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鐵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鐵馬雄師”第五軍。

(2006-08-22 20:37:53) 下一個
國民黨第5軍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成立,它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抗日戰爭,曾血戰昆侖,一鳴驚人。 國民革命軍第5軍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由杜聿明、戴安瀾、鄭洞國、邱清泉、廖耀湘等名將之星統領,享有“鐵馬雄師”的美稱。   第5軍還有“王牌軍搖籃”的美名。在其新22師的基礎上,先後產生了新1軍和新6軍兩支“王牌軍”;其所轄兩個師長──鄭洞國、廖耀湘也分別成為新1軍、新6軍的“王牌軍”軍長。   第5軍誕生於抗日烽火,輝煌在抗日戰場。出生湘潭,黨國第一。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國民黨的一支“鐵馬巨人”問世了。它是當時中國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機械化軍。 當時,這個“鐵馬巨人”的編號是國民黨新編第11軍,由第200師擴編組成。軍長徐庭瑤、副軍長杜聿明。1939年1月,新編第11軍編號改為第5軍,杜聿明任代理軍長。第5軍下轄3個師: 第200師駐防全州,師長戴安瀾; 榮譽第1師駐湖南零陵,師長鄭洞國; 新編第22師駐湖南東安,師長邱清泉,後來廖耀湘也曾任22師師長。   代理軍長杜聿明,望著眼前這支與自己榮辱與共的“鐵馬雄師”,國民黨裝甲部隊從無到有的曆史,一幕幕展現在他的眼前:   中國第一支裝甲部隊最早創立於1927年。當時,奉係軍閥張作霖從法國購買了36輛雷諾FT-17型坦克,組建了坦克隊。奉軍在與馮玉祥的國民軍、閻錫山的晉軍以及國民革命軍北伐軍作戰時,都曾使用過這支坦克部隊。   國民黨軍的坦克部隊,則是從1929年開始創立的。1929年3月,財政部稅警團從英國購買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建立了教導第1師戰車隊。從此,國民黨軍的裝甲兵走上了一條艱難的發展之路。   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步、炮、空、坦多兵種聯合進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為此,國民黨軍界要求建立中國的機械化部隊的呼聲空前高漲。於是,國民政府派出參加過長城抗戰的第17軍軍長徐庭瑤中將率領軍事代表團到英、美、德等國考察軍隊現代化裝備,籌備擴充坦克部隊,並組建裝甲兵學校。  1933年6月,國民政府從英國購買了維克斯輕型坦克32輛,在原有教導1師戰車隊的基礎上擴編,於1934年11月成立了戰車營,朱錫麟上校擔任了營長。   1936年3月,為培養機械化部隊人才,國民黨又在南京丁家橋正式成立了陸軍交輜學校,蔣介石親任校長,徐庭瑤任教育長,杜聿明則出任學員隊隊長。戰車營也劃歸交輜學校。   1937年5月,國民政府軍委會、軍訓部決定將交輜學校、交通部第2團所屬的裝甲汽車隊合並,並補充一批從德國購買的“克虜伯”輕型坦克和從意大利購買的“菲亞特”式輕型坦克,在南京方山成立了中國第1個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被任命為第1個陸軍裝甲兵團的第1任團長。   