封建社會曆代王朝興衰,曆代帝王成敗的曆史巨著。司馬光編著此書的目的是要發揮“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以史為鑒的社會功能。毛澤東讀此書的目的則是“善可為法,惡亦為法”地全盤繼承了,可他學習明君不足,仿效暴君有餘。對他來說,這本書確實發揮了以史為鑒的“功能”。可見,毛澤東是一個地道的封建主義者,從來就不是一個共產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一部〈〈資治通鑒〉〉造就了他的帝王思想和暴君作風。他比秦皇還秦皇,比漢武更漢武。這也決定了他和他的同事們,統治下的黎民們的悲劇關係。

   〈〈尚書.堯典〉〉雲:“詩言誌”。從毛澤東的諸多詩詞中反映出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有了主宰世界,指點江山的帝王思想。隨著革命事業的進展,政治上,軍事上的得意,這種思想更為顯露。早在1936年陝北瓦窯堡時就與女作家丁玲談起了如何封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事情。當確定了他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後,便開始玩弄權術,為鞏固自己在黨內的最高領導地位,不擇手段;特別是入主中南海之後,處處事事,惟我獨尊,頤指氣使,搞一言堂,家長製,獨斷專行,罵人訓人,霸道成性。他聽不進半點不同的意見,他總是使別人處於服從和歌頌他的地位,他並且有病態的疑心,誰提出不同的意見,就認定誰是“抗旨不遵”,想奪自己的權,必將致於死地而後快。他毫無愧色地接受“救星”,“萬歲”,“紅太陽”等稱號,貪天功為己有。

毛澤東不但搞終身製,還想搞世襲製。生活不能自理,行動要人攙扶,說話口齒不清,還要主持中央工作,躺在龍椅上不肯退位。直至駕崩才宣旨傳位。他很想搞世襲製,但天不由人,使他的夢想破滅。

 

 

 

 

 

 

 

 

 

 

 

 

 

第一章                   水秀山靈  孕育帝王胚子

天時地利  鑄成九五之尊

韶山衝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山靈水秀,氣宇軒昂,有桀驁不訓,無往不勝的氣勢。確有滋生帝王之靈氣。當年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參觀了韶山衝毛澤東故居後,感慨萬千,欣然揮毫題詞:山川資俊傑,時勢造英雄。1963326日,身為毛澤東靡下的元帥葉劍英親臨韶山,觀現地奇景,思往昔歲月,也欣然命筆賦詩:

六億同胞呼萬歲,五洲誌士稱導師

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風物耐人思

吳玉章的題詞和葉劍英的賦詩暗示了這塊風水寶地注定要出毛澤東這樣勝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風流人物。這雖然是事後之言,馬後之炮,但是說明了正是這塊風水寶地,孕育了毛澤東這顆帝王胚子。

18931226日(農曆1119日)辰時。毛澤東在湖南湘潭韶山衝的一個農民家庭裏降生了。毛氏家族源遠流長。相傳最早的毛姓為周武王滅商之後,他封自己的弟弟叔陳為毛伯。毛伯的子孫世襲其土地,故被稱為毛氏。從毛伯到毛澤東一共九十二代,即是說毛澤東是毛伯的九十一代孫。與毛澤東構成直接血緣關係的祖先,則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的戰亂時代。

元朝末年,各地反元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江西省吉州府龍城縣(今江西省吉水縣內)的青年農民毛太華因迫於生計,投奔了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隨軍遠征至雲南。朱元璋令其長子朱英親率部分遠征將士駐守雲南,以圖世代治滇。毛太華也隨之被派往邊遠的讕滄江邊(今雲南讕滄拉古族自治縣)駐守。不久,毛太華便在當地娶妻生子。至明洪武13年(1380年),年過半百的毛太華因長期戍邊,屢建軍功,遂被封官,攜妻子王氏,長子毛清一,幼子毛清四,遷入湖南省湘鄉縣城北門外締紫橋。十餘年後,他的兩個兒子又移至湘潭縣韶山衝。此後毛氏便在韶山衝一帶繁衍生息。毛太華也因此而成為韶山衝毛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由毛太華至毛澤東時隔五百餘年,相傳二十代。整個韶山的毛氏家族從第一代至第六代都沒有固定的譜係。直到清乾隆二年(1737年),才第一次修了譜係,並製定了從第七代開始,可延續二十代的固定譜係,即:

