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隻眼睛看以黎衝突 zt

(2006-08-23 00:43:26) 下一個
第三隻眼睛看以黎衝突 送交者: 我看不過去) 第三隻眼睛看以黎衝突 是誰引發了這場衝突? 一般認為,黎巴嫩真主黨襲擊以色列哨所、俘虜以色列士兵的行動導致了這場全球數十億人關注的人道主義災難。這種說法最初來源於以色列官方和美國主流媒體。但,這裏有意或無意地掩飾了這場災難的更深層次的誘因。眾所周知,巴勒斯坦內部局勢因“獄中協議”已嬗變到一個重要關口。“獄中協議”是由目前被關押在以色列境內監獄中的巴幾個派別領導人聯名簽署的,其要旨是呼籲按照1967年中東戰爭前的邊界建立與以色列毗鄰而居的巴勒斯坦國、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以及組建聯合政府等。不言而喻,不管這份“犯人文件”是否含有積極的含義,但由於是在人家的槍口下促成的,多少帶有點屈辱的味道,甚至連“城下之盟”都不是! 巴勒斯坦內部支持這項“城下之盟”的民意高達90%, 實施的唯一的障礙就是對以色列、巴難民和土地等戰略性問題一直采取強硬態度的哈馬斯派。幾個月前的聯合國安理會的第1680號決議明確點明要解散在難民營裏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隻是沒有給以色列軍隊行使這項權力的榮譽。得益於在顛沛流離的困境中所培養出的生存智慧和在險惡環境中產生出的政治謀略,以色列精心地設計好了取締哈馬斯的政治圈套。它為了激怒哈馬斯中的激進派,以色列對哈馬斯領導人實行炸彈襲擊、定點清除。有勇無謀的哈馬斯果然不得不鋌而走險。6月25日,多名巴武裝人員襲擊了以色列一個哨所,綁架了一名以色列士兵以圖用他換回在以色列監獄中的巴領導人。終於獲得借口的以色列大軍潮水般地闖入巴勒斯坦人的加沙,開始了向哈馬斯的≤賬”。他們關押了包括財政部長、耶路撒冷事務部長等在內的64名哈馬斯的政府部長和立法委員,他們有的人被帶走時還被蒙著眼、戴著手銬。。。 對於黎巴嫩,以色列也是采用相同的手法。今年5月,以色列的摩薩德在黎南部炸死了傑哈德的兩名領導人,同一天真主黨對以色列進行了報複。在此之前的5年裏,雙方衝突不斷。也就是說,雙方處於交戰狀態,真主黨曾經綁架過幾次以軍士兵,後來用他們交換了以軍關押的真主黨成員。7月12日,真主黨越過“藍線”對以色列占領的黎巴嫩領土薩巴阿農場進行了襲擊,擊斃7名以色列士兵,抓走2名以軍士兵。事件發生後,以色列大舉轟炸黎巴嫩並入侵黎南部,從而拉開了這場衝突的序幕。所以,我們看到了兩場戰爭,一場是從1982年到今年7月12日以來以軍和真主黨一直在打的戰爭,這場斷斷續續的戰爭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引發的。另一場是7月12日以來突然升級的戰爭,這是以色列選擇的。真主黨事後承認的,他們也沒想過以色列這次為什麽有那麽大的反應。 如果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實質,讓我們來聽聽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剛剛發表的評論。摘出其中的幾句話:“這場戰爭並不是偶然發生的。真主黨對兩名以色列士兵的綁架隻是提供了借口,隨後在以色列人嚴重過火的反應中,在他們給黎巴嫩帶來的死亡和毀滅中,人們遺忘了這一點。” 支持此觀點的另一個證據就是納斯魯拉的講話,他們從抓獲的以軍俘虜中得知,以軍原本計劃在10月前對黎南部真主黨武裝發起攻擊,隻不過原計劃因這次真主黨武裝的襲擊事件而提前了。不管此消息是否屬實,但聯合國安理會於5月17日通過的第1680號決議就再次重申了解散非政府民兵組織(主要指黎真主黨和巴哈馬斯)卻是白紙黑字,隻是被以色列給“代勞”了。所以說,導致這場人道主義災難的是信奉“以百倍地報複”政策的以色列,還有那個根本沒有公理而言的聯合國安理會! 真主黨的行動真的有後台嗎? 