抗戰爆發後,杜聿明率領裝甲兵團第1營第2、第3連,參加了淞滬會戰,在上海匯山碼頭協同步兵阻擊企圖登岸的日軍。國民黨軍的坦克衝入日軍陣地,槍炮齊發,打得日軍措手不及。後來日軍調來反坦克炮、步兵炮、野戰炮、榴彈炮拚命反擊,終於擊毀了幾輛坦克,但日軍登岸的企圖卻被粉碎了。   1937年冬,日軍進攻南京,蔣介石下令杜聿明率領坦克部隊留守南京。結果在南京保衛戰中,2個坦克連幾乎損失殆盡。   南京保衛戰後,裝甲兵團撤到湖南湘潭整訓。   正是在湘潭七裏鋪這個偏僻閉塞的窮山溝裏,國民黨軍的裝甲部隊經過一番養精畜銳,羽翼漸漸豐滿。   此時,國民黨政府向歐美各國訂購的大批武器裝備已從廣州口岸源源不斷運抵湘潭。這其中包括80輛蘇聯造的九噸半坦克,德國造的明斯柴油卡車100輛,美國造的福特卡車400餘輛,美國造的造哈雷兩輪、三輪摩托車4000多輛。   1938年1月,軍委會命令裝甲兵團擴編為陸軍第200師。任命杜聿明為師長、邱清泉為副師長,廖耀湘為參謀長。   作為陸軍的第1個坦克師,第200師的編製比一般的陸軍師要龐大得多。它下轄2個坦克團(第1149、1150團)、1個摩托化步兵團(第1152團)、1個炮兵團(炮兵第52團)以及1個反坦克炮營,另有特務營、通信營、工兵營、搜索營等直屬部隊和修理廠、野戰醫院等勤務部門。全師總兵力近2萬人。   但遺憾的是,200師的裝備當時都是“萬國造”,蘇聯的、美國的、德國的、意大利的,五花八門。戰車和裝甲車都是輕型的,還沒有炮車。這些裝備因國度不同,性能各異,使用上參差不齊,不能有效地進行戰鬥,而且彈藥口徑不一致,補充起來也極為不便。 後來,杜聿明向來該師視察的統帥部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反映了裝備的落後狀況,希望軍委會再向蘇聯洽購一批坦克、牽引火炮、裝甲汽車等,使第200師大體上成為整齊劃一的蘇式裝備的機械化部隊。白崇禧答應了。 很快,大批蘇式坦克、裝甲汽車、各種口徑的牽引重炮,從各口岸源源不斷地運到了湘潭200師的營地,使其如虎添翼。   如今200師又擴編成裝甲軍,再次得到大批新裝備,杜聿明怎能不從心中暗喜呢。   有了兵馬和新式武器,杜聿明決心把注意力轉移到部隊訓練方麵來了。   他認為,對於一支優秀的軍隊來說,不僅要有優良的裝備,更重要的是要擁有優秀的士兵。不練好兵,再好的裝備也是廢鐵一堆。   杜聿明提出了“操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口號。他要求全軍具有“五除”(除驕、除惰、除偽、除欲、除惡)“三習”(習精、習誠、習勤)的朝氣。   杜聿明先抓裝甲兵的訓練,又抓炮兵、工兵等兵種的訓練。後來又將訓練重點轉移到了步兵師上。他認為戰場上決戰的勝負,陣地的攻防得失,完全依靠步兵來完成,機械化特種兵,隻是在火力上協同,用火力的優勢來壓倒敵人。最終解決戰鬥,還得要靠步兵來完成。所以他非常重視士兵的體格、射擊、刺殺、投彈、夜戰、近戰等方麵的訓練。他每次到各團、營、連觀看士兵訓練時,同士兵用步槍、輕機槍射擊比賽,提出誰打得滿分,當場發獎金。發現教育上有發明創造的,當場講評表揚,並傳令各師派軍官來觀摩。 1939年3月,重慶軍委會派員校閱第5軍後,將它的軍事訓練列為全國第一。蔣介石對這支全國惟一的機械化軍視若珍寶,將它劃歸最高統帥部直接掌握,從不輕易投入戰場使用。因此,第5軍這支“鐵馬雄師”在國民黨軍界中又贏得了“天之驕子”的美稱。 B、血戰昆侖,一鳴驚人。1939年11月19日,蔣介石正式任命第5軍代軍長杜聿明為軍長,率領第5軍開赴南寧對日作戰。第5軍這個創軍一年多,臥薪嚐膽的“鐵馬雄師”終於出山了。   蔣介石視第5軍為“珍寶”,是什麽原因促使蔣介石動用手中“王牌”的呢?   這是因為,1939年11月,日軍為了切斷中國的國際交通線,威脅和攻擊中國的大西南後方,決定攻占南寧。   