玄顯榮朝士,文方遠際祥;祖恩貽澤遠,世代永承昌。

很顯然,毛氏第一次修譜的族長早已期待著毛氏子孫出現光宗耀祖的偉人。清光緒七年(1881年),韶山毛氏二修族譜,在原訂譜係的基礎上,又續訂了二十個,即:

 孝友傳家本,忠良振國光;起元敦聖學,鳳雅列明章。

果然不辱祖先期待,在譜係第十四代“澤”字輩出了一位光宗耀祖的偉人毛澤東。真乃帝王有種,將相有根。

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母親文七妹,曾生有兩個孩子,不幸夭折,毛澤東是第三胎,文七妹惟恐毛澤東也不能長大成人,便把他抱到外祖父家唐家培的一座石觀音小廟,叩拜當地龍潭中的一塊巨石為“幹娘”,寄名石頭,又因毛澤東排行第三,故取名“石三伢子”。寓意堅如磐石,希冀長命百歲。譜名“澤東”,便有了澤潤華夏大地,恩惠東方的深刻含義。毛澤東後來取潤之為字,澤與潤字義相近,均含有雨露滋潤之意,其名乃父母所賜,其字是自己所取,從其名字,就可看出,早年毛澤東就有成為一代“救世主”的想法。

在毛澤東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一邊讀書一邊放牛,讀書是好學生,放牛是“牛司令”,毛澤東在孩提時代,與同齡人打娃娃仗時,就自稱為同齡人的“首領”了。

毛澤東自幼就喜歡那些造反的綠林好漢,藐視權威,不畏強暴,敢於造反。

毛澤東在讀私塾時,老師鄒春培要他起來背書。毛澤東望了望老師,依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覺得自己有理,便說:“老師坐得,為什麽我坐不得。”

有一次,他為同學打抱不平,老師要罰他。他拎起書包頭也不回地走出了課堂,還說:“我要找一個不打人的地方讀書去。”他不敢回家,因為父親的巴掌比老師的戒尺還厲害。他想到縣城去,可又找不到去縣城的路,隻好在大山中亂轉,餓了撿野果子吃,渴了喝山泉水,天黑了就躲進山洞裏睡覺。三天後,才被家人找了出來,他原以為肯定要挨一頓揍,出乎意料之外,父親沒有打他,反而比過去更親熱些,老師也未責備他,還客氣地拍拍他的肩膀。

還有一次,毛澤東十三歲時,父親在眾多客人麵前給他難堪,罵他“懶而無用”。這種羞辱激怒了毛澤東。他當眾同父親頂起嘴來:“說我懶,年紀大的應該多做事,你年紀比我大兩倍,應該比我多做兩倍的事。”接著,他憤然離家出走。父親出來追趕,責令他回去。他便跪在水塘邊,威脅說:“你在追打,我就跳塘。”父親被兒子的話嚇住了。隻好提出條件講和,要他向父親下跪磕頭。毛澤東也提出,隻要不再打他,他可以跪一條腿磕頭。結果雙方妥協才平息了這場父子風波。

通過這兩件事,毛澤東嚐到了反抗強暴的甜頭。1936年,毛澤東同美國記者斯諾談到此事時說:“我從這兩件事中認識到,用公開的反抗來保護自己的權利時,對方就會妥協。”

毛澤東時常回憶兒時的故事。從中吸取生活的哲理,並把它升華到理論用於他的政治鬥爭之中。

毛澤東的恩師李清先生曾傳授毛澤東做人做事的真諦:       硬就硬,莫激烈;軟就軟,莫投降。

毛澤東把這兩句話加以發展,並賦與了馬克思主義的表達方式,

這就是毛澤東創造的鬥爭哲學。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由此決定了他鬥爭不息的一生。他過不了平靜的日子。老百姓想安居樂業期望和平,他認為這是修正主義的和平演變。他想方設法發動一個又一個的政治運動,攪得老百姓不得安寧。