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7月13日的中國報紙在題為《以色列遭突襲吃大虧》的綜合報道中引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中東問題專家的話來說:它“是一次醞釀已久,並且受到外界力量支持的戰爭行動”。數日後的美國主流媒體也異口同聲地指出伊朗和敘利亞是這場衝突的“幕後策劃者”。著名的《華盛頓觀察》周刊的評論家利伯爾預測說“敘利亞和伊朗一直站在黎巴嫩真主黨身後,為它提供武器和金元,而真主黨之所以敢和以色列叫板,也是這兩國為之開了綠燈。我想敘、伊未來的確有直接參戰的可能”。 事實上除了真主黨武裝的生存問題外,位於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三國交界處的薩巴阿農場才是這場衝突的主因。1964年,黎敘兩國結束長期爭議,確認薩巴阿農場屬於黎巴嫩。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敘利亞戈蘭高地及與之相連的薩巴阿農場。2000年5月,以色列從黎巴嫩南部撤軍。由於以方認為薩巴阿農場屬於敘利亞領土,其歸屬問題應在敘以和談中解決,因而沒有從薩巴阿農場撤出。聯合國也將薩巴阿農場歸入以色列占領下的敘利亞戈蘭高地,但黎巴嫩真主黨一直認為薩巴阿農場屬於黎巴嫩。因黎巴嫩是主權國家,以色列還不敢隨便派飛機進行“炸彈襲擊、定點清除”。所以在事件之前,為了引誘真主黨上鉤,以色列軍隊在薩巴阿農場不斷地進行軍事演習,向怒火中燒的真主黨進行武裝挑釁。。。這種手法和解決哈馬斯同出一轍。 因為這次真主黨襲擊事件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薩巴阿農場,作為與黎巴嫩有著領土爭議的敘利亞沒有理由策動這場領土之爭,伊朗也沒有理由為此而得罪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哈巴斯還在以色列的大牢裏,更不可能是這場事件的主謀。所以筆者更願意相信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在接受半島電視台網站采訪時所說的,隻要以色列繼續占領著薩巴阿地區,黎巴嫩政府就難以迫使真主黨解散武裝。他說:“真主黨多次表示,它旨在解放被占領土上的黎巴嫩人,得到以色列占領南黎巴嫩時期埋下的地雷地區,使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內的黎巴嫩囚犯獲釋。” 薩巴阿農場的歸屬和以色列監獄內的黎巴嫩囚犯問題如此之敏感,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麽以色列能用這個“誘餌”,釣上真主黨這條“大魚”。以筆者之見,與其說哈馬斯、真主黨、伊朗和敘利亞是這場衝突背後蓄謀已久的決策者,不如說以色列和躲在幕後的白宮才是這場衝突戲劇幕後真正的高明導演。 誰是正義的一方? 看看這個世界,哪裏有什麽正義可言、公理可談?!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過聯合國,以人道主義的名義把人家南聯盟炸了78天,造成6000平民傷亡,50多座橋梁被毀,公路、鐵路、機場、電站損失殆盡,損失達2000億美元,百萬人顛沛流離。。。據說是把時鍾撥回去20年!可戰後“正義”的一方公然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南聯盟總統米舍洛維奇倒是被送進國際法庭,甚至都享受不到“人權國家”應有的保外就醫,病死在人道主義的海牙法庭裏。2004年3月19日,美國借口鏟除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又一次繞過聯合國發動這場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戰爭,根據美國馬薩諸塞一家研究機構的報告透露,這場戰爭造成 13000人死亡,其中有4000平民,美國士兵死亡人數與伊拉克人的死亡數之間的比例為1比100。