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談談蔣的失敗原因ZT

(2006-08-22 20:35:06) 下一個
無數的文章分析國共之爭蔣的敗因,共黨一般說自己是順曆史之潮流,蔣一心發動戰 爭,最終被人民拋棄;而國民黨一般說是蘇聯供應的日本軍火,共諜等等客觀原因。 我就說說我的淺見 毛順曆史之潮流嗎?我認為不。蔣、毛都是一樣的想法,都想打,雙方都知道,對 方始終是要打的,隻是毛高明些,當時實力弱些,所以,委屈求全,希望晚開戰端 些,毛始終是要開打的。可,老美天真啊,派個馬歇爾來勸架,二戰英雄把老蔣壓 得沒脾氣,臭招連連,好象他想打一樣。但如果,你多看些關於重慶談判的曆史書, 即使是共黨自己寫的,你仔細分析,從字裏行間也會發現,真正想和平的是美國人, 是馬歇爾,國共都想打。隻是老蔣實力強些,想早打,老毛想拖一陣再打。 蔣失敗的原因,第一是美國沒有全力支持。各位也許要發怒了。美國人對調停還是 基本公證的,當然對蔣是稍偏。共黨老是指責美國空運蔣軍去東北,其實山東許多 共軍也是美軍海運到東北的,最重要的是,林彪是美國空運到東北的。應該說美國 還是基本沒勸偏架。 戰爭開始,新一軍、新六軍打得共軍頭皮發麻,韓先楚的回憶錄也說,怎麽國民黨 比日本鬼子還厲害。後來,美國不管了,共軍有蘇聯支持的日式裝備,又有東北的 兵工廠,打起來就沒完沒了了。 許多人說共軍的武器是繳獲而來的,我認為不對,共軍如果真那麽厲害,為何不去 繳獲日本人的武器,把日本人打翻。事實上,沒有武器,共軍也隻有跑的份。 第二,就是經濟政策,政治腐敗,重要性與第一幾乎相當。即使按陳立夫的“成敗 之鑒”的說法,蔣的經濟政策是徹底失敗的。他的結論是,蔣對“淪陷區”的接收 是一種近乎瘋狂的掠奪,他對各政府經濟政策的看法是:蔣不如汪,王不如日本人。 而八年抗戰,蔣的經濟已經瀕臨崩潰。政治腐敗就不多說了。如果不腐敗,美也不 會拋棄蔣了。 我把武器放在第一,主要是認為這是決定勝利的首要條件,如果國共武器差太大, 共軍無論如何不能取勝,這也符合唯物論。說句不誇張的話,如果世界當時隻有亞 洲,沒有歐、美,中國是必亡於日本,如同明亡於清一樣。也許日本最終會如清一 樣在文化上讓些步,反正日本也講忠、孝、禮、智一類的東東。這樣可以讓中國的 知識分子再次意淫,是中國同化了日本,而不是日本征服了中國。 第二條又是第一的一些誘因,如果蔣自己爭氣些,美國也不會視其為填不滿“無底 洞”,也許有人認為這更重要些吧。 第三,共黨當時的確處於廉潔上升時,其土地政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蔣不如毛,杜聿明、衛立煌不如林彪,陳誠更是蠢貨。粟裕班長在華東更是 比下了所有的對手。劉、白旗鼓大致相當,白稍高,但白共心太少。總之,整個蔣 集團人才稍遜毛集團。而他們還真以為日本是他們打敗的,此種心態,可從蔣的日 記見一斑。還有陳誠的“三個月從軍事上可解決共軍”等等。 灣灣們總說“共諜”問題,這也是“人笨怪刀鈍”,如果沒有劉、郭,淮海也會勝 利。關鍵還是蔣的決心一日三變。 以上“拋磚”,目的在“引高手之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