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埔軍校畢業的抗日名將:74軍第二任軍長王耀武

(2006-08-22 20:37:53) 下一個
王耀武是國民黨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被蔣介石信任和重用,成為黃埔係第一個出任方麵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東長期流傳著“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黃埔一期學員)不如一王”的說法。他的一生,既有追隨蔣介石積極反共的一麵;又有在抗日民族戰爭中英勇殺敵,為國爭光的一麵。他雖出自舊營壘,卻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赳赳武夫。 由於他勤奮好學,積累了知識,1924年冬,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他向老鄉李丙炎借了路費,並取得了店東的兒子的幫助相偕前往廣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在軍校學習期間,他嚴遵校訓、勤奮學習,贏得了學生隊總隊長嚴重對他的青睞。  1925年9月軍閥陳炯明占領潮州、汕頭,計劃進犯廣州。為了徹底消滅陳炯明叛軍,國民革命軍於10月1日開始第二次東征。這次東征,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和學生軍的教導團為主力,並動用了黃埔三期的學生。王耀武還未畢業就參加了第二次東征,他作戰勇敢表現突 出,成為儕輩中的佼佼者。      1926年1月,王耀武於黃埔軍校畢業,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三團四連任少尉排長。當時第一師的師長是何應欽,團長是錢大鈞,由於他作戰勇敢、帶兵得法,引起何應欽、錢大鈞的注意,不久就被晉升為上尉連長,這是他後來扶搖直上的發軔。      王耀武在參加第二次東征取勝之後,部隊駐在潮州、汕頭一帶休整,後來又進駐福州,當時何應欽為整飭軍風紀,成立了第一軍直屬憲兵營,以其內弟為營長。何考慮到其內弟能力有限,特意將王耀武調去當憲兵營第一連連長,並鄭重告誡王耀武說:“憲兵關係我軍紀律和聲譽,至關重要,你很能幹,特調你為第一連連長,幫助營長把這個憲兵營帶好。”王耀武心領神會,盡心竭力地工作,結果使他得到與自己前途攸關的收獲。何應欽的內弟經常向何反映王耀武的工作特長,從而博得了何應欽對他更多的好感。在這同時,他也得到經常與之打交道的福州地方法院鄭推事的欣賞,遂將其女兒鄭宜蘭許配給他。於是,王耀武便娶了這位福州女子為妻。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的五十一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上海抗戰。五十一師的作戰任務是,堅守在吳淞口附近以羅店為中心的陣地戰,阻止日軍從海上登陸,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經羅店直趨嘉定,並切斷京滬線的企圖,因此羅店的得失關係整個戰局。日軍發揮海陸空協同作戰的優勢,向羅店發動多次猛攻,均被五十一師官兵擊退。王耀武還巧妙地運用夜戰,派出部隊強襲,先後擊斃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上海數家報紙如《申報》、《大公報》等均報道了五十一師戰績,還刊登了王耀武的照片。上海抗戰進行3個月,雙方投入兵力數十萬人,戰役結局雖然以中國的軍隊撤退而告終,但也重創了日軍,同時挫傷了日軍當局製定的“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戰後將五十一師與五十八師合編成立七十四軍,以俞濟時為軍長,之後七十四軍成為國民黨抗日勁旅,王耀武成為七十四軍的一員主將。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參加南京保衛戰,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的命令,負責淳化鎮、牛首山一帶的防禦。此役從12月7日開始到13日結束,中國軍隊頑強地抵抗6天,終因武器懸殊而撤退。由於戰役指揮的失誤,中國軍隊撤退時十分混亂。王耀武率部隊殿後,維持秩序,但他到了長江岸邊已經無船過江。