戰爭的“正義”的一方自然還是美國,被誣陷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薩達姆倒被關押在監獄裏,麵臨死刑。。。強權就是公理,炸彈就是正義!不是嗎?! 至於以黎衝突,當我們排除了真主黨為引發因素後,以色列的“正義的反擊”的謊言也就不攻自破了。當然肯定有人會抬出“恐怖主義”的帽子戴在真主黨頭上,以此來證明以色列的“正義”。說黎真主黨是“恐怖主義”,不知有何法律根據?!國際社會承認真主黨是個合法組織,它在黎巴嫩議會有合法的席位,在政府裏也有兩個部長的職務,全世界隻有美國的布什政府才將它視為不折不扣的恐怖組織不和它打交道。從它的行為上來看,在7月12日之前它沒有發動過任何一場針對平民的襲擊,就算是以黎衝突以來,造成以方平民的傷亡也隻是個零頭,從數字上來看還是負責任的。如果考慮到以色列全國男女皆為士兵的製度,那就是沒有什麽“誤傷”事件。反過來看看所謂人權國家的行為倒有那麽點“恐怖主義”味道,你的兩個士兵是人,別國的上千名平民就不是人了?!聯合國觀察站的人員就不是人了?! 從另一個觀點看,就算是恐怖主義,其性質也不一定比起我們見到的屠殺更為野蠻。中東恐怖主義由來已久, 有趣的是, 英語詞匯裏的"暗殺者"一詞Assasin竟然源於十一世紀伊斯蘭教什葉派恐怖組織----阿薩辛派(The Assassins), 又稱"山中老人"。 此教派由哈桑·本·沙巴所創立, 以波斯為基地,借暗殺手段對抗政治與宗教的反對者,如暗殺遜尼派領袖、地方官吏、總督。該派別組織成員平時混雜在平民之中, 所以令對手防不勝防,在當時掀起一陣恐怖潮不亞於當今的恐怖主義組織,以至於當時穆斯林英雄薩拉丁、法國國王聖路易九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裏克二世都不得不通過向哈桑·本·沙巴行賄以免受其暗算。具有諷刺意味地是,該組織最終於1257年被蒙古人消滅,其手段比其更加野蠻、更加殘暴:將全城老小全部屠殺, 連繈褓都不能幸免!阿薩辛派暗殺的也隻是政治敵人,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蒙哥、旭列兀、忽必烈等強盜屠夫在許多當代人眼中竟被看成是英雄! 有的身在黎巴嫩的中國人在網上發表意見:“提醒網友們的個別過激的言論,不過我並不怪他們,因為他們並沒有親眼目睹,而我更不是‘道聽途說’!如果他們看見那個被以色列的炸彈無情的炸為兩段的埃及工人,他隻不過和往常一樣在他平常工作的加油站工作;如果他們看見被以色列的炸彈炸的隻剩下大半顆頭顱和下肢的那兩個倒黴的過路人的話,因為他們剛好路過以色列人認為是運送導彈的車輛,其實那隻是一輛普通的運水車;如果他們看見那位可憐的女人一半身體在車裏,而另一半被以色列的炸彈炸到兩百米開外的地方,因為她正好路過以色列人認為真主黨運送武器的車輛可能是從這座橋上過的;他們就知道什麽叫‘不分青紅皂白’了!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因為這些場麵是發生在基督教區!這些無辜的人和真主黨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更不可能威脅以色列的國家安全!他們甚至都不是穆斯林什葉派的人。我不說加納村死去的兒童,因為他們是出自兩個真主黨高層領導人的家庭;也不提犧牲的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先生,因為那隻是我在電視上看見的,我說的都是我親眼所見,霧裏看花朋友,當時我眼前可是一點霧氣都沒有。。。” 無需任何說明,隻要看一看媒體的以黎衝突照片就會感到以色列的“正義的反擊”之說是多麽的蒼白無力!稍稍有那麽一點點軍事戰略常識,就會發現以色列轟炸和封鎖的都是重要民生目標,如機場、港口、油庫,以及與敘利亞相通的橋梁、道路等。這些大部分並不在真主黨武裝的南部黎巴嫩,難道這個也能“誤判”?!至於把真主黨地襲擊行為與“恐怖主義”行為掛鉤,那更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看看當年以色列是如何把巴勒斯坦人從他們的土地上趕走,當時他們就是全民皆兵,他們使用了屠殺、驅逐、監禁等這種手段,比哈馬斯還要極端!