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朋友們聖誕快樂:轉發汪丁丁推薦的2008年4本書

(2008-12-25 00:39:58) 下一個

  2008年接近結尾時,我們社會的一般狀況是:幾乎每個人都比以往更想停下來思考。

  這一年發生了一係列的事件,它們可能使你熱淚盈眶,可能使你愁緒滿懷,抑或希望與焦慮,無論如何,我們不願繼續“瑣碎”自己的人生。此時,再讀我們推薦的這些書,會有新的感受。編者在今年推薦的60餘本書當中選擇“精品”所依據的準則,難免被這新的感受所強化,比以往更偏向於思想和修養。

  我們從今年推薦的書中,選了下列四本書。它們的頁數總和,恰好是1001,當然也會有誤差,這取決於你怎樣計算“索引”和“譯後記”這樣的文字。姑且,讓我們講述這“一千零一”的故事吧。

  依照我們想象的當代中國讀者的心智結構與這四本書之間的契合程度,並依照感覺中它們的重要程度排序,第一本書當是諾齊克的《經過省察的人生》(本刊2月薦書)。在諾齊克的著作裏,編者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本和《哲學解釋》。這本書給人的閱讀感受是,在夏夜庭院裏,讀者與諾齊克作為兩位老友促膝談心,他講述著自己的故事,關於愛和性、關於死亡與神聖、關於情感與價值……飲盡啤酒,握手道別後,發現再也無法忘記他坦率地提出的那些問題,於是,閱讀者開始再度省察自己的人生。或許本書的中譯者也有相似感受,因為“譯後記”裏分明寫著:“本書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其中包括:為什麽幸福不是惟一有意義的事物?永生是怎麽樣的,其意義何在?……”

  第二本是《阿倫特為什麽重要》(本刊11月薦書)。阿倫特一開始就備受爭議,因為她與海德格爾的曖昧關係,還因為她將“平庸”與“邪惡”聯係起來,批判了“因平庸而邪惡”的生活。她始終是備受推崇的女性政治哲學家。不僅如此,她辭世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講座教授的繼任者海勒教授,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性政治哲學家。本書作者是阿倫特在紐約新社會研究大學指導的博士生,1974年作者獲得博士學位,次年,她的導師去世。

  遵循著導師的思想,她撰寫了《漢娜·阿倫特:愛這個世界》和這本書。為什麽阿倫特對我們活著的人仍然重要?因為今天我們麵對著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惡和更少的寬恕。從幾十億英裏之外拍攝的地球,隻是茫茫宇宙裏的一顆塵埃,它承載著的人類文明,卻至今不能在浩瀚的宇宙裏,尋得另一類似的文明。它如此渺小和脆弱,又如此不尋常,它將自己的命運維係於一個自稱為“人類”的物種,尤其依賴於這一物種是否有能力克服它內在的惡的傾向。

  第三本是《預知社會:群體行為的內在法則》(本刊1月薦書)。大致而言,這是一部科普類型的行為經濟學著作,它的語言是物理學的,而非心理學的。全部行為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或者基本“問題意識”,就是要回答“合作為什麽可能”,並由此將行為經濟學的解釋,融入全部社會科學都努力要回答的那一基本問題的傳統,那一基本問題就是,齊美爾100多年前的詢問:社會為什麽可能?在齊美爾看來,這個問題就是康德在200年前關於“自然為什麽可能”這一知識論基本問題的拓展。然而,正如作者在2003年出版的英文版“前言”裏承認的,讀者不要以為在這裏可以找到什麽“統一的社會科學”。從研究混沌與秩序的物理學理論,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理論,再到其他領域,人們正努力趨向同一目標,然而,那個目標仍很遙遠。

  最後一本是《心的對話》(本刊2月薦書)。這是一套叢書中的一本小冊子,特別推薦這本小冊子的中譯者序。此篇序言,譯者以素描手法,刻畫了克裏希那穆提的心和身令人驚歎不已的轉化過程。中國讀者對胡因夢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卻或許並不熟悉胡因夢的職業——台灣“身-心-靈”療愈課程講師。無論如何,需引述克裏希那穆提這本小冊子裏的一段文字,說明比思想更高級的是冥想:“思想製造的空間裏是沒有愛的。這個空間阻隔了人與人,其中充滿了變成的活動、生活的爭戰、痛苦和恐懼。冥想就是這個空間的了結,以及自我的止息。然後,關係才有截然不同的意義,因為那個新的空間不是由思想製造的,你不存在,相對的東西也就不存在了。如此一來,冥想不再是追尋某種幻影(不論傳統如何將它神聖化),它將是思想無法進入的無限的空間……”(中譯本第75頁)。

  忙碌的人們,終於因外在的理由,有了停下來的願望。阿倫特說,停下來,這是思想的前提條件。對東方智者而言,停止之後才有“靜心”。希望2008年的尾聲以“靜”的願望開始。



2008.12.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