正在非常緊急之時,軍長俞濟時派副官帶一隻小火輪來接,才得以脫險。自此,他和俞濟時的關係成為生死之交。五十一師官兵渡江到達浦口時僅剩4000餘人,損失過半,不久即調至湖北沙市休整,補充兵員。1938年5月,該師奉命參加河南蘭封戰役,與日軍土肥原之第二師團激戰於三義寨附近,重創敵軍。同年7月,又奉命參加江西之萬嶺會戰,五十一師、五十八師協同其他部隊與日軍激戰數周,傷斃日軍4000餘人,取得萬嶺戰役的勝利。戰後王耀武升任七十四軍副軍長仍兼五十一師師長。 以王耀武的性格分析,他是屬於積極進取型。加上他自幼家境貧寒,又當過多年的苦工,養成吃苦耐勞的特點。對下屬,他平易近人,愛護團結,因此為官兵所擁戴;對上司,他是絕對服從;對於同級則無不協調。    同 1939年6月,蔣介石在重慶召見王耀武,對他任五十一師師長期間的戰績大加讚許,並提升他為七十四軍軍長(原軍長俞濟時升任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後來王耀武在《自述》裏寫道:“那時非常感激蔣先生對我的賞識,我下決心把七十四軍整訓好,使其成為紀律好、能作戰、不怕死、聽指揮的部隊。”      1939年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奉命攔截向長沙進犯的兩個師團的日軍,激戰於贛北重鎮高安,王耀武運用反包圍的戰術,首先切斷敵之退路,以五十一師為主攻部隊,經過3天激戰,於9月22日收複高安城。這一勝利有力地配合了長沙會戰的主戰場,為奪取整個會戰的勝利創造了條件。第一次長沙會戰曆時1個月,日軍出動l0萬人,並有海空軍配合,中國軍隊出動約20萬人,前後在3個戰場進行鏖戰。由於中國軍隊同仇敵愾,英勇作戰,使日軍傷亡3萬餘人,迫使日方返回原先陣地,取得武漢會戰後的第一次勝利。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參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會戰。上高縣城為贛北重鎮,日軍侵占武漢後,贛北成了江南防線的第一線。日軍企圖發動所謂鄱陽掃蕩戰,攻克上高、高安等鎮,摧毀贛江、撫河兩條流域間的中國軍隊。為此,日軍製定了“鄱陽掃蕩計劃”,他們以兩個師團與一個混成旅團約5萬餘人的兵力侵犯上高縣城。     駐在贛北的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命令以王耀武的七十四軍(轄五十一、五十七、五十八師)為正麵決戰部隊,以李覺的七十軍為左翼策應,以劉多荃的四十九軍為機動部隊。      1941年3月15日,日軍合擊上高縣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兩師進入第一線。為了避開敵空軍的轟炸,利用夜間主動出擊敵人,與敵接觸後,發生激戰,連戰3日,雙方傷亡慘重。位於錦河南岸的五十一師利用雞公嶺有利地形與敵戰鬥,連長樊逢春在迫擊炮的掩護下,率部衝入敵陣,與敵展開肉搏,在其他部隊的配合下,血戰竟日,敵遺屍200餘具,樊逢春等全連官兵全部殉國。五十一師爭奪雞公嶺,斃敵1000餘人,迫敵敗退。為後期的勝利創造了條件。3 月24日,敵師團長大賀親自督戰,並調南路軍3000人,以求最後一逞。日軍出動百餘架飛機,反複轟炸七十四軍主要陣地白茅山,投彈多至1700餘枚,陣地大部被毀,人員傷亡慘重,情況十分危急。這時王耀武指揮預備隊先後發起7次衝鋒,與敵人進行7次肉搏,斃敵2000餘人,七十四軍將士全力拚殺,為實施友軍對敵人的包圍,爭取了時間。      3月25日,七十四軍在王耀武指揮下,全線出擊,錦河南岸之敵很快被肅清。26日中國軍隊形成包圍圈,將敵包圍在直徑不滿5公裏的包圍圈內, 27日,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突圍,七十四軍將士猛追不放。日軍狗急跳牆,投擲毒氣彈,使七十四軍第一線官兵中毒很多,但全體官兵前仆後繼,奮勇猛追。28 日,中國軍隊主力迫近官橋鎮,五十八師進至長嶺一線,與日軍展開激戰,敵為掩護其主力東遁,拚死頑抗。激戰至中午,五十一師趕到,襲擊敵之右側。五十七師已形成對官橋鎮的包圍,日軍被迫退守官橋鎮內,五十八師乘勝衝鋒,與日軍展開巷戰,激戰至下午,官橋鎮全部收複,殲敵600餘人,日軍第三十四師團少將指揮官岩永被打死。31日,中國軍隊克複陷入敵手半月之久的高安鎮。      上高會戰至4月9日結束,曆時25天。此役中國軍隊斃傷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15000餘人,軍馬2800餘匹。