這讓我們想起了當年美洲大陸的“文明人”是如何對付當地的主人---印第安人的。所以“恐怖主義”隻是敵對雙方妖魔化對方的一個政治說詞, 是強權集團強加於對方的標簽。勿須忌諱,任何霸權國家的強大的實力都是建立在別人的鮮血之上的,如何真要講“恐怖主義”,它們才是真正的“恐怖主義”,就像今天的以色列一樣! 以黎衝突誰是贏家? 如果打開央視,你會從各國“街頭政治”的激烈的行為來得到:美國和以色列是輸家。有輸家就必然有贏家,依此來推斷“贏家”就是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了。果真是這樣嗎? 首先黎巴嫩政府不是贏家,這次衝突造成黎巴嫩諸多基礎設施被夷為平地,全國1100多平民死亡,上百萬人逃離家園。從電站到橋梁都均被以軍摧毀目標,國家倒退了數十年。更為甚者,上萬名黎巴嫩政府軍麵對以色列入侵竟不發一槍,作壁上觀。甚至政府軍自己也被以軍飛機炸死,仍然忍氣吞聲,整個一個蔣中正的“不抵抗政策”的中東版。更為叫絕的是,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不帶領軍隊誓死抵抗,反而跑到聯合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個不停,讓黎巴嫩人民顏麵喪盡。安理會的成員們個個都具野獸的本能,信奉的是“叢林法則”。最後簽訂一項足以讓黎巴嫩倍感屈辱的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也算是對這個軟弱無能的黎巴嫩政府的最好的“回答”。 真主黨也不是贏家,雖然真主黨為保衛自己家園的英勇抗擊強敵的頑強的精神和戰果贏得了世界的尊敬,無奈他們在得不到自己政府支持的情況下孤獨無援,終於寡不抵眾而喪失根據地。更讓人寒心者是黎巴嫩政府簽訂1701號決議而將真主黨徹底出賣,因為聯合國安理會的這個“全麵停止軍事行動”的1701號決議原本就是美、法炮製出來的“投降書”,這個“慕尼黑協定”決議單方麵裁定必須解除真主黨的武裝而不是中東的亂源以色列!就連以色列的媒體也認為該協議有失公允,擔心真主黨恐怕不會徹底合作。按照這個決議,靠著槍杆子才擁有今天地位的真主黨就將失去保持武裝的合法依據。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未來的命運更是難以預料,他是否將來就像南聯盟總統米舍洛維奇一樣的下場也未嚐可知。這正是:我既不給你說話的權利,我更不給你說話的機會!   以色列是個贏家,隻是“贏”的窩囊!為了討回被綁架的兩名士兵,以色列集傾國之力才把軍隊往前推進了一點點,並付出了上百名士兵和近40位平民的生命代價,更有數十萬人一個月來每天生活於防空洞之中。與此同時,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民眾的敵視與仇恨情緒加劇,國際壓力也不斷增加。對麵的火箭彈一次又一次呼嘯著劃空而來,讓以色列北部城市時時籠罩在“從天而降的恐怖主義”之下,那打擊不隻是有形的損失,更是久久難以治愈的心理創傷。尤其是地麵部隊在賓特朱拜勒村和馬倫拉斯村遭到真主黨武裝的頑強抵抗,損失慘重,也讓這個地區霸權在全世界麵前顏麵喪盡。畢竟,對方隻是個上千人的散兵遊勇!以色列總理麵對浪潮般湧來的批評和謾罵顯得很是煩躁,他甚至要求部長們,“在戰爭時期,還是不要對軍方進行批評”。聯合國的1701號決議對以色列來說實在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大餡餅,總算是救了他一條小命。因為這時他最擔心的就是陷入真主黨遊擊戰的陷阱中,5年前的情景對以色列軍隊來說如同噩夢。 聯合國是大輸家。秘書長安南說得沒錯:巨大的破壞和血腥的場麵每日展現在世人麵前長達一個月之久,安理會才有所行動,這種狀況“動搖了世界對它的威望與公正性的信任”。更讓他丟臉的是,當聯合國觀察站受到攻擊、幾名觀察員遇難時他連個像樣的聲明都發不出來。雖然難產的1701號決議得到以色列和黎巴嫩政府的認可,衝突也將於格林尼治時間8月14日5時實現停火。