11月24日,號稱“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第12旅團在旅團長中村正雄率領下占領了南寧。一個月後,又攻陷了桂南戰略要地昆侖關。   進攻南寧和昆侖關的日軍第5師團,是日軍陸軍中最精銳的一個主力師團,曾在日俄戰爭中風雲一時,贏得了“鋼軍”的稱號。在侵華戰爭中,它也多次充當“急先鋒”,先後參加了南口、忻口、太原、台兒莊、廣州等戰役。   凶悍異常的第21旅團,是第5師團中最精銳的旅團,可謂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看來,昆侖關大戰中,日軍也動用了“血本”。   蔣介石動用第5軍,日軍出動21旅團,是因為昆侖關的地位太重要了。   昆侖關位於南寧東北50公裏處,雄踞南寧至賓陽的公路旁.其東麵2公裏處有653高地,西麵2公裏處屹立著445高地和441高地。這裏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略要地,也是廣西南部的重要屏障,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北宋皇佑4年,北宋大將狄青討伐儂智高部,曾引兵駐紮在這裏。元宵之夜,狄青揮師奪關,打敗敵軍,從此流傳下了“狄青元夜奪昆侖”的佳話。對於昆侖關的戰略價值,日軍自然十分清楚。若不奪取昆侖關,就等於敞開了南寧的北大門,南寧必定也守不住。因此,日軍第5師團長今村均中將派出了他最精銳的第21旅團,拚死奪關。12月4日,日軍攻占了桂南戰略要地-昆侖關.   南寧、昆侖關相繼失手,整個大西南後方為之震動。蔣介石立即調集重兵,準備反攻.   參加反攻的部隊有:第38集團軍總司令徐庭瑤指揮的第5軍、第36軍、第99軍,共3個軍,7個師;第16集團軍夏威指揮的第31軍、第46軍共6個師14萬人。由白崇禧任反攻總指揮,分東北西3路向日軍發起反攻。   第5軍的任務是擔任對邕賓路正麵的攻擊,先擊昆侖關及八塘附近之敵,再攻南寧。   杜聿明向手下3名師長下達命令:   “鄭洞國率榮譽第1師,擔任正麵進攻。”   “戴安瀾率第200師,作為軍總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榮譽第1師作戰。” “邱清泉率新編第22師,迂回敵後,向六塘守敵攻擊,切斷南寧與昆侖關的交通聯絡,孤立昆侖關之敵,使榮1師和第200師可以放膽圍攻。” 12月8日拂曉。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打破了山野的寂靜,中國軍隊的反攻正式打響了!炮群怒吼,地動山搖,昆侖關完全湮沒在火海之中。中國軍隊殺聲震天,像潮水般地撲向日軍陣地。   鄭洞國的榮譽第1師,隻用了十幾分鍾就突破了日軍仙女山防禦陣地。兩軍短兵相接,刺刀見紅,到處都是叮叮當當的刀槍碰擊聲,手槍、衝鋒槍、機槍短促的點射聲,手榴彈轟轟的爆炸聲和士兵們死傷時痛苦的慘叫聲、絕望的哀嚎聲。   鄭洞國下令全師一鼓作氣,繼續強攻。榮譽1師像一把插入敵陣的尖刀,向日軍陣地縱深急速挺進,將日軍防線攪得七零八落。到深夜11點,榮譽1師已相繼攻占了老毛嶺、萬福村、441高地要點。   在榮譽第1師與日軍第21旅團激戰的同時,擔任預備隊的第200師,也同日本海軍航空兵展開了一場殊死較量。   為挽救昆侖關的守軍,日軍第5師團長今村均中將再也顧不得陸軍的“麵子”,不得不向一貫與陸軍不和的日本海軍求援。日本海軍立即從遊弋在欽州灣的“加賀”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十幾架戰鬥機、攻擊機,對第5軍的後續部隊第200師進行瘋狂轟炸掃射,企圖以猛烈的空中攻擊來阻止第200師投入昆侖關戰場。   戴安瀾下令全師所有的高射炮、高射機槍對敵機進行猛烈還擊。他還組織全師以班排為單位用步槍、輕機槍、重機槍組織對空射擊。