擊落飛機一架,俘虜日軍百餘人,繳獲山炮、追擊炮10門及步槍幹餘支。      上高會戰是一次頗為成功的殲滅戰,何應欽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此役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戰役指揮官羅卓英稱讚七十四軍為“抗日鐵軍”,戰後,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勳章。 不惑之年的擢升      1942年4月,奉蔣介石之命,王耀武率部參加浙贛會戰,在衢州、江山一帶與日軍展開激戰,延緩了日軍西犯的企圖。1943年4月參加鄂西戰役,七十四軍經石門對湘北鬆滋縣敵人側背攻擊,並截斷敵人之交通,此次會戰結束後,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七十四軍軍長。同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會戰。他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敵激戰,常德被日軍陸、空軍及坦克優勢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為平地。堅守常德城的部隊是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師長餘程萬。餘程萬師彈盡糧絕,在死傷超過3/10的情況下,一度退出縣城。      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反擊,在友軍的配合下,經過6天激戰,終於收複了常德城。這一戰深得最高軍事首腦蔣介石的讚賞,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戰後蔣介石在南嶽召見他,備加獎勵。1944年2月,蔣介石提升王耀武為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一OO軍。著名小說家張恨水還撰有《虎賁萬歲》章回小說,具體地記述常德之戰。      1945年1月,國民黨軍事當局為了加強陸軍裝備,作反攻的準備,成立了陸軍總司令部,以何應欽為總司令,下轄四個方麵軍,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麵軍司令官。與老資格的盧漢、張發奎、湯恩伯等三個方麵軍司令並駕齊驅。      1945年是抗日戰爭根本轉折的一年。由於八路軍、新四軍的敵後配合,中國軍隊的整個戰場轉入反攻階段。日本軍國主義已成為強弩之末。該年4 月,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麵軍司令官王耀武親自指揮湘西雪峰山戰役。當時日軍以阪西一良中將為指揮,糾集6個師團的兵力,約10餘萬人,沿湘黔公路向芷江進擊。那時芷江是中國軍隊最大的空軍基地,中美混合飛行團所在地。這個基地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遠程轟炸機,還有數十架運輸機,擔負著蘇、浙、皖、閩等數省的空中運輸任務。日軍進攻芷江的目的就是奪取這一重要空軍基地,並企圖打通湘桂線,進而西犯入川。      此時王耀武率十八軍、七十三軍、七十四軍、一OO軍及湖南省吳奇偉所率保安部隊共約30萬兵力迎擊敵人,經過周密部署,決定將主戰場選在雪峰山之東南麓,並且選擇有利的地形,構築複雜的工事,爭取戰役的初期就能遏止敵人。日軍采取以聯隊為作戰單位的運動戰術,輪番強攻,冒險西犯。王耀武部則以逸待勞,給敵人以迎頭痛擊,初戰即獲勝利,打死打傷日軍5000餘人。      初戰告捷,中國軍隊士氣大振。戰役曆時近兩月,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後來中國軍隊從防禦轉入進攻,日軍狼奔豕突,潰不成軍。戰役結束後,計傷斃敵28174人,俘敵軍官17人,士兵230人,戰馬347匹,火炮24門,機槍100挺,步槍1300餘支,其他戰利品20餘噸,湘西雪峰山戰役的勝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正是這一戰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這是一般黃埔同學望塵莫及的。當時他年僅40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