但正如美聯社指出的,1701號決議充分照顧了以色列,真主黨的訴求就沒有得到滿足。這個世界最“權威”的“仲裁”接受的隻不過是美國起草的、代表以色列利益的“城下之盟”。且不談它是否代表著“正義”和“公正”,就連以色列前外交部長西爾萬·沙洛姆在內的許多分析家認為,由於決議文本中存有大多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的表述,協議隻能帶來短暫平靜,下一場戰爭也許不可避免。 美國才是這場戰爭的大贏家 是的,盡管美國外交形象嚴重受損。甚至貝魯特《每日星報》專欄作家拉米刻薄地說,賴斯對這場衝突所發表的評論似乎是她新中東計劃的一部分,顯得尤為“拙劣、麻木不仁、殘酷”。“她的言行好像在說,你必須殺死阿拉伯人,重造他們。你們必須允許以色列人摧毀阿拉伯人的行動,創建一個更好的國家。” 但,必須承認這場戰爭的目的美國基本達到。就自己的損失和遭受的壓力來看,也是近來戰略行動中最少的一次。 最近一個時期,布什政府正處於一個多事之秋:朝鮮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試射了7枚導彈;阿富汗局勢持續惡化,有向“伊拉克化”發展的勢頭;伊朗核危機僵持不下,雙方角力正酣。對此,美國似有應接不暇,甚至無法掌控局勢之態勢。而布什政府不得不一改往日動輒要“單邊行動”、“先發製人”的做法,轉而強調要通過“多邊機製”和“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美國《時代周刊》率先以《布什的外交末路》封麵文章,總結了布什就任以來在若幹重大國際事務上的對外政策,並獨家認為“布什主義”已經窮途末路。善於跟風的國內輿論自然更會添油加醋,幹脆宣布:布什“牛仔外交”破產,“布什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 其實,伊拉克戰爭的確消耗掉了美國以及布什政府極為重要的軍事、財政和政治資源,使美國無法繼續推行其既定的對外政策;由於分身乏術而無法顧及其他國內外問題,進而導致部分問題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不得不每天都要麵對來自全球各地不同的危機。但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伊拉克戰爭消耗並沒有動搖過美國社會和國力的基礎,世界綏靖主義潮流還在繼續,這一切都決定了白宮沒有必要徹底放棄這種單邊主義和先發製人的策略。布什政府目前的一些戰略調整,隻是處於策略上的需要,更理智地將複雜的國際問題分階段處理。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會充分激化和利用當地社會的內部矛盾,對實行“新中東”戰略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對“新中東”戰略的最大的障礙伊朗和敘利亞,美國很可能會分化瓦解,以至於各個擊破。所以,一旦伊拉克問題按照美國的意願得到解決或基本解決,美國卸下了沉重的軍事和財政負擔,很可能會對下一個“暴政前哨”采取強製措施。即便國際社會反對,先發製人和單邊主義也很有可能會卷土重來。 美國通過對以黎衝突中在戰場和安理會兩大方麵的調控,始終控製著事件的主導權。讓世界更加感受到它的作用和影響力,它的“新中東”戰略又下一城。美國近來的戰略重點仍是中東,這倒並不一定是要卡住日本、中國等石油進口國的脖子,這是因為具有危機意識的美國深刻地知道除生物、核彈這樣的大規模武器外,石油是它唯一可能導致衰退的武器。所以,中東一有點風吹草動就牽動著美國的神經。主管美國外交的賴斯在過去3周裏,90%的時間花在解決黎以衝突上,她最終使美國成為這一豪賭的大贏家。有諷刺意味地是,在那張《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結束黎以衝突決議案》的著名照片裏,她像一頭非洲母豹虎視眈眈地盯著周圍的一群想要逃走的鴕鳥們! 作者:潘宏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