日機有的被打得淩空開花,有的拖著濃煙烈火一頭栽進了山穀。擊落了幾架日機後,剩下的日機再也不敢低空飛行、自投“火網”了。第200師乘機快速推進,終於趕到了昆侖關前。   18日深夜,第200師加入戰鬥,猛打、猛攻、猛衝,一鼓作氣奪取了昆侖關。   此時,邱清泉的新22師裝甲師突然出現在昆侖關側後的五塘、六塘地區時,日軍簡直是傻了眼。他們根本沒有想到笨重的坦克竟然會從險峻崎嶇的大山和茂密的亞熱帶叢林中突然冒出來。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隆隆開進的坦克,碾碎一道道鐵絲網,碾平一條條戰壕,摧毀一座座碉堡、一個個工事。由於沒有反坦克炮,麵對坦克群的衝擊,他們束手無策,隻得四散逃命。邱清泉的新22師輕鬆地占領了六塘、五塘地區。   第200師副師長彭壁生,指揮第5軍補充第1、第2團,也穿插到昆侖關的側後方,向駐守九塘的日軍展開了猛烈攻擊。   今村均中將此時才明白自己遇上了強勁的對手了。他急忙派出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指揮步兵第21聯隊主力於18日下午從南寧乘汽車出發,火速增援昆侖關。同時,他命令駐守昆侖關的鬆本大隊死守待援。 三木大佐率領第21聯隊主力開進到五塘、六塘地區時,遭到了邱清泉新22師的有力攔擊。中國軍隊的坦克衝入日軍汽車車隊中,如同猛虎衝入羊群。機槍、坦克炮連連開火,日軍的汽車不是被打爛、就是被撞翻、壓扁。 三木吉之助急忙向今村均中將呼救。今村均派出20餘輛坦克、裝甲車,拚死衝擊,終於在新22師的鐵壁合圍中打開了一個缺口,第21聯隊衝進了昆侖關,與鬆本大隊會合。 12月19日,三木吉之助的第21聯隊與鬆本大隊開始向中國軍隊發起反撲。數十架日軍飛機低空掠過昆侖關各個陣地上空,將暴雨般的機槍子彈和炸彈傾瀉在第5軍的頭上,1輛蘇製T-26型坦克被日軍飛機炸毀。3輛意大利製菲亞特坦克被日軍速射炮擊穿裝甲,起火燃燒。官兵傷亡了100餘人。日軍又重新奪回了昆侖關、羅塘、同興等要點。 杜聿明頭戴鋼盔、胸掛望遠鏡,親臨第一線督戰。在他的指揮下,第5軍將士浴血奮戰,於12月20日完成了對昆侖關守敵的包圍。   眼看昆侖關守軍陷入重圍,第5師團長今村均中將急得團團亂轉,無奈又抽調出第21旅團42聯隊的2個大隊,由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親自指揮,趕往昆侖關增援。   12月20日晚,當中村正雄率軍趕到五塘、六塘一帶時,遭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新22師邱清泉部的伏擊。邱清泉一聲令下,工兵營當即將五塘、六塘之間的大橋炸斷。在強大的炮火支援下,新22師的數十輛坦克帶著滾滾煙塵,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入日軍行軍隊列中。五塘附近預伏的1個團也同時衝出,切斷了中村正雄的退路。   中村正雄增援受阻,急壞了今村均中將。昆侖關一旦有失,南寧也將不保,大日本皇軍在桂南也就休想再呆下去,其後果真是不堪設想!想到這裏,今村均不得已,隻好下令駐守邕江南岸的台灣混成旅團第1聯隊在聯隊長林義雄大佐的指揮下,拚死衝擊,終於衝開了邱清泉部的包圍圈,與中村正雄指揮的第42聯隊會合了。但林義雄大佐本人被新22師坦克上的大口徑機槍擊中,身負重傷。   中村正雄得到援兵後,頓時精神大振。他立即組織反擊,一舉突破了新22師的六塘防線,直撲七塘。   邱清泉麵對將近2個聯隊的日軍的進攻,毫無懼色,愈戰愈勇。雙方在七塘地區你來我往,反複爭奪,陣地一再易手,殺得天昏地暗。   在邱清泉率新22師浴血奮戰的同時,昆侖關正麵的戰鬥,也進入了極其艱苦的攻堅階段。   鄭洞國的榮譽第1師和戴安瀾的第200師雖然將昆侖關守敵裏三層、外三層圍困得水泄不通。