這就是韶山衝的“山川”所“資”的“俊傑”。

有關“風水”一說,我倒碰到一位風水先生,他的解說令人信服。1964年,我在江西省樂安縣修樂(樂安)穀(穀岡)公路。一次到縣城挑米,中途遇雨,走進一家農舍避雨,走進大門,隻見一副醒目的中堂:“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農家主人是一位年逾古稀,風度翩翩的白發老頭。我很有禮藐地說:“看來,老先生家庭一定是書香門第。”他也很謙虛:“哪裏哪裏。稱呼“先生”不妥,還是稱‘同誌’好。我隻讀過幾年私塾,但對《幼學》特別感興趣,地理風水略知一二。”他見我是修路工人,就毫無拘束的擺起龍門陣來。我也順勢問起一些事情。他如數家珍似地從大革命談到當時正在進行的社教運動。

他說,毛澤東是真命天子。在反圍剿時,幾次遇險卻能化險為夷。我們江西老表不惜身家性命跟著他出生入死鬧革命,也就是指望後來能過上好日子。解放後也確實好了兩三年。1953年,開始搞統購統銷,以後接著就是合作化,大躍進,三年苦日子,反“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現在又搞“社教”,打53年起,老百姓就沒過一天安穩的日子,沒有吃上一頓飽飯。……毛主席登基後,變了!曆朝曆代。開國天子總是要大赦天下,休養生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毛主席卻反其道而行之,恐怕是不順天時,不得人心,氣數將盡。……1950年縣農協組織我們去參觀了韶山。那地方確實是山靈水秀,氣宇非凡,是出真命天子的地方,但我仔細一看,後氣來勢較弱,腹地比較狹窄,朝向不是很開闊。後氣來勢較弱,說明天子的氣數不遠;腹地狹窄,印證天子心胸狹窄,不能容人;俗話說,將相項頭堪跑馬,公侯肚裏可撐船。作為天子,那器量就更大咯,我看毛主席的器量還比不上咱老百姓。朝向不開闊影射天子目光短淺,沒有放眼世界和麵向未來的大誌,隻顧自己的權力不受影響,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聽了他的一席話,我覺得很有道理。雨停了,我挑米上路,邊走邊想。根據過去的社會現實,老人的話已經得到了驗證。今天看來,老人的話更是有先見之明了。

毛澤東之所以成為頂天立地的“俊傑”“英雄”,固然受“山川”所“資”,也離不開“時勢”所造。他領導的共產黨和工農紅軍順了“日寇侵華”之“天時”,占了“陝,甘,寧”邊區之“地利”,得了期盼翻身的四萬萬工農大眾之“人和”,在與蔣介石爭天下時,順而利之地奪得了九百萬平方公裏的江山。真是時勢造英雄,天時,地利,人和,使他成就了帝王大業,位處九五至尊。這也是他後來滋生“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心理資本。導致他後來注定的悲劇結果。

對於順了“日寇侵華”之天時,毛澤東自己也深有體會。當時蔣介石雖然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但其主要精力還是投入到了攘外方麵。李宗仁指揮的台兒莊血戰和蔣光鼎,蔡廷鍇指揮的十九路軍保衛上海之戰,在當時是震驚世界的。林彪指揮的平型關大捷與之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西安事變後,更迫使蔣介石全力抗日,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如魚得水,迅速發展,直至彭德懷在中原打了個百團大戰,蔣介石才如夢初醒。此時來對付共產黨已為時晚矣。毛澤東曾因此而遷怒於彭德懷,言其暴露了八路軍的實力。彭德懷也因此獲罪於毛澤東。