但日軍第5師團21旅團不愧為“鋼軍”,他們倚仗險峻複雜的地形,在同興、羅塘、界首、653、600、441高地等要點上,修築了大批堅固隱蔽的野戰工事,設置了大麵積雷場和多道鐵絲網,灼烈的火網將整個山頭封鎖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   榮譽第1師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對這幾塊“硬骨頭”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強攻。但由於戰場地勢過於險要,坡陡路窄、山高林密,每次進攻投入的兵力都不可能太多,攻擊隊形也無法疏散、展開。因此,幾次進攻均遭挫敗。榮譽1師傷亡慘重,陣地上遺屍累累,血流成河。   杜聿明改變戰術,立即調整部署,組織了若幹支小部隊,在坦克、重炮掩護下,分多路逐步靠近日軍掩體、工事,用連續爆破和交替掩護前進的辦法將日軍據點各個擊破。   麵對第5軍這種穩步推進的“要塞攻擊法”,昆侖關上的日軍束手無策,隻能坐著等死,眼睜睜地看著第5軍一個一個據點地收拾他們。   榮譽第1師調整了戰術後,攻勢如潮,銳不可擋,終於在12月24日攻克了久攻不下的羅塘高地。   眼看昆侖關危在旦夕,日軍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急紅了眼,他揮舞戰刀,指揮部下拚死衝擊,終於趕到了昆侖關附近的九塘。但隨即遭到了榮譽第1師鄭庭笈團和新22師邱清泉部的前後夾擊。在混戰中,中村正雄中彈受重傷,於25日淩晨5時斃命。   戰後,中國軍隊從中村正雄的屍體上找到了一個日記本,上麵寫著:   “帝國皇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昆侖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軍隊更強的軍隊......”   擊斃中村正雄後,日軍失去指揮,更加混亂。第5軍越戰越勇,第200師在血雨腥風中攻占了同興堡。桂軍韋德團也攻占了653高地。   29日,榮譽1師以大刀、鏟刀,一路斬草開路,披荊斬棘,砍開了日軍設下的數道鐵絲網,強攻界首。經過一晝夜浴血苦戰,終於奪取了“高聳巍峨,矗立入雲”的界首高地,打開了昆侖關的最後一道大門。   至此,昆侖關四周天險全部被第5軍奪取。第5軍居高臨下,從北、東、西三麵用猛烈火力俯射昆侖關。   12月29日夜、30日淩晨和31日拂曉,邱清泉新22師的鄧軍林團以淩厲的攻勢,三度突入昆侖關口。31日午前11時20分終於完全攻克了昆侖關。隨後,新22師又與榮譽1師配合攻占了441高地,肅清了殘餘的日軍。 第5軍終於用輝煌的勝利,迎來了1940年的元旦。 一向驕橫無比,自詡為“天下無敵”的日軍王牌第5師團21旅團,終於敗在了國民黨“王牌”第5軍手下。   據日軍戰後公布的材料證實,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第42聯隊聯隊長阪田原一大佐、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第1、第2、第3大隊的大隊長均被中國軍隊擊斃。該旅團85%的軍官陣亡,士兵死亡4000餘人,被俘160餘人。   第5軍的英勇頑強,甚至使得第5師團長今村均中將也不能不肅然起敬,他在戰後向統帥部的報告中說蔣軍“值得我軍敬意!”   第5軍在昆侖關大戰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榮譽第1師就傷亡了131名軍官,3272名士兵。中國軍隊傷亡總數高達1.4萬餘人。   昆侖關之戰是第5軍建軍後的第一仗。初出茅廬的第5軍在這一仗中鋒芒畢露,大顯身手,充分顯示了機械化軍的強大威力。這一仗也奠定了第5軍在國民黨軍中作為王牌主力的地位,一顆耀眼的沙場新星從此冉冉升起。   在昆侖關血戰一鳴驚人後,第5軍在抗日戰場又創下了一係列的輝煌。   1941年12月10日,英國向蔣介石提出請中國派兵保衛緬甸。蔣介石答應了英國的請求。1942年2月16日,第5軍同中國10萬遠征軍分批入緬作戰。   1942年3月20日,第5軍第200師在緬甸同古與日軍第55師團決一死戰。第200師以1萬餘人的兵力孤軍守同古,抗擊4倍於己的日軍達12天之久,以傷亡5000餘人的代價擊斃日軍143聯隊長橫田大佐以下5000餘人,重創了日軍第55師團,創造了一個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跡。連驕橫的日軍統帥、第15軍司令官板田祥二郎中將也不得不承認:“同古之戰,敵軍抵抗既極頑強,又善夜戰和阻擊,使我軍遭到了重大損害。”同古之戰也改變了英軍對中國軍隊的看法。傲慢的英軍從此再也不敢小看這支腳穿草鞋的中國軍隊。   1942年3月底,第5軍新22師在緬甸斯瓦阻擊戰中以虛虛實實、機動防禦、逐次抵抗的戰術單獨抗擊擁有200門大炮、100多輛坦克的日軍2個師團5萬餘人的輪番進攻,曆時達18天之久,共擊斃傷日軍4500餘人,而自己僅損失2000餘人,創造出了戰爭史上一個奇跡。斯瓦阻擊戰使新22師名揚天下。   1942年4月初,第5軍96師在緬甸平滿納阻擊戰中,獨自抵擋日軍2個主力師團達8天之久,共擊斃傷日軍近2000人,圓滿完成了阻擊任務。96師為此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共有8名軍官戰死,77名軍官受傷;士兵陣亡2570人,傷1346人。戰後,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稱讚說:“96師這次確實盡了最大努力!”參謀團團長林蔚也感歎說:“該師戰鬥成績及指揮技術均屬可觀!”   1942年4月3日,由於盟軍內部產生嚴重分歧,指揮一片混亂,導致盟軍大敗。英軍逃往印度。中國軍隊退入緬甸最北端的“野人山”,緬語意為“魔鬼居住的地方。”經過生死磨難,第5軍4.2萬餘人,回國後僅剩不足2萬人,除戰死者,1.47萬餘人被奪取了生命,野人山,比10萬日軍還要凶殘。同時,野人山也造就了第5軍的鋼筋鐵骨。   1942年5月26日,第5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緬甸抗日戰場壯烈殉國,當月戴安瀾將軍的追悼會在廣西桂林舉行,毛澤東由延安電傳挽詩一首:“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殉命,壯誌也無違。”對將軍為國獻身做了高度評價。   1942年6月,第5軍殘部從緬甸敗退回國後,被安置在昆明整訓。1943年第5軍擴編為第5集團軍,杜聿明任總司令,第5軍副軍長邱清泉任軍長。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從滇西反攻日軍。第5軍所向披糜,打得日軍魂不附體,先後占領了龍陵、雙坡、於隆、邦打、拱撤、河邊寨等日軍據點,全殲了日軍第56師團主力,打開了通往畹町的大門。後來,又配合盟軍攻克了畹町,打通了滇緬路,雪恥了緬甸之戰失敗的恥辱,報了一箭之仇。 第5軍另一個輝煌是由其產生了國民黨兩大主力。 1943年1月,在印度蘭姆伽由第5軍新22師和其他部隊組成了國民黨軍後起之秀——新1軍。 1944年8月,又以新22師為基礎,在緬甸成立了國民黨又一“王牌軍”——新6軍。 “抗日的勁旅”、“王牌軍的搖籃”——第5軍受之無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