1972年,中國共產黨與日本正式恢複邦交。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率領日本政府代表團訪問北京,據說集體借了四十億美元的侵華戰爭賠款,準備賠償給深受戰爭之苦的中國,以求得中國人民的寬恕從而發展邦交。當時。周恩來向毛澤東匯報,毛澤東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說:“要什麽戰爭賠款?日本人不侵略中國,我們早叫蔣介石吃掉了。我早就對日本公明黨,社會黨的朋友們講過了。作為共產黨,我們要感謝日本軍國主義呢……”毛澤東把日寇侵華的慘痛曆史時期,作為發跡的大好機會,視億萬中華同胞慘遭蹂躪的痛苦為兒戲,還大言不慚地說要感謝日本軍國主義。真是喪盡了民族氣節和天理良心。更嚴重的是當年簽訂的〈〈中日友好條約〉〉中有放棄戰爭賠款一條。此條協定比〈〈南京條約〉〉的割讓香港,《馬關條約》的割讓台灣的賣國罪行還要罪加三等。割讓的國土在國力強盛時尚能收回。而放棄“戰爭賠款”是出賣了日寇侵華戰爭中被殺戮,被蹂躪的四萬萬同胞的靈魂和血肉,這是永遠也收不回的。至使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數千萬軍民都成了冤魂。數十年後,南京大屠殺中被殺害的三十多萬遇難同胞的親屬,全國各地被蹂躪,摧殘的慰安婦,鬆花江上被日寇遺棄的化學武器造成終身殘疾的船工,乃至200384日,齊齊哈爾發生的日軍遺棄化學武器泄露事件,造成1人死亡,40多人受傷的惡性事件,其親屬請律師控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方正式向受害者謝罪,提供醫療援助和賠償,都被日方法庭以“中國政府放棄戰爭賠款”為擋箭牌遭到拒絕。當年毛澤東為攫取慷慨大度的個人名譽,而出賣中國人民的靈魂和血肉,真是卑鄙至極,可惡至極,將會遺臭萬年,遭後人唾罵。還是中共十六大產生的領導集體力挽狂瀾。以“中國政府放棄戰爭賠款,而民間並未放棄戰爭賠款”為由,才使得中國公民因日軍遺棄化學武器泄露而中毒的受害者得到了一定的賠償。但在八年抗戰中,人民遭受的慘重損失卻是永遠也無法追回了。

至於占了“陝,甘,寧”邊區之地利。這是明擺著的事實。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經過整整一年的二萬五千裏長征。三十多萬主力紅軍到達陝北瓦窯堡時,隻剩下三萬多毫無戰鬥力的老弱病殘了。如果沒有劉誌丹,高崗早早開辟的陝、甘區根據地,這三萬多人到何處落腳安身。不也早成了國民黨,馬家軍閥的鍋中肉嗎?西安事變後,實現國共合作,形成了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取得了合法地位,領著蔣介石的俸祿、軍餉,卻發展自己的割據勢力,陝北地處抗日大後方,日寇侵華勢力鞭長莫及,八路軍迅速發展,“地利”是一大有利條件。

件頭寢

得了“人和”,就更不用說了。窮苦的工農大眾,隻有革命,才能翻身。尤其是小生產者有依靠“救世主”、“大救星”的傳統心理和習慣。紅色思想的廣泛宣傳、鼓動和教育,使這些人跟定了共產黨和毛澤東,並且英勇戰鬥,奮不顧身,取得了革命的最後勝利。

因此說,天時,地利,人和使毛澤東成就了帝王大業。

                      

 

 

 

 

 

 

 

        第二章   遊湘江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悵寥廓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毛澤東出身農家子弟,少年時代隨父學農三年,1910年春,到韶山東茅塘私塾`師從堂叔毛鍾麓。毛鍾麓曾在雲南蔡鍔將軍麾下供職,是一位見多識廣又頗有主見的秀才。他不僅向毛澤東講授了《綱鑒類纂》,《史記》,《日知錄》等書本知識,而且傳授了一些時論,提供了一些新書。毛澤東開始確立救國救民的誌向,便離開閉塞的韶山,前往東山高等小學求學。這是毛澤東人生曆程中的第一個轉折。入學考試的作文題是“言誌”。時任東山高等小學校長是李元圃親自閱過毛澤東的作文試卷之後,禁不住大加讚賞。除此以外,毛澤東還寫過《救國圖存論》,《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